老龚说《诗经》:魏风·伐檀

8个月前 (04-21)
老龚说《诗经》:魏风·伐檀龚耀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①坎坎:拟声词,伐木的声音。
②寘(zhì):同“置”,放。
干:河岸、水边。
③涟:水波纹。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④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⑤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chán):通“缠”,即捆、束。
⑥狩:冬猎曰“狩”。
猎:夏猎曰“猎”。
这里泛指打猎。
⑦瞻:向前或向上看。
县:古“悬”字。
貆(huán):兽名,猪獾;一说幼小的貉。
⑧君子: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⑨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⑩辐:车轮上的辐条。
⑪直:水直直的流;一说是水有直的波纹。
⑫亿:束。
⑬特:大兽,指满三岁的兽。
⑭漘(chún):水边。
⑮沦:水中的小漩涡。
⑯囷(qūn):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⑰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老龚读诗 老龚解诗 这是一首伐木者之歌,铿锵而悠扬的歌声传达了这样的情景:一群伐木者砍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劳而获,愤怒非常,发出了质问:为什么那些从不种田的人,家里谷物堆满了仓房?为什么那些从不打猎的人,飞禽走兽挂满了庭院?这种质问,反映了劳动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蕴藏着一种猛烈的反抗情绪。
《诗经》可以说是中国讽刺文学的源头,揭露和讽刺剥削阶级,是《诗经》的主旨之一。
在众多经典诗篇中,《伐檀》以独特的刚柔美,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色彩和音响。
诗作每章首句都用同一个叠字,“坎坎”是伐木时发出的声音,因为檀树木质很硬,所以拿斧子砍起来铿然作响,以此入诗,尽显音律谐和悠扬,作者先声定式,给全诗抹上一丝叮咚舒卷之感,为强烈的讽刺和质问披上了温婉的外衣。
另外,这一叠字也巧妙地深化了主题:古人以檀木造车,劳动强度很大,伐木工人生活的辛苦可见一斑。
人们把树砍倒,然后堆放到河岸边,利用水力把其运走,简短数字,工人们的整个劳动过程展现在眼前,声情并茂。
伐木者把檀树运河岸,放眼望去,水流清澈,微波荡漾,一幅优美的山水盛景展现在眼前,不禁对此美好景象赞叹不已,但他们身上肩负的沉重压迫与剥削,立即打破这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硬生生地把他们从如梦胜景拉回真实的人间地狱。
他们看着能够自由自在流动的河水,联想到自己整日劳作,没有自由,不禁悲从心来,不得不一吐为快。
于是,他们向有权势者提出了尖锐的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木者们感情变得激越,不禁直接指责和怒骂:“这些君子们,你们不是在白吃饭吗?” 第二、三章文字上改易数字,反复咏唱,也在内容上作出补充,加深了所要表现的主题,“辐”是车轮中的直木,“漘”是指河岸边,各种做车配件的出现,暗示了伐木者们劳动的无休无止。
“特”指三岁的野兽,各种猎物的描写,反映了剥削者的贪婪本性:无论猎物如何,一概据为己有。
《伐檀》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性,三章反复咏叹,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痛声疾呼和反抗情绪,使感情在叠唱中步步深化,增强了诗的抒情性和讽刺力量。
从表面看来,此诗用词清新、语调清婉,好似一首细腻的抒情诗,然实为柔中寓刚,充满了硬度和情感张力。
它申诉时没有使用陈述句,而是选择反诘句,这样质问和讽刺,显得情感激越、笔力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