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古村——木井村

1年前 (2024-04-21)
魅力古村——木井村李现如 木井村,在县城东北约七十里地,东与武安,阳邑,管陶接壤,邯长铁路贯穿全境,阳索公路穿村而过,西与青塔湖风景区远不足二十里路程。
木井村,据村东头石佛爷垴佛龛碑文“大宋嘉佑二年岁次丁酉九月十八日,木井村邑众共造三诸佛……”。
有此可见宋代就有此村了。
但在此村发现的仰韶文化中常见的,红顶钵,另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球,商周的陶片,汉代的瓦片,说明新石器时代木井就有人居住,由此又把此村历史向前推送了五千年。
称木井村为千年古村应名副其实了。
木井村历史悠久,古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古建筑星罗棋布,道观、寺庙、阁楼遍布全村。
古有“东观西寺”之说。
大宋元丰年所建的“修正道观”也称“东观”“玉皇庙”,观内古柏参天,树冠枝繁叶茂,曾几时该观作为学校,高大古柏挂铁钟一口,敲响时声传悠远。
观内三清殿、玉皇殿、老君殿、拜殿、关羽殿、龙王庙,皆置于其内,逢年过节,观内香火缭绕,炮声阵阵,特别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全村人皆到此祈福,祈求全村四季平安,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观内石碑矗立完好。
整座道观依山就势,拾阶而建,气势恢宏,给人以或虚或幻之势。
使人到此有飘飘然,悠悠然之感! 村东,建造宋代的石佛爷造像,村人称此地为佛爷垴 马王庙,位于村东头它古朴典雅,曾作为学校教室培育过无数的学子,院内大柳树见证了该庙的历史变迁。
村东的树林,是一片人工栽植林,曾几时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百鸟争鸣,是儿童,少年们玩耍的天堂,是鸟儿栖身的乐园。
玉皇殿,建筑宏伟,气势恢宏,院内石碑、石刻星罗棋布,它与村东(文昌阁)毗邻,曾经作为木井小学在这里教书育人。
矗立的石碑,它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玉皇庙)的辉煌与兴衰。
由于年久失修,好多房屋已成危房,曾经辉煌一世的古建筑有可能会灰飞烟灭不再拥有! 文昌阁,在村的东头也是进村的东门,和村西三皇阁遥相呼应,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是古时求取功名学业而设的祭拜场所。
观音阁,在村的南门也是村内四门之一。
槐荫巷口 三皇阁,也称西阁的内供奉《三皇五帝》之三皇,伏羲、农、皇帝,古石券上建造阁楼,解放后有人在此居住 坐在阁楼上,看村里的人来人往,看天上的云起云落,它默默无闻的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世事沧桑。
槐荫巷,是通往古称(城里)、土寨的一条小巷 ,弯弯曲曲,曲径通幽,一直往里走,里面又是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犹如世外桃源。
石板路,村内原来都是由石板,石头铺就的石头路,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村里的路被人踩磨的明亮光滑,给古村增添古色古香古韵。
村内原有四门,四阁楼,从”建村之时就确立了木井村四和形象,现四阁楼保存完好,东有文昌阁,内供文昌帝君,教育村民“人知礼仪,家通诗书”,西有“三皇阁”供奉人文始祖伏羲,农,皇帝,使人延续农耕文化,南有观音阁,保全村四季平安。
北有槐荫巷,曲径通幽,进入另一圣地城里,土寨。
古门楼,古色古香 石雕刻 村内典型古建筑要数马家大院,马家大院七座院落建与明清,今保存完好。
石柱院更是七座院的代表,院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石狮,石鼓,石柱,上马石,和石刻艺术,更是令后人叹服。
石柱镌刻“世德作求无始为善,家声丕振还是读书”,以此联来激励后人。
村内马姓为村内大姓,自马姓始祖马天佑大明嘉靖二十二年从山西迁来,已有十五代了。
七座大院均有后门可出,遇有紧急情况,人们可通过此门逃房后土寨。
土寨为一座圆形堡垒建筑,易守难攻,寨中储备一定生活用品,可保人们生活所需,寨内有聚义厅和祭坛。
可见马家当时盛及乡野,威震四方。
宝云寺,是当时全县八大寺中规模建筑最早的一个寺院,该寺建与大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据碑记,当时香火及盛,各地香客都慕名而来,可惜该寺毁于文革时期,寺内两通石碑被文保所移娲皇宫予以保护。
村西的“碧霞元君”也称奶奶庙,三圣庙,土地庙,每年的二月庙会,都会有香客前来祈求,祷告。
村内还有许多传说,如蝎子洞的传说,狐仙洞,石鸡湾的传说等,其中石鸡湾的传说家喻户晓。
马家大院,更是木井人的骄傲,七落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建筑,进入大院犹如进入迷宫一般,里面暗藏玄机,都有前门、后门,防贼防盗都设计非常理,充分展现了先人的聪明与才智,也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开发探秘。
(石柱院)内景,看看那两根石柱,还有那飞檐斗拱高大上的建筑,进的院内让人恍若重游北京故宫的感觉,你会被眼前这宏伟的建筑所震撼。
古门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石柱院外景 马家大院外景 土寨地洞,这是非常时期的避难,逃的紧急通道。
村外,有青塔下来的河水,常年不涸,从符山山麓下来的季节河,在村外回。
如是雨丰水沛季节,河水清澈见底,淙淙不断,汇集到村东树林,塘坝处,形成一个小型水库,佛爷垴,树林倒影其中,形成一副水墨丹青画卷。
活新居所,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来二层楼过生幸福的生活,和村里的古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喜迎新娘 喜事新办,但又没丢失传统的东西,力求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正月十五元宵节,九曲黄河阵, 此时的山村“山笑,水笑人也笑,村富,民富地也丰”。
春来,树林里杨柳吐绿,风吹枝摇,百鸟欢唱,孩童们忘掉寒冬的枯燥,走入树林,此时此地成为孩子们欢乐玩耍的天堂。
夏季,酷暑难当,树林里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戏水于池中,摸鱼捉虾,时而上浮时而下潜,上演一场百子戏水图。
秋季,秋风扫落叶,这里成为孩子捡拾柴火的去处。
冬季,踏雪林中,此时万籁寂静,远望山村,心中会遐想连篇,眼前的山村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此生息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的生活,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动,把我们带的新世纪,带着我们不停的前进。
近年,文化广场的建成,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盛夏时节,他们在此消夏乘凉,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花灯初放,人们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广场舞,人们有的说话,有的唱歌,广场外流淌的河水一路欢奔,把歌声,笑声带向远方,带向美好的明天。
每年的元宵节,这里就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在这里尽情的跳,尽情的唱,唱出活,唱出新希望。
通往山里的路 夏季,文化广场外的河水泛着涟漪,一路欢歌绕村而过,广场内人们健身休闲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河边乘凉好一副山村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