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不遇之遇
7个月前 (04-21)
美文欣赏:不遇之遇幸福 不期而遇,是人和人在无意间的遇见,那份欣喜之情,毫无心理准备的偶遇,也没有经过商量和提前彩排,往往出乎人意料,纯粹出于形而上的欣喜,该是人生最好的相遇了吧;还有一种遇到,就是不遇,心里难免可能有无奈遗憾,也有些许遗憾在其中,古人叫它不遇之遇。
无论是失望还是怅惘,它也是一种凄美的相遇。
——幸福王立群:不遇《寻隐者不遇》,写寻找,写不遇。
松下问童子,盲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贾岛。
另一说为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
《全唐诗》中两说并存。
这诗写得很妙,呈现了一场情趣盎然的情景剧。
一句问,三句答,词意真率,主角隐者未出场。
却字字围绕他来写,凸显出隐者的高致。
“不遇”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题材,中国古代最早明确以“不遇”为题写不遇的是董什舒的《士不遇赋》,其后,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都是此主题的名作,但是,细细读完之后,此种不遇,与人的达联系密,悲伤、无奈、愤慨成了关键词,总是给人一种萧瑟、压抑之感。
唐代诗人也写不遇,多写与隐士的不遇,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写过此类诗,都是客体隐士造就的不遇。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隐者不遇,其情是惆怅的:“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居易有《晚出寻人不遇》,其情则是放达的:“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写景写不遇,无言其情,但给人无限遐想。
《寻隐者不遇》,亦写与隐者的不遇,其情也未直言。
其实,此诗的独特首先在于写出了波折,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出其不意,引发读者如坐过山车一般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便是审美艺术。
此待成为经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富含哲理,引人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的期待,可以是一顿美食,也可以是一座房子,还可以是一个职位,更可以是一个理想。
顺利实现,自然舒心,一旦不成,甚或刚有希望迅即破灭,此时,我们该怎么办?诗歌没有明确给出它的答案,但是那由劲松、高山、深云、隐者营造的意境传递出来的,或许就是白居易“相寻不通亦无妨”的心境,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你不来,我仍安然度日。
这就是遇与不遇,一切随缘。
(东方山版社《王立群妙品古诗词》)陆苏:不遇听说芍药美,一只蜜蜂慕名从邻村赶来探访。
没想到,雨也跟着来了。
蜜蜂忘了带油纸伞,也没顾上拿竹斗笠,偏编芍药家又晴耕雨读,闭门谢客,所有的花朵都关好了花瓣。
俊郎的蜜蜂只好忙乱地在层层叠叠的绿叶间翻来翻去,是想找一朵重重花门虚掩的花墅,还是想找到一片肯满怀柔情地收留自己的叶子?看他那慌乱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在花旁支一锄柄,佯装无心地挂上一件蓑衣。
大约那蜜蜂也是读过诗书的,也懂得“斜风细而不须归”的意境,马上就掸掸翅膀上的雨水,安静地席叶而坐,守在一朵芍药的花窗下,听花、铺纸、研墨,听 火、烹水、煮茶,听风、翻书、填词……不知道那雨是什么时候停的,也不 知道那蜜蜂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只知道那是个缓慢而微醺的下午,有一朵芍药花被一根丝线绣在了时光的全帛上,而怀念是绣架,是展框。
可惜无从问,那蜜蜂若有记起这个访芍药而不遇的夏日,是不是遗憾里也会有隐约的欢喜。
(九州出版社《向暖而生》)油画作品:灯塔
无论是失望还是怅惘,它也是一种凄美的相遇。
——幸福王立群:不遇《寻隐者不遇》,写寻找,写不遇。
松下问童子,盲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贾岛。
另一说为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
《全唐诗》中两说并存。
这诗写得很妙,呈现了一场情趣盎然的情景剧。
一句问,三句答,词意真率,主角隐者未出场。
却字字围绕他来写,凸显出隐者的高致。
“不遇”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题材,中国古代最早明确以“不遇”为题写不遇的是董什舒的《士不遇赋》,其后,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都是此主题的名作,但是,细细读完之后,此种不遇,与人的达联系密,悲伤、无奈、愤慨成了关键词,总是给人一种萧瑟、压抑之感。
唐代诗人也写不遇,多写与隐士的不遇,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写过此类诗,都是客体隐士造就的不遇。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隐者不遇,其情是惆怅的:“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居易有《晚出寻人不遇》,其情则是放达的:“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写景写不遇,无言其情,但给人无限遐想。
《寻隐者不遇》,亦写与隐者的不遇,其情也未直言。
其实,此诗的独特首先在于写出了波折,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出其不意,引发读者如坐过山车一般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便是审美艺术。
此待成为经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富含哲理,引人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的期待,可以是一顿美食,也可以是一座房子,还可以是一个职位,更可以是一个理想。
顺利实现,自然舒心,一旦不成,甚或刚有希望迅即破灭,此时,我们该怎么办?诗歌没有明确给出它的答案,但是那由劲松、高山、深云、隐者营造的意境传递出来的,或许就是白居易“相寻不通亦无妨”的心境,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你不来,我仍安然度日。
这就是遇与不遇,一切随缘。
(东方山版社《王立群妙品古诗词》)陆苏:不遇听说芍药美,一只蜜蜂慕名从邻村赶来探访。
没想到,雨也跟着来了。
蜜蜂忘了带油纸伞,也没顾上拿竹斗笠,偏编芍药家又晴耕雨读,闭门谢客,所有的花朵都关好了花瓣。
俊郎的蜜蜂只好忙乱地在层层叠叠的绿叶间翻来翻去,是想找一朵重重花门虚掩的花墅,还是想找到一片肯满怀柔情地收留自己的叶子?看他那慌乱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在花旁支一锄柄,佯装无心地挂上一件蓑衣。
大约那蜜蜂也是读过诗书的,也懂得“斜风细而不须归”的意境,马上就掸掸翅膀上的雨水,安静地席叶而坐,守在一朵芍药的花窗下,听花、铺纸、研墨,听 火、烹水、煮茶,听风、翻书、填词……不知道那雨是什么时候停的,也不 知道那蜜蜂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只知道那是个缓慢而微醺的下午,有一朵芍药花被一根丝线绣在了时光的全帛上,而怀念是绣架,是展框。
可惜无从问,那蜜蜂若有记起这个访芍药而不遇的夏日,是不是遗憾里也会有隐约的欢喜。
(九州出版社《向暖而生》)油画作品: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