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

1年前 (2024-04-21)
大英博物館夏沬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
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2018年8月10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非公开仪式,向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
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的有顶广场。
广场的顶部是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一进大厅就看见一座来自埃及的石狮子————科尼多斯之狮十分的精细,狮子上的毛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
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5],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罗塞塔石碑1798年到1801年,拿破仑征战埃及,随军带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
1799年,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士们在修筑工事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高1.14米,宽0.73米的黑色断碑。
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见,是三段分别以不同的文字刻下来的话。
随军的考古学家断定,这块石碑不同寻常,运到开罗并做了拓片进行研究。
1801年拿破仑的军队就被英军打败。
根据战争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了在埃及发掘的所有文物。
最终,罗塞塔石碑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展厅有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
质地为花岗岩,高2.6米,重7.2吨。
·右臂的圆孔据说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人凿的,试图将其盗走,未遂。
它来自于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庙。
在1816年,搬运如此巨大的塑像,实为不易。
也成就了贝尔佐尼的传奇。
贝尔佐尼生于意大利,他身高两米,是个公认的美男子。
他出身贫寒,在马戏团里卖过艺,后自学成才,成为了工程师,水力专家。
他只用了4根棕绳,4个滑轮,就将巨像运上了船,当地人都以为他会魔法。
是他发现了阿布辛比勒庙。
两个巨型的“人面牛身双翼兽”紧挨着古埃及馆的是西亚展区。
大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除伊拉克之外)拥有最多和最重要的两河流域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文物的博物馆。
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约公元前四千纪苏美尔人就在此生活,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
西亚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口有两个巨型的《拉马苏》〔Lamassu〕,亦即“人面牛身双翼兽”,这是亚述王宫(古代伊拉克王国)入口的护门兽。
19世纪在西亚考古研究毫无进展的时候,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1843年在尼尼微发现了一座地下宫殿,后经研究证实这是古亚述城市的一部分,属于萨尔贡二世的宫殿。
从侧面看人面牛身双翼兽九五条腿的。
因为当时的技术,他没有办法表现出兽在行走的感觉,所以他只能在刻出一条腿这样就能显出不认识正面看,还是侧面看兽都是行走的。
还有这分别是两对兽还有一对在美国博物馆。
这是一个法老像法老手上戴着一个类似于手表的东西说明当时已经有类似于手表一样的发明。
在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722-705年),扩张领土并实行军事改革。
公元前721年攻陷撒马利亚,灭以色列王国。
继而侵叙利亚,败乌拉尔图,占领巴比伦。
役被征服居民,强迫其转徙异域。
建新都杜尔.沙鲁金(今伊拉克赫尔沙巴德)。
他在位期间,兴建了著名的“盖世皇宫”,其边长近200米,包括两座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内的浮雕长达3000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我们看到的只是展出的一小部分浮雕艺术在两河流域的各个王国中呈现出不同风貌,而亚述王国的浮雕无疑达到了最高峰:细节真实,线条优美,描绘生动。
和古埃及的浮雕相似的是人像脸部多为侧脸,这样能突出鼻、耳、嘴。
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看出当时的浮雕观念是把每一件事尽可能清晰且地保存下来。
在浮雕中,不但有萨尔贡二世大胡子的形象,还有埃及鹰荷鲁斯的形象即鹰头人身的直立像。
看得出来,数千年前,古埃及王国和两河流域的各个王国的文化是共融的。
埃及圣甲虫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屎克螂,那为什么埃及人会觉得屎壳郎是一种圣的动物并称它们为圣甲虫因为屎克螂终身推粪球埃及人觉得他们推得粪球像太阳而埃及人觉得太阳是他们的守护,所以他们觉得屎克螂是太阳的代表。
木乃伊 这是包裹木乃伊的麻布 下面是希腊那边的雕塑。
希腊在雕塑方面一直都是十分的厉害。
他能将人体的线条的展示出来,并且十分的流畅。
他也做得十分的惊喜很多人体的细节他全都做出来。
  大英博物馆的另一镇馆之宝就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庙的大理石雕刻。
为此,大英博物馆还专设了一个帕特农馆(TheParthenon Galleries)。
看这大厅两侧众多的大理石石雕,都来自希腊雅典卫城上帕特农庙柱子上部,大约占全部雕刻的一半。
所以说它们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摆放也是按照在帕特农庙上的位置顺序来的。
帕特农庙(Parthenon)是公元前447年(伯利克里时代)为献给雅典的守护雅典娜而建,所以上面雕刻的是每四年一次的雅典娜节上雅典人民的场面。
据信这些石刻大多出自希腊最伟大的著名雕刻家、建筑师菲狄亚斯(Phidias,480-430BC)和他的助手们。
这些雕像代表的是古希腊雕刻全盛时期的水准。
这都是一些浮雕十分的精美十分的生动。
下面是三个像 这个选项已经碎裂,只剩下人体部分,他如果修复了应该是一个骑着马的骑士 这是一座无人小岛上的雕塑这个岛叫复活岛目前没有准确的说法说这些雕塑是怎么来的 联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
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
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由于9/10秘不示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始终令国人充满好奇心。
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
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
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这是中国的唐三彩。
十分的精细和漂亮。
这 《女史箴图》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
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一尊高达6米的隋代开皇年间阿弥陀佛白色大理石像矗立在大英博物馆楼梯空隙之问,它是这座博物馆中最雄伟的佛像。
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原来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不知何时被明目张胆运到海外。
然后下面是中国一些名贵的瓷器,很多都是御做的大多是名贵珍惜少有的世界上可能数起来,也就是十几件。
由于时间匆忙我们并没有把大英博物馆里面重要展品看完。
不过大英博物馆也是很大看完最少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