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器------朱泥常滑烧
10个月前 (04-21)
日本茶器------朱泥常滑烧紫嫣 中国的茶文化自唐朝便传到日本,日本的茶道、壶雕艺术与中国的茶艺、紫砂艺术相得益彰,被日本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的"常滑烧"就有"日本紫砂"称号。
拥有千年历史的常滑烧陶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瀬戸、信乐、越前、丹波、备前、常滑) 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
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
据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常滑烧"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
主要产品有陶罐等。
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
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
1976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常滑烧的特点①既薄又轻,要求使用者文雅、谨慎地使用。
②功能强大、完备、明确。
以陶制"茶漉(壶嘴内部的滤茶网)为例,网眼如同芝麻大小、细密有序,可以滤掉极细茶渣,这在中国传统工法中非常少见(日本和中国饮茶时,茶叶的粗细程度有别,导致此一差异)。
③具备高度美感及艺术性:工艺家透过不同的烧制管道表现艺术性,并以高度美感巧妙遮掩最健全的功能。
④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日本传统手工艺中创新很少,比如日本茶具上的传统绘画题材"百人一首",在茶壶上绘制一百个小仓时代的人物与他们各自的箴言,一百个人物,上千个字,细致程度可以媲美微雕艺术,而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题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几乎从未发生变化。
同时日本茶具的精美也令人感叹不已。
" 《百人一首》日本镰仓时代的歌人藤原定家从古今集 、新古今集等敕撰和歌集中,挑选出100位的杰出歌人及其一首作品的。
计有男性歌人79人及女性21人。
这一双茶壶上壶堂刻了100位的歌人和他们的和歌。
上面是和歌,下面是歌人名。
日本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茶壶只能配五个茶碗,而一个碗最少要绘制半年,那么一套茶具要画两年多,一笔一画绝不潦草。
" 以上图片均来自quot茗香醍醐quot茶舍,喜欢收藏和对日本茶器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店参观选购。
地址:鞍山市铁东高新区橡树湾北门东走50米quot茗香醍醐quot茶社垂询热线:、
拥有千年历史的常滑烧陶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瀬戸、信乐、越前、丹波、备前、常滑) 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末期。
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
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
据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常滑烧"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
主要产品有陶罐等。
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
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
1976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常滑烧的特点①既薄又轻,要求使用者文雅、谨慎地使用。
②功能强大、完备、明确。
以陶制"茶漉(壶嘴内部的滤茶网)为例,网眼如同芝麻大小、细密有序,可以滤掉极细茶渣,这在中国传统工法中非常少见(日本和中国饮茶时,茶叶的粗细程度有别,导致此一差异)。
③具备高度美感及艺术性:工艺家透过不同的烧制管道表现艺术性,并以高度美感巧妙遮掩最健全的功能。
④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日本传统手工艺中创新很少,比如日本茶具上的传统绘画题材"百人一首",在茶壶上绘制一百个小仓时代的人物与他们各自的箴言,一百个人物,上千个字,细致程度可以媲美微雕艺术,而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题材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几乎从未发生变化。
同时日本茶具的精美也令人感叹不已。
" 《百人一首》日本镰仓时代的歌人藤原定家从古今集 、新古今集等敕撰和歌集中,挑选出100位的杰出歌人及其一首作品的。
计有男性歌人79人及女性21人。
这一双茶壶上壶堂刻了100位的歌人和他们的和歌。
上面是和歌,下面是歌人名。
日本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茶壶只能配五个茶碗,而一个碗最少要绘制半年,那么一套茶具要画两年多,一笔一画绝不潦草。
" 以上图片均来自quot茗香醍醐quot茶舍,喜欢收藏和对日本茶器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店参观选购。
地址:鞍山市铁东高新区橡树湾北门东走50米quot茗香醍醐quot茶社垂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