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音乐编年史〈一〉
10个月前 (04-21)
台湾音乐编年史〈一〉怀旧老唱片 70年代末开始的民歌运动是现代台湾流行乐坛的铺垫与播种阶段,之后的十多年间,台湾的流行音乐进入重要的成长阶段,为90年代之后形成高速膨胀的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1:崛起 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健复、"天水乐集"工作室、齐豫、施孝荣、杨芳仪、许晓菁、张艾嘉、陶大伟、孙越、陈达、沈文程、洪荣宏、陈明章、江蕙 、《柴拉可汗》、《一千个春天》、《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施孝荣》、《听泉》、《童年》、《朋友歌》、《心事谁人知》 。
1981年,伦敦《欧洲金融杂志》报道:八年来,台湾在全世界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成就名列。
经济的腾飞,加之乐坛在短短数年间极度地膨胀,加大了语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的发展。
现代民歌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后,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境。
单一的音乐路线,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响了警钟。
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
在这一行列中最为令人难忘的就是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健复所组建的"天水乐集"工作室。
"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音乐工作室的先河。
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 (李健复《柴拉可汗》;李健复、蔡琴《一千个春天》)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可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1981年,齐豫沉寂一年多后在转投到了拍谱唱片旗下,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齐豫在声音方面的处理上,则更加趋于成熟与细腻,被乐坛一致评价为台湾的" John Beaz"。
金韵奖辑中以一曲"归人沙城"而走红的施孝荣,81年推出了首张专辑《施孝荣》。
专辑中另一首由许乃胜作词,苏来谱曲的作品“中华之爱”在当年可谓好评如潮,年底一举夺得了金鼎奖作词、作曲及演唱三项大奖。
81年,杨芳仪、许晓菁共同推出的《听泉》专辑,则在民歌的后期首开了女声二重唱的先河。
这种二重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相对少见,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并直接影响着八十年代的百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声重唱组的发展。
进入80年代,面对时代飞速前行的脚步,民歌的发展已远离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与此同时,段钟潭与段钟沂以原滚石杂志为基础,开办了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代表代 唱片业者的滚石以一系列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预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音乐时代。
民歌时代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在转投滚石旗下后,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了《童年》专辑。
虽然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依旧沿袭了民歌的曲式,但像《大家一起来》、《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极富现代韵味的编曲、录音手法,给人以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滚石推出的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虽然从表现上看是一张“玩票”形式的作品,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地吸取了The Beatles的曲风,并唱出了“洋烟不比长寿,清茶胜过酒”(注:“长寿”为台湾生产的一种)这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话题。
这些作品无疑与民歌憧憬式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
为国语音乐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1981年,台语音乐界经历了有史以来的一次震动。
四月十一日,台语乐坛极富传奇色彩的歌手陈达因车祸不治身亡。
一个拯救文化流失的"陈达时代"就此宣告结束。
但陈达却无可否认地影响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台语音乐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新人的沈文程以首张台语专辑《心事谁人知》,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品中融入了国语、台语等多语素,在乐坛上首开了台语歌多元化尝试的先河,并成功地探索到了台语歌在流行市场上的潜在市场, 从而转化、开启了台语音乐商业化的先声。
自沈文程、蔡振南之后陆续有洪荣宏、陈明章、江蕙投身于台语音乐的发展中,从而确立了台语音乐在台湾音乐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1982年:黑色侵袭罗大佑、丘丘唱团、邱晨、印象乐队、徐德昌、王豫民、纽大可、翁孝良、陈永裕、李宗盛、江学明、陈秀男、郑文魁、潘越云、 《之乎者也》、《就在今夜》、《陌生的人》、《摇摇摇》、《摆开烦恼》、《路》、《空中火焰》、《木吉他重唱专辑》、《天天天蓝》 。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开始暴露于人们的眼前。
粉饰太平的作品已无法再引起代歌迷的共鸣,大部分青年开始沉迷于西洋摇滚乃于古典音乐之中。
西洋音乐自60年代后,再度成为了乐迷们的宠儿。
恐怕在哪个时代没有谁比罗大佑更令我们怀念的了。
罗大佑毕业于台湾“中华医学院”,早在学生阶段就显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
但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却是在接连遭唱片公司拒,才得以在82年面世。
专辑摆脱了以往民歌作品风花雪月的刻板语言,以现实社会重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为题材,开创了批判写实作品的先河。
在音乐上,他大量运用了西洋摇滚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发了国语乐坛意义的音乐革。
为了寻求音乐的整体感觉,他甚能为了一个音色的处理,而远赴日本完成。
同时,罗大佑在专辑中对民歌的现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不过如此也……”。
专辑的推出,扭转了许多人对于国语音乐的既定印象,并立刻引起了乐坛地关注。
民歌时代著名的词曲创作者邱晨,早在81年就曾提出“唱国语歌的唱团,将带动今后中国流行歌,走向更精致的层面”,并在当时组建了台湾乐坛首支乐队--丘丘唱团。
邱晨试图以自己的作词、作曲,搭配乐队其他成员的演奏、演唱加以表现,使唱团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创作单元。
丘丘唱团西洋电声乐器的演奏,突破了以往民歌轻柔的风格,是介于民歌和摇滚两大风潮之间的过度型音乐。
1982年,乐队推出了首张专辑《就在今夜》。
乐队强劲的节奏,加之女主唱娃娃动感的表现,均给乐迷带来了一种的感受。
丘丘唱团在接下来推出《陌生的人》、《摇摇摇》后,1984年因乐队其他人入伍而宣告解散。
在“丘丘唱团”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BOSS、印象等乐队团体。
这其中印象乐队所推出的《摆开烦恼》、《路》、《空中火焰》三张专辑,均代表了当时乐队热潮中的经典之作。
而这些乐团中也先后涌现出了徐德昌、王豫民、纽大可、翁孝良等大批音乐人。
除以上这些团体外,木吉他唱团成军于民歌热潮中,乐团由陈永裕、李宗盛、江学明、陈秀男、郑文魁等人组成,1980年,他们在《金韵奖纪念专辑》中以一曲《散场电影》而广受好评,但直到82年的1月,他们才真正推出了首张专辑《木吉他重唱专辑》,作品中清纯、质朴的曲风,代表了校园民歌的最高水准,在当时无疑成为为数不多的受欢迎的民谣作品之一,但就在专辑推出不久之后,他们便因入伍服役而宣告散伙。
在台湾虽然歌者众多,但一听就能辨认的声音并不多,潘越云就是其中之一。
1982年,她凭借《天天天蓝》专辑,迅速成为乐坛上备受瞩目的一员。
其实,早在1981年,她的首张专辑《再见离别》就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天天天蓝》专辑更是创造了十几万张的惊人销量。
作品中的古典韵味,加之她清亮、宽广的嗓音,充分表现出当时那种琼瑶、三毛式的浪漫情怀,并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马奖制作(李寿全)演唱(潘越云)编曲(陈志远)三项大奖,被誉为民歌后期的隽永之作。
1983年:黑色狂潮苏芮、罗大佑、郑怡、邓丽君 《搭错车》、《未来的主人翁》、《月琴》《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淡淡幽情》 1983年11月20日,52%的台湾人用影片《浩劫后》来恐吓自己。
其实号称人类最理性的错误又岂止是原子弹而已?与此同时,台湾乐坛也经历了自己的一次黑色狂潮。
1983年6月,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台播出,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台湾女性由此开始审视各自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时,有着15年歌龄的苏芮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
专辑中,苏芮打破了以往女歌手苍白软弱、无病的既定形象,一身黑衣,将西洋音乐中的演唱充分地融入到国语作品中,那种源自肺腑的呐喊所创造出的撼动力,不仅在女歌手中,在当时整个流行音乐界中亦属先驱。
罗大佑是导演这场“黑色革”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其实早在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中,他就已把这种音乐发展方向遇见性地呈现给了乐坛,只是这种势头在83年来的更为迅猛而已。
在筹划《未来的主人翁》这张专辑的时候,由于上一张的成功,使得歌迷对《未来的主人翁》抱有了极大的期望。
而这张堪称罗大佑音乐历程中最为精致的一张作品,也正是在这种期待与压力下“出炉”的。
罗大佑通过对特定物象的描写,刻画出一幕幕经过敏锐观察剖析后的台湾社会现状。
作品在内容上较之以往来得更为犀利与尖锐。
纵观83年乐坛上民歌阵营中成功的歌手,强烈的个性化声音成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崛起于民歌时代的郑怡,虽然那首《月琴》早已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直到83年推出《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她那纯净而又略带民谣味的声音才真正传遍了大街小巷,在这张作品中网罗了活跃于现今乐坛,而当年才崭露头角的多位创作者,如李宗盛、小虫、郑华娟等,尤其是小虫创作的《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将郑怡声音清亮剔透的特色展露无遗。
沉寂多年的邓丽君也凭借着《淡淡幽情》专辑,赢得了不少乐迷们的喝彩。
专辑题材以中国古诗词为主,由刘家昌、梁、潭健常、黄沾、陈扬等人配以音乐。
邓丽君那细细柔柔的嗓音,用来诠释这样中国风味的小品式歌曲,是再适不过的了。
1984年:动荡后的蜕变罗大佑 苏芮 薛岳 蔡琴 李泰祥 齐豫 《家》、《蓦然回首》、《摇滚舞台》、《出塞曲》、《有一个人》 1983年,罗大佑和苏芮领导的“黑色狂潮”把整个乐坛“闹”得沸沸扬扬,1984年,他们的转变也着实令人们吃惊不小。
由于罗大佑前两张作品中饱含的极为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早已被歌迷们定位为批判歌手,因此,当84年的《家》专辑一面世,立刻引起了歌迷们的一片哗然。
人们争论最多的就是他风格“温馨化”。
在专辑推出后不久,罗大佑离开了这个被他称之为“家”的地方——台湾。
而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已经是四年之后了。
因此《家》专辑可以算是罗大佑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宣告着前期的黑色狂潮告一段落。
黑色时代另一位重要人物苏芮在84年推出了第二张国语专辑《蓦然回首》,由于上一张作品的成功,使得苏芮已然成为乐坛共同的期待,期待她能为国语流行歌曲打开新的局面。
作品大胆地抛弃了以往成功的框架,尝试着以不同的曲式及不同的音域来展现苏芮更多样的面貌。
《蓦然回首》专辑完善了苏芮多元化音乐主题,与罗大佑的《家》相比,苏芮的转型获得了歌迷们更多的掌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残留在人们心中的女性温柔的既定形象。
早在60年代及80年代初,台湾年轻人已深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但真正在国语歌曲中加入摇滚曲风,面对广大以旋律化作品为主的听众群,歌手们却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80年代初,罗大佑、苏芮都曾潜移默化地在作品中融入摇滚曲风,但“摇滚”对歌迷而言却依然是个陌生的字眼。
1984年乐坛新人薛岳推出了他个人的首张专辑《摇滚舞台》。
作品在乐坛上引起了轩然。
但这场波动所带来的市场承受力却极是为有限的。
在当时,一般人对于“摇滚”两字的陌生及却步远比好奇来得大。
虽然民歌运动已渐入了发展的末途,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诸多民谣歌手的努力。
他们正努力地以自己的执着来维系民歌的衣钵。
在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作品莫过于蔡琴的专辑《此情可待》。
在这张作品中,身为飞碟唱片老板的吴楚楚亲自为其写歌,并担任唱片制作人。
《一夜》、《读你》、《油麻菜籽》等作品,充分展现了蔡琴那低沉而优雅的声音特质。
专辑在音乐上并没有单纯地承袭民歌曲风,而是适量地融入了流行曲式。
这一微妙的变化,无疑成功地缔造了蔡琴自《出塞曲》后,事业的另一个颠峰。
与蔡琴一样,在作品中讲究艺术气息的齐豫,在沉寂了两年后转投到了滚石旗下,而此时原来与她作的著名制作人李泰祥亦在此时成立了“泰祥音乐工作室”。
1984年,他们再度联手,推出了齐豫的第四张专辑《有一个人》。
与《此情可待》相比,齐豫的这张作品更富有艺术色彩。
此外,1984年排行榜机制首度步入了台湾音乐界。
这无疑为竞争中的国语音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985年:明天会更好齐豫 李宗盛 苏芮 黄莺莺 童安格 周华健 费玉清 潘越云 蔡琴 文章 巫启贤 蓝心湄 甄妮 娃娃 郑怡 杨林 齐秦 张清芳 王芷蕾 李碧华 林慧萍 江蕙 陈淑桦 红蚂蚁 薛岳 张艾嘉 文章 姜育恒 《明天会更好》、《再见溜溜的她》、《天梯》、《青春舞曲》、《错误》、《回声》、《过后》、《世间女子》、《古月照今尘》、《但原长醉》、《想你》、《忙与盲》、《跟着感觉走》、《台北的天空》 。
1985年随着台湾当局深入打击“竹联帮”等黑社会组织的“一清专案”的开始而揭开了序幕。
同年四月,联国宣布:现今全世界存有五万枚核弹头。
本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当属这种能把自己家园毁灭几十次的“式武器”,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凡人又该做什么呢? 自1949年5月20日起,台湾当局颁布的“令”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限制,就长期无情地扼杀着流行音乐中的自由创作之风,无形中铸就了早期国语歌曲在形式上的刻板表现。
1985年10月25日,适值“台湾光复40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一 历史时刻,李寿全、罗大佑、张艾嘉自发组织、汇集了台湾、、新、马等地区的六十余位流行歌手,共同演唱了一首呼唤民众的公益性作品《明天会更好》。
这其中包括齐豫、李宗盛、苏芮、黄莺莺、童安格、周华健、费玉清、潘越云、蔡琴、文章、巫启贤、蓝心湄、甄妮、娃娃、郑怡、杨林、齐秦、张清芳、王芷蕾、李碧华、林慧萍、江蕙、陈淑桦等当时著名的歌手。
作品推出后在华人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但就在作品所宣扬的和平与关爱在社会大众中渐入人心时,这次义举却变成了被政客们所利用的宣传手段。
年终,个别人公然地利用歌曲,打出了“要一个更好的明天”的旗号,不知情的人们,自然为歌曲贴上了政治歌曲的标签,虽然“明天会更好”是一次集体自发组织的义举,但最终所有“被利诱”的职责均落在了远在美国的曲作者罗大佑的头上。
就这样,一场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不得不在欺骗与被欺骗的种种困惑中草草收场。
虽然从“明天会更好”时间以及当时台湾乐坛的送审制度中,人们不难发现当时国语乐坛的恶劣环境,但依旧有一批极富创造力的年轻人执着于此。
当时的“红蚂蚁唱团”这个名字不能令后世淡忘。
虽然早在1982年,台湾乐坛上就出现了丘丘唱团,但那仅是由邱晨一手包办的乐队,台湾音乐史上首支集体创作的乐队当属“红蚂蚁”。
乐队由沈光远、罗宏武、黎旭瀛、魏茂煌、钟兴民五人于83年在高雄地区组建。
乐队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欧美的布鲁斯曲风,带有浓重的学院气息。
1985年2月和10月,他们在喜马拉雅唱片旗下分别推出了《从现在开始》和《懒惰猫》两张作品。
《爱情酿的酒》、《的约定》均成为了他们代表性的曲目,而《踯躅》、《奔走》、《终曲》三首作品的编曲甚连当时许多留心音乐界的行家也均对其赞不绝口。
虽然“红蚂蚁”试图以他们的创新精来改变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与主流市场的差距,而且当时整个乐坛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宜这样“超前”的乐团生存,乐队不得不在86年3月,在高雄以一场“的约定”演唱会为自己划上了句号。
1985年,齐秦以“狼”的姿态出现在乐坛,引发了国语乐坛最为巨大的一次音乐革。
其实早在四年前,他的首张专辑《又见溜溜的她》即给乐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年少的叛逆,桀骜不驯的个性,对于当时许多希望有独立见解,又得不到他人承认的“新人类”而言,所缺少的正式像齐秦这样离经叛道的英雄。
85年,薛岳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天梯》。
作品在表达方面平添了些许修饰,也因此在进入大众耳朵那一刻顺滑了许多。
专辑终,薛岳担任自己专辑的制作人,因此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
《机场》、《失去联络》、《天梯》等均是他早期十分经典的代表曲目。
正当“红蚂蚁”、薛岳、齐秦一群人将摇滚在国语乐坛上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搞得沸沸扬扬之时,罗大佑这位“叛逆先人”却于3月9日匆匆离开了台湾这片土地,好在远行之前,他依旧留给了乐迷们一丝安慰,推出了一张现场专辑《青春舞曲》。
该专辑是台湾乐坛上首张现场录音作品。
收录了他1983年和1984年岁末演唱会上表演的11首曲目。
其实早在《家》专辑推出前,罗大佑即有推出现场专辑的计划,而且是推出双专辑。
但直到临行前,这些计划依旧被一拖再拖,终于只有这张《青春舞曲》呈现在人们面前。
李寿全与李泰祥无疑是民歌时代代表性的音乐制作人。
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出版个人专辑却还是破天荒回。
85年,李寿全的专辑《未来的未来》,是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的。
整张专辑仅有两首歌和两首音乐,此举无论对李寿全还是当时的过于乐坛均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李寿全将这部由万仁指导的影片所引出的概念,在音乐中充分加以发挥,真实地传达出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而对于李泰祥而言,其实早在齐豫的专辑中即有与其唱的经验。
1985年,在苦苦筹划一年之后,李泰祥推出了生平一张演唱专辑《错误》。
《错误》、《黑店》、《牧羊女》、《边界酒店》、《雨丝》等作品在保持了他一贯的古典韵味乐表现外,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人文气息,融汇出一种主流形式截然不同的艺术情怀。
1985年,三毛、齐豫、潘越云作推出了三毛个人传记式专辑《回声》。
整张作品词的部分由三毛一人包办,从不愉快的童年、羞涩的初恋、深挚的真情、绝望的悲痛到心境的释放。
如此的大的时空跨度,如此多的不同心境,均使得演唱者在诠释起来更为困难。
但齐豫与潘越云凭借着各自对音乐的悟性,使得不同时空的心境均得以在音乐中精确呈现。
而同时,专辑充分具备了“概念性专辑”的表现形式,是流行与艺术完善结的一个产物。
除此以外,在85年乐坛上,张清芳《过后》、潘越云《世间女子》、文章《古月照今尘》、姜育恒《但原长醉》、童安格《想你》、张艾嘉《忙与盲》、苏芮《跟着感觉走》、王芷蕾《台北的天空》等专辑作品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1986年:自由创作的觉醒李寿全 李宗盛 黄韵玲 纪宏仁 潘越云 何颖怡 任将达 王明辉 摇滚俱乐部WAX CLUB 红十字" "幻眼" 黄莺莺 甄妮 蔡琴 殷正洋 东方快车 曲佑良 庾澄庆 李亚明 赵传 《8又二分之一》、《生中的精灵》、《忧伤男孩》、《恋舞情结》、《舞夜电话》、《梳子与刮胡刀》、《三人展》、《音乐盒》、《旧爱新欢》 《来自心海的消息》、苏芮《亲爱的小孩》、《人生就是戏》、《海上花》、《青春之星》、《飞扬的青春》 与以往相比,86年有更多的创作者幕后走向了台前。
李寿全通过《未来的未来》专辑的尝试,86年推出了他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专辑作品《8又二分之一》。
从上一张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当这位幕后高手在唱出自己心声时,所呈现出的就是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及概念。
在这张作品中,《我的志愿》、《上班族一日》、《残缺的角落》、《占领西门町》等作品,均发挥出了流行音乐最为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
《8又二分之一》推出后,李寿全再也没有个人专辑推出,但仅这张在八十年代过了二分之一之际推出的专辑,就足以成为我们心目中对那个时代最为真切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李宗盛崛起于民歌组"木吉它唱团"中。
82年乐团解散后,李宗盛退居幕后专事词曲创作和音乐制作。
1986年,李宗盛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生中的精灵》。
专辑中,李宗盛以其平实、简洁的语言,辅以独特的口白式表现方法,将生活中小人物的种种心态地刻划于音符中,产生了极富感召力的柔和感受。
熟悉国语音乐发展的人不会忘记八十年代初被称作"摇滚精灵"的女歌手黄韵玲。
十几岁时她就曾担任了诸多著名专辑的编曲及和声编写工作。
1986年,她推出了首张专辑《忧伤男孩》。
专辑中她包揽了大部分作品的词、曲、编曲及演奏工作,成为台湾乐坛首位"全能派"偶像歌手。
1986年,台湾乐坛上出现了首位以电子舞曲曲风为主的创作型歌手纪宏仁。
在一年当中,他接连推出了《恋舞情结》、《舞夜电话》、《音乐盒》三张专辑。
专辑在电子成器尚未普及之时问世,像《亚热带》这样的舞曲风格,无疑为国语乐坛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继《天天天蓝》的成功后,潘越云86年推出了《旧爱新欢》专辑。
该专辑远赴美国录制完成,在乐坛上首开了赴海外录制专辑的先河。
专辑由李宗盛担当制作,无论在编曲、配器上均为歌手留下了极大的发挥余地。
由此,潘越云充满磁性质感的声音在歌曲中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民歌末期崛起的李丽芬,虽然81年曾在与吴楚楚、潘越云推出的专辑《三人展》中,以一曲《激荡》而备受歌迷关注,但直到1986年,她的首张专辑《梳子与刮胡刀》才得以面世。
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令行家们赞不绝口。
专辑中,李丽芬被塑造成一个冷静甚冷漠的成性形象。
这与当时女歌手林良乐在专辑《冷井情深》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风潮直接影响到了后期潘美辰、卓玉等中性化女歌手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台湾主流音乐形式外,长久以来还潜伏着另一支"音乐势力"。
虽然当时种种限制与偏见制约着他们各自的发展,但从早年间的"丘丘唱团"等团体身上,我们就不难发现地下音乐蠢蠢欲动的身影。
1986年7月,何颖怡、任将达、王明辉共同组建了摇滚俱乐部WAX CLUB。
自此台湾的地下音乐真正进入了一个有序的发展之中。
虽然WAX CLUB在成立之初仅是以推介优秀欧美音乐作品为主,却可以在俱乐部定期举办的音乐讲座WAX SHOW中叨叨展示自我的机会。
同年,任将达创办了俱乐部对外的音乐刊物《摇滚客》,并买下了一家叫"水晶"的唱片公司。
WAX CLUB、《摇滚客》以及水晶唱片,在当时的影响,就是在86年年底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台北新音乐节"。
音乐节为许多地下音乐工作者提供了发表各自主张的机会。
在音乐节上涌现出了"黑名单工作室"、陈明章、林强、DOUBLE X、王笛、周志华、叶树茵、史辰兰、吴俊霖等新音乐中坚力量。
同时,音乐节还吸引了黄韵玲、张洪量、纪宏仁、庾澄庆、陈进兴、赵传领导的"红十字"、薛岳领导的"幻眼",以及来自的前卫的组"达明一派"、"黑鸟乐队"等歌手及团体的参与。
但这些团体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得到唱片公司的一纸约。
而86年推出专辑的地下乐队当属由贾敏恕领导的"青年唱团"。
乐队作品以反思意味的写实性作品为主,《出发》等歌曲以强烈的人文色彩,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种种困惑。
但在当时那个音乐制品均需送审的年代里,他们的专辑《青年》却因为内容敏感,数次送审均未通过,而被迫放弃专辑的媒体宣传。
1986年,国语乐坛兴起自由创作之风,除了上述作品外,黄莺莺《来自心海的消息》、苏芮《亲爱的小孩》、蔡琴《人生就是戏》、甄妮《海上花》均受到了歌迷的喜爱。
同年,"著作权修正案"的颁布,使得本土创作作品更加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各大唱片公司不惜斥巨资来致力于发掘本土歌手。
"大学城大专创作歌谣比赛"、"木吉它民歌大赛"、"青春之星创作歌曲大赛"均为乐坛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涌现空间。
滚石、飞碟等唱片公司更是以《青春之星》、《飞扬的青春》等辑,为歌曲大赛中获奖的新人提供了新作发表的机会。
在这些大赛中涌现出了殷正洋、东方快车、曲佑良、庾澄庆、李亚明、赵传等新人,他们的出现,无疑为日后国语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充足的原动力。
此时国语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的繁荣景象 1987年:等待风起李宗盛 黄韵玲 周华健 钮大可 郑华娟 王新莲 潘越云 纪宏仁 齐豫 陈淑桦 钱怀琪 唐晓诗 张洪量 马兆骏 蔡蓝钦 王杰 潘越云 齐豫 郑怡 李翊君 庾澄庆 娃娃 苏芮 许景淳 姜育恒 曲佑良 吕方 陈淑桦 纪宏仁 童安格 、《快乐天堂》、《祭文》、《我要的不多》、《这个世界》、《一场游戏一场梦》、《冬雨》、《狼2》、《棋王》、《心的方向》、《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绿》、《因为我在乎》、《是不是一声再见以后》、《眼眶之中》、《桂花巷电影原声带》、《STORIES.故事》、《心情》、《许景淳》、《驿动的心》、《曲佑良2》、《等待风起》、《我的心里只有你》、《纱的吻》、《痴情小子》、《开心女孩》、《第六感》、《跟我来》、《报告班长》、《萍聚》。
1987年5月10日,以去台退役老为主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台举行"遥念母亲"活动,要求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
198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在滚石举办的"快乐天堂"演唱会的欢呼声中跨越到了1987年。
年初,辑《快乐天堂》面世,以往什么动物均可上桌当作美食的人,正开始对身边的动物、环境存有一份关爱。
专辑了李宗盛、黄韵玲、周华健、钮大可、郑华娟、王新莲、潘越云、纪宏仁、齐豫、陈淑桦、钱怀琪、唐晓诗等当时滚石旗下所有能动员的歌手,更难能可贵的是,专辑中的九首作品均是为这张专辑专门创作的。
整张专辑从提出创意到推出历时六个月,经过数百个录音小时才得以面世。
按制作人郑华娟的话说:"只是为了等待唱片的阵容"。
1987年,一个叫张洪量的新人着实令乐迷们吓了一跳。
他在喜玛拉雅唱片公司推出的首张专辑《祭文》,单从标题上就透出一股"妖气"。
虽然《情为何物》、《浮萍》所承袭的依旧是当时的情歌主流题材,但仅《祭文》、《中国小孩》两首作品便为他招惹来了极大的麻烦。
《祭文》以欢快的DISCO节奏来谈论死亡问题,而《中国小孩》则以相同的表现手法来披露中国人的自我意思和崇洋心理。
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以及迥异的曲风,虽然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喝彩,但却吓走了更多的乐迷。
十几岁即投身于音乐创作的马兆骏,在民歌时代曾创作出《散场电影》、《七月凉山》等经典作品。
86年他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我要的不多》。
他那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声音所传达出的殷实、平凡的曲风,在《我要的不多》、《会有那么》、《第二名也无所谓》等作品中被刻画得尤为突出。
蔡蓝钦这个在国语歌坛一瞬即逝的名字,往往为后来歌迷们所忽视。
有着过人才华的他,1987年推出了生平的一张创作专辑《这个世界》,同时也在自己二十三岁的扉页上留下了的青春印记。
专辑中蔡蓝钦包揽了全部的词曲工作,显现出了过人的创作天赋及强烈的个人风格。
作品就如陈乐融所表述的:"不是清新质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的。
"但就在专辑刚刚完成配唱后不久,蔡蓝钦就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而告别了这个世界。
因此,《这个世界》成为了他用青春与血泪谱写出的留给这个世界的乐章。
1987年,王杰被当时著名的制作人李寿全发掘,并制作完成了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
专辑中王杰被定位为一个历尽沧桑的孤独浪子,他十分到位的演唱情,给歌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王杰忧郁的嗓音表现,多少提供了听者联想自身经验的空间,进而达到对其形象的认同或崇拜。
在当时专辑的销量可谓创下了惊人的一幕。
齐秦87年接连推出了《冬雨》和《狼2》两张专辑。
《冬雨》是齐秦早期专辑中最讲求细腻化处理的作品,《冬雨》、《自己的沙场》、《斗鱼》等作品均有着极为动人的旋律,受到了乐迷们一致的赞誉。
《狼2》专辑则与以往曲风有所不同。
《巡行~狼2》、《九个太阳》等作品中明显融入了更多摇滚的曲风,这种尝试无疑是他枸杞抒情摇滚的雏形。
同年,齐秦还与李泰祥、三毛、郑丽斯、曾道雄等人共同创造了一个流行乐坛上的话。
他们将张系国的小说《棋王》成功地搬上了舞台。
以流行乐歌手来诠释舞台剧的表现,这还是台湾乐坛开埠以来的。
年末,综一唱片公司推出了《棋王》这张台湾音乐史上首张舞台剧现场录音专辑。
赴台发展的歌手周华健,在台湾乐坛上曾创下了四个月中唱红近四十首广告歌曲的记录,因而被人们誉为"广告歌王"。
但早期推出的三张专辑却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冷遇。
1987年,周华健转投滚石旗下,并推出了《心的方向》、《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绿》、《因为我在乎》、《是不是一声再见以后》、《眼眶之中》等等作品,成功地树立了其健康向上的曲风,受到了歌迷们一致的认同,因而成为了周华健事业的一个转机。
1987年,潘越云与著名作曲家陈扬作推出了《桂花巷电影原声带》。
这张专辑揭开了台湾电影原声专辑的发展序幕。
随着国语流行乐坛的繁荣,以往演唱英文歌曲的苏芮、黄莺莺纷纷改唱中文作品,其中的原因就是语言局限下的市场承受力。
但此时,以往以民谣歌曲走红的齐豫却在87年推出了英文专辑《STORIES.故事》。
这一举措无论对于市场还是齐豫个人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而齐豫以其自身对音乐的良好把握能力,赋予了《STORIES》、《MEMORY》、《DIAMOND AND RUST》、《LIKE A HERO》、这些英文经典老歌以全新的生力,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即创下了十六万张的销量,成为台湾流行乐坛自开埠以来首张被真正接受的本土歌手演唱的英文专辑。
民歌运动后期以一张《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走红乐坛的郑怡,87年推出了新专辑《心情》。
可登唱片为这张专辑采取了全方位的宣传手法,郑怡频频出现在当时电视广告的节目中,为了专辑的MTV拍摄,公司不惜巨资赴埃及完成,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作品在一个月中,即有八万张的销量。
专辑中另一个吸引人之处。
就是著名曲作家郭巍的概念性歌曲《东城故事》,该作品以一个概念化的故事发展情节,贯穿了曲佑良、马毓芬、郑怡等人的三张作品,在当时成为乐坛上谈论的焦点话题。
除了上述作品外,许景淳的《许景淳》、姜育恒《驿动的心》、曲佑良《曲佑良2》、陈淑桦《等待风起》、纪宏仁《我的心里只有你》、潘越云《纱的吻》、吕方《痴情小子》、娃娃《开心女孩》、苏芮《第六感》、童安格《跟我来》、庾澄庆《报告班长》、李翊君《萍聚》等作品也均受到了歌迷们的喜爱。
1988:拥挤的乐园罗大佑 黄舒骏 郑智化 任将达 赵传 齐豫 李建复 赵传 张信哲 周华健 马兆骏 李宗盛 文章 罗纮武 高明骏 庾澄庆 陈淑桦 张清芳 姜育恒 伍思凯 张镐哲 纪宏仁 林隆旋 叶欢 黄韵玲 《爱人同志》、《马不停蹄的忧伤》、《拥挤的乐园》、《老幺的故事》、《的谎言》、《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PARDISE BIRD》、《有没有这种说法》、《情字这条路》、《男欢女爱》、《来自异域的男孩》、《七匹狼》、《烈火青春》、《报告班长》、《伤心歌手》、《我知道我已经长大》、《心存感激》、《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寻回》、《跟往事干杯》、《爱要怎么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次来真的》、《听风的歌》、《芳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没有你的圣诞节》 1988年1月1日,台湾当局正式接触“报禁”。
文化的开放无疑促进着乐坛自由创作之风的兴起,一大批歌手随之涌现在国语乐坛,从不同角度丰富着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
1988年,阔别多年的罗大佑复出歌坛,并推出了他个人的第四张专辑《ai人同志》。
86年“明天会更好”的惨痛失败,使得他加深了对台湾乐坛的失望。
因此,这次他舍弃了台湾,而在建立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音乐工厂”。
《ai人同志》专辑在港台两地录制完成,强大的宣传力度,成功地塑造了罗大佑的新形象,在乐坛上创下了近十三万张的惊人销量,成为罗大佑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一张专辑。
乐坛新人黄舒骏1988年在歌林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
专辑在兼顾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出了黄舒骏曲风多样、词意深挚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创意。
作品所触及的现状颇多,既有抒情,同时耶不乏批判。
《马不停蹄的忧伤》、《未央歌》、《所谓今昔》、《忘年之交》、《不要只因为他亲吻了你》、《三代之间》均受到了乐迷们的一致赞誉,有人甚将黄舒骏与早期罗大佑相媲美,而黄舒骏则在专辑的文案中大胆地写下:“……我写《三代之间》的野心室很大的。
简单地说,我企图创作出流行乐坛中极少数可能进入史册的重量级作品,而且能够结结实实击倒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陈Shen就曾经担任制作过齐秦《狼的专辑》、杨林《玻璃心》等作品。
1987年,陈Shen受到了当时丽风录音室老板徐崇宪的赏识,并把他介绍给了滚石唱片公司。
当时滚石的负责人张培仁在仅听了三首歌曲后,就拍案而起:“这么好的作品,还等什么?”于是88年,陈Shen终于会推出了首张专辑《拥挤的乐园》。
但在当时,他的好多想法并不为人所了解,《拥挤的乐园》以及他早期的几张作品均受到了销量的困扰。
在台湾底下音乐圈中,WAX CLUB的动作已愈发显现出力不从心。
1988年,俱乐部所崇尚的独立精,已随着资源的大幅度开放及欧美“水货”唱片的涌入,而杯吹得无影无踪了。
此时的人们大多到唱片行曲购买欧美唱片或交换音乐资讯,参与WAX SHOW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真正关心本土底下音乐发展的人更是少得可怜。
《摇滚客》杂志主编任将达就曾在该杂志88年7月号中自嘲地写下“热门不再执着,不再……然而那些膜拜者都去哪了?那些壮志豪情云消雾散了吗?有片清新的土地?新音乐思潮?底下音乐?摇滚客?WAX?呸!”“摇滚客病了,是便秘!但请放心,逐渐恢复中!”。
但现实中,俱乐部的种种窘况却并未见好转。
WAX SHOW自88年4月成为了历史名词,而此时的WAX CLUB也已是名存实亡。
但无论如何,WAX CLUB的出现,为台湾地下音乐的发展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下音乐也由此确立了以音乐创作者自身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同年,任将达领导的水晶唱片推出了首张台湾地下摇滚专辑-DOUBLE X《的谎言》。
专辑让国语歌迷们首度了解到台湾地下摇滚的进程,虽然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超前的,与主流音乐相去甚远,但这张作品却掀起了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地下乐队发展的序幕。
与DOUBLE X不同的是,另一支原地下重金属乐队《红十字》,却逐渐在向主流市场靠近。
1988年,乐队主唱赵传与乐队作推出了首张专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从商业角度讲,这是唱片公司成功包装歌手的一个典范。
赵传并不俊美的外表被公司定位为城市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并以此为出发点,铺陈了专辑中《不要挡在我的面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请不要在别人肩上哭泣》、《英勇勋章》等九首作品,成功表现出了赵传高亢的嗓音特性。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当时也成为了街头巷尾流行的俚语。
继英文歌专辑《STORIES》获得极大成功后,1988年齐豫接连推出了《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PARDISE BIRD》(天堂鸟)两张英文专辑,并于年底推出了阔别三年之久的国语新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这两张英文专辑远赴新加坡进行录制,《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专辑更是请来了潘越云担任专辑的伴唱,而专辑MTV也是远赴泰国摄制完成的,开创了唱片公司斥巨资制作英文专辑的先河。
在《PARDISE BIRD》专辑中,制作人李泰铭首度在齐豫的作品中加入了MIDI演奏,因而也使得主题曲《PARDISE BIRD》在音乐上更为饱满的形态。
由于这两张英文作品在新加坡、泰国两地录音、拍摄MTV,因而在东南亚地区赢得了歌迷的一致好评,两张专辑在台湾、、新、马四地创下了九十万张的惊人销量。
同年,齐豫推出了久违的国语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专辑由齐秦组建的“虹音乐工作室”策划制作完成,作品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她民谣歌手的印象,以现代韵味的十二首歌曲,赋予了齐豫的嗓音以一种全新的生。
1988年滚石唱片推出了创业以来的首张台语专辑,潘越云《情字这条路》。
专辑中《情字这条路》、《不敢哭出声》、《台北雨》等作品,均有别于以往台语歌曲的表现形式,潘越云的歌声中有着极为深厚的生活基础。
以往早已唱红的台语歌曲《桂花巷》、《心情》均被收录于专辑中,为作品增色不少。
同年,潘越云还推出了另一张国语新专辑《男欢女爱》。
作品由潘越云和李建复、赵传、张信哲、周华健、马兆骏、李宗盛、文章、陈升、罗纮武九位男歌手作录制完成。
《结束》、《这样也好》、《你是》、《爱的箴言》等作品经潘越云等人的翻唱,也均受到了歌迷们的喜爱。
1988年,一位由缅甸赴台发展的歌手高明骏,无疑在国语乐坛上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他的首张专辑《来自异域的男孩》,由当年成功地捧红了文章的著名制作人谭健常担纲制作。
高明骏在这些歌曲中,以其极富朝气的形象以及独树一帜的沙哑嗓音,位乐迷们带来了一种的音乐感受。
高明骏的嗓音受到了人们一致的关注与好评,甚有人将它比喻为当时有个性的声音之一。
1988年,齐秦与江建民、刘天键、涂惠源、徐德昌等一班好友共同组建了“虹音乐工作室”。
但除了担任姐姐齐豫的专辑《有有这种说法》制作工作外,齐秦在这一年似乎在乐坛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措。
1988年飞碟推出了《七匹狼》、《烈火青春》等辑,在这些辑中涌现出了“东方快车”、张雨生、“星星太阳月亮”、邰正宵、“忧欢派对”等形象健康的乐坛新人,他们也正代表了八十年代末期偶像歌手的中坚力量。
在这股风气的带动下,乐坛上涌现出了“红唇族”、“城市少女”、“粉红派对”、“滚石小子”等偶像组。
在诸多代歌手的行列中,庾澄庆1988年无疑在推动国语乐坛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继87年推出首张专辑《报告班长》后,1988年庾澄庆接连推出了《伤心歌手》和《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两张专辑。
庾澄庆在这两张专辑中融入了更为多样的欧美曲风,一曲《周末派》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国语RAP的先河。
此外,专辑中收录的歌曲《种声音》,由庾澄庆与三十余位歌手共同演唱,歌曲以打击盗版为主题,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他也自然地成为了众多新人中最为乐迷们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外,在88年中,还有很多作品在当年走红,例如马兆骏《心存感激》、陈淑桦《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张清芳《寻回》、姜育恒《跟往事干杯》、伍思凯《爱要怎么说》、张镐哲《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纪宏仁《这次来真的》、林隆旋《听风的歌》、叶欢《芳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黄韵玲《没有你的圣诞节》 (待续…) 台湾音乐编年史〈二〉
1981:崛起 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健复、"天水乐集"工作室、齐豫、施孝荣、杨芳仪、许晓菁、张艾嘉、陶大伟、孙越、陈达、沈文程、洪荣宏、陈明章、江蕙 、《柴拉可汗》、《一千个春天》、《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施孝荣》、《听泉》、《童年》、《朋友歌》、《心事谁人知》 。
1981年,伦敦《欧洲金融杂志》报道:八年来,台湾在全世界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成就名列。
经济的腾飞,加之乐坛在短短数年间极度地膨胀,加大了语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的发展。
现代民歌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后,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境。
单一的音乐路线,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响了警钟。
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
在这一行列中最为令人难忘的就是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健复所组建的"天水乐集"工作室。
"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音乐工作室的先河。
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 (李健复《柴拉可汗》;李健复、蔡琴《一千个春天》)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可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1981年,齐豫沉寂一年多后在转投到了拍谱唱片旗下,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齐豫在声音方面的处理上,则更加趋于成熟与细腻,被乐坛一致评价为台湾的" John Beaz"。
金韵奖辑中以一曲"归人沙城"而走红的施孝荣,81年推出了首张专辑《施孝荣》。
专辑中另一首由许乃胜作词,苏来谱曲的作品“中华之爱”在当年可谓好评如潮,年底一举夺得了金鼎奖作词、作曲及演唱三项大奖。
81年,杨芳仪、许晓菁共同推出的《听泉》专辑,则在民歌的后期首开了女声二重唱的先河。
这种二重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相对少见,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并直接影响着八十年代的百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声重唱组的发展。
进入80年代,面对时代飞速前行的脚步,民歌的发展已远离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与此同时,段钟潭与段钟沂以原滚石杂志为基础,开办了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代表代 唱片业者的滚石以一系列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预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音乐时代。
民歌时代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在转投滚石旗下后,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了《童年》专辑。
虽然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依旧沿袭了民歌的曲式,但像《大家一起来》、《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极富现代韵味的编曲、录音手法,给人以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滚石推出的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虽然从表现上看是一张“玩票”形式的作品,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地吸取了The Beatles的曲风,并唱出了“洋烟不比长寿,清茶胜过酒”(注:“长寿”为台湾生产的一种)这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话题。
这些作品无疑与民歌憧憬式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
为国语音乐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1981年,台语音乐界经历了有史以来的一次震动。
四月十一日,台语乐坛极富传奇色彩的歌手陈达因车祸不治身亡。
一个拯救文化流失的"陈达时代"就此宣告结束。
但陈达却无可否认地影响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台语音乐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新人的沈文程以首张台语专辑《心事谁人知》,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品中融入了国语、台语等多语素,在乐坛上首开了台语歌多元化尝试的先河,并成功地探索到了台语歌在流行市场上的潜在市场, 从而转化、开启了台语音乐商业化的先声。
自沈文程、蔡振南之后陆续有洪荣宏、陈明章、江蕙投身于台语音乐的发展中,从而确立了台语音乐在台湾音乐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1982年:黑色侵袭罗大佑、丘丘唱团、邱晨、印象乐队、徐德昌、王豫民、纽大可、翁孝良、陈永裕、李宗盛、江学明、陈秀男、郑文魁、潘越云、 《之乎者也》、《就在今夜》、《陌生的人》、《摇摇摇》、《摆开烦恼》、《路》、《空中火焰》、《木吉他重唱专辑》、《天天天蓝》 。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开始暴露于人们的眼前。
粉饰太平的作品已无法再引起代歌迷的共鸣,大部分青年开始沉迷于西洋摇滚乃于古典音乐之中。
西洋音乐自60年代后,再度成为了乐迷们的宠儿。
恐怕在哪个时代没有谁比罗大佑更令我们怀念的了。
罗大佑毕业于台湾“中华医学院”,早在学生阶段就显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
但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却是在接连遭唱片公司拒,才得以在82年面世。
专辑摆脱了以往民歌作品风花雪月的刻板语言,以现实社会重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为题材,开创了批判写实作品的先河。
在音乐上,他大量运用了西洋摇滚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发了国语乐坛意义的音乐革。
为了寻求音乐的整体感觉,他甚能为了一个音色的处理,而远赴日本完成。
同时,罗大佑在专辑中对民歌的现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不过如此也……”。
专辑的推出,扭转了许多人对于国语音乐的既定印象,并立刻引起了乐坛地关注。
民歌时代著名的词曲创作者邱晨,早在81年就曾提出“唱国语歌的唱团,将带动今后中国流行歌,走向更精致的层面”,并在当时组建了台湾乐坛首支乐队--丘丘唱团。
邱晨试图以自己的作词、作曲,搭配乐队其他成员的演奏、演唱加以表现,使唱团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创作单元。
丘丘唱团西洋电声乐器的演奏,突破了以往民歌轻柔的风格,是介于民歌和摇滚两大风潮之间的过度型音乐。
1982年,乐队推出了首张专辑《就在今夜》。
乐队强劲的节奏,加之女主唱娃娃动感的表现,均给乐迷带来了一种的感受。
丘丘唱团在接下来推出《陌生的人》、《摇摇摇》后,1984年因乐队其他人入伍而宣告解散。
在“丘丘唱团”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BOSS、印象等乐队团体。
这其中印象乐队所推出的《摆开烦恼》、《路》、《空中火焰》三张专辑,均代表了当时乐队热潮中的经典之作。
而这些乐团中也先后涌现出了徐德昌、王豫民、纽大可、翁孝良等大批音乐人。
除以上这些团体外,木吉他唱团成军于民歌热潮中,乐团由陈永裕、李宗盛、江学明、陈秀男、郑文魁等人组成,1980年,他们在《金韵奖纪念专辑》中以一曲《散场电影》而广受好评,但直到82年的1月,他们才真正推出了首张专辑《木吉他重唱专辑》,作品中清纯、质朴的曲风,代表了校园民歌的最高水准,在当时无疑成为为数不多的受欢迎的民谣作品之一,但就在专辑推出不久之后,他们便因入伍服役而宣告散伙。
在台湾虽然歌者众多,但一听就能辨认的声音并不多,潘越云就是其中之一。
1982年,她凭借《天天天蓝》专辑,迅速成为乐坛上备受瞩目的一员。
其实,早在1981年,她的首张专辑《再见离别》就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天天天蓝》专辑更是创造了十几万张的惊人销量。
作品中的古典韵味,加之她清亮、宽广的嗓音,充分表现出当时那种琼瑶、三毛式的浪漫情怀,并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马奖制作(李寿全)演唱(潘越云)编曲(陈志远)三项大奖,被誉为民歌后期的隽永之作。
1983年:黑色狂潮苏芮、罗大佑、郑怡、邓丽君 《搭错车》、《未来的主人翁》、《月琴》《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淡淡幽情》 1983年11月20日,52%的台湾人用影片《浩劫后》来恐吓自己。
其实号称人类最理性的错误又岂止是原子弹而已?与此同时,台湾乐坛也经历了自己的一次黑色狂潮。
1983年6月,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台播出,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台湾女性由此开始审视各自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时,有着15年歌龄的苏芮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
专辑中,苏芮打破了以往女歌手苍白软弱、无病的既定形象,一身黑衣,将西洋音乐中的演唱充分地融入到国语作品中,那种源自肺腑的呐喊所创造出的撼动力,不仅在女歌手中,在当时整个流行音乐界中亦属先驱。
罗大佑是导演这场“黑色革”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其实早在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中,他就已把这种音乐发展方向遇见性地呈现给了乐坛,只是这种势头在83年来的更为迅猛而已。
在筹划《未来的主人翁》这张专辑的时候,由于上一张的成功,使得歌迷对《未来的主人翁》抱有了极大的期望。
而这张堪称罗大佑音乐历程中最为精致的一张作品,也正是在这种期待与压力下“出炉”的。
罗大佑通过对特定物象的描写,刻画出一幕幕经过敏锐观察剖析后的台湾社会现状。
作品在内容上较之以往来得更为犀利与尖锐。
纵观83年乐坛上民歌阵营中成功的歌手,强烈的个性化声音成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崛起于民歌时代的郑怡,虽然那首《月琴》早已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直到83年推出《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她那纯净而又略带民谣味的声音才真正传遍了大街小巷,在这张作品中网罗了活跃于现今乐坛,而当年才崭露头角的多位创作者,如李宗盛、小虫、郑华娟等,尤其是小虫创作的《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将郑怡声音清亮剔透的特色展露无遗。
沉寂多年的邓丽君也凭借着《淡淡幽情》专辑,赢得了不少乐迷们的喝彩。
专辑题材以中国古诗词为主,由刘家昌、梁、潭健常、黄沾、陈扬等人配以音乐。
邓丽君那细细柔柔的嗓音,用来诠释这样中国风味的小品式歌曲,是再适不过的了。
1984年:动荡后的蜕变罗大佑 苏芮 薛岳 蔡琴 李泰祥 齐豫 《家》、《蓦然回首》、《摇滚舞台》、《出塞曲》、《有一个人》 1983年,罗大佑和苏芮领导的“黑色狂潮”把整个乐坛“闹”得沸沸扬扬,1984年,他们的转变也着实令人们吃惊不小。
由于罗大佑前两张作品中饱含的极为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早已被歌迷们定位为批判歌手,因此,当84年的《家》专辑一面世,立刻引起了歌迷们的一片哗然。
人们争论最多的就是他风格“温馨化”。
在专辑推出后不久,罗大佑离开了这个被他称之为“家”的地方——台湾。
而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已经是四年之后了。
因此《家》专辑可以算是罗大佑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宣告着前期的黑色狂潮告一段落。
黑色时代另一位重要人物苏芮在84年推出了第二张国语专辑《蓦然回首》,由于上一张作品的成功,使得苏芮已然成为乐坛共同的期待,期待她能为国语流行歌曲打开新的局面。
作品大胆地抛弃了以往成功的框架,尝试着以不同的曲式及不同的音域来展现苏芮更多样的面貌。
《蓦然回首》专辑完善了苏芮多元化音乐主题,与罗大佑的《家》相比,苏芮的转型获得了歌迷们更多的掌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残留在人们心中的女性温柔的既定形象。
早在60年代及80年代初,台湾年轻人已深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但真正在国语歌曲中加入摇滚曲风,面对广大以旋律化作品为主的听众群,歌手们却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80年代初,罗大佑、苏芮都曾潜移默化地在作品中融入摇滚曲风,但“摇滚”对歌迷而言却依然是个陌生的字眼。
1984年乐坛新人薛岳推出了他个人的首张专辑《摇滚舞台》。
作品在乐坛上引起了轩然。
但这场波动所带来的市场承受力却极是为有限的。
在当时,一般人对于“摇滚”两字的陌生及却步远比好奇来得大。
虽然民歌运动已渐入了发展的末途,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诸多民谣歌手的努力。
他们正努力地以自己的执着来维系民歌的衣钵。
在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作品莫过于蔡琴的专辑《此情可待》。
在这张作品中,身为飞碟唱片老板的吴楚楚亲自为其写歌,并担任唱片制作人。
《一夜》、《读你》、《油麻菜籽》等作品,充分展现了蔡琴那低沉而优雅的声音特质。
专辑在音乐上并没有单纯地承袭民歌曲风,而是适量地融入了流行曲式。
这一微妙的变化,无疑成功地缔造了蔡琴自《出塞曲》后,事业的另一个颠峰。
与蔡琴一样,在作品中讲究艺术气息的齐豫,在沉寂了两年后转投到了滚石旗下,而此时原来与她作的著名制作人李泰祥亦在此时成立了“泰祥音乐工作室”。
1984年,他们再度联手,推出了齐豫的第四张专辑《有一个人》。
与《此情可待》相比,齐豫的这张作品更富有艺术色彩。
此外,1984年排行榜机制首度步入了台湾音乐界。
这无疑为竞争中的国语音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985年:明天会更好齐豫 李宗盛 苏芮 黄莺莺 童安格 周华健 费玉清 潘越云 蔡琴 文章 巫启贤 蓝心湄 甄妮 娃娃 郑怡 杨林 齐秦 张清芳 王芷蕾 李碧华 林慧萍 江蕙 陈淑桦 红蚂蚁 薛岳 张艾嘉 文章 姜育恒 《明天会更好》、《再见溜溜的她》、《天梯》、《青春舞曲》、《错误》、《回声》、《过后》、《世间女子》、《古月照今尘》、《但原长醉》、《想你》、《忙与盲》、《跟着感觉走》、《台北的天空》 。
1985年随着台湾当局深入打击“竹联帮”等黑社会组织的“一清专案”的开始而揭开了序幕。
同年四月,联国宣布:现今全世界存有五万枚核弹头。
本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当属这种能把自己家园毁灭几十次的“式武器”,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凡人又该做什么呢? 自1949年5月20日起,台湾当局颁布的“令”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限制,就长期无情地扼杀着流行音乐中的自由创作之风,无形中铸就了早期国语歌曲在形式上的刻板表现。
1985年10月25日,适值“台湾光复40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一 历史时刻,李寿全、罗大佑、张艾嘉自发组织、汇集了台湾、、新、马等地区的六十余位流行歌手,共同演唱了一首呼唤民众的公益性作品《明天会更好》。
这其中包括齐豫、李宗盛、苏芮、黄莺莺、童安格、周华健、费玉清、潘越云、蔡琴、文章、巫启贤、蓝心湄、甄妮、娃娃、郑怡、杨林、齐秦、张清芳、王芷蕾、李碧华、林慧萍、江蕙、陈淑桦等当时著名的歌手。
作品推出后在华人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但就在作品所宣扬的和平与关爱在社会大众中渐入人心时,这次义举却变成了被政客们所利用的宣传手段。
年终,个别人公然地利用歌曲,打出了“要一个更好的明天”的旗号,不知情的人们,自然为歌曲贴上了政治歌曲的标签,虽然“明天会更好”是一次集体自发组织的义举,但最终所有“被利诱”的职责均落在了远在美国的曲作者罗大佑的头上。
就这样,一场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不得不在欺骗与被欺骗的种种困惑中草草收场。
虽然从“明天会更好”时间以及当时台湾乐坛的送审制度中,人们不难发现当时国语乐坛的恶劣环境,但依旧有一批极富创造力的年轻人执着于此。
当时的“红蚂蚁唱团”这个名字不能令后世淡忘。
虽然早在1982年,台湾乐坛上就出现了丘丘唱团,但那仅是由邱晨一手包办的乐队,台湾音乐史上首支集体创作的乐队当属“红蚂蚁”。
乐队由沈光远、罗宏武、黎旭瀛、魏茂煌、钟兴民五人于83年在高雄地区组建。
乐队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欧美的布鲁斯曲风,带有浓重的学院气息。
1985年2月和10月,他们在喜马拉雅唱片旗下分别推出了《从现在开始》和《懒惰猫》两张作品。
《爱情酿的酒》、《的约定》均成为了他们代表性的曲目,而《踯躅》、《奔走》、《终曲》三首作品的编曲甚连当时许多留心音乐界的行家也均对其赞不绝口。
虽然“红蚂蚁”试图以他们的创新精来改变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与主流市场的差距,而且当时整个乐坛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宜这样“超前”的乐团生存,乐队不得不在86年3月,在高雄以一场“的约定”演唱会为自己划上了句号。
1985年,齐秦以“狼”的姿态出现在乐坛,引发了国语乐坛最为巨大的一次音乐革。
其实早在四年前,他的首张专辑《又见溜溜的她》即给乐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年少的叛逆,桀骜不驯的个性,对于当时许多希望有独立见解,又得不到他人承认的“新人类”而言,所缺少的正式像齐秦这样离经叛道的英雄。
85年,薛岳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天梯》。
作品在表达方面平添了些许修饰,也因此在进入大众耳朵那一刻顺滑了许多。
专辑终,薛岳担任自己专辑的制作人,因此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
《机场》、《失去联络》、《天梯》等均是他早期十分经典的代表曲目。
正当“红蚂蚁”、薛岳、齐秦一群人将摇滚在国语乐坛上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搞得沸沸扬扬之时,罗大佑这位“叛逆先人”却于3月9日匆匆离开了台湾这片土地,好在远行之前,他依旧留给了乐迷们一丝安慰,推出了一张现场专辑《青春舞曲》。
该专辑是台湾乐坛上首张现场录音作品。
收录了他1983年和1984年岁末演唱会上表演的11首曲目。
其实早在《家》专辑推出前,罗大佑即有推出现场专辑的计划,而且是推出双专辑。
但直到临行前,这些计划依旧被一拖再拖,终于只有这张《青春舞曲》呈现在人们面前。
李寿全与李泰祥无疑是民歌时代代表性的音乐制作人。
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出版个人专辑却还是破天荒回。
85年,李寿全的专辑《未来的未来》,是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的。
整张专辑仅有两首歌和两首音乐,此举无论对李寿全还是当时的过于乐坛均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李寿全将这部由万仁指导的影片所引出的概念,在音乐中充分加以发挥,真实地传达出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而对于李泰祥而言,其实早在齐豫的专辑中即有与其唱的经验。
1985年,在苦苦筹划一年之后,李泰祥推出了生平一张演唱专辑《错误》。
《错误》、《黑店》、《牧羊女》、《边界酒店》、《雨丝》等作品在保持了他一贯的古典韵味乐表现外,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人文气息,融汇出一种主流形式截然不同的艺术情怀。
1985年,三毛、齐豫、潘越云作推出了三毛个人传记式专辑《回声》。
整张作品词的部分由三毛一人包办,从不愉快的童年、羞涩的初恋、深挚的真情、绝望的悲痛到心境的释放。
如此的大的时空跨度,如此多的不同心境,均使得演唱者在诠释起来更为困难。
但齐豫与潘越云凭借着各自对音乐的悟性,使得不同时空的心境均得以在音乐中精确呈现。
而同时,专辑充分具备了“概念性专辑”的表现形式,是流行与艺术完善结的一个产物。
除此以外,在85年乐坛上,张清芳《过后》、潘越云《世间女子》、文章《古月照今尘》、姜育恒《但原长醉》、童安格《想你》、张艾嘉《忙与盲》、苏芮《跟着感觉走》、王芷蕾《台北的天空》等专辑作品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1986年:自由创作的觉醒李寿全 李宗盛 黄韵玲 纪宏仁 潘越云 何颖怡 任将达 王明辉 摇滚俱乐部WAX CLUB 红十字" "幻眼" 黄莺莺 甄妮 蔡琴 殷正洋 东方快车 曲佑良 庾澄庆 李亚明 赵传 《8又二分之一》、《生中的精灵》、《忧伤男孩》、《恋舞情结》、《舞夜电话》、《梳子与刮胡刀》、《三人展》、《音乐盒》、《旧爱新欢》 《来自心海的消息》、苏芮《亲爱的小孩》、《人生就是戏》、《海上花》、《青春之星》、《飞扬的青春》 与以往相比,86年有更多的创作者幕后走向了台前。
李寿全通过《未来的未来》专辑的尝试,86年推出了他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专辑作品《8又二分之一》。
从上一张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当这位幕后高手在唱出自己心声时,所呈现出的就是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及概念。
在这张作品中,《我的志愿》、《上班族一日》、《残缺的角落》、《占领西门町》等作品,均发挥出了流行音乐最为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
《8又二分之一》推出后,李寿全再也没有个人专辑推出,但仅这张在八十年代过了二分之一之际推出的专辑,就足以成为我们心目中对那个时代最为真切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李宗盛崛起于民歌组"木吉它唱团"中。
82年乐团解散后,李宗盛退居幕后专事词曲创作和音乐制作。
1986年,李宗盛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生中的精灵》。
专辑中,李宗盛以其平实、简洁的语言,辅以独特的口白式表现方法,将生活中小人物的种种心态地刻划于音符中,产生了极富感召力的柔和感受。
熟悉国语音乐发展的人不会忘记八十年代初被称作"摇滚精灵"的女歌手黄韵玲。
十几岁时她就曾担任了诸多著名专辑的编曲及和声编写工作。
1986年,她推出了首张专辑《忧伤男孩》。
专辑中她包揽了大部分作品的词、曲、编曲及演奏工作,成为台湾乐坛首位"全能派"偶像歌手。
1986年,台湾乐坛上出现了首位以电子舞曲曲风为主的创作型歌手纪宏仁。
在一年当中,他接连推出了《恋舞情结》、《舞夜电话》、《音乐盒》三张专辑。
专辑在电子成器尚未普及之时问世,像《亚热带》这样的舞曲风格,无疑为国语乐坛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继《天天天蓝》的成功后,潘越云86年推出了《旧爱新欢》专辑。
该专辑远赴美国录制完成,在乐坛上首开了赴海外录制专辑的先河。
专辑由李宗盛担当制作,无论在编曲、配器上均为歌手留下了极大的发挥余地。
由此,潘越云充满磁性质感的声音在歌曲中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民歌末期崛起的李丽芬,虽然81年曾在与吴楚楚、潘越云推出的专辑《三人展》中,以一曲《激荡》而备受歌迷关注,但直到1986年,她的首张专辑《梳子与刮胡刀》才得以面世。
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令行家们赞不绝口。
专辑中,李丽芬被塑造成一个冷静甚冷漠的成性形象。
这与当时女歌手林良乐在专辑《冷井情深》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风潮直接影响到了后期潘美辰、卓玉等中性化女歌手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台湾主流音乐形式外,长久以来还潜伏着另一支"音乐势力"。
虽然当时种种限制与偏见制约着他们各自的发展,但从早年间的"丘丘唱团"等团体身上,我们就不难发现地下音乐蠢蠢欲动的身影。
1986年7月,何颖怡、任将达、王明辉共同组建了摇滚俱乐部WAX CLUB。
自此台湾的地下音乐真正进入了一个有序的发展之中。
虽然WAX CLUB在成立之初仅是以推介优秀欧美音乐作品为主,却可以在俱乐部定期举办的音乐讲座WAX SHOW中叨叨展示自我的机会。
同年,任将达创办了俱乐部对外的音乐刊物《摇滚客》,并买下了一家叫"水晶"的唱片公司。
WAX CLUB、《摇滚客》以及水晶唱片,在当时的影响,就是在86年年底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台北新音乐节"。
音乐节为许多地下音乐工作者提供了发表各自主张的机会。
在音乐节上涌现出了"黑名单工作室"、陈明章、林强、DOUBLE X、王笛、周志华、叶树茵、史辰兰、吴俊霖等新音乐中坚力量。
同时,音乐节还吸引了黄韵玲、张洪量、纪宏仁、庾澄庆、陈进兴、赵传领导的"红十字"、薛岳领导的"幻眼",以及来自的前卫的组"达明一派"、"黑鸟乐队"等歌手及团体的参与。
但这些团体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得到唱片公司的一纸约。
而86年推出专辑的地下乐队当属由贾敏恕领导的"青年唱团"。
乐队作品以反思意味的写实性作品为主,《出发》等歌曲以强烈的人文色彩,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种种困惑。
但在当时那个音乐制品均需送审的年代里,他们的专辑《青年》却因为内容敏感,数次送审均未通过,而被迫放弃专辑的媒体宣传。
1986年,国语乐坛兴起自由创作之风,除了上述作品外,黄莺莺《来自心海的消息》、苏芮《亲爱的小孩》、蔡琴《人生就是戏》、甄妮《海上花》均受到了歌迷的喜爱。
同年,"著作权修正案"的颁布,使得本土创作作品更加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各大唱片公司不惜斥巨资来致力于发掘本土歌手。
"大学城大专创作歌谣比赛"、"木吉它民歌大赛"、"青春之星创作歌曲大赛"均为乐坛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涌现空间。
滚石、飞碟等唱片公司更是以《青春之星》、《飞扬的青春》等辑,为歌曲大赛中获奖的新人提供了新作发表的机会。
在这些大赛中涌现出了殷正洋、东方快车、曲佑良、庾澄庆、李亚明、赵传等新人,他们的出现,无疑为日后国语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充足的原动力。
此时国语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的繁荣景象 1987年:等待风起李宗盛 黄韵玲 周华健 钮大可 郑华娟 王新莲 潘越云 纪宏仁 齐豫 陈淑桦 钱怀琪 唐晓诗 张洪量 马兆骏 蔡蓝钦 王杰 潘越云 齐豫 郑怡 李翊君 庾澄庆 娃娃 苏芮 许景淳 姜育恒 曲佑良 吕方 陈淑桦 纪宏仁 童安格 、《快乐天堂》、《祭文》、《我要的不多》、《这个世界》、《一场游戏一场梦》、《冬雨》、《狼2》、《棋王》、《心的方向》、《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绿》、《因为我在乎》、《是不是一声再见以后》、《眼眶之中》、《桂花巷电影原声带》、《STORIES.故事》、《心情》、《许景淳》、《驿动的心》、《曲佑良2》、《等待风起》、《我的心里只有你》、《纱的吻》、《痴情小子》、《开心女孩》、《第六感》、《跟我来》、《报告班长》、《萍聚》。
1987年5月10日,以去台退役老为主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台举行"遥念母亲"活动,要求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
198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在滚石举办的"快乐天堂"演唱会的欢呼声中跨越到了1987年。
年初,辑《快乐天堂》面世,以往什么动物均可上桌当作美食的人,正开始对身边的动物、环境存有一份关爱。
专辑了李宗盛、黄韵玲、周华健、钮大可、郑华娟、王新莲、潘越云、纪宏仁、齐豫、陈淑桦、钱怀琪、唐晓诗等当时滚石旗下所有能动员的歌手,更难能可贵的是,专辑中的九首作品均是为这张专辑专门创作的。
整张专辑从提出创意到推出历时六个月,经过数百个录音小时才得以面世。
按制作人郑华娟的话说:"只是为了等待唱片的阵容"。
1987年,一个叫张洪量的新人着实令乐迷们吓了一跳。
他在喜玛拉雅唱片公司推出的首张专辑《祭文》,单从标题上就透出一股"妖气"。
虽然《情为何物》、《浮萍》所承袭的依旧是当时的情歌主流题材,但仅《祭文》、《中国小孩》两首作品便为他招惹来了极大的麻烦。
《祭文》以欢快的DISCO节奏来谈论死亡问题,而《中国小孩》则以相同的表现手法来披露中国人的自我意思和崇洋心理。
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以及迥异的曲风,虽然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喝彩,但却吓走了更多的乐迷。
十几岁即投身于音乐创作的马兆骏,在民歌时代曾创作出《散场电影》、《七月凉山》等经典作品。
86年他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我要的不多》。
他那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声音所传达出的殷实、平凡的曲风,在《我要的不多》、《会有那么》、《第二名也无所谓》等作品中被刻画得尤为突出。
蔡蓝钦这个在国语歌坛一瞬即逝的名字,往往为后来歌迷们所忽视。
有着过人才华的他,1987年推出了生平的一张创作专辑《这个世界》,同时也在自己二十三岁的扉页上留下了的青春印记。
专辑中蔡蓝钦包揽了全部的词曲工作,显现出了过人的创作天赋及强烈的个人风格。
作品就如陈乐融所表述的:"不是清新质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的。
"但就在专辑刚刚完成配唱后不久,蔡蓝钦就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而告别了这个世界。
因此,《这个世界》成为了他用青春与血泪谱写出的留给这个世界的乐章。
1987年,王杰被当时著名的制作人李寿全发掘,并制作完成了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
专辑中王杰被定位为一个历尽沧桑的孤独浪子,他十分到位的演唱情,给歌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王杰忧郁的嗓音表现,多少提供了听者联想自身经验的空间,进而达到对其形象的认同或崇拜。
在当时专辑的销量可谓创下了惊人的一幕。
齐秦87年接连推出了《冬雨》和《狼2》两张专辑。
《冬雨》是齐秦早期专辑中最讲求细腻化处理的作品,《冬雨》、《自己的沙场》、《斗鱼》等作品均有着极为动人的旋律,受到了乐迷们一致的赞誉。
《狼2》专辑则与以往曲风有所不同。
《巡行~狼2》、《九个太阳》等作品中明显融入了更多摇滚的曲风,这种尝试无疑是他枸杞抒情摇滚的雏形。
同年,齐秦还与李泰祥、三毛、郑丽斯、曾道雄等人共同创造了一个流行乐坛上的话。
他们将张系国的小说《棋王》成功地搬上了舞台。
以流行乐歌手来诠释舞台剧的表现,这还是台湾乐坛开埠以来的。
年末,综一唱片公司推出了《棋王》这张台湾音乐史上首张舞台剧现场录音专辑。
赴台发展的歌手周华健,在台湾乐坛上曾创下了四个月中唱红近四十首广告歌曲的记录,因而被人们誉为"广告歌王"。
但早期推出的三张专辑却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冷遇。
1987年,周华健转投滚石旗下,并推出了《心的方向》、《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绿》、《因为我在乎》、《是不是一声再见以后》、《眼眶之中》等等作品,成功地树立了其健康向上的曲风,受到了歌迷们一致的认同,因而成为了周华健事业的一个转机。
1987年,潘越云与著名作曲家陈扬作推出了《桂花巷电影原声带》。
这张专辑揭开了台湾电影原声专辑的发展序幕。
随着国语流行乐坛的繁荣,以往演唱英文歌曲的苏芮、黄莺莺纷纷改唱中文作品,其中的原因就是语言局限下的市场承受力。
但此时,以往以民谣歌曲走红的齐豫却在87年推出了英文专辑《STORIES.故事》。
这一举措无论对于市场还是齐豫个人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而齐豫以其自身对音乐的良好把握能力,赋予了《STORIES》、《MEMORY》、《DIAMOND AND RUST》、《LIKE A HERO》、这些英文经典老歌以全新的生力,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即创下了十六万张的销量,成为台湾流行乐坛自开埠以来首张被真正接受的本土歌手演唱的英文专辑。
民歌运动后期以一张《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走红乐坛的郑怡,87年推出了新专辑《心情》。
可登唱片为这张专辑采取了全方位的宣传手法,郑怡频频出现在当时电视广告的节目中,为了专辑的MTV拍摄,公司不惜巨资赴埃及完成,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作品在一个月中,即有八万张的销量。
专辑中另一个吸引人之处。
就是著名曲作家郭巍的概念性歌曲《东城故事》,该作品以一个概念化的故事发展情节,贯穿了曲佑良、马毓芬、郑怡等人的三张作品,在当时成为乐坛上谈论的焦点话题。
除了上述作品外,许景淳的《许景淳》、姜育恒《驿动的心》、曲佑良《曲佑良2》、陈淑桦《等待风起》、纪宏仁《我的心里只有你》、潘越云《纱的吻》、吕方《痴情小子》、娃娃《开心女孩》、苏芮《第六感》、童安格《跟我来》、庾澄庆《报告班长》、李翊君《萍聚》等作品也均受到了歌迷们的喜爱。
1988:拥挤的乐园罗大佑 黄舒骏 郑智化 任将达 赵传 齐豫 李建复 赵传 张信哲 周华健 马兆骏 李宗盛 文章 罗纮武 高明骏 庾澄庆 陈淑桦 张清芳 姜育恒 伍思凯 张镐哲 纪宏仁 林隆旋 叶欢 黄韵玲 《爱人同志》、《马不停蹄的忧伤》、《拥挤的乐园》、《老幺的故事》、《的谎言》、《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PARDISE BIRD》、《有没有这种说法》、《情字这条路》、《男欢女爱》、《来自异域的男孩》、《七匹狼》、《烈火青春》、《报告班长》、《伤心歌手》、《我知道我已经长大》、《心存感激》、《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寻回》、《跟往事干杯》、《爱要怎么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次来真的》、《听风的歌》、《芳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没有你的圣诞节》 1988年1月1日,台湾当局正式接触“报禁”。
文化的开放无疑促进着乐坛自由创作之风的兴起,一大批歌手随之涌现在国语乐坛,从不同角度丰富着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
1988年,阔别多年的罗大佑复出歌坛,并推出了他个人的第四张专辑《ai人同志》。
86年“明天会更好”的惨痛失败,使得他加深了对台湾乐坛的失望。
因此,这次他舍弃了台湾,而在建立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音乐工厂”。
《ai人同志》专辑在港台两地录制完成,强大的宣传力度,成功地塑造了罗大佑的新形象,在乐坛上创下了近十三万张的惊人销量,成为罗大佑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一张专辑。
乐坛新人黄舒骏1988年在歌林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
专辑在兼顾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出了黄舒骏曲风多样、词意深挚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创意。
作品所触及的现状颇多,既有抒情,同时耶不乏批判。
《马不停蹄的忧伤》、《未央歌》、《所谓今昔》、《忘年之交》、《不要只因为他亲吻了你》、《三代之间》均受到了乐迷们的一致赞誉,有人甚将黄舒骏与早期罗大佑相媲美,而黄舒骏则在专辑的文案中大胆地写下:“……我写《三代之间》的野心室很大的。
简单地说,我企图创作出流行乐坛中极少数可能进入史册的重量级作品,而且能够结结实实击倒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陈Shen就曾经担任制作过齐秦《狼的专辑》、杨林《玻璃心》等作品。
1987年,陈Shen受到了当时丽风录音室老板徐崇宪的赏识,并把他介绍给了滚石唱片公司。
当时滚石的负责人张培仁在仅听了三首歌曲后,就拍案而起:“这么好的作品,还等什么?”于是88年,陈Shen终于会推出了首张专辑《拥挤的乐园》。
但在当时,他的好多想法并不为人所了解,《拥挤的乐园》以及他早期的几张作品均受到了销量的困扰。
在台湾底下音乐圈中,WAX CLUB的动作已愈发显现出力不从心。
1988年,俱乐部所崇尚的独立精,已随着资源的大幅度开放及欧美“水货”唱片的涌入,而杯吹得无影无踪了。
此时的人们大多到唱片行曲购买欧美唱片或交换音乐资讯,参与WAX SHOW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真正关心本土底下音乐发展的人更是少得可怜。
《摇滚客》杂志主编任将达就曾在该杂志88年7月号中自嘲地写下“热门不再执着,不再……然而那些膜拜者都去哪了?那些壮志豪情云消雾散了吗?有片清新的土地?新音乐思潮?底下音乐?摇滚客?WAX?呸!”“摇滚客病了,是便秘!但请放心,逐渐恢复中!”。
但现实中,俱乐部的种种窘况却并未见好转。
WAX SHOW自88年4月成为了历史名词,而此时的WAX CLUB也已是名存实亡。
但无论如何,WAX CLUB的出现,为台湾地下音乐的发展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下音乐也由此确立了以音乐创作者自身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同年,任将达领导的水晶唱片推出了首张台湾地下摇滚专辑-DOUBLE X《的谎言》。
专辑让国语歌迷们首度了解到台湾地下摇滚的进程,虽然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超前的,与主流音乐相去甚远,但这张作品却掀起了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地下乐队发展的序幕。
与DOUBLE X不同的是,另一支原地下重金属乐队《红十字》,却逐渐在向主流市场靠近。
1988年,乐队主唱赵传与乐队作推出了首张专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从商业角度讲,这是唱片公司成功包装歌手的一个典范。
赵传并不俊美的外表被公司定位为城市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并以此为出发点,铺陈了专辑中《不要挡在我的面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请不要在别人肩上哭泣》、《英勇勋章》等九首作品,成功表现出了赵传高亢的嗓音特性。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当时也成为了街头巷尾流行的俚语。
继英文歌专辑《STORIES》获得极大成功后,1988年齐豫接连推出了《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PARDISE BIRD》(天堂鸟)两张英文专辑,并于年底推出了阔别三年之久的国语新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这两张英文专辑远赴新加坡进行录制,《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专辑更是请来了潘越云担任专辑的伴唱,而专辑MTV也是远赴泰国摄制完成的,开创了唱片公司斥巨资制作英文专辑的先河。
在《PARDISE BIRD》专辑中,制作人李泰铭首度在齐豫的作品中加入了MIDI演奏,因而也使得主题曲《PARDISE BIRD》在音乐上更为饱满的形态。
由于这两张英文作品在新加坡、泰国两地录音、拍摄MTV,因而在东南亚地区赢得了歌迷的一致好评,两张专辑在台湾、、新、马四地创下了九十万张的惊人销量。
同年,齐豫推出了久违的国语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专辑由齐秦组建的“虹音乐工作室”策划制作完成,作品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她民谣歌手的印象,以现代韵味的十二首歌曲,赋予了齐豫的嗓音以一种全新的生。
1988年滚石唱片推出了创业以来的首张台语专辑,潘越云《情字这条路》。
专辑中《情字这条路》、《不敢哭出声》、《台北雨》等作品,均有别于以往台语歌曲的表现形式,潘越云的歌声中有着极为深厚的生活基础。
以往早已唱红的台语歌曲《桂花巷》、《心情》均被收录于专辑中,为作品增色不少。
同年,潘越云还推出了另一张国语新专辑《男欢女爱》。
作品由潘越云和李建复、赵传、张信哲、周华健、马兆骏、李宗盛、文章、陈升、罗纮武九位男歌手作录制完成。
《结束》、《这样也好》、《你是》、《爱的箴言》等作品经潘越云等人的翻唱,也均受到了歌迷们的喜爱。
1988年,一位由缅甸赴台发展的歌手高明骏,无疑在国语乐坛上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他的首张专辑《来自异域的男孩》,由当年成功地捧红了文章的著名制作人谭健常担纲制作。
高明骏在这些歌曲中,以其极富朝气的形象以及独树一帜的沙哑嗓音,位乐迷们带来了一种的音乐感受。
高明骏的嗓音受到了人们一致的关注与好评,甚有人将它比喻为当时有个性的声音之一。
1988年,齐秦与江建民、刘天键、涂惠源、徐德昌等一班好友共同组建了“虹音乐工作室”。
但除了担任姐姐齐豫的专辑《有有这种说法》制作工作外,齐秦在这一年似乎在乐坛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措。
1988年飞碟推出了《七匹狼》、《烈火青春》等辑,在这些辑中涌现出了“东方快车”、张雨生、“星星太阳月亮”、邰正宵、“忧欢派对”等形象健康的乐坛新人,他们也正代表了八十年代末期偶像歌手的中坚力量。
在这股风气的带动下,乐坛上涌现出了“红唇族”、“城市少女”、“粉红派对”、“滚石小子”等偶像组。
在诸多代歌手的行列中,庾澄庆1988年无疑在推动国语乐坛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继87年推出首张专辑《报告班长》后,1988年庾澄庆接连推出了《伤心歌手》和《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两张专辑。
庾澄庆在这两张专辑中融入了更为多样的欧美曲风,一曲《周末派》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国语RAP的先河。
此外,专辑中收录的歌曲《种声音》,由庾澄庆与三十余位歌手共同演唱,歌曲以打击盗版为主题,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他也自然地成为了众多新人中最为乐迷们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外,在88年中,还有很多作品在当年走红,例如马兆骏《心存感激》、陈淑桦《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张清芳《寻回》、姜育恒《跟往事干杯》、伍思凯《爱要怎么说》、张镐哲《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纪宏仁《这次来真的》、林隆旋《听风的歌》、叶欢《芳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黄韵玲《没有你的圣诞节》 (待续…) 台湾音乐编年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