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7个月前 (04-21)
再解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天暖阳 老话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与小时候到底有多大关系,又是怎样的一种影响呢?生活中的诸多烦恼,究其根源,很多几乎跟现实没有什么关系,完全由我们内在的认知、应对模式所决定。
比如说,看到丈夫没有把鞋子放进鞋柜,妻子马上很生气:你怎么可以这么邋遢?看起来妻子生气,是因为丈夫没把鞋子放进鞋柜,其实妻子觉得“家里应该保持整洁” ,并且她坚信自己是对的,就指责丈夫:我下班回来既要做饭又要带孩子,你的鞋子都不能自己放进鞋柜吗?而丈夫呢,因为鞋子这样的小事老是挨骂,心里也渐渐不舒服起来,“唠叨啥啊,有完没完!”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家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孩子被吓得哭了起来,小猫也趁机溜了出去。
那么,内在的那些认知与应对模式是怎么来的呢? 小孩子吃饭时不小心把饭碗掉在了地上碎了。
他惊恐地看着爸妈,接着就是一顿狂风暴雨般的斥责。
在他内心,害怕与惊慌,然后会对自己说,再也不能做错事了,以后一定要小心翼翼。
这样一次创伤经历,在他内心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和规条,让他学会了凡事谨慎的应对模式。
前文中的那位妻子呢?原来幼年,她顺手把心爱的玩具丢在了地上,严厉的妈妈立即把玩具扫进垃圾桶,任凭她哭得天昏地暗,妈妈丢下一句:“就是要你长记性,以后东西不能随便乱丢。
”为了避免被伤害,她就是这样内化了这个行为规条,并习得了指责的应对模式。
是的,创伤性事件,加上每个孩子敏感的心理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即使到了成年,仍然在无意识地影响着这个人。
长大以后,我们仍然坚信那些信条是正确的,并且在无意识中坚决地捍卫它,为的就是避免再次受到小时候的那样的伤害。
而实际上这些信条,虽然让我们避免了小时候的伤害,却也带来了新的烦恼与痛苦。
那些模式,因为僵化陈旧,轻的导致心理不适、人际困扰,严重时足以造成心理。
所以我们都需要成长。
真正的成长,意味着为自己肩负起责任。
觉察早年所形成的现在已经不再适应的应对模式,然后选择出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应对方式。
首先要敢于审判头脑中的信条,规则。
它们一定是对的吗?即便是权威说过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为何一定要相信它?如此,才能从那个信念、规条背后,把隐藏起来的受伤感找出来。
然后,我们要从那往昔的创伤性体验开始,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它们,然后作出新的不同的选择。
在父母的责骂声中,那个小孩是那样的恐惧与委屈。
认为全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错。
所以苛求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
现在发现,有些事情,不管怎样严格要求自己,仍然是做不好的。
那么,现在,可以放过自己吗?可以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吗?如果可以,那么,还会那么恐惧与委屈吗?如果感到松了一口气,那就是释怀了,成长了。
那位妻子呢,回想自己沿袭妈妈的严厉,原先是为了避免受到母亲的责备,却让自己的家里充满火药味儿,这样的氛围实在让人不舒服。
那么,相对于家庭和气,整洁就那么重要吗?成年的自己,还需要继续害怕被母亲所拒绝吗?这样一转念,看到丈夫没有把鞋子放进鞋柜,妻子也不再那么生气了,随之放下了指责。
久之,丈夫心疼妻子,回家反而主动把鞋子放进了鞋柜。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加诸到孩子身上有多少这样的创伤?如何不让这种创伤伴随我们孩子长大呢?如何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快乐成长呢?天为您带来生成长三步曲: 步:天研学,帮您抚平孩子内外创伤,带领孩子来到自信成功的状态 条线路“孔孟之旅” 7月9、10、11。
第二条线路“约会大海”7月15日出发,第三条线“北京之旅”8月4日出发,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无自己的消费,全程心理咨询师陪同,认识自己、找准目标、开发潜能、激发动力! 亲子教育,自然不只是孩子自己的成长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远度身为父母,你是否愿意和孩子一起来成长 第二步:您或带着您的孩子参加心理学成长课让您在生活中做自己的心理教练,可协助您处理婚姻情感、亲子教育、家庭关系、潜藏信念、情绪压力管理、事业瓶颈突破、自我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扰与问题。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来到生成长的旅程,让我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生的丰盛! 咨询电话: 孙老师 咨询电话: 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