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二年级三班语文教学反思

1年前 (2024-04-21)
《千人糕》二年级三班语文教学反思默 “同学们,你们吃过米糕吗?那么你们知道米糕还有另一个名字吗?那就是——千人糕。
”伴随着自然而然的提问,我们开始了有意义的一课——《千人糕》。
同学们对米糕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于是我出示了米糕的图片,同学们这才恍然回应:“原来这就是千人糕啊!我们吃过!”见过图片之后同学们的兴致又了一大截,于是我又提出了问题:“米糕为什么又叫‘千人糕’呢?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读的时候非常认真,微皱的眉头在告诉我们,同学们正思考着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个同学读书的姿势都规范端正,“专心致志”表现在同学们的脸上。
我们进行了课前预习小检查,每位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的预习成果,大家对生字生词都掌握得非常熟练。
认识生字词之后,我引导着同学们逐步分析课文。
从课文中孩子刚开始对米糕的不屑,到后来对米糕制作过程的感叹,整个过程态度的转变,让同学们融入这种气氛当中。
从爸爸的话中,同学们了解到米糕制作之复杂,体会到集体劳动的不易,要珍惜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
通过图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作为课后拓展阅读,我用多媒体显示了图文并茂的《丝绸的产生和制作》。
伴随着生动形象的图片,同学们了解到华丽而精致的丝绸也是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制作出来的。
从而更加呼应了这篇课文的主题——珍惜集体劳动的成果。
课文的分析告一段落,同学们开始学习生字。
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自主找出生字的结构、占格、部首等等,大家组词的时候热情高涨,争着展现自己积累的基础知识。
认识生字之后,同学们开始一笔一划地描红、临摹,每位同学都认真地书写,坐姿标准端正。
教学反思:通过《千人糕》这一课的教学,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
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同学们的思路步步紧跟,在语言表达方面也让我刮目相看。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课文分析结尾引入《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能地诠释课文的主题,这样同学们不仅能够对《千人糕》的中心思想感触更深,而且能够对已经学过的《悯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次的课文讲解让我获益匪浅,并且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需要更精心的准备和更细致的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