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守护家园,我们都是最美“逆行者”——海口市第九小学抗击疫情事迹篇

1年前 (2024-04-21)
抗击疫情守护家园,我们都是最美“逆行者”——海口市第九小学抗击疫情事迹篇吴宁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全中国拉响警报,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时时刻刻都在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经。
蔓延的疫情让许多人感受到了焦虑不安和恐慌,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最美“逆行者”带来的温暖。
为此,海口市第九小学的全体师生及家长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成了这场战争中最美的“逆行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教师篇】 2020年初,海口市龙华区行动迅速,成立了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同时,制定《龙华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方案》,组建了龙华区健康服务中心,对符隔离观察条件的群众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首批入住健康服务中心的一百多位人员主要是来琼的湖北人,为做好留观人员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龙华区组织部抽调了3名在琼的湖北籍干部组成“情绪疏导小组”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1月27日晚,海口市第九小学赵荣喜老师接到组织部的抽调电话,当即表示:我是湖北人,为海南疫情防控出力,责无旁贷!28日,赵荣喜老师即赶赴防控一线参加工作。
赵荣喜老师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疫情防控对他来说是全新陌生的工作,如何做好留观人员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赵荣喜老师迎难而上,他谦虚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请教明白,然后再细思钻研,找到更好的实施办法。
很快,他就掌握了丰富的新冠知识和防控知识,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捋顺了工作关系。
赵荣喜老师在做好留观人员情绪的安抚工作同时,又向留观人员宣传了很多科学防控的知识和技能。
在工作岗位上,赵荣喜老师每天要拨打上百个电话,为留观人员一对一服务,以湖北老乡身份关注留观人员的身体情况,耐心解答疑惑,安抚情绪,及时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所需,适时提供帮助。
当得知留观人员里有一位孕妇后,赵老师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此后,赵老师每天就让留观点的厨师做一份暖暖的营养餐送上楼。
张先生需要剃须刀,自己又不会网上购买,赵老师出去买回来再送上去。
李阿姨说自己睡不惯软床,腰疼难受,赵老师就到附近药店买回止痛贴送给她……在留观点,赵荣喜老师成了留观人员的贴心人,他用爱心暖乎着一颗颗惊慌的心。
赵荣喜老师在做好留观人员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外,还兼起了健康服务中心的“通讯员”。
他每天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做留观点当日数据统计、工作日志汇报、拍照、录视频、制作、给报社写稿子……他用文字讲述防控工作一线平凡的真情,用相片记录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鼓舞防控工作士气,将正能量和爱心传递。
赵荣喜老师自1月28日报到工作开始,一直吃住在工作地点,不能回家。
每天用乡音安抚着老乡的同时,家里的人,家乡的疫情也始终牵挂着他的心。
赵老师原本打算大年初一返回湖北十堰,但受疫情影响,一家人不得不留在海口。
在给家人的电话中,赵老师反复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今年不能回老家,希望能在海南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湖北人。
”看着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相继赶赴湖北支援,他打心底里感激全国人民对湖北的帮助。
对他来说,能留在海南为疫情防控出力,也是对家乡的一种守护。
赵荣喜老师坚守在自己岗位一个多月,送走一批又一批留观人员。
“老乡,感谢你们的关心,让我在这里也感到了家的温暖”荆州的薛先生离开时连声道谢。
“对你们的特别照顾由衷的感谢,正是你们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海南的安全。
”这是武汉的周先生、张先生等人的联名信里的赞扬。
赵老师用担当、用行动擎起爱心之大伞,付出一腔情,换来一颗颗感恩的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考验。
那些冲锋在前,不辞辛苦的人感动着身边的人。
赵荣喜老师在防控一线的优秀表现得到龙华区健康服务中心领导的高度认可,先后接受了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融媒体中心,南海网等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在防控工作一线,赵荣喜老师被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健康服务中心临时支部委员会吸收为入积极分子。
在特殊的工作战线上,赵荣喜老师经受住了考验,他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看得见,组织看得见。
2019年7月,海口市第九小学员教师张林抽调参加“乡村振兴”工作,到新坡镇群丰村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在新坡和群丰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张林同志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按照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着乡村振兴工作队“十抓十好”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做为一名员,张林同志以履职担当为己任,团结村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抓实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建理论和相关工作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
他与村民一起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协同村两委和村小组一起下村粘贴村约民规、宣传扫黑除恶,通过乡贤引导舆论,提倡仁、义、孝、勇、礼、廉、忠,通过多种渠道向村民宣传依法,学法,守法,促进群丰村村容村貌整体大幅改变。
张林同志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逐一登门入户做政策宣传、走访调查、建档立卡、核实登记各类信息,开展预防登革热工作,完成全村635户农户“厕所革”大排查,完成“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对群丰村所有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的危房进行真实数据实地考核,并全部完成危房改造。
为做好群丰村污水处理厂的筹建工作,工作队员积极配镇政府协调村小组意见,多次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征地工作顺利完成。
为抓好“百镇千村”建设,落实在2020年全面推进群丰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报送工作,张林同志与工作队员一起,每天骑电动车绕行在群丰村的大道小巷田间地头,历时2个月,拍下无数地理相片,收集了手资料,与群丰村两委、村小组反复沟通研究,形成了规划思路。
为促进群丰村集体经济发展,张林与工作队员经常夜晚进村入户与村民交流,征求意见,工作队连续组织召开6次村两委和村小组正副组长产业研讨会,确定群丰村以养殖改良鲁西黄牛为切入点,引导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投资。
在新坡镇政府的协调下,漫游谷公司协助群丰村建立了个村集体全资公司“海南鹏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振兴工作队目前为群丰村谋划的项目分为大型集体经济类和孵化示范类两种4个项目:养殖基地、美丽乡村之果香养生共享农庄、中华豚狸养殖示范基地、南坡仔村扫把加工业。
张林同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履职尽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工作有成效,得到村民村干部的认可,2020年1月新坡致信海口市第九小学表示感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形势严峻。
大年初三,张林老师接到镇组织办的紧急通知:取消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参加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张林老师把通知给妻子看了,妻子没有说什么,立即帮爱人收拾行李。
张林马上联系他的队员,其中队员周运能家在乐东,各类客运汽车已经全部停运,疫情严重,别人也不愿意出门。
张林拿起背包直接开车来回500多公里,把他的队员接回新坡镇,准时到岗报到。
当天下午,乡村振兴工作队与群丰村梁定波就群丰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沟通。
第二天,新坡下达了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张林与梁定波立即组织召开由村三委干部、村小组长、振兴工作队全体队员参加的群丰村疫情防控会议,布置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发放新冠肺炎的知识单页。
张林队长带着队员下村入户,一家一家说,一家一家讲解,告诉村民疫情的严重性,教给村民防控知识和做法,要求村民告知在村外的亲朋好友暂时不要回村,积极要配疫情防控工作。
队员们苦口婆心解释劝说,最终获得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群丰村的前期宣传和动员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月29日,新坡镇发布了所有行政村进行封村限行规定。
张林和梁定波当天上午就紧急召开村三委干部和村小组防控工作部署会议。
决定施行设立五个劝返点岗位,三班倒轮值,规定凡是外村人员均不得入村。
即日起,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村委干部和村民轮流日夜值班在劝返点岗位上。
为做好封村管控工作,在对公账户还在封户情况下,张林同志用自己过年的3000元备用钱为村委会垫资,做了五个封村出入拦杆、五块告示牌。
天气寒冷,为了给予执勤村民尽可能的关心和保护,张林同志刷信用卡垫资5000元为村委会购买大棉衣,防暴护具、夜间警示用具等。
新坡镇陈树福镇长和李美健副区长来到群丰村督查防疫工作,被执勤村民拦住了“必须做登记,电话请示后才能放行”。
村民们认真的工作态度,理科学的封村设施获得两位领导的高度认同,在全镇干部防控会议上点名表扬群丰村的防控工作。
张林同志和群丰村梁定波在疫情防控期间形影不离,每天工作、巡查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1点多,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一个月以来,他们不知道周末是哪天,他们所有的努力只为确保封村限行防控疫情工作落到实处,为保村民生健康,为保群丰村平安无事。
疫情防控无小事,有时候个别村民不理解严格的防控措施,张林同志都能耐心地讲解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和规定,最终都能获得村民的理解,并转化为支持。
有时候,张林同志甚接连续几十个工作电话。
他的电动车经常是当天充满电,当天就给跑没电了。
巡查群丰村十多个封闭点、五个劝返岗、11个人群聚集点以及出入卡办理的调解工作,都得他亲力亲为,村民们跟他开玩笑说:队长啊,你去非洲了吗?黑得我们都看不见你了。
2月22日中午1点,张林刚躺下准备午休,突然接到日富村小组有个孩子发烧被检查两次呈阳性的通知。
张林拨打电话向上级汇报后立即赶到村委会,在听取了相关权威人士的具体情况说明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到配落实暂时性全村居家隔离管控的工作中。
他再次强调干部不得信谣、传谣、造谣,专心做好管控工作和劝解工作,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配相关医务部门进行防疫工作。
2月24日晚上9点,该孩子16名家属全部转运进行集中隔离,张林和梁定波、日富村小组组长一直在旁协助。
张林晚上十钟回到宿舍,饭都凉硬了,饿得难受,胡乱就往嘴里塞,期间,还接了镇里领导的几个电话,嘴里含着饭,话都说不清楚,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
张林同志时刻挂念着日富村这个孩子的安康情况,直得知两次核酸检查呈阴性,疑似传染解除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防疫工作还没有结束,疫情仍然严峻,张林同志说,我们仍然要严防死守,作为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我责无旁贷,只有尽全力做好应尽的职责。
除此之外,在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任务后,学校庄宝校长马上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海口市第九小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小组,落实各部门工作任务,全员参与抗击疫情。
庄校长几乎是天天到校检查落实防疫工作,其他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每人都进行了两轮的防疫值班工作。
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我校后勤处立刻着手购买原材料,在庄校长带领下,全体中层领导集中学校制作简易面罩,为支援一线工作人员尽绵薄之力。
  在庄校长的指导下,体卫艺处、后勤处牵头组织,学校物业负责落实,用心守护好学校,确保防疫工作无一遗漏。
【家长篇】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我校的家长也是最美“逆行者”之一。
二(1)班李奕果的爸爸李国雄,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队员、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驰援武汉,他负责着武汉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病区——二楼病区的值班任务。
这次值班,他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
“因为是新开的病区,我们从接班那刻起,就一直不停地收治新的患者,6个小时一共收治了62人,大部分医护说话说到声音都哑了。
”给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李国雄发现,一名患者何阿姨双目失明,独自在方舱医院生活多有不便,“虽然忙得抽不开身,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给她更多帮助,比如从其他病区给她找来床头柜,方便她拿取物品;替她打来温水,方便她饮用和盥洗等等。
” 李国雄说,这个特殊的患者令人牵挂,每隔半个小时他都会抽时间去看一看,问问她有什么需求。
几次接触下来,何阿姨对李国雄已经非常信任,向他询问,她的爱人也在这个方舱医院,能不能把他们调到一起住,方便互相照顾? “我立即查询到她爱人所住的病区已经没有床位,而且方舱医院是不能男女混住的。
”不过,李国雄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二楼病区的护士长联系到了病区总护士长,由总护士长打电话向主管领导请示,最终征得了同意,在一楼中区负责人的协助下,把何阿姨和她爱人安排住在了一起。
李国雄把这个消息告诉何阿姨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当我和护士长拿着阿姨的行李,扶着她前往一楼病房的那一刻,一种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李国雄说,这就是医生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虽然辛苦,虽然危险,虽然有时不被认可,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可以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何阿姨的一声声感谢,不是我们为她提供援助的目的,她脸上的笑容,已经是我们的收获。
” 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可是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海安港口,海口市的医护和疾控人员们却只能抽空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随后默默地坚守着岗位,用自己的专业守护着百姓们的健康。
而三(四)班邓添一的妈妈范莉芸也是其中之一。
“我们舍小家,其实是为了守护更多的‘家人’。
”海口市中医医院护士范莉芸说,1月22日23日,海口市共派出21名医护和疾控人员到徐闻当地港口执行24小时轮班驻守。
范莉芸说,她是海口本地人,离医院近,所以过年都会安排轮班。
她觉得,在春节坚守岗位,是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
“我们今年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我们在港口为过海人员检测体温,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家人。
”范莉芸说,此次在海安港口驻守,意义重大。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够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医护人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三(6)班谢可馨的妈妈谢冠梅是海南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重症护理梯队的一员。
她们每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于监护病房中,陪伴在患者病床旁。
紧密包裹的防护装备导致的缺氧使她们频频出现眩晕、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弥漫着浓浓雾气的护目镜让她们视物有如“雾里看花”,为了严密防护必须穿戴的三层手套使他们原本灵巧的双手变得笨拙,加之厚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实施一项救护操作所付出的体力消耗都是平时的几倍。
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被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压出的瘀紫印痕、因长时间捂在汗水浸透的手套中而起皱发白的双手……这就是对她们艰辛工作状态最直观的体现。
除此之外,还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每班持续4到6个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完成大量高风险的治疗和护理操作,面对并守护因病痛的折磨而辗转、与病魔顽强抗争着的患者,其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远超常人想象。
负压监护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些患者随时都可能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的监护技术是其救治的关键技术,这就要求重症专科护士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心肺复苏、呼吸机操作使用与护理、CRRT等血液净化护理、ECMO护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各种血管通路和管道护理等一系列“硬核”技术、技能。
要在保护好自己免受感染的同时,、快速实施静脉穿刺置管、尿管留置、密闭式吸痰、血气及各种血液标本采集、雾化吸入等大量治疗、护理操作;他们要配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ECMO穿刺置管上机,她们也要一刻不停地观察、评估、记录患者各项监测参数,保证患者呼吸、循环通路的正常运行他们是医生的作者,是患者的陪伴者,她们是负压监护病房名副其实的超级技能王! 一(1)班潘思慧的妈妈吕兰琼,在身边朋友的支持下,给家乡捐赠了近3万个医用外科一次性口罩,助力我省疫情防控工作。
由于我省医疗物资供应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的心,在2月2号文昌市相关领导找到从事物流行业的吕兰琼,希望能够寻找到采购口罩的海外渠道,在得知自己的家乡医疗物资极度紧缺之后,国内口罩厂已被政府管控,但是自己的家乡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口罩非常欠缺,威胁到家乡同胞生安全的问题,为了帮助家乡抗击疫情,当时在休假的吕兰琼行动起帮助家乡捐赠口罩的想法,吕兰琼向多方筹资,关于口罩采购渠道相关事宜,但是口罩销售行业存在各种问题和陷阱是吕兰琼之前没有预料之中的,她不断的联系厂家,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无现货,有期货,发票收据无法提供,检验报告不能外传,先付款后交货等,此时,吕兰琼虽然担心上当受骗,但更担心家乡的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安全,2月2号到2月5号,吕兰琼转了无数次款被退回,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6日,在一位云南供应商提供了视频及快递公司已提货的证明后,吕兰琼支付了5000个口罩货款,这批医疗物资已于2月9号顺利到达海口,检查质量没有问题后,吕兰琼时间亲自一个人驾车跑了3个小时的路程捐赠口罩到文昌城镇的一线工作人员手上,在2月2号起到今天还在抗疫的公益路上。
在新冠疫情进入关键的阻击战士期,与政府携手战胜疫情,是中国每一个公民都要去尽的义务,但如不是一份执着对家乡的爱,谁敢向死而行,疫情无情人有情,吕兰琼女士勇当抗击疫情阻击战“逆行者”展现新时代的外企家心系家乡的责任与关心,吕兰琼女士表示自己是想最快的时间把这些物资分散到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为了决胜疫情阻击战,海南的一线工作人员无间断奋战在新冠肺炎一线,希望她可以尽自己的小小能力捐赠一部分口罩希望能与政府携手一起战胜疫情,并希望自己可以号召更多的在外海南人一起帮助家乡回馈社会,弘扬政企携手决胜疫情的正能量。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尽管她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依然选择坚守,坚守在这片阵地上,疫情不退,我们绝不言退! 美丽的“逆行者”们每天都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都在用爱燃起生的希望之光。
有一句话“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其实,何止是负重前行,是有人用鲜血与生,为我们的岁月静好在前行 。
抗疫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让人们泪奔,让人们感动,让人们…… 他们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