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水博园游记

1年前 (2024-04-21)
韩湘水博园游记E国玉缘 韩湘水博园被称之为雪藏于上海乡野之中的“香格里拉”,以原始、古朴著称。
该园集古桥、古木和古民居之大成,曾经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这两年,人们已经对它有点淡忘了。
两年前,曾经到过这里。
一进门,便可见到古木参天,飞檐叠瓦。
环顾四周景色,颇有云贵乡土特色。
你看那楼宇,塔顶,与江南水乡常见的建筑风格迥异。
到处可见古树、古桥、古屋,一片古香古色,令人回味无穷。
迎面而来的这颗参天大树,格外引人注目。
水博园进口 一进门,就是一座迎客桥(醒狮桥),桥的那边,竖着一块高大的碑刻,用苍劲有力的隶书书写着醒目的浦江魂三个字。
使人们的思绪一下就同母亲河黄浦江连在了一起。
是的,在景区的南侧,就是黄浦江,从东向西缓缓流过,这里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浦江的水质,因此,这里的彭渡村村民,对水源的保护意识极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出现这么一座以水为主题的生态园。
醒狮桥上看风景。
这是园区内水面最开阔的地方。
环顾四周,桥连桥,水连水,水恋桥,湖光花色,异常美丽。
龙凤桥 女儿桥和斜桥 含碧桥 典型的贵州塔式建筑八角楼 旁边是带有女儿墙的两头翘起的徽派建筑,这些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说明当代农民的视野比古时候更为宽广远大,更加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胸怀。
贵州苑吊脚楼。
徽派建筑。
香泾桥与丰泽桥。
来自安徽的灵璧石。
除了古木、古桥,巨型观赏石是水博园的又一大特色,这里首先亮相的是藏石界久负盛名的灵璧石,可以说,太湖石和灵璧石,是江南园林的两大用石,但这里不仅有这两种奇石,还有来自广西、贵州一带的钟乳石、三江红碧玉石和山石等等,这些石种,大大了这个园子的看点,后面我们就会一一看到。
走过平安桥,就可以到达水博园东景区的中心位置的贵州苑。
贵州苑的建筑,像极了遵义会议的会址。
这是从贵州搬过来的一幢两层楼的吊脚楼,是这座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开创了江南园林建设的先河,非常值得赞赏! 贵州苑后面的亲水平台隐身于万绿丛中,这里水生植物茂盛,杨柳依依,风光旖旎。
许愿廊桥 明月桥 对面的五孔桥是园中高度的一座石桥,被称之为韩湘桥,根据古代八仙子之一的韩湘子名。
“水博园”所处的地名叫“韩仓”,相传韩湘子在此有一大片宅院,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现在这里是“中国绿色村庄”、“上海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态旅游景点”、“上海乡村旅游示范点”,兼具休闲娱乐、会议商务、垂钓、绿色食品供给和餐饮等多种功能。
从北门入口进来,参观了东面的主要景区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南门附近。
从韩湘桥再向南眺望,就可以看到东西流向的黄浦江了。
远处轮船和大吊车等依稀可见。
许愿廊桥 明月桥与许愿廊桥 跨过泰顺桥,就可以看到一帆风顺的石帆了。
那是从广西运来的一块山石巨石。
西部景区相对于东部景区,景点较为分散,二年前去的时候,一些设施尚在建设中。
这里地处水乡泽国,东西景区都有大片的水面,而且景点都是沿着一个比较大的水面四周分布的。
这是西部景区的长廊与三孔桥。
这里的建筑有一个的特点是不事雕塑,长廊的凳子是水泥的,墙是青灰色的墙砖垒成的,外面没有再用瓷砖涂料等进行装修,一切显得古朴大方,既节省了成本,也使得景观更具有古色古香的风韵,一举两得。
时隔两年后再度游园,让人有点失望的是,西部景区非但没有建好,还大大萎缩了,一些景点以保护黄埔江水源为由被封闭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少经费,管理跟不上所致。
二次游园,感慨良多。
但愿韩湘水博园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