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

8个月前 (04-21)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陈俞辰 清明节的来历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习俗二、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 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 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习俗三、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习俗四、放风筝 风筝旧称鹞,北方也成为鸢,古时多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宋朝时才在民间流行,民间也有清明节放风筝习俗,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积下的霉气。
习俗五、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习俗六、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