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8个月前 (04-21)
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青莲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室工作意见》(穗教师资[2012]25号)的精,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订本管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我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宗旨,本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等工作,力争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师成长的摇篮”、“教学研究的中心”和“教育科研的基地”,能胜任市、区两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组织管理 (一)分管领导 潘罗金: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 (二)工作室主持人 陈丽玲:增城区荔城中学副校长、广州市名教师、高级教师 (三)工作室助理 严泳洁:增城区新塘中学语文教师、增城区教育科研库专家、高级教师 三、人员职责 (一)工作室主持人职责 1. 制订工作室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学年工作计划,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室各项工作。
2. 带领工作室相关人员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指导任务。
3. 负责工作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
4. 指导参训学员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制订工作室学员培养考核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考核,建立本工作室及其参训学员个人发展档案。
5. 制订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6.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根据需要邀请专家指导工作,组织成员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工作室助理职责 1. 协助主持人组织开展工作室的日常工作。
2. 积极出谋划策,不断促进工作室各项工作的发展。
3. 协助主持人督促学员完成各项研修任务。
4. 完成主持人交办的相关工作。
(三)工作室学员职责 1. 在工作室的下,依据个人实际,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制定周期内的学习计划。
2. 根据工作室的布置,认真开展理论学习,每学期完成一本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
3. 完成工作室安排的听课、评课、上课等任务,做好听课记录,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提高观课、议课、上课的水平。
4. 根据工作室的指引,结个人实际,确立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并开展按规定开展课题研究。
5. 撰写少1篇研究论文,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6. 学习期满,完成个人研修学习总结。
四、管理制度 (一)会议制度 1. 每学年或学期初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或学期工作室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及专题讲座内容等。
2. 按照工作室总体工作计划,在学期中段召开阶段性工作会议,小结半学期工作效果,反思工作策略,对照既定目标查找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3. 每学年或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本学年或学期工作室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探讨改进方案,提出下一学期或学年工作目标和内容。
(二)学习制度 1. 坚持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每学年少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业书籍,并撰写学习体会或教学反思。
2. 每月举行一次专题性学习活动,并在下次学习时进行集中式学习汇报和交流。
3. 利用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等途径,进行日常教学信息交流,发现、提出教学、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及时的互动活动尝试解决。
(三)考勤制度 全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原则上不能请假。
如有特殊情况,须以书面形式提出请假要求,并得到学员所在单位的确认。
(四)考核制度 工作室及其主持人的工作由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工作室学员的研修工作由主持人负责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效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考核。
五、保障条件 (一)用好工作室运作资金 广州市教育局资助工作室的运作经费2万元,主要用于工作室的图书购置、办公设备购置、课题研究以及成员的培训、学习、考察等。
(二)积极争取专家的智力支持 根据工作室的发展规划,以及各个时期的培训任务,邀请相关的专家对工作室的工作进行诊断、指导,帮助工作室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工作室的指导水平。
根据《增城区教育局关于选派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通知》(增教通〔2018〕444号)的要求和《增城区教育局关于公布2018学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名单的通知》(增教通〔2018〕601号)的精,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我区建立的 “名师工作室”的优质教师培训资源,更好地发挥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保障教师工作室的培训质量,特制订本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主题研修式的跟岗学习活动,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传、帮、带及工作室学员之间的互教互学的培训策略,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骨干教师向名教师转化,进一步我区名教师的整体数量和水平。
二、培训内容 (一)新课标精解读 (二)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与实践 (三)科研课题研究策略 三、培训时间 2018年6月—2019年6月,跟岗学习时间为期1年。
四、培训学员 经个人申请、单位、区教育局筛选及审定,以下教师为本期跟岗学习的学员: 上述学员均为学校或镇街的甚是区级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他们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技能。
但是,随着新高考的来临,新课标的实施,大家对于未来语文教学该如何适应新形势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希望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聚焦课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于高中给语文阅读研究,希望通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效果。
五、培训思路 以阅读教学的研究为培训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的方式,对如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在这过程中,渗透教育科研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提高学员的教研、科研水平。
六、培训安排2018—2019年集中研修活动安排表 说明: 1. 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及培训内容的次序以通知为准。
2. 除集中培训外,其余时间为学员自主实践时间。
3. 定期参加工作室组织的网络研修活动(微信群:陈丽玲工作室)。
七、保障条件 (一)严格执行工作室的相关制度 工作室已制订了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跟岗学员要熟悉并遵守,保证依时参加各项活动。
(二)充分发挥工作室专项资金的作用 增城区教育局给工作室提供2万元的培训经费,工作室将利用这些资金为学员购买研究书籍、外聘讲师、组织学习考察活动等。
搭建平台,携手同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一群语文人带着对教育的美好情怀,相聚在增城区荔城中学,举行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活动。
首先是导师陈丽玲的发言,告诉我们一位名师成长的历程,需要通过专业追求、专业探索,最终达到专业。
正所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与每一位学员携手共进,遇到最美的自己。
导师陈丽玲简单介绍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以及工作分工安排,与各位学员一起制定工作室研修方案,并学习了工作室的管理制度。
本着“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的目标,要求工作室学员各尽职责,做到“五个一”,即写一篇读书心得,主持一个校级以上课题,公开发表一篇教研论文,撰写一份研修报告和上一节公开课。
接着,学员们一一进行了自我介绍,表达作为成员的心声。
开班仪式上,增城区新塘中学语文科组长严泳洁老师向学员们作了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以新塘中学语文学科组的“高中语文互进教学”课题为例,分享了该校课题研究的经过,从选题到核心概念的界定,再到文献综述,再到各种课例的研讨,成果的推广,一步步的论证、实践,最终实现以课题促教学的目标。
接着,导师陈丽玲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的专题培训。
对版的新课标与2003版的课标作了比较,并指出了新课标在今后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工作室给每一位学员准备了每人一份教育教学的书籍。
希望大家通过读书专业素养。
简短而高效的开班仪式和专题培训,让每一位学员都感觉到收获满满。
任士见,男,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现任教于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
广州市校园阅读推广人(点灯人),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参与各级课题3项,发表、宣读或获奖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获奖或发表文章数次,发表诗歌几十首。
廖裕彬,语文中学一级教师,2005年7月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今一直在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任教。
从教以来,一直主动承担各类教学研究工作,如每学年都承担校级研讨课,还承担了多次区级教研活动课堂展示研讨课,效果均为优秀;积极认真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并及时反思总结。
荣获多个奖项,其中组织开展的古诗文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阅古文,赏唐诗,学鉴赏,品人生》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群文阅读活动《面对陌生人的悲剧,我该如何看待?》获得2018年中央电教馆评定的“部优课”;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2015年9月参与区课题《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中小组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已经结题;2018年成功申报了区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体验式主题读写活动的教学研究》。
辅导学生成绩突出,其中2018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一等奖。
钟燕媚,1983年4月生,中国共产员。
2006年进入增城区教育系统,现任教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钟老师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2019年4月被评为增城区优秀团干部。
2018年1月加入德育报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同年9月加入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在德育和教学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2018年5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增城区十三五课题“依托区域名贤文化,探索农村中学文化育人的策略研究”,同时主持校本课题《基于教学实践的高中时评活动课模式探究》,校本课题于2019年5月结题。
其中,基于课题研究的论文《依托区域名贤文化,推进农村中学德育创新途径初探》、《基于教学实践的农村高中时评教学形式探究》在省级刊物发表,另外针对高三作文备考的论文《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困境与应对措施》也发表在省级刊物。
汤艳茶,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十一年,带过两届高三毕业班,现担任班主任工作共六年,曾获校级“十佳”班主任称号,近两年获得市级的奖项有论文《请用语言“粘”住你的学生》获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高一高二文言文三层教学实践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
教育理念是: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细心栽培,静待花开。
陈杏辉,荔城中学语文教师,增城区高三中心组成员。
2003年广州大学毕业,从教16年,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担任2009届高三5班班主任,班上张丽梅同学荣获增城市生物科总分状元,被中山大学录取。
严谨的治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教学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 “增城区优秀教师”, “增城区批名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增城区第三批骨干教师”,“ 广州市第三批骨干教师”,四次被评为“高考优秀评卷员”。
认真教学,潜心教研,发表多篇论文,并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徐琳,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语文中学一级教师,广州市名教师陈丽玲工作室成员。
任教以来,先后荣获高考突出贡献奖、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学生最喜爱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等称号;主持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激励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参与市区级课题多项;发表宣读论文多篇;在高中语文市区观课议课评比、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成果评选、教学叙事征文评比、原创作文题竞赛、同步解题比赛中多次获奖。
辅导学生参与各项竞赛硕果累累,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蒋金环,2009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二级教师,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心理学B级资格等证书,现担任高班主任。
爱好看书、打篮球、下棋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为人诚实稳重,能吃苦耐劳,具有实干的精!任教以来,先后荣获高考突出贡献奖、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师、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在高中语文市区说课评比、教学成果评选、高三原创作文题竞赛中多次获奖。
立志成为一名“有梦想、有情怀、受尊重、受欢迎”的语文教师! 邹艳,大学本科学历,于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受聘于广州增城区教育局,后被分配到增城区仙村中学,任教今已有13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9年。
多年来,任教班级,成绩均名列全级前矛。
尤其是2014届毕业生,任教的两个班,在校三年的语文成绩几乎包揽了所有考试的一二名,高考更是考出了骄人成绩。
多次被仙村镇和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
有多篇论文发表,指导学生写作、诵读比赛,多次获奖。
主持和参与多个校本课题、区、市级课题。
目前正参与区级课题《农村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研究实践》、市级课题《农村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心理干预研究》的研究,排名第二。
程秀春,中共员,语文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今工作14年,担任级长工作2年和班主任工作11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
教学方面:教学基本功扎实,曾获校青年教师书法比赛和讲课比赛一等奖;教学成绩突出,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异,辅导学生多次获奖,年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主持的校本课题已结题,主持的广州市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论文多次获奖,3篇论文已公开发表。
德育管理:采用人性化管理和心理干预策略,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学生对其心服口服,先后获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增城市优秀班主任。
1篇论文在《增城德育》公开发表,2篇论文分获《德育报》征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育理想:通过我的手指你可以看到月亮,但最终你看到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我希望自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
唐金燕,现任教于增城区派潭中学,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正参与李银雁老师主持的增城区课题《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
2018年10月主持校级课题《情境教学法在乡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6-2018年,连续三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2018年获得“派潭镇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获得广州市四区市“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设计”二等奖,2018年获得该项目的三等奖;所在2018届及2016届高三备课组均获广州四区市“高考作文原创题”竞赛二等奖;2017年获得增城区“高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论文曾获“增城区高中语文观课议课征文评选活动”三等奖; 严泳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增城市第二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广州市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曾获“广州市优秀语文科组长”、“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坛新秀”、“增城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得“广州市语文高考突出贡献奖”(个人奖)。
教学经验丰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实例“着眼全篇、着手片段”参加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举办的高三语文“1+1”有效教学活动荣获广州市一等奖;作文课“这个世界需要你”荣获“全国生本教育中小学课堂大赛活动”一等奖。
参加“中国梦·园丁美”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获得中学组三等奖。
勤于笔耕,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在省市区级获奖。
教研能力强,主持过增城区和广州市课题,其中广州市课题被评定优秀,《农村高中语文“自主•互进”教学实践研究》荣获2018年增城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列浩连,毕业于广州大学,现任增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年级级长。
从教以来,在教育科研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未曾懈怠。
曾荣获增城区中学“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喜爱班主任”、“课堂教学最生动教师”、“最富爱心教师”等光荣称号,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荣获第八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二、三等奖,多次荣获增城区师德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多次荣获广州市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增城德育》、《增城教育》和《中国教工》或收录在《幸福来敲门》和《行者无疆》,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市、区、校的立项课题研究。
辅导学生参加区、市、省的阅读、写作、手抄报等比赛成绩喜人,指导学生的多篇习作发表在区级报纸的教育栏目。
教育工作格言: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
何茜,中共员,毕业于广州大学,深圳大学在职研究生,增城区中学语文教师兼团委副。
从教六年以来,在教育科研道路上一直勤恳耕耘,孜孜求进。
曾被评为2017年度增城区优秀共青团员、增城区高中教师解题比赛“语文学科解题能手”、增城区中学第三届优秀教师。
荣获第八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在2018年增城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获“综类”一等奖,在2018年增城区中小学教师经典诵读比赛中获二等奖,2018年11月参加增城区届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获成年组名。
撰写的论文先后发表在《广州教研》、《增城教育》和《语文月刊》上。
主持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先后获得增城区和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题。
何黎,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200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后进入增城市第二中学(初中)任教,任教初中期间教学成绩突出,师生关系融洽,多次得到嘉奖表彰。
2013年9月经工作调动进入增城市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2016年6月,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学位。
从教以来,始终把成为专业过硬的教师作为奋斗目标,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多篇论文获得校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将写作融入生活——浅探中学生阅读、思考与写作》获得第八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论文《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研究》获得第十四届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教学成果二等奖;论文《挖掘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广度——高考备考作文讲评课之思维训练探究》获得2016年广州市四区市“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17年获得增城区语文解题能手称号;2018年陆续有作品发表于《增城日报》和《增城教育》,所撰写的《明角度、扣文本,让小说阅读题答案“立起来”教学设计》获得2019年广州市四区市“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一、开阔视野走出去,交流学习促二、名师请进来,携手共进助前行三、研课磨课觅进步,齐心协力共成长四、教育帮扶谋发展,千里送教促交流五、用阅读润泽生,用理念发展 聚焦整本书,多彩真阅读——荔城中学语文科组骨干参加“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讨会 2018年9月14日,荔城中学语文科组骨干教师共18人到广州参加了“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吴欣歆主讲。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共安排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是最重要的任务群之一。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如何让学生读整本书,提高读整本书的成效,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困惑。
吴欣歆教授在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享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要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要求”等内容。
吴欣歆教授的分享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解答了语文老师对整本书阅读的困惑。
吴欣歆教授在研讨会中提到的“基于混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结了互联技术,让师生能够在线上线下参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特别有超前意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对师生都是一个的巨大挑战,荔城中学语文科组将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体现新课标精的学习任务设置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
欢聚广外,收获满满——工作室成员跟岗培训活动简记 2018年11月30日,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了第六次培训活动——到广州市外国语学校参加初高中课堂教学研讨。
30日上午8:30,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位于南沙区的广州市外国语学校,该校的李理老师早已在校门口等候迎接,并带着我们一边参观校园,一边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等。
学校优雅的办学环境和的办学成就让我们心生敬意! 接下来,我们走进教室听课。
上午来自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番禺石基中学唐竻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初中古诗文的课例《品意寻情——觅宋词之隐情》。
听完课后,我们进行了研讨活动。
首先由唐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授课的思路并分享了教学反思,接着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郭坤峰主任和广州大学温小军副教授分别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温教授对广州市外国语学校主张“两主一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很高,认为这是适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
能结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生培养目标,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主动学习、互动探究、灵动创思的高效课堂,是创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优秀科组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生态。
接着他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结自己曾经从事过中学和大学的经历,非常实在地指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是“寻情觅意”,他指出,唐老师的富有创意,但是,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似乎又有点难度,可以考虑得再细致点,再打磨一下。
下午,我们在短暂的午休后,马上进入下半场。
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骨干教师洪美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高质量的片段补写复习课。
课堂上,洪老师不急不躁,稳步推进,引导学生向着拿高分的目标进发,而高三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对照得分点,逐一分析,成为课堂的主人。
授课完毕,洪老师为大家解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而后,广州市二中的王汉文老师为我们学员做课堂点评,同时也为我们学员开了一场精简却深刻的小讲座。
王汉文老师从洪老师的课例出发,肯定了王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老师设计精心,授课用心;学生课堂认真,素质过硬。
这节课从课堂的开始到结束,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的形式,都非常高效。
王汉文老师精彩语录:课堂不能随意,但要随机,要懂得顺势而为;问题的设计要有主问题意识,不能太琐碎,要有悬念,要让学生有想回答的愿望;学生有进步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本次跟岗学习活动,既有课例的观摩学习,又有理论的印证反思,感觉收获满满!愿我们的语文教学以美好的姿势生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南沙之行,促人反省,跟岗学习仍在路上。
返璞归真,与名师对话美好课堂洗尽铅华,用智慧专业成长----记浙江湖州师范学院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 4月18日20日荔城中学陈丽玲副校长和吴世龙、邱建明、蒋金环等教师一行四人前往浙江太湖之滨的湖州,参加浙江湖州师范学院第三届“太湖·远方”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
通过两天的异彩纷呈的研讨学习活动,老师们感觉受益匪浅。
湖州师范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太湖·远方”中学语文名师汇因众多语文教育名家的参与,其活动在全国语文界美名远扬。
此次活动日程安排既有最前沿的理论报告,又有全国一线语文名家的现场公开观摩课,还有盛大的“语文沙龙”。
4月19日是盛大的开幕式和黄伟等几位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的讲座报告。
4月20日上午是由肖培东、朱震国、朱秀芬三位名师主讲的现场作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观摩课。
20日下午在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举办了 “语文沙龙”活动。
在4月19日的讲座中,黄伟、余宏亮、朱震国和肖培东四位语文大家的教学理论思想和教学实践启迪了老师们的教育智慧。
黄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他的《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讲座,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的令人堪忧的现状,指明了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路向是语文自主性活动化实践,为此他特别指出语文教师要比其他学科老师讲的少。
余宏亮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培养博士后,《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副主任。
他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堂教学法建构,教我们语文教学进行乾坤大挪移,把常规的“知识学习在课内,知识内化在课外”翻转为“知识学习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内”。
朱震国,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全国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演讲学会理事。
他的《自己·内心·希望》的报告,为我们寻找不断丰厚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动力。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著名教师,“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硕士生导师。
他的教学通过“浅浅的”教语文却达到“深刻的”教学效果, 痛改目前语文教学将语文味淡化的弊病,将课堂还给学生,践行自主、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努力以“听”“说”“读”“写”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致力学生综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课不必,只要真实地教和真实地学。
此次全国语文教学界的盛会,让全国各地前往湖州参加学习的近千名一线教师们醍醐罐顶,受益匪浅。
回归语文本真,能读善写会用——我校举行教师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读书分享会暨语文教学讲座 6月19、20日,荔城中学陈丽玲副校长(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工作室)、吴世龙科组长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和增城区中学、新塘中学与高级中学等兄弟学校的部分语文老师,参加了教师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读书分享会暨语文教学讲座活动。
老师们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讲座、观摩了培东老师和汤艳茶老师的课例,讨论交流,对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年青骨干教师汤艳茶执教《张衡传》,她以其特有的干练,不枝不蔓,直捣黄龙,高效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大道简的教学理念。
肖培东老师示范了《沙之书》的课堂教学。
肖老师在这节课上以其高超的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向全体师生奉献了一节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经典案例,地展现了一个教师的风采。
在教授《沙之书》时,肖老师首先让学生对《沙之书》做一个内容提炼(概括、整主要内容),然后对几位同学的概括、整进行了点评,并指导概括内容的方法:要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不必叙述细节,但其别重要的细节可以出现;还要概括出人物事件的结果。
肖老师投影出标准答案,让学生比对自己的答案、反思自己答案的不妥之处。
这个环节,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文本阅读中,从阅读中培养概括整能力。
众所周知,概括、整文本能力是阅读的一个核心素养,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热点,肖老师在不经意中学生进入了文本情境,而且成功地实现了读与思、学与考的巧妙融。
这个教学环节看似闲庭信步,实则蕴含着教学高机智。
这一做法一直贯穿教学全过程。
接下来,肖老师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概括此书特点的一句话,以“这是一本______的书?”为问题,完成对文本的第二次阅读;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个描述此书特点的句子,肖老师开始让学生对找出来的每个特点逐一朗读,这同样是着眼于培养阅读核心素养,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语句的情感、用不同结局设想小说的结尾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肖老师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式设计:读写结的口头作文。
原文中作者不敢收藏小说《沙之书》而把它送进了国立图书馆,让学生根据小说内容重新设计小说《沙之书》的归宿。
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结局,肖老师一一点评。
肖老师总结说,作者为小说设计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事物、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
就本作品来说,作者要告诉人们,个体在无限中的渺小和茫然,而对存在中的无限,个体无法应对,能做的是把无限放入到更大的无限中,就像人们常说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生。
因此,博尔赫斯选择把《沙之书》送进了国立图书馆,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说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我们为小说设计的每一个不同结局,也都体现了我们对世界理解和态度。
博尔赫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描绘的现象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他通过梦幻般的现实描写,所反映的哲理却比生活中更真实,更深刻,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高于生活真实的原因。
肖培东老师做的讲座也非常成功,参加交流的老师们都由衷感到,这次交流收获多多,肖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肖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再一次为我们语文教学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目中有人,为时而文——广州二中王汉文老师来我校“麻辣”开讲 2018年12月18日下午,我校广州市名教师陈丽玲工作室邀请了著名语文备考专家、广州二中正高级教师王汉文老师来我校做了一场“麻辣”的作文讲座。
我校高三的学生、学校全体语文老师以及来自全区各高中的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聆听了此次报告。
王老师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细致的讲解引起了现场师生的共鸣,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八字真谛显名气 此次讲座题为《目中有人,为时而文》。
王老师以丰富的案例生动地诠释了高考作文备考的“八字真谛”。
在他看来“目中有人”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在作文中关注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解决人类的问题;二是目中要有题人,明确要求,审准题意,切忌偏题和离题;三是目中要有阅卷人,即写够字数,卷面整洁,明确文体,层次清晰,善于点题,养成写小提纲的习惯。
“为时而文”则是要和时代紧密结,写作要体现时代性,他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的时代意义!深入浅出接地气 王老师的讲座不仅观点深刻,而且接地气。
他的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警句频现,充满奇思妙想。
比如在解释目中要有阅卷人时,他提出好的作文要能够让人“一眼看到底”;再比如在分析2018年作文的立意时,他说到代际的传承的重要性,“我欠父母的,我儿子又欠我的”。
在立意的问题上他说“唱赞歌有什么不好”!他总能这样,把深刻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揭示出来。
王老师的接地气还体现在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特别强调写够字数的重要性,而且指导学生采用联系现实等方法在思路短路的情况下迅速成篇。
,王老师还为今后的作文备考指明了方向,建议大家在“四个自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依法治国”等四个方面密切关注。
此次讲座让在场学生大开眼界,对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名师示范展风采,研讨交流共成长——陈丽玲名师工作室举办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2018年11月1日下午,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第五次活动,陈丽玲导师亲自给学员们上了一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课——《 成文 成长—— 创设情境进行作文题》。
她声情并茂,大胆创新,为学员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1日下午,陈丽玲导师在70多位师生的期盼中走进了教室,对高三学生作文的现状做了针对性的分析并指出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活动引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再引导学生进行题设计,自己根据题进行写作,进而回过头来反思检视自己的作文与自己的题意图之间的差距,学习修正。
整个课堂在陈老师的有效导学中流动,激醒情感、激活思维、激发思考、激扬文字使学生始终处于语文教学的几欲奋飞的状态,大大了语文课堂效率。
这是一种大胆而又新颖的尝试,对于荔中的语文教学是一次成功的创新! 课后,成员们聚议室,一起对这节课进行研讨。
陈丽玲导师阐述了她这节课的设想与课堂小结,学员们也都发表了各自的听课感想,撰写并上交了听课记录。
创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是我校语文科组的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激励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在实践研究》 在教学中的课例展示,本节课根据激励情境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充分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使其产生“想要写”的动因以及“能写好”的信心,以学生礼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题设计,较好地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笔下有话、下笔有悟,为审题和行文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
名教师优秀教师队伍发展,对于营造教师成长环境,建立有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这次活动依托课题研究,让课题与教学有效结,对提高我校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以意深为美,学因互进而高——陈丽玲工作室成员到新塘中学教学研讨 2019年3月19日,广州市陈丽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到新塘中学开展了一场互进互学教学研讨活动。
工作室成员、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上了一节题为《意高则文胜》的作文指导课。
课后,大家围绕“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这一主题对严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文以意深为美,学因互进而高。
”本次活动,有效地营造了互进互学的氛围,为工作室下一步研学访学积累了经验。
走进互进式教学现场 严泳洁老师是课题专家,在“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这堂写作指导课呈现了她在这方面的成果。
针对“如何使立意深刻起来”这一问题,严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和追问等方式,共同寻找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之中。
问题导学——情境激趣——投石问路——求方问药——牛刀小试等环节,环环相扣。
从纵向上看, 这节课是师生之间的共同行进;从横向上看,这节课是生生之间的共同促进。
严老师通过互进式教学让我们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和风采。
评课议课 首先,严泳洁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及执教感受。
随后,陈杏辉、廖裕彬、何黎、邹艳、钟燕媚、吴慧珊等老师分别发言,分享听课心得和感受,发表教学建议和见解。
她们指出了这节课的三个亮点:一是材料丰富,课堂容量大,将视频、古文、漫画等不同体裁的材料融为一体;二是设计认真,趣味性强;三是课堂使用的材料有新鲜感;四是教学设计有逻辑性。
廖裕彬老师还提出教学中可将各题型融会贯通,通过论述类文本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这一建议很有启发性。
工作室助力互进互学 陈丽玲老师作总结发言。
她在发言中布置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并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陈老师希望大家利用工作室这个平台互学互进,立己立人,发挥示范作用,让每个人都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做“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陈丽玲工作室成员到增城一中教学研讨 2019年4月10日,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增城一中开展了一场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整本书阅读”策略。
工作室成员、增城一中列浩连老师以课例展示了她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
课后,工作室成员与增城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展开交流,围绕列老师的研讨课分享了各自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心得和体悟。
做名著阅读的引路人 列浩连老师的示范课是一节《老人与海》的导读课。
这节课“引、展、探、评”四环节充分展现了她作为学生阅读名著的引路人这一角色的风采。
具体有“三引”:一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头和结尾分别播放《朗读者》片段和同名动画影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作探究,在“探”环节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说主要信息,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三是学生切实完成阅读,阅读任务单别具匠心,分批注、札记和语言实践三类,贴近学生,有趣有效。
列老师这节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共同摸着石头过河 课例研讨环节,列浩连、吴慧珊、唐金燕、邹燕、汤艳茶等老师分别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整 本书阅读”方面的经验。
主要有四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设计有效的阅读任务;三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四是时间保障。
陈丽玲老师总结,“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对每位老师和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大家应该共同摸着石头过河,多切磋交流,多总结得失,这样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次“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是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表示收获很多。
接下来工作室将会在这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教学和研讨活动。
群文阅读亮风景,听课研讨促成长——陈丽玲工作室成员在荔城中学教学研讨 2019年5月30日下午,广州市第四批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和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增城区荔城中学开展了一场线下现场与线上直播双线并驱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和科组建设交流活动。
与会老师观摩了增城区荔城中学潘金玲老师执教的《读千年全才,悟旷达胸怀——苏轼豪放风格群词阅读教学》研讨课例。
课堂上,潘老师以苏轼词中豪放的风格为群词设计的抓手,以学生的自学答案为切口,以《念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三首词作的对比阅读为主线,以潜心的点拨为契机,以智慧课堂的设备为辅佐,使得学生在各种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认知了苏轼词作的风格及其精境界,整节课师生配度高。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陈丽玲工作室成员与荔城中学语文科组的老师们立刻投入到课例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中。
课例执教者潘老师首先进行了自评,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教学效果,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缺点,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接着南沙区东涌中学萧敏贤老师、广州市第86中学高海燕老师和增城区荔城中学邱建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观课体会。
赞赏潘老师能以诵读的方式贯穿课堂,以读写结的手段推进课堂,以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以殷切的目光关注学生的体验,让课堂的教学变得更有广度与深度,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持久度,对“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同时也提出了在面对大容量的群文阅读时,教师该如何针对教情与学情设计一个核心的探究问题来课堂的意见。
在活动中,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
接着,增城区荔城中学副校长陈丽玲老师作了题为《且行且思,做实做精——增城区荔城中学语文科组建设简介》的讲座。
陈老师从“学校发展概况”的简单介绍,到“营造读书氛围,推动阅读教学”的努力成果,再到“开发校本课程,整课程资源”的实践经验,到“通过科研,促进内涵发展”的理论,用了大量的数据和鲜活的示例,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我们透视了荔城中学语文科组的特色建设成效。
,工作室主持人陈丽玲老师作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工作室年度总结讲话。
从工作室的培训目标完成度、工作室开展的精彩活动回顾、工作室成长的丰硕成果三方面,肯定了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并期待成员能在学校教改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工作室的成长不离开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潘罗金老师一直以来默默的科学指导,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进一步业务水平。
这次研讨活动为与会老师们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
这次活动必将对工作室成员和荔城中学语文科组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抓住机遇,全方位能力,共绘增城教育的美好明天。
教育帮扶 粤黔共进——工作室教育帮扶送课下乡 为充分发挥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的优质资源的作用,加强粤黔两地语文学科教学教研的交流,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5月9日到11日,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副校长陈丽玲带领其工作室成员荔城中学陈杏辉老师、中新中学钟燕媚老师、派潭中学唐金燕老师,到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响水中学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回访及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听课研讨、专题培训、论文评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两校语文学科的教育改革研究,高考备考效率。
该活动得到了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科教文卫局的高度重视,并在毕节金海湖新区响水中学挂职副校长吴群转的牵线搭桥下,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回访座谈,感受学校变化 5月9日下午,陈丽玲副校长一行四人一下飞机,就受到响水中学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机,并在响水中学会议室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和回访座谈。
欢迎仪式由响水中学陈烈芳副校长主持,赵祖长校长致欢迎辞。
随后,祝龙俊副校长介绍了响水中学的情况,并回顾了荔城中学与响水中学的“结缘”过程。
从2017年9月两校签订帮扶协议开始,双方开展了多次的交流活动,还互派教师跟岗学习,学校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变。
陈丽玲副校长介绍了此次送教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内容,并指出此次来到学校,发现校容校貌、师生的行为习惯、精面貌都有明显的变化,结对帮扶成效显著,同时希望这次到来,双方可以就语文的教学教研和高考备考做进一步交流。
上课研讨,探究高考备考策略 5月10日上午,响水中学付贤娥老师和荔城中陈杏辉老师在同一个班级分别上了一节《高三语文语言表达连贯专题复习课》《高三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专题复习课》的公开课。
两位老师在课前,通过微信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上课专题。
在展示课上,两节课根据学生高考冲刺前的语言表达的知识考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两位老师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陈杏辉老师的课立足校情和考情,引导学生关注评分细则,指导学生作答过程要规范,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效果明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
专题培训,传授备考经验 当天上午陈丽玲副校长作了题为《立足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以高三文言文复习备考为例》的讲座。
参加讲座的有金海湖新区教研室主任吴丽娟和响水中学的领导、老师。
讲座主要从“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高考试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复习备考”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文言文复习为例,介绍了荔城中学高三文言文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
讲座,吴丽娟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认为荔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做得很细致,值得学习。
学科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下午2:30,在学校陈列室进行了语文学科教学交流活动。
活动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孙继权主任主持,金海湖新区教研室主任吴丽娟出席了交流活动。
中新中学钟燕媚老师首先对早上的两节课进行评课,共同探讨高三语文语言表达专题的复习的备考策略。
接着派潭中学唐金燕就“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的主题与大家分享,唐老师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诵读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创设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随后,钟燕媚老师以“如何系统化高中生时评写作思维”的主题跟老师们分享了她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通过指导学生系统化积累思想和系统化的学习,对重大主题进行模拟训练,进而进行升格修改,达到学生时评写作思维的目的。
,两地的老师进行交流发言,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在思维碰撞中,与会的老师均受到很大的启发。
接受采访,期待美好明天 毕节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采访报道,陈丽玲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广州和毕节的结对帮扶是国家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
两年的结对帮扶工作,在两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现成效。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结对帮扶学校领导和老师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感受到了结对帮扶学校学生的淳朴和好学。
我们也认识到了结对帮扶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愿意继续为国家的扶贫工作献策献力。
这次工作室的送教活动,除了课堂的教学研讨之外,我们还将继续进行评课论文的评比和网络的研讨,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毕节教育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对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法。
尴尬无力的教学背后,一定是肤浅单薄的阅读。
语文教学的起点,一定是我们的阅读。
牵手名师,用阅读来垫起我们教学的高度。
课堂的美好姿态——读《教育的美好姿态》随想荔城中学 陈丽玲 拿到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时,我正好是刚上完一节课,在向同事抱怨着,今天我遭遇的是怎样的一个课堂啊!适逢五一假期回来,而且又是节课——课堂上趴倒了一大片。
五月的增城,一大早就蝉声不断,聒噪着,直接跳入盛夏的状态。
教室里,空调一大早就开始运转,学生们在冷风的吹拂下,昏昏入睡,只有几位学生抬起头来,勉强地应付着我。
但是,我沮丧的心情,在阅读了肖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之后豁然开朗起来。
“别抱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你。
” “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
你,是你的课堂。
” 肖老师书中的这些话,像一根鞭子,抽打在我的心上——我从肖老师的课堂反观自己的课堂,其实肖老师也遭遇过像我遇到的学生,但是他没有放弃。
课堂的美好姿态,应该是唤醒的。
肖老师是一个唤醒者——面对沉睡的学生、面对捣蛋的学生、面对没有领悟的学生,他耐心等待,循循善诱,唤醒着他们,从身体到灵魂。
那一节课,高三九班的教室里“几个孩子将头软软地耷拉在桌上,仿佛一只只搁浅的鲨鱼”,他们并不在意名师的到来,他们只想着在教室里补觉——这样的场面多么熟悉,我几乎每天都是上节,我的学生们就是这样的常态——教室里趴倒的少有一半的学生,时间久了,我也麻木了。
但是,肖老师没有放弃每一个可以唤醒的机会。
他从后面的写着“望月怀远”黑板报的设计者问起,从月亮问起,把月亮引进学生的心田,引进他们刚写的作文。
于是有学生回应了——“月亮在,我就在”学生开始在肖老师的引导下,磕磕绊绊地有所回应了。
接着,学生都抬起头来了——唤醒人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但是,肖老师就这样透过一些细微的事件,巧妙地唤醒他们。
马尔克斯的那句话“万物都是有生的,关键是如何换起他们的灵性”,虽然没有学生能够接得上,但是,我分明看到肖老师悄悄地做到了。
还有那一节课作文课,培东老师要与学生们一起在作文课里找春天。
但是,那一节课,他遇到了“一群在春天里爱闯红灯的孩子:顽劣、叛逆、爱说闲话,不喜欢发言,嘻嘻哈哈歪七竖八……”,沉睡的身体可以通过高分贝声量去唤醒,沉睡的内心,则需要智慧地唤醒。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先让学生表现其冲动,然后才提问和建议,使之意识到完善的方法,并付之新的实践。
”所以面对一直用“不知道”来敷衍回应问题的女孩,肖老师一语双关,机智地提醒又严厉地指出问题所在“一个人心里没有春天,他的思维就变成了沙漠,上课也就少了底气。
你不是找不到春天,而是没有带着春天来到课堂上。
所以,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忍着思考,那样,春天就不远了”。
这时候,“女孩子安静了,坐姿也端正了,眼睛也直视了”。
原来,“教育的尊严不在于强势震慑,而在于点滴改变”。
课堂的美好姿态,应该是安静的。
“入静,才是最真的学习状态”。
作文课上,肖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在黑板上写下六个字——“让我如此依恋”。
然后,微笑着看着在窃窃私语的孩子们,微笑着等待他们安静下来,并且动笔写作。
“驻足,流连,陶醉,沉淀,平静的表面裹挟着驰向远方的激荡,于无声处听到内心惊雷阵阵,都化成融入笔尖的美丽与深沉”孩子们在安静中思考,在安静中写作。
不仅仅作文课需要安静,在肖老师的许多公开课上,我都能看到安静,不喧哗,不热闹的场面。
那一堂《祝福》课上,他问学生有没有读完课文,学生回答说没有,那就一起静静地读吧。
把一节公开课的1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安静地阅读。
“能把思维引向深渊的教学必定是静静的,是在高雅娴静中读出深刻,在静默潺湲中品出个性,在朴素稳健中写出真我”。
这种安静的课堂这些年在许多公开课的场很少见到了。
曾几何时,在一片以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浪潮中,我们热衷于热热闹闹的、喧哗的课堂,以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
我们一改过往教师喋喋不休的状态,而让学生“热闹”地交流、发言乃表演。
我们最见不得安静的课堂。
我也曾经是这一片浪潮的逐浪者。
每当要上公开课时,我就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花样层出不穷——让学生讨论表演,作研讨,游戏竞赛,学生们一会儿干干这,一会儿忙忙那,课堂变得日益喧闹,仿佛这才是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曾经的我,为设计出这样的教学环节而沾沾自喜——我以为这样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殊不知,由于课堂环节繁多,学生其实也难以静下心来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消化吸收,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都是肤浅的,没有“化”为自己的东西。
课堂过多的预设环节,绑架了师生教与学的进程,课堂缺少生成,不敢有生成。
安静的课堂,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只做点拨,不多言语;只做营造,不做灌输”。
上《湖心亭看雪》时,肖老师用一个问题来学生和张岱做心灵的碰撞——“读读直接描写西湖夜雪的句子,你觉得写得最妙的一个字是什么?”老师,其实是那个静静陪伴学生阅读、为学生调整角度,为他们助力点火的引路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深度学习需要手到、心到、眼到、口到,需要开动脑筋思考。
安静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为学生创设了更宽广的参与舞台。
所以,不必惧怕课堂的安静,也不要刻意逃避课堂的安静,不要怕因此被扣上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帽子,短暂的安静恰恰是为将要出现的热烈积攒着力量。
唤醒的是沉睡的灵魂,安静的是思考的灵魂。
课堂的美好姿态,是彼此成全的。
我也想浅浅地教语文增城区高级中学 任士见 读了肖培东老师《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这篇文章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为题目的这句话。
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个关键词是“我”。
是“我”在教语文,这个“我”非常重要,它强学的主体在教师本人,不是教材,不是学生,更不是行政指令和国家意志。
教材、学生、行政指令和国家意志,在“我”的教学中要出现,但他们是依据、素材或者是客体,他们也很重要,但是他们都不是主体。
首先,“我”作为主体,意味着感情的投入,对语文有感情,对教语文这件事也有感情。
我反思一下自己,十几年书教下来,感情的投入可能是个问题。
对语文可能一直有感情,但是对教语文这个件事似乎越来越冷淡。
被动地教、应付地教、无可奈何地教成为一种常态。
其次,“我”作为主体,意味着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建构的,要体现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也不容易。
每一个人走上讲台之时对教育和语文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情怀,但是教着教着就不见了。
有时候不仅是自己的问题,外在的干扰可能也很重要。
比如你考虑如何上一节课的时候,学校领导会对你说,某某老师,这里有一种特别好特别新的模式,在你的课上尝试一下吧;教育专家会对你说,某某老师,这里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你不妨听一听,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一下吧;学生也会对你说,某某老师,这里有一些建议,希望你尊重我们的想法吧。
毫无疑问,领导、专家和学生的意见我们都必须尊重。
但是当我们接受了一个又一个好的建议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这节课是“我”在上!“我”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第二个关键词是“浅浅地”。
是“浅浅地”教语文。
这个“浅浅地”依我的理解是“简单”,是“不复杂”,语文教学不需要庞大的体系,也不用高深的理念! 肖老师特别强调阅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阅读关重要。
教语文就是教学生阅读,系统地读,一本书一本书地读,由浅入深地读。
我发现人们喜欢把语文弄得很复杂,弄出很多方法。
特别是作文,体系甚繁。
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插花,如何描眉……我们以为把这一系列的方法教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似乎不太现实。
其实我们有这样的阅读经验,让我们列一篇文章的提纲我们可以,但是让我们按这个提纲再写一篇,那几乎不太可能。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技巧和方法只是知识,关键是我们要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驾驭技巧和方法的能力。
这种驾驭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
第三个关键是“教语文”。
教的是语文,不是别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在教数学,比如把做题的方法整理成一个套路,这就类似于一个数学公式。
题目来了,套上去。
当然,高三要这么教,但是高一不能这么教。
即使是高三,如果只是把一个个公式列举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记得数学或者是化学考试中,出题人会把一些有用的公式列出来让学生参考。
其实这就说明,公式本身是没有作用的。
要看学生会不会用。
以上就是我我一些粗浅的感受,我愿意向肖老师学习,我也想浅浅地教语文。
春光十里,只因有你——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增城区中学 列浩连 淡雅的话语,温柔而有力;丰富的案例,真实而深刻;独到的见解,真挚而深邃……徜徉在肖培东老师《教育的美好姿态》那饱含温度的、朴实的文字中,如同和一位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仿佛在享受着一场关于教育的精,我的全部精力都被它所吸引,让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对幸福和乐趣的期待。
掩卷而思,也许春光十里,都只因肖培东老师这本专著带来的璀璨。
吹拂一缕“真实”的春风 教育是一种具有双向情感温度的活动,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而肖老师的课堂和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大写的“真实”姿态。
《请给春天一点时间》让我懂得了:作为教师,面对着浮起泛着功力和急躁的现实之河,要多一分耐心和智慧的真诚;《让掌声‘真’响起》向我指出了:只有情不自禁的真掌声,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去伪存真,才能蕴有语文的真实质感;《俯下身子是最美的》使我明白了:俯下身子是我们教师实在的态度和亲和力,是我们对阅读文章细微处的关照,蕴含着人性和真情的实际行动会照亮学生的一生;《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为我道明了:只有做一个充满童心和学习心的真我,才能对教育永保热情,对世界永存好奇,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出语文真味…… 因此,我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努力做到“真实”,从语言出发,从学生出发,以自己最美好的姿态,怀念,热爱。
静淌一条“细慢”的溪流 陈平原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吴非老师也指出,“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
”肖老师就是紧抓着这样一个语文教学因子,始终让课堂静淌着一条纤细而柔慢的溪流,却让学生流出了曼妙的生成长曲线。
《“店内外”的快活空气》告诉了我:要敏锐地察觉学生的细节,这往往会成了绝妙的教学出口,使“教路”与“学路”呈现出清晰脉络;《每一片雪,都是一片灵动的思绪》告诫了我:要引导学生以细腻的生活触感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朝着语文的方向,一切都会悄然而;《喊向月亮的声音》告知了我:要针对学情善于开发课堂的资源,慢慢地引导便能唤起他们的灵性;《〈雨巷,悠长悠长的声音在行走〉》纠正了我:能从文本中解决的,就坚决不依靠其他,要学会慢慢地品味,耐心地等待,等待满树花开的到来…… 一个词,就是一篇文章;一个标点,就是一次激动;一个句子,就是一条河流;一个问题,凝成一片森林。
这些真谛就像小石头一般投掷在我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慢慢地荡漾开去……看似平静,实则给予了我的震撼。
撷取一捧“怒放”的鲜花 “心,丰盈而充实,课堂,就有纯粹而高贵的灵魂”;“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有遗憾的语文课堂最真诚”;“骑一匹马,瘦瘦的,千山万水都是我的日记”;“别让岁月筛掉品质,别让世俗磨去情趣,做好自己,不辜负转瞬即逝的生”…… 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处处都折射着肖老师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如同朵朵盛开在生原野上的智慧之花,绚烂,瞩目。
这养分充足的原野是我在教育教学路途中意外收获的美丽图景,我愿意在方寸之间流连,撷取一捧怒放的鲜花,让智慧的花瓣飘洒在成长的征途上,芬芳一季又一季。
钱理群教授在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那就让我们勤思多悟,不断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潜心育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花的事业中绽放出生的绚烂光辉,迎接教育的美好姿态吧! 我离你很近增城区新塘中学 严泳洁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时时感觉迷茫。
为什么我那么认真地备课、上课,学生却不喜欢语文?为什么他们宁愿花数倍于学语文的时间去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为什么我苦苦追寻,却反而让学生离语文越来越远。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我又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我离语文是不是越走越远呢? 读了肖培东老师的书《教学的美好姿态》后,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书中,肖培东老师用娓娓道来的笔触,讲师生的真诚相处,讲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感悟,讲教育的美丽与无奈,讲亲情的爱与痛。
他用诗性的语言,捕捉教学的灵感,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力量,追问语文的本质,感悟生的真诚,让学生一步一步靠近语文…… 语文是什么?肖培东老师认为,语文里有生活,要品味。
决定语文课的不是教参、专家,也不是学校、教学模式,更不是升学成绩,而是文字的魅力,学生的需要。
“教语文,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颗文学的心、一颗往阅读的灵魂。
”只要你教的是真实的语文,怎么教都不重要。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打好深厚的语文功底。
是啊,还有什么比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写作更能让学生靠近语文的呢?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
教语文,必须基于语言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
因此,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追求大气、简洁、清晰、深刻。
在书中,肖培东老师还多次引用钱梦龙先生的话:“我教的是语文,几十年来我始终坚守的一个立场是,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他在《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一文中提出,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通过训练达到教会的目的,让阅读真正地发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终身学习者。
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通过朗朗的书声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让师生的智慧在课堂碰撞、融,那我们师生才能真正走进语文,语文才能真正离学生很近!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爱思考的老师,因为阅读、写作和思考的姿态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没有终点,只有追求荔城中学 汤艳茶 在这个掌上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引起你阅读的兴趣,在你闲睱的时候想起的不是看手机,而是看这本书,那么我想,这本书肯定是本好书。
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就是一本好书。
在可以支配的零碎时间里,随意翻阅,总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书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会像精灵一般,跳跃在你的小宇宙里。
心领会,妙不可言。
从教十年,教学似乎感觉到了瓶颈处,怎样的课堂才是我追求的课堂。
虽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但已经没有了人云亦云的幼稚了,别人都说好的课堂,我保留自己的思考,别人都说不好的课堂,我也保留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有时候不是权威领导说了算的。
每当听到学生说,很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时,我都好想去听一下那个老师的课。
都会想,怎样的课,才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说喜欢呢。
恰好,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的两堂课,又一次引起我的深思。
课文是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
堂课是海珠区外国语学校的赖老师上的课。
课上,赖老师讲课的主线是,让学生说出,如何背下这篇苦涩的古文的思路。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带出文本的内容,结构和情感。
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发言中表现得。
确实应该给生源为第四组的这班学生点赞。
可以想象,他们在课前花了多少功夫才能背下此文,又花了多少心血查阅资料,整理成文,才能在名校华师附中的课堂上侃侃而谈,谈吐自如。
这种课堂是学生、老师喜欢的课堂吗? 第二节课是华师附中的王老师上的课。
教师中规中矩地分析课文,抓住谏、思二字,深挖文本,提出七个问题,高屋建瓴地学生思考。
如果说节的课是接地气的话,那么这节课就是高大尚。
老师的分析井井有条,层层推进,雄浑的声音回荡在课室。
学生认真听讲,发言表达展示的时间不多,犹如蜻蜓点水般。
让在场的很想欣赏华附名校学生的旁征博引,真知灼见的听课老师,有些失望了。
这种的课堂又是学生、老师喜欢的课堂吗?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思考是教师教学的生线。
我看到了肖老师书中的这些文字: 我教的是语文,几十年来我始终坚守的一个立场是,所以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钱梦龙老师追求的语文课堂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的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构建文本意识、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的课堂,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真实的课堂。
其途径,有且只有一条,即“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
真正的语文学习都会有灵魂的参与,语文之旅必定会带上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等等等。
字里行间、点点滴滴。
给思考的我一烛光。
学而不思则罔。
内容、思想决定外在形式,而不应该是满足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容、思想。
我尝试抛开储存在电脑上的各色各样的课件。
我想教给学生一条学习课文的主线。
如,教授《望海潮》一课,我让学生抓住注解的一句话“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关键词:应考、投赠。
教授《定风波》一课,我也让学生抓住注解的一句话“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
这首词是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关键词:被贬、遇雨。
慢慢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没有制作华美的课件,我让学生朗读、思考、讨论、提问,解答,归纳,积累。
我的课堂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外表朴素无华,但尽力真真实实地教会学生学习课文、语文,却是我的追求,而且没有终点、只有追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荔城中学 徐琳 近期,本人有幸拜读了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书中《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一文让我感触颇深。
肖老师在文中展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八桂中学的一节优质课,在这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上,授课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对学生耐心地引导、启发、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勇敢,让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好奇心调动起来,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读完此文,我想起了自己之前上过的一节语文课。
事情发生在高一下学期的一堂语文课上。
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粤教版必修三苏轼的词《念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我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布置好前置作业。
之后,我走进了教室…… 课堂教学一切都很顺利!在生生、师生互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逐渐浓厚,课堂的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可是,就在探究词下阕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个响亮的声音突然从教室后方传了出来:“老师,‘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课本注解中 ‘羽扇纶巾’是用来形容周瑜手拿羽扇,头戴头巾指挥作战,从容潇洒。
可我认为这不是用来形容周瑜的,而应是形容诸葛孔明的。
我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手握羽扇,头戴纶巾是诸葛亮平生习惯的装束。
怎么能是周瑜呢!” 一时间,教室里乱成一团。
“‘羽扇纶巾’为何不是诸葛亮?”这个“意外”着实把我给 “治”住了,这是我在课前没能“设计”的环节啊。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但是,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只有在学生努力后再给予帮助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直接的帮助反而会使他们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说:“太好了,同学们能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大胆地对课文提出质疑。
这真是个好习惯啊!”我“大方”地表扬了提出疑问的同学。
“不过,请大家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动动脑筋。
看看究竟是谁?”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一只手举了起来,接着又一只,第三只……紧接着,精彩的课堂一幕产生了: 生1:事实上,《三国志》中同样也没有对诸葛亮“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平生习惯装束的记载”。
你大概是因为读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出场时的肖像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印象太深了吧。
生2:“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个人“专利”。
魏晋时期,“羽扇纶巾”被认为是一种名士派头而被看成是一种时尚,其他有如此装束的也不乏其人。
苏轼在这首词里,据当时的风气,不论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也无妨写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以表明他作为统帅在亲临战场时的从容镇定,风流儒雅。
诗词既属文学范畴,诗人大胆地展开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想象是理的。
生3:这首词下阙的前一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其中心人物形象就是“当年”的公瑾,怎容横生枝节?如果一定要说成是诸葛亮的话,则上阙中“三国周郎赤壁”岂不也落了空?这样,就不符作者的整体立意了。
生4:“羽扇纶巾”者到底是谁,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上去分析,也不难找到答案。
《念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宗元丰五年七月。
此时,诗人政治失意,官职遭贬,零落栖迟,很有些孤愤之感;加之辽夏在军事上对北宋造成的威胁,诗人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无报国之门。
火烧赤壁使东吴转危为安的周瑜成了诗人此时仰慕崇拜的对象。
诗人自觉一事无成,而少年英雄周郎却能在“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多么让人羡慕! …… 师:是呀,同学们能在紧抓课文的同时,利用自己的课外知识佐证自己的观点,见解独到,情理,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呀! …… 一切又回归主题,精彩圆满!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死搬硬套,没有将既定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学生,由于他们各自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情感特征等个性差异,因而在教学过程现“意外”情况应属正常。
在这堂课上,学生提出“‘羽扇纶巾’为何不是诸葛亮?”的疑问,这恰恰能说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的状态。
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思维,呈现他原生态的学习过程,何“罪”之有?如果此时我说些比如“你捣什么乱?”、“这个问题和课文无关,没有什么价值!”之类的话,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探究欲、好奇心严重受挫;所以,我没有呵斥,也没有回避,我所做的只是稳定课堂秩序,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并寻找机会解决疑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结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一文,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放手,给学生留有更多地展现自我的空间。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智慧在互相碰撞中冒出火花,学生的思维品质才会得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山水荔中,飞翔儒韵——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荔城中学 蒋金环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品读肖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就像品尝安吉白茶一样。
人间四月天,渐渐变暖,百花绽放,总是让人陶醉。
我们来一杯安吉白茶,冲泡微嗅,轻啖,触动心弦,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
这种感觉就如读完肖老师的作品一样。
里面的不少言语,不少情思让我触动良久! 我们眼中的语文,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语文是思想,是生活,是我们飞翔的心灵。
她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课文有限,山水荔中,飞翔儒韵,这也许是我们荔中语文追寻的目标吧? 肖老师用娓娓道来的笔触,讲述着师生的真诚相处,课堂上教学的思考和感悟,与美好结伴而行;讲述着教育的美丽与无奈,让我们与世无争,寻找教育的春天;讲述着亲情的爱与痛,那割舍不断的情思,萦绕心头。
这种种,这一切切,都将化为语文的生、文化的河流和人生的底色。
我一直以为在语文教学创新之路上得勇于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超越自我,然而将近十年的教书生涯以后,我对我的想法有所动摇!我清楚记得,肖老师在文章上抒写过,学生,就像地里的庄稼:有的顺天应时地在风雨中拔节抽长,有的则抗拒着风雨硬要长出自己的模样;有的开成了鲜花,有的叛逆成不羁的野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
我们老师何尝不是在经历着这种种风雨,寻求教育的成长?我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学生并不是开不开的问题,他们开而不放或放而不高,是因为我们想得不够深入,开放得不够广阔,把握得不够及时的问题。
孔子所言,因材施教,然而,对于我们这不想学,而家长逼着来学校的孩子,我们又如何因材施教?肖老师很有办法,他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的润物之功,多半是不能立竿见影的。
内心的觉醒,远远比引入作文素材更重要。
”“不埋怨,不抛弃,教育就是耐心加智慧。
”其实,我常常想,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的无能为力,并非我们真的无能,而是我们的耐心、信心、决心一点点被消磨殆尽了,每天的全无,只剩学生所说的“绕梦之幻”了! 很欣赏肖老师的“教育天地”、“教育境界”,他谈吐中存有一股热爱教育而又不失享受生活的境地。
他在《教育的美好姿态》一文中写到他教育的时间安排,理享受生活的淡淡愉悦,很舒爽很惬意!我们身为教育者,其实就应该有此情怀,有此心态。
我们常常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心走上讲台,难道可以换取精焕发的硕果?爱,需要,更需要理智;教育,需要,更需要理智!教育,不是只有一种姿态;教育,不是只有一片天空。
站在讲台上,寻找我们应有的阳光,享受生活,享受教育,享受我们的美好选择! 唤醒心灵,走进心灵——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荔城中学 陈杏辉 因为参加名师陈丽玲工作室,我有幸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著作《教育的美好姿态》。
而且工作室还邀请了肖培东老师上了一节《沙之书》阅读课。
在这堂课上,肖老师由让学生们思考“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
”贯穿整个课堂,肖老师让学生们积极动脑去思考,循循善诱,从学生的提问中查知学生们哪些内容是会的,哪些内容是有待老师帮着引导点拨的,真正做到了“不悱不启,不愤不发。
”一改老师直接给学生呈现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的局面。
肖老师力在唤醒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 听完肖老师的课,我被肖老师的课堂魅力深深吸引。
我相信在肖老师课堂上的学生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肖老师的语文课,那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和语文味的语文课。
肖老师的书,就成了我的一种渴望,读来只言片语,都感觉自己那干涸的内心已得到了莫大的滋养!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 “站在讲台,我是学生的阳光;走出学校,我有自己的幸福。
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享受语文,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是我们的选择。
” 都说要“不忘初心!”我们语文老师教育初心又应该是什么? 肖老师在《语文,你是什么?》这篇文章中提到:“很害怕,为了高考,把语文课变成专题复习课,茫茫题海的遨游,换来了分数,也换来了文化的贫瘠;很不忍,把李白和苏轼的月下吟哦,分解成模式化的解题步骤,诗歌更应是自由思想的艺术;很无奈,失去了吟咏诵读的课堂,竟然也生产出语文得高分的学生,缺失了涵泳与品位,又怎能建构起学生的文化人格?” 语文里有什么?生活和人生。
孔庆东先生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
”那么,语文课又应该是怎样的?站在厚实的文本中,我肆意地勾勒着,我思想的线条触向空旷与悠远。
一句话,小课堂,大世界。
一句话,大语文,大生活。
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涵养,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更有对文化的深细感知和体认。
摆脱浮躁之风,拒绝浅尝辄止,揭去浮暄声浪、表面繁华的课堂教学的流行面纱,在阅读中呈现生主体在学习中留下的精印记。
语文课呼唤真实,即使是真实的尴尬、真实的停滞,也是在交流与学习中真实的收获。
纯正的语文,纯正的阅读,真情投入,真情感动。
阅读求知的有效手段灵活多样,只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唤醒心灵、走进心灵! 每一段文字都是肖老师对语文的纯真的心声的流露,努力去唤醒心灵、走进心灵,是不是应该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教育的初心?! 肖老师说钱梦龙老师给他的教学建议是,努力设计这样一种语文课堂——大气、简洁、清晰、深刻。
有细节之实,有灵动之美,看似简单,实是绚烂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肖老师说,他正在这一感召下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 肖老师说到做到了,他的语文课堂确实就如钱梦龙老师指点的那样的真!纯!美! 反观自照,我们呢?我呢?又该何去何从!?我们的语文教育初心又该何在!? 生与使同行——读于漪老师《教育人生卷》有感增城区中学 列浩连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第34个教师节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当掩卷而思《教育人生卷》时,深感于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师者,精、风范和品格自成了一代的典范,用生润泽生,用师表成就师表,让自己的生一直紧贴着教育的使同行,不亏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先锋。
《教育人生卷》收集了于漪老师有关教育人生的叙事、议论文章33篇和《反思》专著。
前者叙述与语文教学的情缘,阐述学做人师的艰辛与快乐,体现了于漪老师一直潜心修为,专注为学生奠定人生之基,让生与使同行。
后者是教育教学中的自我检查、自我评论、自我批判,涉及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和“自强者胜”的信念,给人启迪。
于漪老师在60多年语文教育教学,长途跋涉中,立志努力进取,不断探索语文教育规律,在传承摒弃和开拓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与实践。
特别是对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探讨,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任务的探讨,对语文教育综性、实践性功能观探讨,对新世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中诸多阐述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前进路途上既要纵向继承,又要横向借鉴,但须适当地批判吸收,才能走上中国语文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之路。
看着于漪老师这朴实的文字,回首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行为上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倾注更多的情感和人文的关怀,积极沟通师生情感。
实践告诉了我: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天地就有多大;告诫了我:在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告知了我:老师的一个眼、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体现了对学生的爱;纠正了我: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面对学生,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智慧和汗水把闪烁的灵光变成了瑰丽的朝阳,用爱和双手托起了一颗颗辉煌的太阳。
愿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拥有不假思索就能报出足够多的学生人名的“特异功能”;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无痕地渗透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愿“让生和使同行”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誓言,在自己成长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脚印,用人格和智慧谱写的教学歌曲必然经久地在学生心中回荡。
《于漪文集》之“课堂教学卷”学习心得增城区仙村中学 程秀春 读了于漪的《课堂教学卷》,惊叹于的治学之风,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杰出100人中的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觉得于漪老师实名归,读了她的著作,收获很多,以下几点尤为深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
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课堂教学中,有两个方面是必须重视,一个方面是要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思维训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所以在教课当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培养的,学生发现问题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是捧着人教社的教材,要学生先从教材当中发现问题。
怎么发现呢?要三看,看课文,看注释、提示,看后面的思考问题。
教材的前前后后,都要看,看了以后想一想哪些懂了,哪些没懂,还有哪些问题。
然后要查,查工具书、查资料,三看一想一查。
这样学生能从最简单的字词人手,然后到篇章,到写作方法、写作特点,再跟生活这个根联系,跟课外阅读相联系。
这样问题就很多,有时学生能够问出一二十个问题,而且非常有质量。
因此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一定要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宝藏,是宝库。
我们教的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根据教学要求,不可能把其中所有闪亮的东西都挖掘出来。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宝藏意识,学语文是来探宝的,要动脑筋去探求才能获得珍宝。
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句子,学生有一点想法,教师要立刻把它抓住。
第二个方面是一定要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留出空间让他想象。
教书要教学生学会思考,要用心钻研教材钻研课文,一定要让学生钻研课文,让学生读进去。
教师要下苦功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对学生点拨,就能点在点子上,点在要害处,否则就是乱点。
从单向型的课堂结构转换成网络型的结构。
单向型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问,教师答,是单向型的直线交流。
这样只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都是陪客。
我们是要教会所有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要把所有的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课堂教学要网络设计,像太阳辐射。
课堂上一定要有拓展思维的天地.。
因为诗情画意一定要想象,想象时脑子里意境就出来了,内情和外景交融的时候意境就出来了。
要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想象是不能够忘的。
学生要思接干载,视通万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课堂是有限的,有限的课堂就好像画在框里一样,要开拓无限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造思维最重要的东西,想象是一种酶,它能够活化知识。
脑子里要有具体的图景。
我认为一套好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还能培养教师。
我这个教师就是教材培养出来的。
我是老老实实钻研教材。
另外,就是要目中有人,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的使是教育人。
怎么教,方法多得很。
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读于漪《岁月如歌》有感增城区仙村中学 邹艳 白驹过隙,岁月如歌。
从走上三尺讲台到今天已经近13个春秋了。
人生短促,能有几个13年呢?更何况如今的自己依然只是最最平凡普通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自我修养与方面都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万分荣幸的是我加入了“陈丽玲名师工作室”,能够与许多优秀的老师成为朋友,向她们学习。
在开班仪式上,陈校向每一位成员了《于漪全集》,听说于漪瘦瘦小小却显得十分威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是我们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渴望了解她。
我选择了第21册《岁月如歌》。
我认为,于漪老师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一定有很的故事、很多的感悟,而这些故事、感悟也是我将会遇到的。
这本书一定会带给我很多很多收获。
细细品读完这部著作,思考良久,不仅感到于漪的认真,同时自己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这些收获和启发将引导我完善自己的教学人生。
在《岁月如歌》中于漪老师回忆的老师以及她自己的上课都让我认识到了一点,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生线,而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就是踏踏实实的用心教书。
上好一堂课不仅是我们知识的体现,也是我们综管理能力的集中反映。
于漪的备课方法着实让我钦佩,“根据自己理解写一份详案→搜集资料,发现和其他人的差距,调整修改教案→实施教学,再写一份教案”。
在繁忙的工作中,一篇课文三稿教案是要花多大的心血啊!而且她对于每一科目每一篇文章都是同等对待没有偏差的。
想想自己,在开学之初也是热情满满的,先备课,上完课后在该一次教案写反思。
可是当事情越来越多,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一工作就没有办法继续了。
尤其是对于不重要的阅读课更是较为简单的准备。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最为重要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的是更为明确的教育目的。
于漪提出的“教课要一清如水”,这个目标,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语文课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是最容易混淆的,因为语文的特殊性知识无法分层分段明确,培养学生的语感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是最容易上的一门课同时也是最难上的一门课。
所有人都会说母语,如果给一本教参,所有人都可以上语文课。
但是上得好吗?语文课关键就难在教师心态的把握上。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反馈效果很慢,有时可能几乎没有。
所以在现在的教育中上语文课要成绩还是要学生能力就是问题。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自我把握心态,我认为教学生不教成绩而是能力,让学生爱上读书。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也不能贪多求快,一节课一个内容,踏踏实实用心上好就够了。
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讲才是关键。
记得有一位老师说的好“平庸的老师,说教;好的老师,解说;更好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
”还有人说师有九品: 一、百世师: 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苏轼夸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其特点常是活着不得志,死后行情见长,思想有巨大的原创性、简洁性、包容性、模糊性,思想符未来发展,学生多。
二、宗师:学术受人尊敬,人格为当世楷模。
三、:学问大,个性大,成就大。
四、名师:有名学生,有名课,有名气,有名文。
五、良师:爱岗敬业,尽心尽力、苦累不计、关爱学生。
六、匠师:业务熟练,教学模式化。
七、庸师:守业但不爱业,职业倦怠感强,缺乏创造的冲动。
八、巫师:不学无术、满口胡言、害人害己、招摇撞骗。
可悲的是自己说错了自己还不知道。
九、毁师:以毁为乐,毁同事,毁领导,毁学生,毁自己。
自己正值而立之年,不求成为伟大的老师,百世师、宗师,有着大成就。
只求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做一位爱岗敬业,尽心尽力、苦累不计、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如果能有幸教出几位名学生,上几节有名课,小有名气,有几篇心得、学术方面的名文,就更好了。
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方向。
以后定当以于漪老师为目标,努力像陈校等名师学习,不断进步。
激发学生兴趣,才能把语文变得有趣——读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增城区中学 何茜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美丽的秘品质。
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
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
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最近阅读了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写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联想起自己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实在觉得书中所言甚为有理,犹如叩开年轻教师成长之门的敲门砖。
于漪老师在《谈艺录》中写道:“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学生要学有成效,必须做到学生能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从事学习,开动脑筋思考,认真地主动地投入读、写、听、说地训练之中,为获得新知识而欣喜,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而欢乐,而骄傲。
”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训练。
就拿我现在执教的体艺班学生来说,生情不同,更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所想,针对他们的实际水平设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在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黄州快哉亭记》一文学习中,学生因为缺乏阅读积累而难以深刻理解苏辙被贬黄州时“不以谪为患”的超凡脱俗、安贫乐道的心境。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课前作业,要求他们运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内心属于自己的一座“快哉亭”。
想不到他们对“快哉亭”很有自己的想法,有装有高科技计分设备的篮球架的“快哉场”,有世外桃源般风景美丽的“快哉园”,有集零食店、咖啡馆、豪华房、大书店于一身的“快哉星球”……由此引发他们对“快哉亭”的向往,便能对苏辙笔下的“快哉亭”产生共鸣。
于漪老师在后记中写道:“不少教师视语文教学为苦事,认为精力花得很多,收效却不显著,不像有的学科能立竿见影。
再加上身不由己,不得已为考而教,常处于揣摩、惶恐、茫然之中,自信力下降,谈不上教学的情趣,更别说从中享受到教文育人的幸福。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既理解与同情语文同行的苦恼与无奈,更觉得应振奋精跳出这个怪圈。
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承文化的巨大魅力,要努力探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规律,品赏与享受语文教学艺术的快乐。
”可见,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既理解同行的“苦”,又希望同行能悟出并享受语文教学的“乐”。
在她看来,语文课程不单是一门实用的人文课程,更是多姿多彩的,且具有多功能的育人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则应该是一门艺术,教与学应是和谐互动的。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诱导学生在佳作中寻宝探宝,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精心安排掌控教学节奏,才能创设出艺术的教学课堂。
教学艺术了,有情趣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教师才有了教文育人的幸福感。
于漪老师的这本《语文教学谈艺录》带给笔者的思考,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一点一滴,需细细品味。
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打磨出适时适切、精致优美的语文艺术课堂。
  精心育人,潜心教改——读《于漪全集·阅读教学卷》有感郑中钧中学 廖裕彬 2018学年有幸在广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陈丽玲校长的带领下阅读了语文大咖于漪先生的《阅读教学卷》,每翻阅一篇便会被于漪老师的语文情怀和前瞻性所震撼。
一、精心育人 1951年7月,于漪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从她的教育篇《阅读教学卷》中可以充分地看出她一心为育人而奋斗终身。
如她在《催开智慧的花朵》、《提倡青少年读点诗》、《阅读是人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多多请教“不说话的老师”》、《深入其中,趣味无穷》等篇章中都提到了如何追根溯源,如何从本质上进行阅读,一步一步地引导青少年以及语文人走进文本中去探寻或是语言的,或是思想的,或是结构等等的语文世界的奥秘。
而且方法具体有效,能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并最终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培养自我的语文素养,能亲近名著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潜心教改 于漪老师还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12月18日,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漪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其中,从《阅读教学卷》的很多篇章中可以看出她的前瞻性,如写于80年代的《巧谈“单元教学”琴键》、《赏析·积累·创造》、《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与人生》等等篇目都提倡进行“群文阅读教学”,30多年前还没有这个词,但是于漪老师已经能挖掘到语文教学的本质而有效的方式方法,如她在《赏析·积累·创造》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抓比较”和“抓扩展”,而这两个主张都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
群文阅读的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近两年语文界比较提倡的是“主题”性阅读,而《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与人生》就是以“革情怀”为主题组建了多篇红色经典作品来进行阅读活动的。
于漪先生生于1929年,今年已经90岁了,但是还活跃在语文教育的前线,依然在为培养年轻的语文人不遗余力地奋斗着,这种精心育人的情怀着实让我感动,还有她永远着眼于培养人的语文素养而进行的每一次的课改都能穿越时空,发光。
她的一切让我折服,她也成为了我努力的方向! 当好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于漪全集》卷4读后感增城区中学 何黎 2018年12月18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锋人物,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于漪老师是其中之一,作为教育届的代表,中央、国务院称她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老师获得这样的荣誉,实名归。
作为我国语文学科基础教育的专家,于漪老师虽已年近九十、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但依旧奋战在语文教学的线,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在读于漪老师的书之前,我就知道这个了不起的语文老师一辈子都在为语文而奋斗、而创新,据统计,于漪老师上了三千多堂课,而这三千多堂课居然都没有重复的,这种勤奋、这种创新,真的让人钦佩。
更不用说她为了保证因材施教,在高考恢复年的时候就冒险担责将学生们分层次教学;为学生出钱出力、无私奉献……她在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教学思想方面都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
《于漪全集》第4卷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了不起的老人,在这本书书中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遥不可及的理论,也没有特别生动细致的场景,只是于漪老师对于语文教育现状和语文教学理念的一些看法,但是可以让人感到平实中蕴含的教育学的理念和力量。
在看书的过程中,一些话语时不时激起我的思考,让我有了一些课堂教学上的小灵感,甚渴望去高一高二任教,马上去将这些想法给实践一下。
对于某些很流行的语文课堂,于漪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语文课就要上得像语文课,而很多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也都开开心心,好像是师生在“平等对话”但实质上却是教师的“不作为”,好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资源、精财富,感受文字魅力,体悟社会人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功底扎实、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课堂,让学生以自主、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讨论,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进行的指导。
在书中,于漪老师提德最多的就是汉语对于我们的教育的意义和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
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语言文字是民族之根基,积淀了数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粹,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吮吸中华优秀文化与人类进步文化的滋养,学生会一辈子受益不尽。
”“中国的语言——汉语,是非常优秀的语言,它是双脑文字,对孩子智力开发非常有益,还是联国用于的六种工具语言之一……”于漪老师认为,汉语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历史。
“母语的盛衰,意味着一个民族生力的盛衰;母语被粗暴对待,扭曲变形,实质上是对一个民族心灵的直接挫伤。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啊!“以清晰的思路、激荡的情感,阐释和演绎语言文字的魅力,创造语文课堂的精彩;满怀爱心学生在母语教学的优质环境里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努力提高语文素养,享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是语文教师教学生涯中莫大的乐趣,更是义不容辞的高尚职责” 于漪老师对于汉语这种深厚的感情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不由得想到都德在《一课》中说的“亡了国当了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母语就是打开文化大门的钥匙,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是拿着这把钥匙的人,应该要保管好这把钥匙,传承好这把钥匙,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
一、各成员研修总结二、各成员教学业绩 得良师,获益友——陈丽玲工作室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任士见 从去年9月开始,在陈丽玲工作室学习差不多一个学年了。
工作室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年来在荔中、一中、新中、广州外国语学校等听课交流多次,受益不少。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宽了知识视野。
南沙之行,听了两节课和多位专家的点评,长了不少见识,其中对古诗鉴赏课印象深刻。
异地教学有一定难度。
但更难的是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鉴赏的是一首并不复杂的宋词。
这就麻烦了,如果是一首复杂的词还好说,越是简单的教学内容越不好处理。
为了复习备考的方便,我们常常把诗歌鉴赏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形象、情感、技巧、语言等。
从应试的角度,这种划分是必要的。
但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鉴赏的对象是一个整体,虽然每一首鉴赏的重点不一样。
无论鉴赏什么,读懂文本是先决的条件。
从做题的角度,读不懂诗歌也有一些办法得分,但是平时的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从文体入手,慢慢培养阅读能力,这是一切应试的根本。
二是提高了教学技能。
陈校的作文课的主题是创设情境进行作文题。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作文题可能不属于学生应该学习和训练的范围,但是这正是这节课的妙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很显然,陈校的这节课也不是定位于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文题目,而是在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作文审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节课展现出来了陈校的名师风范! 作文题就是一个整体的思维训练,表面上是在出题给别人做,但首先它是调动自己了的思维。
这个思维的过程是在真正的体验,这和审别人的作文题是不一样。
因为是主观的体验,所以他知道这个题目是否蕴含了审题的啊些要素。
我们不是去评价学生的作文题制的是否乎要求,而是看它在题的过程中是否完整地渗透了审题的要素。
所以这节课很巧妙地把审题的目标转化成了题的形式。
所以,这个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
三是遇到了良师益友。
工作室的陈丽玲老师是不仅是教学上的指导老师,是生活中的朋友。
她对我们言传身教,从她身上不仅学到了工作的方法还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方法。
另外,工作室十几个像一个大家庭,友好团结。
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无私地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学资料,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列浩连老师的示范课是一节《老人与海》的导读课。
这节课“引、展、探、评”四环节充分展现了她作为学生阅读名著的引路人这一角色的风采。
具体有“三引”:一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头和结尾分别播放《朗读者》片段和同名动画影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作探究,在“探”环节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说主要信息,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三是学生切实完成阅读,阅读任务单别具匠心,分批注、札记和语言实践三类,贴近学生,有趣有效。
列老师这节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严泳洁老师是课题专家,在“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这堂写作指导课呈现了她在这方面的成果。
针对“如何使立意深刻起来”这一问题,严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和追问等方式,共同寻找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之中。
问题导学——情境激趣——投石问路——求方问药——牛刀小试等环节,环环相扣。
从纵向上看, 这节课是师生之间的共同行进;从横向上看,这节课是生生之间的共同促进。
严老师通过互进式教学让我们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和风采。
相信以后通过更多更深入的交流,我会从她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大的进步 。
走出去,学进来,“醉”课改——工作室研修总结郑中钧中学 廖裕彬 2018学年有幸加入了广州市语文名师陈丽玲校长的工作室。
在陈校的带领下,结识了很多本区的语文实力名将,会到更大的语文空间去接触一些语文大咖,听更高规格的语文课,学更多课改前沿的知识,回首一年,收获满满! 一年的时间,十多次的活动,在陈校的高瞻远瞩和精心细心的安排下,我有幸能远南沙区的广州市外国语学校,近则到区的荔城中学、新塘中学和中学学习,内容包括了高三备考讲座、语文课改讲座、开展课题方法讲座、作文教学讲座和古诗词课例、学习作文深刻的课例、自主题作文课例、高三复习备考课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例等等,把语文教学和科研的重难点都囊括了。
特别是这些内容多涉及最前沿的课改资讯,每次活动结束,都觉得收获满满,总能给予我不同层面的启发,从而醉心于课题、课型和课堂结构的改革。
如在聆听了作文讲座和学习了作文课例后,我在这一年的高三备考上,更狠抓作文版块。
特别是在学习了陈校那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文课之后,我再针对这两个班的学生阅历少、读书少、表达能力弱和领悟能力差的特点,采取了范例写作的方式,即每写一篇作文前,先让学生就这类作文的题型特点进行分析,再给予相关的优秀范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特点之后才进行相类似的题目的写作训练。
写作完成后及时抽选出有代表性的“好文”和“病文”,然后混杂在一起印发给学生,每次6-8篇,让学生以小组作讨论分析的方式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讨论出本篇作文的评分细则,再进行小组打分。
这种作文写评方式大受学生欢迎,而且把以往以老师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老师只需要做好的作用,提供题型和范文的分析样本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
写后又让学生及时讨论分析老师所筛选的“例文”的优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题型的作文的写作要点。
讲评课更是充分以学生为主角,老师只需在出现偏差时加以一定的修正,做好学生的“摆渡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做任教的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在高三的多次调研模拟考中,平均分不仅仅多次超越了本校的重点班,还多次超过区或市的平均分,而且多次涌现了校最高分的学生。
特别是高三(8)班的朱颖诗同学在第十四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了市一等奖、省的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些成绩对于普通班,特别是全班只有三四人能考上本科的班来说实属不易。
2018学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容易的一年,因为家里双胞胎还年幼,尚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加上担任多个职务,但是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
如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体验式读写教学研究》成功申报了区课题;设计的《药——悲悯情怀教育》课例被评为区、市、省以及部级优课,自主设计的《阅古文,赏唐诗,学鉴赏,品人生》参加2017—2018学年广州市高二古诗文师生共读活动教学设计比赛获得了市一等奖;基于智慧课堂建设的需要而学习制作的微课《项羽人物分析》获得了区三等奖、广州市二等奖和省二等奖;还有校级的论文竞赛、微课竞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均获得了一等奖。
辅导学生方面比较突出的成绩有:朱敏辉在广州市古诗文竞赛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因为本年度不评奖,只给予优秀、良好的评语,所以相当于以往的二等奖。
朱颖诗在第十四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市一等奖、省的特等奖,在4月河南郑州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还有其他高三大型考试中,所任教的普通班的多位学生语文单科成绩位列前10名等等。
特别感谢这一年来陈校和一众名师工作室的语文名将,在你们的下,我才得以快速成长;在你们的启发下,我才得以灵感无限,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跟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高效的课堂,能更醉心于语文田园的耕作。
寻师问道 立己达人——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学习心得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钟燕媚 2018年9月,我荣幸地加入了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
还记得次见面会上,陈丽玲校长对工作室的建设作了精心的部署。
犹记得她从三个方面对我们的。
,捧出一颗真诚的心。
第二,以名师发展。
第三,搭建多元平台。
她认为,建设工作室是展示个人才华的另一个舞台。
在这个工作室里,我认识了科研高手严泳洁老师、才华横溢的任仕见老师、博学多才的廖裕彬老师、专注细节,注重效课堂的陈杏辉老师,还有众多活跃在各大名校的骨干才女们。
工作室通过搭建平台,让我等草根老师能够走进各大示范学校,走进名师的课堂,让我大开眼界。
所谓“寻师问道,立己达人”,说的就是陈校长这种立己达人的教育情怀。
经过一年的交流学习,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跟岗学习之时,正是我主持的校本课题——《基于教学实践的时评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究》启动研究之时。
听过严老师介绍课题研究经验之后,我现学现用,增加了课例研讨,调整了研究范围,2018年10月完成了篇课题论文《基于教学实践的农村高中时评教学形式探究》的发表,我于12月提交了课题中期报告。
工作室特别注重阅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一年来,在工作室成员的下,我读了不少书,尤其喜爱于漪老师全集。
其中的成长卷让我大受启发,我的从教之路有了明确的方向。
写作教学一卷也让我对写作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结教学实际,于2019年2月,我在《课外语文》发表了题为《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困境与应对措施》的文章。
今年五月初我随陈校长到贵州毕节市响水中学送教下乡。
陈校长《立足课堂,发展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我认识到高考复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
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我作了题为《如何系统化高中生时评写作思维》的发言。
发言是我对所主持课题内容的深度总结,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可。
感谢陈校长搭建的平台,它真的让我遇见了、见证了更好的自己。
我衷心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一直在路上——个人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汤艳茶 朱自清的《匆匆》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时间真是来无踪,去无影的精灵。
2018年9月今,在从陈校的名师工作室学习研修,不知不觉快一个学年了,在陈校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学员走出校门,来到了广州外国语学校,新塘中学,区中学听课学习。
除此之外,工作室的学员还有幸听了陈校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还聆听了正高级王汉文老师的专题作文讲座。
真是收获满满的。
下面简单谈谈我每一次的听课感受,以完成我的这份不舍的研修总结。
次活动是倾听了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的课题经验分享会。
严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晰,有条理,把整个研究的过程、思考、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缕清了研究的思路,受益匪浅。
反思自己次做的校级课题《高一高二文言文三层教学实践的研究》,真是欠缺很多思考,文献综述没有查阅,核心概念没有确定,创新之处体现不明显,似乎只是个人单纯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我只是踏出一小步,路还远着。
能倾听的分享是自己荣幸,要走得更远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
第二次活动是听取了陈校的公开课《 成文 成长——创设情境进行作文题教学设计》,这确实是一节成功地运用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课例。
这种扎根于学生生活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无疑确实是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好材料。
反观自己的实际教学,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有时过于生搬硬套,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就不尽人意了。
第三次活动是来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听了两节课,一节初二的宋词阅读课;另外一节课是高三的方法复习课。
观摩别人的课堂,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秉着一颗虔诚的学习之心,到处是学问,到处是感悟。
第四次活动是倾听了王汉文老师的《目中有人,为时而文——2019年高三作文讲座》,就是作文方法的指导。
王老师重点指出两点,分别是目中有人和为时而作。
“目中有人”中的有人是指我们写作文时心中要有阅卷人。
心中要有阅卷人,要求我们懂得尊重阅卷人,正如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
第五次活动是听取了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的作文课——“意高则文胜——怎样让作文的思想深刻起来”。
听课后我反思,在作文立意的思考上,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思维从浅显到深睿的思考过程。
第六次活动是听取了区中学列浩连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老人与海》的公开课,上课内容丰富多彩,颁奖词、视频,写作猜想等等,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节成功的阅读引导课。
学习活动虽早已结束,但思考的痕迹是抹杀不了的。
此刻只有徐志摩的诗句“撑一支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才可以形容我的心情。
在工作室的带动下我在教育教学上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 本学年,我担任高二(10)班班主任工作。
这一年,高二(10)班取得了以下荣誉:学校22届田径运动会女子15人16足比赛中获得高二级名;学校体艺节开幕式进场中荣获班级风采展示三等奖;学校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第四名。
教学上,我担任高二(10)、(14)班语文教学工作,获得2017年——2018学年第二学期荔城中学“先进教师”;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有感》获得2018学年学期教师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课题方面,《高一高二文言文三层教学实践的研究》分别在学校立项和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结题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切都在路上……我一直也在路上…… 陈丽玲工作室研修活动总结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陈杏辉 从2018年9月开始,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广州市名教师陈丽玲工作室的一名学员。
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在名教师陈丽玲校长的悉心指导下和全体成员的大力帮助下,我和这个民主、团结、和谐的团体共同成长着。
每次听讲座、听课、评课和交流,我都觉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食粮。
现将一年来的研修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为本工作室的学员后,我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室的要求制定了学习工作计划,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
为了能在此次研修中尽快成长,我十分注重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市、区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珍惜每一次培训,尤其是名师工作室的研修。
在5月中旬,还跟随名师工作室到了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响水中学,上了一节高三语文研讨课,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颇丰。
二、在这里从名师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
陈丽玲校长从来不和我们说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积累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我们,启发我们,成员们深受感动。
在教学活动、课题研讨、做人做事方面她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
一年来深受陈丽玲校长的影响,感觉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踏实,更积极了。
认真教学,潜心教研,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
指导郑泽彬同参加广州市中学硬笔组比赛获市二等奖。
带领高三语文备课组在“高考作文原创题”竞赛中获市三等奖,自己的教学论文《高考作文第二轮复习方案的优化策略探讨》获市二等奖。
三、工作室的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
工作室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这里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工作的辛苦,从“老师”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
工作室学员各有特色,每一次的活动、每一次探讨都闪现着我们的智慧,每一次的聚会,都是我们互相问候、交流谈心、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不避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为同伴们一起讨论一起帮助,可以消除困惑,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交流感想,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经常争论,各抒己见,却又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博采众长。
四、会参加工作室的学习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虽然研修才短短的一年,工作室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专家和同伴的感染下,我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往我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教师的再继续教育,很少上网去查阅其它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教育圈。
此次研修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快速转变,并且学会教后必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我觉得每一次的学习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向陈丽玲校长和其他老师请教学习;多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进一步理论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撰写专业论文;继续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我期待着今后的研修活动会有更多的精彩,让我们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来推动我们这些教学路上的行者走的更快,更远! 个人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徐琳 承载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承载着学校领导的关怀。
本人作为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年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研究任务。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课堂教学效益 我积极参与工作室组织的市内外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为媒,加强研究,促进交流。
通过集中探讨和评课,总结反思,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将研究贯穿始终,在研究中努力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年来,所任教高三(7)(8)班历次的模拟考试均能完成本科、重点任务。
二、依托课题促进专业成长 围绕激励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开展相关课题研讨,立足学科发展,通过探索与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创设更多平台,增进了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继续增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业务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不断学习专业素养 坚持不断学习以专业素养,坚持阅读以拓宽视野。
重在独立思考,重在分享集智。
一年来,我阅读了《于漪全集(阅读教学卷)》《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两本教育教学的书籍,用一节节鲜活的课例和接地气的论文给我灌输着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四、目标,我在努力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目标:1、在提高课堂时效上下功夫,是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加强反思的能力,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自己的水平。
3、继续增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业务能力,为明天的教育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工作室不仅为我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更领略到了陈丽玲名师的风采。
“扬帆起航,路在前方!”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成为一名格的工作室成员!学无止境,我永远在路上! 架起一座理论和实践相结的桥梁——陈丽玲工作室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蒋金环 光阴易逝,在名师陈丽玲工作室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学习、工作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享受着名师的熏陶,享受着同伴间坦诚相待的扶持,享受着智慧的交流与碰撞,我充分感受到这个集体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理论学习、听课评课、心得交流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给我们架起了一座理论和实践相结的桥梁,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不断地成长。
这一年中主要活动有:1、聘请浙江温州教师肖培东进行《沙之书》课堂教学观摩以及课堂阅读教学专题讲座;2、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的课题经验分享会;3、名师陈丽玲的《 成文 成长——创设情境进行作文题》公开课;4、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学习高三语文复习方法;5、倾听王汉文老师的《目中有人,为时而文——2019年高三作文》讲座;6、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的《意高则文胜——怎样让作文的思想深刻起来》作文课;7、区中学列浩连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老人与海》的公开课等等。
回顾这一学年以来的学习经历,在荔城中学、新塘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增城一中等学校听课交流,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道路: 一、扎实教学技能 名师陈丽玲,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在每次的作文讲解中十分注重审题方法的引导,注重学生的“输出”,而不仅仅是“引入”。
作为教师,任何新潮的理念与技能都取代不了踏踏实实的课堂40分钟!在交流课上,授课者全身心投入,听课者情专注;课下,大家踊跃发言,既有真心实意的肯定,也有诚恳善意的建议,在实践中扎实我们的教学技能。
二、 展示教学才能、彰显教学魅力 听了名师陈丽玲的《 成文 成长——创设情境进行作文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这种扎根于学生生活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无疑确实是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好材料。
而严泳洁老师的《意高则文胜——怎样让作文的思想深刻起来》作文课,在作文立意的思考上,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思维从浅显到深睿的思考过程。
这些都是成功地展示教学才能、彰显教学魅力的课例。
这两节课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深刻感受到:当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我们的眼界会变得开阔,我们的胸怀会变得博大,名师工作室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具有新的高度的平台。
“越学越知不足,越学越有内驱的动力”,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也是促成我们成长的过程。
三、凝结教学智慧 教学注重的是教与学间的互动,以生为本,凝结着教学智慧!抛去杂念,静下心来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繁杂的事情中找寻到其中的乐趣,在大家毫无保留的支持与交流中凝结教学智慧,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已然推着我向前,十分感恩! 四、培育思维能力 思维与发展,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
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
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
我深深领悟到:作为一节成功的课,唯有技能与思考的高度达到统一之时,才称得上是一节真正成功的课! 五、勤于思考 一年来,我将在工作室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用于教学实践,确实感觉到了有所提高,而勤于教学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
而且通过一年的交流和学习也使我明白,以前许多望而却步的领域,其实也是可以涉足的;以前许多我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其实是值得重视的。
在担任高三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这一年,让我懂得思考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如何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如何挤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才能不辜负导师和同事的对我的信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个人年度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 邹艳 时光飞逝,转眼已在陈丽玲名师工作室这个大家庭一年了。
在这一年里,我在陈丽玲校长的带领之下,在各位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之下,收获非浅。
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指导工作学习。
在陈丽玲校长的带领之下,我和工作室的老师们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学习和探讨。
为的就是更清楚,更深入地了解新高考,弄清考试说明,更好地教书育人。
高考是风向标,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
这也是陈丽玲校长为工作室老师们上的课,今我依然记忆犹新。
2、 听课学习、评课交流、新课探讨,共同进步。
一年来,陈校为我们组织和安排了丰富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磨课的同时,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教法,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还记得去年陈丽玲校长为工作室的所有成员上了一节作文示范课。
在课上,陈校说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写作。
我恍然大悟。
原来,写作不仅可以在作文课上实现,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都可以进行。
所以在我后来的课堂上,也时常会加入写作部分,让学生抓住一切的机会进行练笔。
南沙区的广州市外国语学校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还记得陈校带我们去南沙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
给了我们走出去的机会。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
我们不仅见识了市区名校的校园风貌,也感受到了市区名师的。
仿佛自己的眼界突然开阔了,对于教学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还记得陈校邀请了著名语文备考专家、广州二中正高级教师王汉文老师来荔城中学做了一场“麻辣”的作文讲座。
王老师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细致的讲解引起了现场师生的共鸣,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目中有人,为时而文》诠释了高考作文备考的“八字真谛”。
要在作文中关注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解决人类的问题;目中要有题人,明确要求,审准题意,切忌偏题和离题;目中要有阅卷人,即写够字数,卷面整洁,明确文体,层次清晰,善于点题,养成写小提纲的习惯。
要和时代紧密结,写作要体现时代性,他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的时代意义! 这场讲座虽诙谐幽默,却切中了高考作文的要害。
我同样受益良多。
此外,还有新塘中学严永洁老师的作文课,区一中列老师的整本书导读课,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工作室一年,忙碌而充实、收获颇多。
我感觉,在陈校的领导下,工作室的老师们亲如兄弟姐妹,打破了校与校的隔阂,真心实意为了大家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努力探索,也都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很荣幸能成为工作室的一员,也渴望自己能早日成为能语文教育教学的名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个人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 程秀春 自本人有幸成为“陈丽玲名教师工作室”学员以来,已有一年时间,在陈校长的耐心指导和工作室学员的热情帮助下,本人进步很大,现将一年来的研修学习做一总结: 一、理论水平有了提高。
这一年,本人研读了《于漪全集之课堂教学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佐斌的《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等著作,领略了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魅力。
理论的学习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科学指导。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出学习让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广州市南沙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到该校的文化氛围和师生的课堂高效;荔城中学陈校长给我们展示的高三作文教学研讨课让我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广州市第二中学正高级教师王汉文老师关于高考作文的专题讲座让我如沐春风,为他的备考精、备考策略所折服;一中列老师的阅读导读课让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有了方向。
一年来,本人所带的班级在毕业班多次统考中成绩进步明显。
三、课题研究能力有了。
开班时严泳洁老师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让我的课题研究更有方向和方法,所以,在本人的课题研究上,我的研究越来越顺手。
论文《扫除语文学习兴趣障碍 助力语文课堂有效互动》已在《语文课内外》公开发表,本人主持的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心理干预研究》即将结题。
个人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 唐金燕 上学期,本人有幸加入广州市陈丽玲名教师工作室,进行跟岗学习。
在这一年中,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不断地。
本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 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更是如此,要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
在这一年中,本人根据自己的专业,自主选择和确定了阅读的书目,如《核心素养导学的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等。
认真阅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2、 磨课、观课与研讨 每个学期本人都积极上校级公开课,并参加了本校的“教学能手”比赛。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不断地磨课,自身的教学技能从中得到;通过以备课组、科组为单位,进行观课议课研讨;参加区、市的教研,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借鉴好的做法,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不断自己的教学能力;参加了网络研修教师继续教育,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这个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
特别是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如陈丽玲副校长上的作文课、严咏洁老师的课题成果推广课、到广州外国语学校的听课。
还跟随工作室到毕节进行“教育帮扶,送课下乡”活动,这些听课、学习的经历都让本人收获满满,深受启发。
3、 师徒结对 本校充分挖掘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实施了师徒结对计划。
我的师傅是李银雁老师,她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看法,经验丰富。
在她的下、指导下,本人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都在中。
4、 课题研究 上学期,本人的课题《情境教学法在乡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功立项派潭中学校级课题并成为科组毛梦晶老师的校级课题的成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然后又把得出的研究成果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去,不断去实践验证,总结。
在这一年的研修中,本人越发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眼界太窄!在学习交流中发现同行都非常厉害,他们积极进取,认真投入,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特别是觉得,“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要努力”,这不断催促着自己要积极进取,要不断地学习自己,期待遇到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我与名师面对面——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年度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严泳洁 2018年9月今,我参加“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的学习。
有幸认识了陈丽玲校长和她工作室的一群“名师”,开启了一段收获的旅程。
一、名师相助,教育理论。
在学习的这段时间,有幸得到了陈丽玲校长的亲自指导。
她在给全体学员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的专题培训中,对版的新课标与 2003 版的课标作了比较,并指出了新课标在今后语文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她向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提出几点建议:1.搭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机制。
2.文言文教学,开展“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的立体教学方式。
3.教学与训练相结,夯实文字知识与写作表达基础,不进行反复练习、重复操练,否则教学梯度被打乱,知识体系被弱化。
4.多读书,当博学型、研究型老师。
5.因学生施教,因教材施教。
新课程教学,根据语文任务群的要求,从不同方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更需要针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个性人才。
陈丽玲校长的研究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了教育理论。
陈校长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名师,她提出的“理论要和实践融”,“语文老师要多读书”,“‘教书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的观点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陈校长还根据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给我们开列了颇具指导性的书单,如《怎样阅读一本书》等,其中王荣生著“实用类文本怎么教”系列理论与实操结紧密。
通过研读,我对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陈校长平时能坚持大量地阅读,并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带动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获益终身。
在课堂上,她能以自己的带动学生尽情表达。
从陈校长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根本,也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同伴交流,促进自我成长。
通过工作室成员相互的听课、研讨、学习,我发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好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努力而是找到一个点。
这些老师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大大启发了我。
成功的课堂教学背后,是深邃的思考,是艰辛的探索,是经验的分享,我非常感谢工作室老师为我呈现的充满与精彩的课,感谢他们无私的相助。
一年的学习,聆听了很多名师、大咖的课,他们有的强调课堂实效,有的强师素养,有的强学策略,有的强调阅读与写作……虽然讲授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我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阅读、写作、思考——读有意义的书,用真情来表达,在反思中前行。
学习期间,见识了各校名师的风采,我深感自己学识的单薄和教研能力的欠缺。
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更有深刻的感悟。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之后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
作为教师,我一定要多研读教育教学的著作,不断积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做教育教学上真正的思考者和实践者。
三、个人努力,取得教学成绩。
1.承担公开课:2019年3月19日在增城区新塘中学高二(2)班上了工作室公开课《意高则文胜》。
2.承担区级发言(讲座): (1) 2018年9月14日在“增城区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负责人”培训活动中作题为《“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研究方案的构建与实践》的分享。
(2)2018年11月1日在增城区教育科研种子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作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研究》的分享。
3.主持教育科研课题:本人主持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语文“自主•互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461915)顺利完成结题,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教学成果《农村高中语文“自主•互进”教学实践研究》荣获2018年增城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4.发表论文:《开拓思维,从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开始》公开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1月)(期刊号:CN14-1017G4);《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互进式”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被《语文教学通讯》录用,拟公开发表在(2019年9月)(期刊号:CN14-1017G4)。
5.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奖: (1)教学设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议论文谋篇布局的绝招》获得2018广州市四区市高三语文教学与考试研究专题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并被选登在研讨活动的专题研讨资料中。
(2)论文《开拓思维,打造亮点——高考作文备考攻略之思维训练》在2018届广州市高考备考管理、教研和教学工作论文征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与名师面对面,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直面了自己的不足。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学习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先改变自己的观念! 对于教育而言,最美的风景一定是课堂。
不研 究课堂,不懂得课堂,教育将会得一场“空心病”。
所谓智慧的课堂,不是知识和技术的堆砌,而是师生运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在“悟”中学,共同创造知识,共建学习资源,最终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有诗意。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工作室成员年度工作总结广州市增城区中学 列浩连 2018年9月,我荣幸地成为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的一员。
这里有一群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可爱的人们。
我们聚在一起,做点与教育、与语文有关的事。
毋庸置疑,工作室的成立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陈丽玲老师以她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鞭策着我,工作室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感染着我,让我收获着,幸福着,憧憬着……与名师对面 为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工作室主持人陈老师高屋建瓴,精心为我们安排各种向名师学习的机会,从校到校,从区到区,从市到省,每一次的名师面对面交流、研讨活动,不仅对我固有知识储备的洗礼,更是对我个人的升华。
教师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小说《沙之书》阅读教学课例,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要抓住“语言”这样基因和文体的特点;工作室主持人陈老师执教的《成文成长》作文逆向思维题课例,让我懂得了作文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有敢于打破常规的精;广州二中高级教师王老师《眼中有人,因时而文》的高三作文备考讲座,让我见识了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高三应试作文;番禺区石碁四中唐老师执教的《品析诗词》诗歌解读指导教学课例,让我反思了怎样抓住诗歌的某一特点进行深入面的学习;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执教的《意高则文胜》作文指导课例,让我领略了语文的魅力和风采……这些都让我打开了视野,为我提供了路径,使我了解到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与智者谈心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反复强调:“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
要国民素质,国家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
”引导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在,亦是“大阅读”背景下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因此我们首先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
为了更好地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努力达成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写作者,以更好地姿态成为那一盏不灭的“灯”,我拜读了教师肖培东老师的《教学的美好姿态》和《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欣歆老师的《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改革先锋于漪老师的《教育人生卷》,撰写了一篇读后感《春光十里,只因有你——读《教育的美好姿态》有感》。
同时,也和学生一起共读了林语堂的作品《苏东坡传》、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鲁迅的作品《呐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共五本名著。
每一次与这些智者谈心,仿佛身处在一片养分充足的原野上,让我在教育教学路途中意外收获的美丽图景,智慧的花瓣飘洒在成长的征途上,芬芳一季又一季。
正如现代作家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里这样写道:“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
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与自己约定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向着某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还记得当听到本学年完成的“五个一”的目标时,明知道自己有可能没办法达到,但还是给自己一个成长的约定。
现在回过头来,我如期地遵守了约定条款: 在德育方面,服从学校的德育工作安排,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成年级级长,并积极参与德育的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教育叙事《真水无香,真爱无言》荣获了2018年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主题征文比赛活动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
在公开课方面,担任年级两个实验班的教学任务,积极主动承担研讨课和课的任务,效果良好。
如承担了年级研讨课教学任务——《黄州突围》;承担了工作室关于阅读教学的课例研讨活动——《老人与海》导读课;承担了学校开放日的课教学任务——《差别》新授课。
在教学论文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积极撰写论文,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如论文《贴着文本的语言行走——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探究途径》发表在《增城教育》2018年第3期;论文《若为高效故,“本”色不可抛》荣获2019年广州市四区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研究专题研讨活动“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险远之观,因探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话题式探究的有效运用》发表在《中国教工》2019年6月版。
在课题科研方面,积极主持或参与不同等级的课题研究,一步步地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断促进专业化发展。
如参与了市级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和主持了2018校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4P”任务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的工作室就是要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共生共长。
而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语文活动就是最好的平台和载体,我们得充分利用和倍加珍惜,扎实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讨论,碰撞出更多的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服务于增城语文教育。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室回归心灵港湾,让工作室能成为每一个人的精家园,续写传奇! 2018学年个人研修总结广州市增城区中学 何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加入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研修一个学年以来,获益良多,让我更坚定未来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扎实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扩大知识储备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在本学年的教学和综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年9月在增城区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区精品课”;2018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增城区第十届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获二等奖; 2018年11月参加增城区届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获一等奖;2019年4月在增城区中学第四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获“解题能手”奖;2018年6月所主持的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顺利通过结题。
在教学工作方面,接受了全新的挑战——执教体艺班的语文科。
这需要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积极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我积极参与工作室研修学习活动,聆听工作室成员及名教师的课,认真记录反思收获,课后钻研教材,及时依据生情调整教案、考虑教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探索并实践学校提倡的“20+20”教学模式。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借此平台,希望我能在与名师们的交流对话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也祝愿陈丽玲名师工作室越办越好! 求索路漫漫,你我共奋进——陈丽玲名师工作室研修总结增城区中学 何黎 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追求,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终身学习。
自2018年9月加入广州市陈丽玲名师工作室以来,工作室组织了很多次各种类型的研修学习活动,每一次活动都精彩非凡,每一次活动中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是学习! 在2018年11月的工作室活动中,,陈丽玲校长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全新的作文课,课堂中地展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断突破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堂课,我对陈校的敬佩之心又多了几分,作为一个资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的老教师,还能在教学中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持续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准和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习的。
反观我们很多教师,年纪轻轻就躺在自己的旧教案上睡大觉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三年一次的循环教学仅仅就是循环而已,完全谈不上任何的思考和进步,跟陈校相比,这样的人不应该感到惭愧吗?就如同语文基础教育于漪,据统计,她上过三千多堂语文课,但是没有一堂课是雷同的,尚且如此努力敬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偷懒呢! 2018年12月,工作室展开的研修活动是学习广州市名师王汉文老师在荔城中学的作文讲座。
在讲座中,王老师用他轻松幽默、大方得体的语言给我带来了一场作文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高考作文题的精妙之处和明确了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立场,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在2019年4月份的活动中,一中的列浩连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极其新颖而精彩的名著导读课。
自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炉后,18个任务群的全新要求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其中的挑战就是整本书阅读。
在这次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本校高一级的列浩连老师为大家展现了一堂《老人与海》的导读课,在这以前所听的语文课中,与阅读相关的内容是比较少的,更不用说名著导读课,所以列老师的这次课时一次全新的尝试。
就这堂课而言,列老师的尝试是充满勇气和智慧的,也是成功的。
在课后的交流活动中,各个学校的老师就自己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展开谈论和交流,气氛融洽,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学习,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于整本书阅读这个活动,真的是值得好好推广,读好了名著,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帮助极大,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是挑战! 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对我们每个学员的基本要求是要读书、要写读后感、要做课题、要写论文、要上公开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外再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并不轻松,这对我们每个工作室成员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但我们勇于迎接挑战。
在听完新塘中学严泳洁老师为大家开展的课题研究的讲座后,工作室成员们对于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严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做课题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也使大家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加入陈丽玲名师工作室不久后我就申请了校级课题《以新媒体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并顺利开题,是工作室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
是进步! 在陈丽玲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陈丽玲校长就为我们买来各类教育教学书籍,并要求我们阅读和写好反思,在这种敦促下,我读了《于漪全集》第4卷,在书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强调了母语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她说:“语言文字是民族之根基,积淀了数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粹,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吮吸中华优秀文化与人类进步文化的滋养,学生会一辈子受益不尽。
”于漪老师认为,汉语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历史。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啊!于漪老师的教学理念让我的语文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让我越发意识到作文语文教师身上的职责。
在加入工作室的这一学年以来,我的作品《与高考一起走过的日子》发表在《增城日报》,我的论文《高中生新媒体阅读浅谈》发表在《增城教育》上。
我的教学设计《明角度、扣文本,让小说阅读题答案“立起来”教学设计》获得2019年广州市四区市“高考备考专题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我所任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在公开课方面我也没有偷懒,高三每个学期都开展了备课组内的研讨公开课,还有科组公开课,还主动邀请了增城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潘罗金老师来听课,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总之,加入工作室一学年以来,学习和挑战让我进步,期待陈丽玲名师工作室在下一个学年能为成员们带来更多更好的学习活动,让我们每一个学员携手共进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工作室成员获得的荣誉一览表 工作室成员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一览表 工作室成员个人示范与展示一览表 工作室成员的媒体报道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