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共读活动
10个月前 (04-2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共读活动茜 这学期的家长会上,林老师教我们一个很好的促进阅读的方法:自己出题目。
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很棒的做法,马上运用到了此次共读活动中。
共读活动之前,“八大才子”们分别给八十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题,孩子和家长一起出。
题目汇总后,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并回答问题,这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理清思路,进一步了解了书中的内容,为共读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次共读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抢答问题。
2、同学们分享自己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说明理由。
说一说生活当中发生的类似寓意的事情。
3、共同阅读之后家长督促同学们根据所给的题目继续阅读。
活动进行到第二部分,每个小朋友表现得相当踊跃。
下面是每个小朋友复述的内容。
琬轩同学:《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子杀猪》,这则寓言讲述的是曾子为了不失信于自己的孩子,真的把自家养的猪杀了并煮给孩子吃了。
我认为这个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失信,就算是大人,孩子面前也必须言而有信诚实无诈。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就曾经失信于我,她答应过我一件事,可是因为她太忙了,忘记了。
这件事我就不跟妈妈计较了,因为后面我再次提醒她,她就兑现了承诺。
妈妈还是个言而有信的妈妈,我也要做个诚实待人的人。
涵硕同学: 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个就是亡羊补牢,指的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之后懂得及时改正。
其实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发现错误之后,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及时悔改。
人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就不会晚。
还有,我觉得揠苗助长也值得一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大人,他们认为自己孩子需要变得更加聪明,然后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吉他、主持人、作文课、机器人、英语班等等,这样其实孩子比较辛苦,有很多不是自己喜欢的。
比如说我不喜欢画画,我妈妈却非要让我学画画,中午吃饭时我们还讨论了一下,结果妈妈还是用他的大权把我的想法给压下去了,还是要听她的。
安安同学: 我对《扁鹊说病》这则寓言故事的印象最深,蔡桓侯因为百般掩饰自己的病情,最终不冶而亡,我很感慨: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的错误,如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联想到一则故事:一只猫百般掩饰自己的过错,结果它掉到河里时,同伴要去救它,它却说自己在练习游泳,结果同伴散去了,它沉入水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还有二年级时学过的《我要的是葫芦》中,那个人不但没有想到叶子和葫芦的联系,还百般掩饰自己的过错,最终导致葫芦因虫而亡。
还有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我平常写作业时的字迹太潦草了,妈妈反复提醒我写字要端正,我都没有当回事,结果期中考时因为字迹潦草被扣了分。
羽双同学: 读完《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施效颦》,《东施效颦》讲述着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突然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但是见到她的村民们却都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长相并不好看。
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心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认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由于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让人更加厌恶,瞧不起她……从这则寓言我懂得一个道理:盲目地去仿照,反而会成为背道而驰。
结现实生活,我想到了这学期语文课上学的“邯郸学步”,两则寓言都是讽刺了那些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欲速不达,成为人的笑柄。
珺怡同学: 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买椟还珠》,讲的是买珍珠的人买的是生意人的盒子而把价值更高的珍珠还回去的故事。
买珍珠的人过于关注外在的包装,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时候妈妈给我买吃的,看到那个包装就买回来,吃的让我吃。
妤恩同学: 最喜欢叶公好龙,主要是讽刺那些表面喜欢,其实心里并不真的喜欢,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人。
现实中很多小朋友说喜欢小动物,但是当需要他们自己照顾小动物时又不愿意,不喜欢,比如带小动物散步、给它洗澡、喂养等。
伟峰同学:《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若石之死》,告诫人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时刻提高警惕。
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灾害要常备不懈。
在学习生活中,尽管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完成,学习上不能骄傲才会进步。
通过这次共同阅读活动,“八大才子”们不仅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体裁特点,而且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让这次的阅读效果更好。
每个才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思考点,不同的知识也引起了不同层次的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强化了阅读的内容。
“带着问题去读书”,是我们这次共同阅读中的一个很大收获,它将会引导我们,更好的去读其他的书,读更多的书,并且收获更多。
文字:婉轩妈妈摄影:安安妈妈
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很棒的做法,马上运用到了此次共读活动中。
共读活动之前,“八大才子”们分别给八十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题,孩子和家长一起出。
题目汇总后,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并回答问题,这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理清思路,进一步了解了书中的内容,为共读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次共读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抢答问题。
2、同学们分享自己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说明理由。
说一说生活当中发生的类似寓意的事情。
3、共同阅读之后家长督促同学们根据所给的题目继续阅读。
活动进行到第二部分,每个小朋友表现得相当踊跃。
下面是每个小朋友复述的内容。
琬轩同学:《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子杀猪》,这则寓言讲述的是曾子为了不失信于自己的孩子,真的把自家养的猪杀了并煮给孩子吃了。
我认为这个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失信,就算是大人,孩子面前也必须言而有信诚实无诈。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就曾经失信于我,她答应过我一件事,可是因为她太忙了,忘记了。
这件事我就不跟妈妈计较了,因为后面我再次提醒她,她就兑现了承诺。
妈妈还是个言而有信的妈妈,我也要做个诚实待人的人。
涵硕同学: 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个就是亡羊补牢,指的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之后懂得及时改正。
其实生活中有些人也是这样,发现错误之后,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及时悔改。
人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就不会晚。
还有,我觉得揠苗助长也值得一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大人,他们认为自己孩子需要变得更加聪明,然后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吉他、主持人、作文课、机器人、英语班等等,这样其实孩子比较辛苦,有很多不是自己喜欢的。
比如说我不喜欢画画,我妈妈却非要让我学画画,中午吃饭时我们还讨论了一下,结果妈妈还是用他的大权把我的想法给压下去了,还是要听她的。
安安同学: 我对《扁鹊说病》这则寓言故事的印象最深,蔡桓侯因为百般掩饰自己的病情,最终不冶而亡,我很感慨: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的错误,如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我联想到一则故事:一只猫百般掩饰自己的过错,结果它掉到河里时,同伴要去救它,它却说自己在练习游泳,结果同伴散去了,它沉入水中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还有二年级时学过的《我要的是葫芦》中,那个人不但没有想到叶子和葫芦的联系,还百般掩饰自己的过错,最终导致葫芦因虫而亡。
还有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我平常写作业时的字迹太潦草了,妈妈反复提醒我写字要端正,我都没有当回事,结果期中考时因为字迹潦草被扣了分。
羽双同学: 读完《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施效颦》,《东施效颦》讲述着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突然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但是见到她的村民们却都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长相并不好看。
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心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认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由于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让人更加厌恶,瞧不起她……从这则寓言我懂得一个道理:盲目地去仿照,反而会成为背道而驰。
结现实生活,我想到了这学期语文课上学的“邯郸学步”,两则寓言都是讽刺了那些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欲速不达,成为人的笑柄。
珺怡同学: 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买椟还珠》,讲的是买珍珠的人买的是生意人的盒子而把价值更高的珍珠还回去的故事。
买珍珠的人过于关注外在的包装,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时候妈妈给我买吃的,看到那个包装就买回来,吃的让我吃。
妤恩同学: 最喜欢叶公好龙,主要是讽刺那些表面喜欢,其实心里并不真的喜欢,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人。
现实中很多小朋友说喜欢小动物,但是当需要他们自己照顾小动物时又不愿意,不喜欢,比如带小动物散步、给它洗澡、喂养等。
伟峰同学:《中国寓言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若石之死》,告诫人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时刻提高警惕。
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灾害要常备不懈。
在学习生活中,尽管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完成,学习上不能骄傲才会进步。
通过这次共同阅读活动,“八大才子”们不仅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体裁特点,而且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让这次的阅读效果更好。
每个才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思考点,不同的知识也引起了不同层次的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强化了阅读的内容。
“带着问题去读书”,是我们这次共同阅读中的一个很大收获,它将会引导我们,更好的去读其他的书,读更多的书,并且收获更多。
文字:婉轩妈妈摄影:安安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