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无奈: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到底有多难

7个月前 (04-20)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其实诸葛亮心里很苦,诸葛亮说不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很幸福。  其一,自己有才华。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虽然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在好朋友中间,诸葛亮的知名度却很高,你像崔州平石广元徐庶等人都对诸葛亮很推崇。大名士司马徽也很赞许诸葛亮。  其二,虽然隐居茅庐,可当时名士黄承彦却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那黄月英博古通今、黄承彦与荆州牧刘表一担挑,从此在荆州地界,诸葛亮如鱼得水。  其三,诸葛亮受到刘备的礼遇,三顾茅庐求得孔明出山,如此礼贤下士的举动,让很多读书人艳羡不已。刘备称帝后,任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前,遗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并让储君刘禅尊为相父。  不过诸葛亮的日子过得也苦:    其一,在关羽手下过生活,总要像大人哄孩子一样,逗关羽高兴: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得殊荣。关羽不服气,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较量。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顶高帽子,才使此议寝息。刘备为汉中王后,要用黄忠作他的后将军。诸葛亮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这番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态度。  其二,在刘备手下,诸葛亮也很憋屈: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举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且刘备并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话语中足以见得刘备对才算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则还是略逊一筹。  其三,历史上,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十分微妙,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即诸葛亮是刘禅的长辈,同时,诸葛亮也是刘禅的臣子,但诸葛亮似乎是忘记了后者,常常以长辈的身份与刘禅交谈,甚直接指责,朝中之事,事无巨细,都要由诸葛亮本人过问,刘禅已经成了傀儡皇帝,诸葛亮北伐前在出师表中也是以长辈的身份对刘禅各种叮嘱,并擅自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在刘禅身边监督刘禅,对此刘禅很不满,曾经说:政则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死于章武十二年春。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从死到立庙是二十四年的时间。二十多年都没有为诸葛亮立庙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刘禅对诸葛亮的怨恨是很大的,绝不是国家没钱为他立庙更不是忘记为他立庙。对一位对刘禅起着重大影响的相父是不会忘记的。  苦逼的诸葛亮在蜀汉前期,小心翼翼的为刘备效犬马之劳,被安排到后方押粮运草,主持后勤;后期在刘禅面前当牛做马,历史记载: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可见,这位诸葛丞相,既要照顾老的,又要照顾小的,完全等同于管家婆,诸葛亮自己也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的内心也是完全悲苦的,但正是这种精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德,那就是对祖国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