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新剧首播刷新三年收视记录,却被网友批尴尬,这剧真是败笔吗_电影号图文
最近闭关的大家真的很缺剧。
好不容易来一部。
国产的,现实的,演员靠谱的,不火都难。
热度。
全国收视率达4.44,刷新了三年内国产剧开播收视新记录。
更关键的是,它还贴近中国安身立的——
房子。
这是一个任何时候都有热度,也任何时候都能吵开的话题。
中国房事,最难说清的事——
《安家》
卡司没问题。
孙俪、罗晋、张萌、海清、王自健、郭涛、韩童生......一张演员表生旦净丑,各有人缘。
购买了日本《卖房子的女人》系列版权,却将原有故事打翻,由编剧六六重新执笔,进行本土化创作。
巧了。
上一次关于“房”的热门剧,也正是11年前由六六执笔的《蜗居》。
在《安家》中,海萍、苏淳夫妻档也恰如其份地回归致敬,成全买房梦。
△ 上《蜗居》,下《安家》
牌面热度功底情怀,都齐了。
直面口碑——
6.3分,刚及格。
不满在哪?Sir听到最多的说“浮夸”“尴尬”“不现实”。
故事的焦点,你见识过。
房产中介。
面积不大一间小门脸,墙上贴满房源信息,里面挤满办公桌和工装小哥。窘迫的工位只容得下显示器和一张疲惫的笑脸——
“喂,您好,商铺投资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而《安家》里呢?
上海静安区的临街商铺,写字楼级办公环境,养活着这么几位仙。
凭啥养尊处优?
只留下一个伏笔:
掌握着渥的上海老洋房资源,开张吃三年。
在竞争这么白热化的地产中介,这是什么仙公司啊。
不得不说,《安家》的现实,没有摘掉滤镜。
但这层滤镜,是《安家》的败笔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虑。
来自于Sir关注过的一个问题——
对,日剧。
经常被我们当成拍行业剧的模范生。
但他们的主角,轻则中二,重则癫痫——
不会尬舞你也好意思当刑警?
△ 《自恋刑警》
没有怼上脸的颜艺哪能卖得好房子?
△ 《卖房子的女人的逆袭》
不满嘴骚话也想打赢官司?
△ 《胜者即是正义》
对,这是日剧。
现实的行业里,可能苦逼,可能枯燥。
但当上了主角,一律,一律开挂。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现实”的时候应该分清楚——
涉及买房的话题,买房者的心态,房产交易中的那些坑,要是现实的。
而卖房子的主角,可以喜剧化,漫画风。
《安家》很明显在朝这个方向尝试。
表现喜剧,不遗余力。
摸鱼员工1号刚出厕所,立刻虎躯一震,原地立正站好。
因为对面,女上司房似锦(孙俪 饰)抓现行的眼杀。
一强一弱,喜剧效果已经有了。
但只是铺垫。
摸鱼员工2号,主角紧随而出,眼杀×2。
效果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窘迫感、荒唐感成倍上升。
杨皓宇饰演的谢亭丰,地道上海老油条的形象,成功确立。
另一个角色,张萌饰演前·老板娘张乘乘,也用一场戏让Sir过目难忘。
先向潜在情敌开腔立威。
再向前夫徐文昌撒娇起腻。
切换自如,一副理亏却又不甘放弃、祸乱朝纲妖艳标签,立得。
轮到带有悬疑、恐怖色彩的桥段,设计的力道就更加显眼。
女主被迫居住一间发生过血案的凶宅,钥匙还没房门,恐怖气氛已经开始酝酿。
不在门里,而在隔壁。
凶宅的门尚未打开,两个夸张的窥视镜头,阴风阵阵。
几个场景,就切换了不同的风格:职场、喜剧、恐怖、悬疑。
《安家》的基调,与其说是现实主义,不如说是鲜明的类型化。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现实自带的是驳杂、灰色。
而我们在《安家》中看到的是两种性格、两种立场鲜明的分野和较量。
就像我们在日剧中看到的一样。
《李狗嗨》中古美门律师代表“黑心”律师,讲求程序正义;
助手是“爱心”律师,讲求直接正义。
但通过他们一次次案件中的分歧和碰撞,观众沉醉于表演的同时,也打破直觉与偏见。
《安家》把这种对抗形式,移植到房子上。
一间中介门店,上演着一场以“双店长制”为名目,逼宫退位老店长的阴谋。
老店长徐文昌(罗晋 饰)无为而治。
新店长房似锦(孙俪 饰)拼三娘。
没有谈恋爱的闲工夫。
孙俪扮演的房似锦,不顾一切视业绩为生,夸张的热血格言:“就没有老娘卖不出去的房子。”
代表动作——
吃。
《安家》中,有太多她狼吞虎咽的镜头,完全暴露心相,堪比快手吃播。
早餐,两杯豆浆,一镜到底30秒嘬完。
随后,再拿出四个拳头大的包子,疯狂吞咽。
看。
只有眼不动,紧紧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刷新房源信息。
为了抢下一单生意。
整块的面包捅进嘴里,撑到变形,但其他已经瞬间切换到工作状态。
日常的三顿,无关享受。
只是单纯为这台售房机器添加燃料。
不对劲吧。
越是汹涌的一腔热血,越是让人感受到这热血背后的狰狞。
一位犹豫半年的客户,被当做了杀威棒,递在她的面前。
姑奶奶接招的姿态毫不体面。
先问。
通过客户留下的包装袋询问商品柜台人员,发现恰巧是品牌商熟悉的医疗顾问。
再查。
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才发现客户留给他们的名字都是假的。
,顾不上体面。
压到客户工作单位死死咬住不放,拉着你买房。
结果,可想而知。
好在开诚布公,毫无隐瞒地说明来意,并贴心准备了茶点,否则不报警都算好的。
你说这现实吗?
恰恰是这套不现实的操作,撬动了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单”。
极端、激进,甚不择手段。
因为在她那句“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背后,是她无比坚信的一条信念。
每套房子,都有它中注定的主人
之所以无比坚持这一单,是因为她手上恰好有一套因为设计缺陷,低价处理的畸形房。
而这套房,恰好能满足医生的独立办公区域的需求。
一拍即。
?
哼。
的代价。
抢自己人生意、除掉成交障碍、体罚落后员工,甚刻意对买主家属隐瞒......
结果就是(从前几集来看),她争了一口气,却得罪了所有同事,也坑了自己客户。
另一位店长徐文昌,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每套房子,都要它中注定的主人。”
但仔细品品这“有”和“要”的区别——
有,是一锤子买卖。
要,是终生保修。
不同于房似锦逻辑冰冷的“成单即是正义”,他更强调:
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载着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我们赚的不光是佣金,还有良心
这说得对吧?简直对得令人发指。
但Sir知道。
这不是你想看的。
徐文昌不显山露水的真正一面,是他赚取口碑,以名扬名的战略考虑:给帮街坊拴狗、看孩子、收发快递,同事街坊爱称一句“徐姑姑”。
换来的,可是长线回报。
掌握更多买卖资源的同时,赚取更多口碑,也提高了门店的信用价值。
轮到我们照顾你们生意了
你说这现实吗?
其实,在现实中,无论是房似锦还是徐文昌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前者过刚易折,众叛亲离。
后者过于宽厚,一心向善的佛系营业,手下的员工也会一起饿死。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二者的调和、交错,乃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而类型剧要做的是。
将暧昧的现实加以分离和提纯。
房似锦和徐文昌其实是两种理念,两种社会现象的化身——
一个“理性怪物”,一个“人情怪物”。
一个唯绩效论,一个在乎交易的外部性。
纯粹的房似锦和纯粹的徐文昌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现实中只有房似锦和徐文昌不同比例的体。
你相信偏向哪一种,与个人的经历有关。
就像房似锦的执着、顽强、决绝,并非凭空而来。
《李狗嗨》中,古美门自负的性格,来自小时候父亲打压式教育。在《安家》中,房似锦的出身,是一出更现实的中国式惨剧。
房似锦,本名房四井。
出生农村的她,排行老四,超过了规定指标,被母亲扔到了井里等死。
你好,认识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到井里头没死成的老四房四井一二三四的四水井的井
一个耻辱的名字。
背负着她坎坷的出身,和一段畸形的历史。
挣脱与泥沼的她,更相信,坚定与决绝才是摆脱困境的出路。
《安家》便以两集一个故事的进度,让这两条逻辑连续碰撞,答案由你自己判断。
就像《奇葩说》,正反双方相互发言。
有趣的,不光是一个个关于房子的辩题。
更在于出题人。
买房的人。
“房价×平方米”的算式背后,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勇气。
你如何下注?
海清夫妇,双博士家庭,按说经济实力很有把握。
买新房,难的不是没钱交首付。
覆盖学区,三面朝阳,交通便利,设施齐全......
“买贵了,房贷还不还得起?”
“卖差了,就要后一辈子悔......”
人生最重大的一笔投资,必须精挑细选,找不到,就耐着性子等。
恐惧等到的,只有恐惧。
一句“房子是一辈子的事啊”,让他们下半辈子始终不能着落。
我觉得我俩挺可怜的
她,甚想要的更多:一间书房。
一个动人的小细节。
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加班晚归的宫大夫,只能躲在厕所里修改论文。
不经意地拨一下头发,打到了悬在头顶的内衣。
再低下头看去。
她已经被“生活”活活困在了这里。
你想说,一对博士夫妇买房如此艰难,那普通人呢?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对夫妇。
在房店长的介绍下,只看了一套房,就立刻下定决心全款拿下。
不是土豪。
没有投机倒把的营生。
就是一对在上海生活三十年,经营一家包子店的普通夫妇。
这笔钱,是他们一个包子一个包子蒸出来,一辈子攒下的积蓄。
我们一次性付清
一旦认定,倾囊下注。
不知道货比三家,盼望性价比最高的那款;更不理解银行贷款的杠杆机制,理运用贷款。
傻吗?
Sir不想劝你早点买房,而是想说,他们有着我们学不来的,父辈的模样。
珍惜自己的,也不欠别人。
一路山水踏过,一旦认定便绝不后悔。
质朴,却又顽强。
就像《活着》里那段再经典不过的台词——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
在《安家》中,谈到装修的具体细节。
老严一句玩笑话,以同样的方式打动了Sir。
我买得起马?配不起马鞍?
这不就是时时盘旋在中国人耳边的两种声音吗——
明天总有办法、总有办法。
今天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一件件事情摆在面前,很少有什么是不怕的。
怕嫁错人。
怕教育差。
怕买错房。
而怕,就是拷问本身。
现在的你,是否有勇气为未来买单?
现实的确艰难,Sir从《安家》得到答案是:不要因为未来的恐惧,为现在的自己徒增负担。
更不要因为恐惧,变得沮丧虚无。
《安家》是一针振奋人心的。
无论是房似锦,还是整个中介所的人,都在奔波,都在奔跑。
有的人在逃离过去,有的人在追求未来。
没有一种正能量能凭空而起。
而在见证多方观点的挣扎、抉择、付出、收获之后。
你的心里,总能点亮一些东西。
那股冲动,它是假的吗?
只要你相信,它就有意义。
只有你相信,它才有意义。
这个世界太不,所以,它不该是假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