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部没有颜色的"熊猫电影"比很多大片都更好看_电影天堂
电影《八月》剧照
对于院线电影而言,《八月》非常大胆,在一定私人化的情感下,更大胆野性的使用了黑白色调,对普通观众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挑战。
整个黑白色调下的《八月》更像是一场梦,是一场压缩记忆的梦,它让我们感受到夏天可短可长。小雷眼中的许多事情不是十分清晰而是带有一些模糊的碎片,这是对于八月这个时间点的暧昧处理。
《八月》全片以黑白色调的影像呈现,这种处理方式在国内外很多电影里都很常见。本片的艺术指导万玛才旦去年的电影作品《塔洛》就是一部以黑白影像所表达的影片,而《八月》的摄影指导吕松野正是《塔洛》的摄影师。
而《塔洛》在去年年底上映,也是如今院线少有的黑白色调的口碑之作。整部电影非常讲究的场景设计,类似《修女艾达》一般反黄金比例的构图,全片充满匠气。虽然黑白色调的影片略显小众,但有很多影片值得暖
>>>这里小电君给你带来8部黑白色调的电影。
《不成问题的问题》
娄烨导演的“御用编剧”梅峰,首执导筒,以改编老舍同名短篇小说为处女作。影片在去年东京电影节上,拿下了“艺术贡献奖”,之后又在金马奖上拿下改编剧本奖以及男主角(范伟)。
影片中考究的黑白摄影,加上固定景深的长镜头,整体的镜头调度像极了侯孝贤风格,巧的是,剪辑也是侯孝贤的御用剪辑师——廖庆松。演员的入画和出画方式,像极了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中演员的走位。梅峰为了追求表现的景深效果,在空间上借鉴了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影片,比如《小城之春》。
影片有望今年夏天上映,如果在北京的小,可以提前在北影节看到哦~
《我不是王毛》
比起《八月》、《塔洛》这类已经拿奖无数,在影评人之间点火,燃及更多受众的影片来说,《我不是王毛》相对更小众。前期没人暖
看导演赵小溪以往的拍片履历,似乎很难信服他的作品。但是在这部小成本的作品中,他扔出了一个重大惊喜炸弹。表面是抗日题材的影片,实则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说那个时期的群众。
影片的黑白画面转为彩色,反复出现的风车,都是颇为用心的意象表达。有人用之对比《鬼子来了》,只能说有相似的处理方式,但是想表达的东西还是差了很多。
《喝彩!》
去年获得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摄影奖,早先更在柏林电影节拿下导演奖。导演杜拉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一员,相比其它罗马尼亚新浪潮导演爱直接表现当下社会,杜拉更爱从历史中看当下。
《喝彩!》以马背上的黑白公路片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巴尔干画卷。导演通过对史料的挖掘,讲述了无人知晓的寓言故事。故事短小精炼,却把18世纪的罗马尼亚各个阶层表现的。黑白色调的运用更是还原了那个既肮脏又美丽的黑白年代。
“上帝连蠕虫都能看顾,我们却照看不好彼此.尽所能而活,无法尽所欲而活。”导演很聪明的用电影讲述了罗马尼亚的现实社会。
《奥利最开心的》
故事讲述了关于一名拳击手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从简单的剧情上来看,似乎能立马沦为类型片的模式,拍出类似《铁拳》这种传统类型化的作品、或者是《斗士》这样励志温情片,但实则成片完成反类型化,反。
对比非常强烈的黑白影像,从一开始就弱化了奥利的魅力,即使大家都在期待他的成绩。但是作为观众,你一开始,就会知道他一定是失败的。
于是,你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就是看着这位拳击手是怎么失败的,可是冷不丁,开始慢慢加入了爱情,好像连拳击都不再重要了,就和奥利自己一样,其实就是一个不在乎拳击的拳击手。
本片在今年北影节也会有展映哦~
下一页:其它惊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