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叫《演技派》?_滚动新闻

7个月前 (04-20)

对《演技派》的感觉:这节目必糊。

首先,缺乏天时。

前有《演员请就位》《对决》,《演技派》昨晚上线,难逃跟风之嫌。

其次,缺少地利。

节目依仗优酷平台,虽然有《这就是街舞》《这就是机甲》等珠玉在前,但论爆款,优酷和其他几家相比还是稍显逊色。

《演技派》凭什么突出重围?

看完两期,我按捺住本想怒打一星的手,也默默收回蓄势待发的吐槽。

让围观看笑话的人失望,《演技派》靠的不是天时,不是地利,而是台前幕后的人和。

位,于正。

于正是《演技派》的发起人,也是这档节目的核心。

在公众眼中,于正的话题与争议要远远大于他的作品。

微博上怼天怼地的狂傲耿直人设,总能百试不爽地帮他冲上热搜,也自然不少招黑。

而作为编剧,他的业务水平也能从豆瓣评分上感受一二:

当然,也有《宫》《延禧攻略》《烈火军校》这些及格作品:

从业20年,拍摄过48部戏,这其中虽然有不少被骂烂,但不能否认的是,于正确实成了自琼瑶、海岩之后,华语影视剧又一个现象级编剧,《美人心计》《宫》《陆贞传奇》和《延禧攻略》等等作品,也捧红了不少演员。

于正和他的作品,拥有一套成熟有效的造星机制,这也成为许多年轻演员趋之若鹜的原因。

如今网剧和选秀层出不穷,造星的门槛越来越低,于正的目标也由量改为质,注重业务水平,于是有了《演技派》的诞生。

而演技类综艺扎堆,演员pk的玩法也开发到了。

争议大不过《演员请就位》,量级比不上《对决》,颜值赢不了《演员的品格》,《演技派》索性另辟蹊径,玩了一出新人演员片场“大逃杀”。

30名新人演员,选出16名参演于正原创影视化作品,接受表演导师全程指导。

节目没有淘汰,也不谈晋级,机制却仍然残酷。

选手的戏,全靠演技——

演得好戏就多,演不好就直接杀青。

相比同类综艺,《演技派》更准确的定位是真人秀,拍摄和制作的手法,也更像纪录片。

它记录的不仅是演员在实战过程中的演技成长,也记录了演员拍戏流程:

试戏、选角、定角,到的拍摄,从中辐射出当代青年演员的生存现状。

演员光鲜的职业外衣之下,有等待试戏的焦灼,选角被拒的失落,得不到心仪角色的遗憾。

年轻演员极度饱和的当下,表演成了一门营生,而非事业。每天转场于不同剧组试戏与拍摄,何谈钻研修炼演技?

《演技派》提供了一次潜心演戏的机会:

从开拍到结束历时整整71天,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在综艺节目里实属罕见;

期间选手不允许外出拍戏、接广告代言,只能奔波在片场和宿舍之间,表演、训练、休息,直杀青。

在于正看来,《演技派》除了科普演员拍戏流程,揭露演员生存现状,更大的目的是通过节目的实战与训练,为演艺圈输送更专业的年轻表演人才。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他首先要提高普通观众的审美,让大众明白什么才叫演技。

于是,就有了第二位,张颂文。

《演技派》表演导师,请到了张颂文、吴镇宇、张静初,此外节目中还穿插请到了李嘉欣、尹正、李立群担任飞行导师,他们指导选手表演,也亲自下场示范过招。

吴镇宇注重对戏剧的直观感受,张静初善于对故事细致拆解,张颂文能灵活的融入生活中的真实性。

坦白讲,比较于《演员请就位》里郭敬明玄之又玄的“脱口秀表演”,和《对决》中仿佛乱入夸夸群的彩虹话术,《演技派》对演技的科普,是最通俗直白、有理有据的。

尤其是张颂文。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奕杰,再现出现实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员圆滑、世故、懦弱、虚伪的一面,这个角色的饰演者张颂文,也在入行20年之后终于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和演技。

演员之外,张颂文另一个身份是表演老师。他在京郊顺义租住的农家小院,接收过不少慕名学习的演员,钟汉良、林志玲、宋佳,还有于正自家的演员杨蓉。

试镜时,他不光负责出考题,还同步解释什么叫做生理反应的表演,科普为什么即兴表演最考验演技:

而张颂文对表演的要求,讲究“真”。

为了演好唐奕杰,他跑到机关部门上了15天班,体会公务员的行为状态。

之前没戏可拍的时候,每天赶早高峰,逛菜市场观察生活,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点滴。

为此还做过一次实验,买了十个钱包丢在地上,观察路人的反应。

他发现,演员表演时往往不敢如实呈现,反而过度夸张过度戏剧化,为一个简单的动作加很多戏。

在《演技派》里,张颂文向选手提出最多的指导,就是“去油”,在表演中做减法,剔除不必要不自然的表达。

他给赵天宇出的一道考题,表演淋雨之后跑进屋的样子。

选手表现不如意,张颂文的建议是,亲自到下雨天感受下。之后,选手第二次的表现也自然多了。

拥有新颖的选拔机制,专业的指导老师,是不是意味着《演技派》是演技类节目里最靠谱的那个?

未必。

前两期看下来——

冲突性戏剧性,有了;

知识干货和娱乐趣味,也有了。

于正说,“从来没有一个节目像这样把影视剧的行业给你剖开看”——

《演技派》确实让人看到了年轻演员光鲜背后的残酷环境和工作状态。但这个新鲜感,能持续多久?

换句话说,季看的是个新鲜,第二第三季很容易沦为套路。

所以,这个节目跟核心的吸引力其实是这两点:

年轻演员们的演技养成,以及,于正。

作为真人秀,《演技派》和养成系偶像选秀一样,供观众pick心仪的选手,共同见证、经历他们的成长。

同时它也满足了人们对于正以及他作品的窥探欲——为什么他能火?

《演技派》的确全方位地呈现了于正创作的过程,从剧本到演员,从置景和道具到具体实拍。

第二期节目,影视化作品正式开拍,于正对着镜头解释节目启用了《延禧攻略》的班底,而服装、头饰,也下足了工夫。

这些介绍,看得出于正对《演技派》的重视和用心,却也让人意识到:

这个节目的本质,就是一场于正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公关秀。

《演技派》每期播出,都能在热搜上占据几席。

巧的是,腾讯另一档节目《仅三天可见》戳破了这热搜背后的运作。

姜思达到节目组探班,于正工作忙到手机时刻不离手,后来导演组解释说,他一直盯着手机也是为了节目能冲上热搜。

本质上,《演技派》是一次自我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当然,不能否认,于正为培养年轻演技派所作的努力。然而这又恰恰成为这档节目的悖论。

《演技派》里,于正强调自己曾经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赵丽颖、陈晓、吴谨言。

可是,这些靠于正剧走红的演员,都算不上演技派。

一个从没有发掘出演技派的制作人和编剧,立志打造中国年轻演员中的演技派——

这一幕和只拍过烂片的郭敬明头头是道地分析演员演技,有着相似的荒诞性。

也是《演技派》的立意与初衷,让人无法信服的原因。

所以《演技派》的问题,又落回于正为什么捧不出演技派的问题上了。

《仅三天可见》里,摄影机记录下于正对着电话大吼:“演员需要做的,就是服从。”

他曾经在微博上维护吴谨言的演技时,也说过,演员演不好,跟导演的审美有关。

在一部作品里,完全服从导演的演员,是否太过于被动?

张颂文能演好角色,是因为开拍之前,他已经在心里建立出角色的完整的形象,那些在剧本里提到或没提到的维度,他都用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去构筑完整。

因为,他“得相信这个人做事情是真的,才会比演的比较自然一点”。

这是属于演员的主动性。

导演的与剧本的水准,确实会对表演产生影响。

但好的演员,一定不只是服从,而是懂得独立思考的。

《演技派》能否突破它本质上的悖论,或许就在于它不再试图让演员去服从,而是主动寻找、建立起独立的思维方式。

它能否培养出真正的年轻演技派,现在还不太好说。

我们,也只能祝它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