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融资模式创新还是对老百姓耍流氓?_华语

1年前 (2024-04-20)
电影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电影网讯 12月3日,电影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著名制片人方励、安晓芬,电影发行人黄群飞作为电影界人士齐齐向互联网人“发难”,安晓芬称这种新玩法是过度消费观众热情,方励则直斥“互联网电影”的说法是对电影的侮辱。模式践行者阵营中,则由百度金融首席架构师陈后猛、“金融客”首席架构师杨勇接招。

“过度消费观众热情是危险的,找老百姓要钱就是耍流氓”

安晓芬执掌的大盛并不是业内最显赫的电影公司,但近几年运营的《小时代》系列影片和即将上映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都使其备受关注。作为一名新贵,安晓芬承认自己是缺钱的。然而,尽管有多家公司找上门,她都没有与对方作,原因是“给不了参与者什么”。

“观众出100元钱,按8%的回报率,一年后我给他108元,这8元钱对他算得上什么?利没有,那名有吗?一个1000万的项目,每人100元,就有10万个参与者。如果需要展示在电影大银幕上,放不下。——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过度消费粉丝的热情就是危险的,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而《后会无期》的出品人方励则更为犀利:“在现状下,就是一种老鼠会(多层次传销)、粉丝对明星的募捐,或者说是忽悠志愿者。”

其实,几位电影人声讨的只是模式中的奖励,又称回报,通常以项目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回报,涉及的金额比较小,既不能真正满足片方的融资需求,也不能使粉丝当上投资人,只是将预售、团购等消费形式换了新的玩法,在消费的同时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对于手中有大量资金的人来说,真正好玩的是股权。只可惜,目前该类在我国还有较高的法律红线。据“金融客”首席架构师杨勇介绍,他的产品就是熟人圈的股权,选择熟人是因为股权不能公开进行,只能采取私募形式,同时,人数一定要限制在200以内。逾越这两条线,就会担上非法集资的罪名。不过,在今年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开展股权融资试点”已被提出,即将出台的试点方案将会明确行业准入门槛,股权有望阳光化。

股权针对的是中产阶级,而回报多是针对普通老百姓,杨勇认为:“找老百姓要钱就是耍流氓,一个是老百姓没有辨别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是面向闲置资金的。比如我们想十亿美金买F1车队,找200个老板,每个人掏500万买来名片上的‘某F1车队联创始人’名号,基本都愿意掏,因为对他来讲500万有很多别的价值,于车队挣不挣钱不重要。”

“最初传统电影界人心惶惶,但互联网不可能颠覆电影产业”

当天,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首先向百度金融首席架构师陈后猛“发难”,称互联网不可能颠覆电影产业,论据之一是票房不足6000万的《黄金时代》,此前,百度百发曾预测该片票房将达到2亿—2.3亿。论据之二是《魁拔III》,该片在“娱乐宝”中三天就筹得了1000万元,但最终票房也才2000多万,热度与观影热度不符。

黄群飞直截了当地问道:“当中是不是有数据虚假?”陈后猛回应:“预测票房时,我们的数据可能基于网民的一些搜索数据。但做了之后才发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很多东西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当时为什么会给出预测,是因为我们需要给用户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必须基于影片的预期回报,所以我们必须给出预测票房,当时制定的是,2亿收益率为8%,3亿为9%,最高为16%。这是我们做票房预测的立足点。”

自称“老派”的方励则表示,自己预估《黄金时代》的票房相对准确,还因此赢了一万元:“《黄金时代》上映前,片方找了我们去青岛看片,我说票房不可能超过7000万,当然,黄群飞更准确,他说6000万是天花板。”黄群飞也颇为得意地说:“年初的时候,传统电影人人心惶惶,压力很大,我都想另外找工作了。但是我们的担心没有出现,互联网没有可能颠覆电影产业。”

陈后猛则认为,互联网之意不在颠覆,在于优化资源。今年,电影人都在为即将摸到300亿的金线而兴奋,而陈后猛却认为,电影产业的曝光度与300亿的产值极度不匹配,很多时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立一个影片品牌后,等到下档了又弃置,实际上是一种品牌的浪费。互联网则希望卖电影产业链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方励认同了互联网优化资源的作用,但他还是很反感“互联网电影”这种说法:“等融资方式都只是工具,是敛钱篮子。但是互联网本身只是传输数据的,而电影永远是大银幕,不然就不叫电影了。”

文/鲁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