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辞谢更宅彰显什么他本人什么样的精品质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品质。 晏婴墓位于何处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在周敬王二十年,晏婴病逝。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为己任,造福大众百姓,并义于名而利于实,成就了司马迁心中“义”于“利”融的理想境界。 作为后世纪念,据说晏婴的墓地在齐国故城的宫城北门外。也是在今天的齐都镇永顺村东南方向350米。整个墓高约为11米,南北长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43米。在他的墓前立着一幢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上面篆刻着“齐相晏平仲之墓”和两方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在1981年时,在墓的周围重新建造围墙,围墙的门面向南面打开。 据说在河南省的滑县焦虎乡晏口村东北半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座晏子墓。它的长、宽、高长度分别约13.5米、12.5米、1.1米。根据流传,在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宴婴被奸臣实施军裂的残酷暴行,百姓们为他受到的苦,感到极为悲痛,于是暗地里将他的尸体埋葬在这里。后来不知奸臣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得知宴婴被埋葬于此,于是便人将他的尸体挫骨扬灰。为了保住他的墓,人们便建造许多假墓来迷惑奸臣。但假墓也相继被挖掉,也只有这座墓地保存到现在。 后世的人对晏子都是非常的尊敬,对他的机智勇敢和高风亮节的品质,都表示了深深好的怀念。许多诗人都为他作诗,表达了对他无限的怀念之情。 解析晏婴怎么读 历史上的晏子是来自于春秋后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外交家。他的原名又叫做晏婴,他的父亲是来自齐国的上大夫晏弱。那么他的名字晏婴怎么读呢? 实际上晏婴的读音是这样的,晏也就是"燕"-“yan”,声调为四声的读音,而"婴"读ying声调为声部。但是他有个别名叫做“晏子”,并被人们广为熟知,所以“晏婴”这个名字相对来说用的次数要少些。 关于晏姓的由来,也是有些故事的。据说这个姓氏来源于姜姓,当时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到了“晏”这个地方,也是如今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晏弱就以“晏”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所以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另一种说法就是,“晏”这个姓氏来源于唐尧时期的一位大臣晏龙。并且认为晏龙是晏姓氏的始祖。 读过晏婴的相关故事的人想必都知道,晏婴是一位头脑机智,能说会道的人物。在朝廷内能够內辅国政,善谏齐君,有原则,处事灵活。办理外交方面的事情也是不辱使,算是国家尊严的捍卫人。当然,他还有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就做《晏子春秋》。除此之外,著名人物司马迁就是非常喜欢和欣赏晏婴的,另外还将他比做管仲。另一人物孔丘也曾夸赞他说:“救民百兴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子为齐相勤勤恳恳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正是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生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朝廷的相大夫,他一直认真辅佐齐景公,一丝不苟。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和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培养文人义士为主。后期主要是反对一些暴敛行为,主张节约爱民为主。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的,他忠于君上而不保守,机智却不呆板。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还将他和齐国的另一个在宰相管仲相并列共同写入书中,并且还对两人进行了不同的评价。晏子对待齐国的真的可谓是鞠躬尽瘁,齐庄公在位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晏子的劝阻,不但不理会,还产生了间隙。之后又是不听阻拦,一意孤行,组织叛乱趁机攻打晋国候又攻打鲁国,导致激怒了鲁国。晏子迫不得已只能将家里的贵重物品全部上充国库。散去了佣人,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来到一个小村子里,一边靠打鱼维持生计,一边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 身为齐国的相大夫,辅佐齐国的三任君主,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廉洁从政。他管理国家的大小事都秉着公正无私的态度。对于亲属的请求,也是秉着法就给办,不法就拒绝办理的行事准则。从政以来概不接受礼物,尽管很微不足道,也从来不接,还经常将自己的俸禄烦发给穷苦百姓,这样的行为似乎比皇帝做的还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