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成国产电影“炮灰月”?片商自创档期博宣传_产业

1年前 (2024-04-20)

国产影片票房惨淡

整个3月才过去一半,已经有11部新片登陆国内各大院线,据统计数据显示,3月8日当天上映的7部国产片中,《笑功震武林》票房890万元、《爱》票房297万元、《午夜火车》票房110万元、《暴走吧,女人》票房91万元、《萧红》票房40万元,皆可用惨淡来形容。

虽然从今年1月到2月,由于贺岁档的强劲势头带动下,前两个月国内上映电影票房已累计达到约37.5亿,但其实了解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每年的3月、4月都是电影淡季,这个阶段,电影观众们刚刚经过了春节、情人节的集中消费,观影热情和能力都有所下降,因此也很难出现集中的观影消费热潮。

成熟档期成为大片必争之地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较成熟的档期有三个,分别是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而这三个时间段也成为各种大片的档期。而院线也会将投资规模比较大的影片安排在黄金档中的黄金时段上映,更有甚者其排片密度会大到其他中小成本影片只能“见缝插针”或干脆档期推后。这么一来二去,3月必然成为避让大片的小成本电影集中上映时间段,不过,由于上映密度过大,加上《虎胆龙威5》、《生化危机5》、《魔境仙踪》等知名度较高的好莱坞影片冲击,很多小成本影片就算避开了大片也难免遭遇影院“一日游”。在被挤压的情况下,中小成本影片只能积极开发新的档期,为自己找出一些貌似不错的“噱头”,3月8日7部影片集中上映正是体现了这一自“创”档期的现象。

小成本求生存屡“创”新档期

其实,档期的形成是建立在电影观众在时间、娱乐方式、生活习惯等基础上的,由观众的电影需求决定而非发行方来决定。不过即便如此,也有如《失恋33天》这样的黑马出现,进而带动“新”档期的形成,不过,档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去年这个时间上映赚钱,不代表今年也会赚钱,只有持续的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下一页:女性题材影片偏爱三八节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