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对战争的解构――《欢迎来到东莫村》_影评

1年前 (2024-04-20)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名篇《桃花源记》中曾为我们勾勒过一幅小农经济下理想的社会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今,当这个几千年来人们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出现在光影交织的银幕上时,你可曾想像得到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而当势不两立的三路人马在这个世外桃源中不期而遇时,你又可会预料到将会上演怎样的事情?韩国影片《欢迎来到东莫村》即在轻松嘻笑中完成了世外桃源中善良人性对战争的解构。

这部影片改编自同名话剧,讲述了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附近一个叫“东莫”的偏僻小山村不期而遇。开始当朝韩两军士见面的时候,剑拔弩张,后来却被这些与外界隔绝、过着自给自足世外桃源生活的东莫村村民们的淳朴善良所感化,最终六人组成联军,冒着生危险共同保卫了被美军误当作朝鲜人民军基地准备轰炸掉的东莫村。故事的构架似乎还是好莱坞似的老一套,但导演对影片的表现以及细节的喜剧化处理却颇有新意,发人深思。 影片开始,在对三方身份以及他们来到东莫村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表现后,导演朴光铉就采用固定机位配色彩鲜明的全景向我们展示了东莫村这个世外桃源的美丽与宁静:青翠的山谷、绿油油的草地、湛蓝的天空,群星璀灿的夜空……处处给人以油画般的美感。导演又借外来人与东莫村村民一问一答的形式道出了“东莫”这一名字的由来:即“如孩童般无忧无虑地生活”。接着,当三方在东莫村不期而遇时,身上军装的提醒以及战争的延续性本能使他们拿起枪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在他们中间,是一群被他们威胁站在一块小木板上的村民。而与世隔绝的淳朴村民却浑然不觉危险,只是奇怪这帮手执铁棍(步枪)或土豆(手榴弹)的外乡人怎么精力如此旺盛?于是,还以为他们在进行某种仪式的村民们在中间嘻笑如常,并在这双方紧张的气氛中烦恼地谈论着他们的敌人――在田里横行的野猪。对峙了一夜后,村民们撒尿的撒尿,采药的采药,手榴弹也被“傻女”雨怡当作玩具不小心引爆,经过军人们一阵紧张的扑救后,手榴弹被扔到了不远处的粮仓,结果粮仓里的玉米都被炸到空中变成了爆米花。紧张的生死对峙,渐渐被转化成了一场讽刺意味浓厚的闹剧。那一颗颗饱满香郁的爆米花,如鹅毛大雪一般随风飘洒,轻盈地砸落在村民们诧异兴奋的脸上……为弥补炸毁粮仓的后果,三方六人共同在田间耕作,嬉戏欢闹。双方敌手渐渐忘却战争,融入了东莫村的生活。为救村中被野猪紧追的孩子,三方力 “大战野猪”。在这一场中,以拍摄广告出身的导演朴光铉以广告画面的方式对这段镜头予以了夸张和美化:徐泽基飞石打野猪,表铉哲扑救徐泽基,史密斯挥手扔手杖和李秀河飞身杀野猪几个动作场面都被表现为类似英雄出场般的英勇华丽以及《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般的潇洒优雅,让这个片断有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感。深夜,为吃烤野猪肉,三方再次在埋野猪的丛林里不期而遇,由上次力战野猪后的彼此默默无语到篝火中朝鲜人民军少校为韩国国军和美军大尉递上烤野猪肉,这一帮本来彼此戒备的外乡人,终于化了芥蒂,忘情于这宁静和平的乡村生活中“东莫”所寓之意也在此渗透了全篇。 影片中“傻女”雨怡这个角色设计得颇有意味,她虽然疯癫,却善良而快乐。正是她把这三路人马到东莫村,也正是她总是在三方对峙的尖锐时刻不时疯颠地闯入并以她的纯真将其消解掉。其实她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是全体村民的一个缩影――对于外面的世界,东莫村的村民们也是一无所知,这种处于原始蒙昧状态的生活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却有着人性最善良最纯真的一面。因此,这个疯癫的小姑娘便成为对峙与战争中的一个解构式符号,引导战争中的人们消解暴力,重返人性纯朴率真的家园。 与大多数韩国影片先喜后悲的模式一样,影片的前半部分轻松幽默,甚有几分恶搞,这和影片改编自同名舞台剧有关,因为舞台剧的表演需要戏剧冲突,还需要喜剧情节来抓住观众。因此,影片的这前半部分更像是一出机缘巧的闹剧。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由“喜闹”转为“悲壮”:战争的乌云终于袭来,东莫村被美军误当作朝鲜人民军基地准备轰炸掉,三方六人组成联军,在山外的雪地里与美军轰炸机展开激战,用自己的生守卫了这片心灵家园。 正如片尾表铉哲的感叹:“要是不是在这儿,我们是在另一种场碰见,我们会很开心的,不是吗?!”六位军人最终用生保卫的,不仅仅是一个祥和宁静的村庄,更是一方淳朴率真人性的心灵家园。而当淳朴的村民们看着山外因轰炸而闪烁起伏的火光、兴奋地欢呼鼓掌以为是在放焰火时,他们会不会知道那是曾经水火不容的六位军人为了淳朴善良的他们用生点燃的焰火呢?责任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