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四公子之首:为什么刘邦最敬佩他?
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祭拜信陵君;在打败淮南王黥布后,他还特批了五户人家守护信陵君的坟墓,让他们四时祭祀。这是很高的礼节,一般只有前代帝王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相比其他三人,信陵君有何过人之处,何以得到汉高祖此般敬重呢? 战国四公子,以礼贤下士、广招门客闻名于当时,门客都达三千之多。,从对待门客、发现人才方面说,平原君是三人中做得最差的,因为历史没怎么记载春申君这方面。个故事:平原君的邻居是个瘸子,他的小妾笑话人家。邻居气不过,找平原君理论,他表面上答应处理,心里压根不当回事,门客因为他失信于人而走了大半。第二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寄居在赵国,整天找的毛公和卖水的薛公游玩。平原君很看不惯,对自己媳妇说了,他媳妇是信陵君的姐姐,将这转告给弟弟,信陵君说大舅子只知道装点门面,却没寻找真正的人才。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怕回去魏王还因为窃取符怪罪他,不准门客劝谏,就是那两个人冒死劝谏,让信陵君以国为重,使其声名得以保全。高手都在民间,平原君连自己家门口的高人都没发现,别人发现了还嘲笑,怪不得后来门客都跑到信陵君那儿了。平原君不仅没法和信陵君比,也比不了孟尝君。孟尝君和门客的饮食都一样,有天吃夜宵,有个门客觉得孟尝君吃的好,孟尝君就端着饭门客看,那个门客羞愧得了。此外,孟尝君和门客谈话,让人私下记住门客的家庭情况和住址,之后派人去慰问。 第二,从门客的质量上,信陵君的要比其他三人强。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时,想找20个文武双全的门客,只找到了19个,毛遂自荐,凑足了数,但真正留下名字的也就毛遂一个;春申君的门客,留下名字的有朱英和李园两人,可他不听朱英的劝谏被李园杀了,身首异处,比平原君还差;孟尝君的门客比前两人的强多了,鸡鸣狗盗虽然褒贬不一,但冯諼是无可非议的高手,上能使齐湣王、秦昭王重视孟尝君,下能使薛地老百姓拥戴孟尝君,此外还有一个魏子;信陵君不仅有前边的毛公、薛公,还有足智多谋的侯赢、英勇无比的朱亥,窃符救赵完全出自这两个人之手,后来诗仙李白曾作诗称赞:“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第三,从个人能力与对国家的忠诚度上说,信陵君是双优人才。孟尝君早年能两次劝谏父亲,成年后能使秦昭王召他为相,在齐国呆不下去时还能相魏,能力是有的,但是相魏期间,他联秦、赵、燕讨伐自己的国家与君王,这就太过分了。春申君早年曾以利害说服秦昭王,使楚国免受灭顶之灾,后来让太子暗中归国,自己大义凛然面对秦昭王,虽然再后来统帅六国军队在函谷关被秦国打败,但能力与胆识都是有的,只是把怀着自己孩子的女人献给楚王,想以此保存自己在楚国的地位,这对国家与君主就不忠诚了,他也因此而死。平原君的自身能力真不敢恭维,秦赵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他贪图眼前利益,建议赵王接纳韩国的上。上是被秦国打败的,秦国费了那么大劲儿让你得利,凭什么啊!这明显是上官吏的诡计,想要秦赵交战,平原君连这都看不出来,结果45万赵丧于长平。论能力,信陵君救赵使秦国退,解了邯郸之围,后来秦攻魏,信陵君回国联五国军队,打败了秦国著名战将蒙骜,追击到函谷关,让秦不敢出来应战。能两次击退秦军,这在四公子中,。论忠诚,魏国危难时,他听了毛公、薛公的劝谏,立马回国,忠心可鉴,即便后来被魏王猜疑,他只是饮酒作乐,未曾出走他国,更未曾攻打自己的国家。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的综排名是,所以汉高祖刘邦敬重他。再者,汉高祖有相当强的能力,更会招揽人才、驾驭人才,所以才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这和信陵君有几分相似。此外,作为统治者,谁不希望臣子忠诚,更何况刚征讨完反叛的黥布,这种希望应该尤为强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