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弑父母真相:魏征诋毁前朝抄袭野史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 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 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或者说,是死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宫廷政变,而杨广被认为就是这场政变的主谋。 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来看看历代官修正史对于杨坚之死是怎样记载的: 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 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 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的气力和他的大臣们一一握手话别。场面无比伤感,君臣皆歔欷不已。 七月十三日,杨坚死亡。 上面这些文字见于《隋书·高祖纪》和《资治通鉴·隋纪》。如果史书的记载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认定:隋文帝杨坚死得极为从容和安详。对于把江山交给太子杨广,老皇帝不但没有后悔,而且是带着放心满意的心情撒手西归的。我们甚可以想象他临终前肯定跟百官们说了许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不要辜负朕之所托”之类的话。 对此,《隋书·何稠传》中记载的两个细节可资佐证:差不多在杨坚与百官话别的那前后,他又召见了自己晚年亲信的大臣何稠,他负责自己身后的殡葬事宜;随后又召见太子,用手摩挲着杨广的脖子,说:“何稠此人做事很用心,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了他,行事应当和他商量。” “托付后事”的细节充分表明临终前的杨坚不但头脑清醒,而且心境平和;“揽太子颈”的细节则更加有力地证明:杨坚的爱子之情仍然不减于往日。换句话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对这个帝国的接班人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上述文字只不过是杨坚之死的故事梗概和版本之一。《隋书》的主编魏征及作者颜师古、孔颍达等人又在《隋书·杨素传》和《隋书·后妃列传》中给出了另一个非常详细而且充满了暗示意味的版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隋纪》也基本上原封不动地采纳了这个版本。 这是一个绘声绘色、极富香艳色彩也极富阴谋色彩的故事。 首先在这个故事中闪亮登场的是一个女人——一个据说是天生聪慧、美丽绝伦的女人。 这个女人本是陈朝的一位公主、陈宣帝的女儿,陈朝灭后被纳入隋朝后宫,渐获杨坚宠幸。独孤皇后死后,陈氏“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 杨坚患病后,尚书左仆射杨素、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朝廷重臣立刻赶赴仁寿宫,组成了临时内阁。同时太子杨广也奉入住大宝殿侍奉皇帝。杨广眼见父皇的病势天沉重,料定他时日无多,决定早作防备,于是写密信给杨素,向他询问朝廷和百官的情况,并他作出相应部署,防止朝廷在国丧期间出现动乱。杨素按太子的要求回复了一封密函。不料送信的宫人却误把信送到了皇帝手上。杨坚见信勃然大怒。他还没死,太子和宰相就已经暗中联手在左右帝国政局了,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无异于谋逆啊! 杨坚正在气头上,忽然看见他最宠爱的妃子陈氏色慌张地走了进来。杨坚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流着眼泪说:“太子无礼!”然后哀哀戚戚地告诉皇帝,说她早晨如厕时无意中遇见了太子,而太子欲强行非礼她,她拼抗拒才逃了回来。杨坚一听,犹如五雷轰顶。他断然没有料到这位温良恭俭的太子到头来居然是个衣冠禽兽!杨坚躺在御榻上,用力拍打着床板大骂:“这个畜生怎么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独孤氏误了我,独孤氏误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