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关羽对政治一窍不通 不容别人超过自己
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解州镇)人。逃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之后,为躲避官府追究,遂改字云长,因什么逃亡已无法考证,在乡间抱不平打死豪强一说没有依据也不可信。 如真这样,关羽将会把对豪强的仇恨,引申为对整个地主阶级的仇恨,当时涿郡已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关羽会义无反顾地参加进去。少,也会是起义的同情者。然而,他却参加了刘备招募的乡勇队伍,对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其鲜明立场与浓郁感情,已将后人编造的话打得粉碎。桃园结义是罗贯中先生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早期的刘备虽然已十分破落、十分狼狈,但仍然处在先祖中山靖王刘胜的光环之下。 黄巾起义发生后,他怀着强烈的汉室情结,组织乡勇参加了镇压。他把部曲(三国时地方豪强的私人军队)视为看家本钱,自然要极力笼络军官,所以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席,恩若兄弟”。陈寿在这里使用了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夸大了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带着家眷的刘备,怎能把关羽、张飞拉上床去? 结义是流民阶层帮派意识的反映,没有积极可取的内容。由于专制制度的压迫盘剥,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大批流民,还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群体,土匪、痞、乞丐、、盗贼是这个群体的核心。求生中,痞靠讹诈,土匪靠打杀,乞丐靠讨要,靠卖春,盗贼靠偷窃。为了加大实现获取成功的保险系数,必须将弱势个体变成强势群体,从而产生了“拜把子”这一宗法血缘关系无机延伸的封建形式,是小人“同而不和”的体现。 为什么降曹又叛曹?关羽一生是追随刘备的一生,弄清刘备投奔曹操的脉络,对了解关羽很有帮助。196年,刘备与吕布争夺徐州之战失败后投奔曹操。由于此公有与公孙瓒、吕布一样先投后叛的历史,所以曹操格外警惕,虽给以“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优待,却不肯外放。一次,曹操与刘备喝酒中间,忽然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 冷不丁听到“赞扬”,刘备吓得连汤匙、筷子都抖落在地。刘备为什么如此吃惊?“英雄”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又十分模糊的词语,有对文治武功的肯定,有对政治、军事实力的肯定,也有对政治、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有对雄心壮志的肯定。曹操将刘备与自己相提并论,只能是一种。 然而,这恰好又是对主人的威胁。所以与其说这是赞扬,不如说是警告。刘备掂出了“赞扬”的分量,韬晦既已被曹操识破,遂主动参加了董承的阴谋集团。在官渡之战十分吃紧的时候,袁术率向袁绍靠拢。仓促间,未经慎重考虑的曹操派刘备、路招率拦截。刘备乘机夺取徐州并杀了刺史车胄,再次扮演了“食人之禄而谋其主,驻人地而夺其城”的枭雄角色。 曹操利用袁绍见事迟、慢半拍的性格弱点,从前线抽扑向徐州,刘备很快以失败告终,妻子被俘虏,败被收编,关羽也被活捉了。关羽被擒后投降了曹操,并受到特别的优待,“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于被困土山时与张辽约三事之说,是罗贯中先生的杜撰。谈判得有实力基础,被擒之人,要么投降,要么受戮,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刘备的这次叛曹是因祸得福,不久董承案发,其集团成员及家属都被杀掉,刘备却幸免。然而关羽却留下了品德污点。某地的关帝庙有这样一副对联:贬损他的下联中,投降一节是最难堪的。官渡之战中,袁绍部将颜良率偏师攻打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操派张辽及关羽前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