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密史: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7个月前 (04-20)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运,形成了三分天下。  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既然曹操为了统一,吸纳了那么多人才,他为啥就偏偏没请诸葛亮呢?  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诸葛亮隐藏的太深?养在深闺人不识啊,结果,反倒让刘备得了先手?  关于这点,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是这么分析的:“你要说贾诩这样的人,出身贫寒,很难被人发现,倒可理解,但诸葛亮却不同。为什么呢?孔明先生的老丈人,是谁啊?是刘表的连桥啊,用今天的话讲,诸葛亮老婆的姨夫,就是荆州市委啊。所以,有了这层关系,在整个长江流域,诸葛亮早就名声在外了。  可是,知道了诸葛亮的能耐,曹操的势力那么大,条件又那么好,他干嘛不请呢?难道是他对人才重视不够吗?  其实,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曹操对人才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刘备和孙权。  首先,在选人上,曹操是无论贫贱,不计出身。你比如,他手下的谋士荀攸、郭嘉、贾诩等人,都是贫寒子弟,他的爱将张辽、徐晃、典韦等人,也都卑贱出身。  其次,在用人上,曹操唯才是举,不计前嫌。你比如,陈琳原是袁绍谋士,曾写过檄文,痛骂过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陈琳被俘后,因爱惜其才华,曹操对他,照用不误。  为了遍寻能人,曹操甚到了不计人品的程度。你比如,他曾三次广发《求贤令》,其中的一条,就是强调,只要你能力强,哪怕你有过劣迹,我也既往不咎,照样重用。  最能证明曹操爱惜人才的一件事,那就是对关羽的态度。自从关羽被俘后,曹操对关羽,那是又给官位,又送女人,可以说,能想到的招法,几乎都用尽了,可关羽还是不领情,身在曹营心在汉啊,竟偷偷跑了,一路上见有人拦,他是过五关斩六将,气得曹操手下,都恨不得一箭,把他射死,可曹操咋样?就因太爱惜人才,还是让人把他放了。  听到这,人们更纳闷了,既然曹操选贤上,已到了求才若渴的地步,那他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呢?  其实,你只要细细咂摸下,曹操的求才史,你就会发现,曹操手下的干将,无论介绍来的,应聘来的,或是俘虏来的,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别人投奔他。你想让曹操,低下头去求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即使你能力再大,你想让曹操装孙子,他也不干。  然而,在这点上,刘备却不一样,只要一个人,被他看上了,别说低点头,装把孙子,你就是把他弄得颜面扫地,下不来台,他也照样厚着脸皮,苦苦追求。  可诸葛亮这个人,在应聘上,偏偏好拿把,来来考验你,折腾人,你想,他的这种傲气,连张飞都受不了,就凭曹操那个脾气,早就大嘴巴子扇上了。  因此,在选人这件事上,一个靠投奔,一个愿去请,不难看出刘备与曹操的高低。  听到这,也许有人会反驳,你说曹操的能臣,都是投来的,不对呀,徐庶就是个反例啊。本来人家在刘备那儿,干得好好的,不也是被曹操挖角,猎头过来的吗?  要说徐庶这件事上,最能证明曹操的好面子,既然,你曹操真心请徐庶,你完全可以,亲自上门,礼贤下士,比如请人家去酒楼,喝上一顿,敞开心扉,好好谈一番,你干嘛要绑人妈啊。说穿了这么做,无非就想,把徐庶逼进曹营,满足自己那点虚荣心。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装牛掰,拉不下脸,低不下头嘛,结果咋样,搞得人家倒是来了,可是进了曹营却一言不发啊。  因此,看过《三国》的故事,大家都为曹操唏嘘不已,没想到就为面子那点事,竟然失去了一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