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坑了谁 三大名人形象严重被毁
作为一部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有些甚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不过,为了剧情矛盾的需要,有些人物原本的形象却生生被毁,以于他们已不再是历史上本来的那个“他”,虽说是这样塑造的形象魅力四射,但作为那个个人却已经是面目全非。且看三国三大形象严重被毁的知名人物:王朗、蒋干、鲁肃。 王朗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司徒王朗自告奋勇,跟随曹真迎敌诸葛亮,曹真任大都督,王朗任军师。这是诸葛亮次出祁山的事情。当曹真商量退敌之策的时候,王朗夸下海口,说只要他到阵前一番说辞,就能让诸葛亮投降,蜀国军队也就会不战自退。却不想,王朗的一番说辞不但没用,反而被诸葛亮骂了一个痛快淋漓,王朗羞愧难当,“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有了这个《武乡侯骂死王朗》演绎故事,王朗不仅是曹魏篡汉的帮凶,还是一个自逞其能,迂腐不堪,歪理邪说一大套,气短量小的人物。更有甚者,战场上有笑死的、气死的,有了这个王朗,从此多了一个被骂死的。 不过,这个王朗在魏国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曹操时期,王朗任大理卿,他认为,在罪行难以决断时,要从轻判处。这种法律观念是一种进步,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后来在曹丕时期,王朗升任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王朗还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 军事方面,王朗虽然不是那种临阵搏杀建功立业的将军,但在谋略方面却有独到之处。吴、蜀夷陵之战,孙权曾经向魏国称臣,以便专心与刘备交战。曹丕让大臣讨论,要不要出和吴国一道征伐蜀国?王朗认为,双方还未交,这时候不应出。要在他们势均力敌时,出促成胜败局势。即便这样,也要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出击,一战成功不留后患。曹丕采纳了王朗的建议,后来刘备失败,蜀国留在江北的黄权部队投降了魏国,这可真正是不战得利。 王朗还是一个学者,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