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时期两次内乱是怎样的?其结局又是怎样

8个月前 (04-20)

黄巾起义  宦官专权,吏治混乱,正义之士遭受迫害,奸臣宵小备受宠信。这种黑暗的政局下,经济也日趋萧条,官吏严酷地盘剥百姓,致使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各地起义不断。从建宁元年(168)到中平元年(184)的十余年间,见于史籍记载的农民起义就不下十几起。  中平元年(184)爆发了东汉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此次起义由张角三兄弟领导,主力军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分三路分别和东汉官军鏖战于河北地区、颍川地区和宛城地区。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起义最终失败。但是黄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深深撼动了东汉王朝行将倾覆的根基,此后,各地起义不断,而汉灵帝依然无所作为,只知道逸乐贪欢,东汉政权一步步土崩瓦解。  第二次锢之祸  东汉历朝幼帝很多,所以朝廷政权经常旁落,外戚和宦官轮番窃国,权力斗争非常残酷。汉灵帝即位之初,因为年幼,政权依然掌握在窦太后手中,窦氏一族权力如日中天。窦太后重新启用了次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让他们重新参与政治,一时唤起了很多士子的参政热情。  但是好景不长,永康元年(167)九月初七,宦官挟持了汉灵帝,发动宫廷政变。他们逼迫尚书任王甫为黄门令,胁迫太后夺取玉玺。陈蕃闻讯便率领属下官员和太学生八十多人赶来平乱,结果被抓到北寺狱,折磨而死。  此之后,窦氏一族几乎被赶尽杀绝,而陈蕃及其门生旧属也一律免官,而且永不录用。  即便是罢了官,这些贤能正义的知识分子依然清廉自守,且没有放弃自己的担当,到处弘扬正义,抨击时弊,这自然遭到了宦官们的嫉恨。于是,在永康二年(168),宦官曹节指使人在灵帝面前构陷李膺、杜密、张俭等二十名人要结成朋,以谋造反。年少无知的汉灵帝没有主见,便听信谗言,下令捕杀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锢之祸,受到迫害的士子达到六七百之多,致使朝廷的进步势力彻底瓦解,宦官专权达到了顶峰,政局更加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