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根本精与特性是什么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儒学的性质,儒家、非儒家或反儒家等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即使在儒家内部,见解也不尽相同。例如,很多人认为儒学是一种“伦理本位主义”哲学。我认为,这种定位忽视了儒学的道德主体性与人文性。儒学就本质而言是以内在道德而非外在伦理为本位的。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道德的。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对理想道德境界与完善人格的不懈追求之中。但儒学的道德理想并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道德空想,而是对人的价值的根本性肯定,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儒学在本质上是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儒学的根本精是道德人文精。在我看来,儒学具有以下五大特性: 首先是道德的主体性。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就是讲道德之“仁”是人之立于世界的根本依据。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是讲人是有道德、有善性的。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离开了道德仁义,人便与禽兽无异。 其次是人文性。儒学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死存亡,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成就君子人格。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君子人格,孟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荀子“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的君子德操,体现的都是人文精。 第三是整体性。儒学以整体宏观地把握自然、社会、人生为理性思考的方向。“天人一,万物一体”的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思维特色。儒家的大同就是“太和”,是追求最高的和谐境界,即整体和谐。 第四是实用性。孔子讲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后儒讲“内圣外王”、“修己治人”、“经世致用”,都是要求将道德修养落实到民生、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事业,而不是空谈道德。 第五是开放性。儒家历来重视兼容和谐、与时俱进、开放变革。儒家认为“文”(文明)与“质”(质朴)的关系是辩证的。一般而言,文明的发展是由简到繁,从野蛮到文明。但文明走向一个更高层次时,往往又变繁为简。由质到文是从野蛮向文明的进步,由文向质则是文明发展的更高层次。儒学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一种开放、发展的历史观。 儒学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如果将儒学的性质定位在“伦理本位主义”,就可能误导人们认为儒家只重视外在的伦理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忽略其内在道德的根本价值。而将儒学定位为“道德人文主义”,则能引导人们去发掘儒学的内在价值,指导人们树立道德理想、完善道德人格、关怀人生意义、追求人生幸福,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多元和谐的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