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玻璃画”:用于贵族炫富和大贵族相亲

8个月前 (04-20)

玻璃画在清代社会非常流行,价格也十分昂贵,不但原框都是木质的,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金丝楠木等极其贵重的木材。“玻璃画在17-18世纪的时候特别珍贵,堪比稀世珍宝,只有皇宫才有实力使用,往往被作为皇帝后宫建筑的构建进行展示。后来慢慢流行于大贵族之间,一般家庭承担不了。”郭红梅介绍,当时玻璃画的功能之一就是“炫富”。“主要作为宫廷贵族炫耀身份、财富的一种手段,放到厅堂里,画的内容涉及风景、动物、植物、人物等。”  据悉,故宫的建筑构建上,目前还存有100余件玻璃画。其实,玻璃画在当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相亲”。“就是作为相亲时候的照片,将来要作为嫁妆或陪嫁随女方一起带走,由新娘收藏保管起来。”  郭红梅告诉记者,玻璃画除了被作为建筑构建和相亲之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种类,就是春宫画。“这次我们带来了两件馆藏的非常精彩、格调非常高雅的艺术品,有点类似于春宫画性质的玻璃画。”郭红梅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了这两幅玻璃画。只见这两幅作品中的女子,身着半透明的纱衣,态含蓄、优雅、低调,同时欲盖弥彰、羞羞答答,以一种中庸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女性的魅力。“原作上女子穿的纱衣,漂亮极了,任何一个局部都百看不厌。”  如此漂亮的玻璃画,制作起来却不简单。郭红梅惋惜地告诉记者,此种玻璃画的绘画技法现已失传,很难再被恢复。“玻璃画是正面看的,所以这种技法要求画师在玻璃的反面作画。不但造型上要反着画,着色时也要反着着色。”郭红梅透露,画玻璃画最难的技巧就是着色。“观众最前面看到的色彩是要涂的,所以是反过来涂色。色彩越丰富,技巧越艰难。就像女人化妆打粉底,到皮肤的红晕、脸的红晕,需要按步骤一步一步来,但玻璃画恰恰相反,必须得反着来,太复杂了。”  同时,由于玻璃上所上的颜色不容易干透,只有等色彩干透以后才可以上第二遍颜色,这也导致作画时间相对漫长。“玻璃上的颜料干起来特别慢,比传统的古典油画还要慢。因此要等,等上两三天,干了再来一遍,还着不了急。层次越多的,作画时间越漫长。”郭红梅说,普普通通的一件作品,可能就需要画家画上几个月甚半年。  此外,要想保持非常好的玻璃画的色彩效果,玻璃的质地一定要非常薄才行,厚了效果出不来。“本来就是玻璃,还得选薄的作画,因此目前国内存世的玻璃画只有1000多件,大部分都流失到国外了。”郭红梅对记者说,得益于中央美院老一辈教授的精心收集,目前中央美院馆藏的玻璃画有30余件作品,基本品相良好、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