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和鲜卑!曾经雄踞北方的两个民族去哪啦?

1年前 (2024-04-20)

在中国北方的400mm等雨量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修筑了万里长城。匈、鲜卑是两个先后统治北方大漠的马上民族,他们用骏马弯刀一次次的南下,让中原的皇帝们头疼不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两个民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究竟去哪了呢?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两个民族的历史去向。先说匈,匈崛起于战国末年,曾趁着战国七雄争霸之际,出占领了河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派大将蒙恬30万秦军北击匈,收复河套地区,屯上郡。此后蒙恬奉将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相连接,修筑万里长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中原大乱,匈冒顿单于不断率内犯。汉高祖刘邦统下后,率35万大军北上,却被冒顿单于的40万骑围困于白登。汉高祖逃出后,被迫采取“和亲”政策,以积蓄力量,但匈仍然不时内犯。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损失惨重的匈爆发了内乱,呼韩邪单于朝汉,娶王昭君与汉和好,汉匈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东汉初年,匈分裂为南北匈,南匈归汉,北匈与东汉分庭抗礼。东汉朝廷先后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而此时位于东北的鲜卑人开始崛起,不断侵扰北匈。屋漏偏逢连夜雨,北匈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一部分匈精壮在单于的率领下开始西迁。他们西迁不是一蹴而成,走走停停,历经数百年之久,最终有一部抵达欧洲多瑙河附近,他的首领就是被誉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匈人走了,鲜卑人占据了北方大漠,那些没有迁走的匈人并入鲜卑族之中。南匈继续南下,在东汉末年,曹操将南匈单于呼厨泉扣留,将其所部分为五部。此后的十六国之乱中,我们又再次见到了匈人的影子。将西晋王朝灭亡的刘渊,就是南匈五部之后,他建国号为汉(后来改为赵,史称前赵)。此外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也是匈人建立的政权。此后中国境内匈人逐渐从史籍的记载中消失,因为他们逐渐融入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中。十六国之乱中,鲜卑各部先后南下,建立割据政权。鲜卑慕容部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鲜卑秃发部建立南凉、鲜卑乞伏部建立西秦。后来最晚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并打破了“胡运无百年”说法。北魏传孝文帝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说这直接导致鲜卑族的消失。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禁胡语、断胡服,并带头去汉族女子为后,同时让诸王休掉原来的鲜卑族王妃,娶汉族女子为妃。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颁布改姓的令,将拓拔氏改为元氏,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陆氏,贺赖改姓贺,独孤改姓刘,贺楼改姓楼,勿忸于改为于,纥奚改姓嵇,尉迟改姓尉。以上是一些大族的改姓情况,还有很多,如贺兰改为贺,叱卢改为祝,独孤浑改为杜,破多罗改为潘,叱干改为薛,叱吕改为吕,出大汗改为韩,拔列改为梁。数量太多,不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个人网站(www.diwangzhua网站站点" rel="no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