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打仗:阵法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首先说明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阵型是战争中必要的东西,战争不是单挑也不是打群架,而是有组织的两只军队之间的对抗,想要让自己手下的几千上万人能够有序的和对方的几千上万人厮杀,并发挥不同种各自的效率,适应地形,便于随机应变,就必须有阵型。其实就算是几个人之间打群架,有阵型和组织的一方也更容易获胜,因为相互支援、配都比散游勇的一方强得多,能发挥组织和集体的效应。另外,对于中国古代的阵型了解可能受了太多评书、小说的影响,这种东西听听就可以了,不要信以为真,其真实度和武侠小说对于传统武术描写的真实度差不多。总的来说,军队之所以需要列阵,其主要目的是:1.便于指挥、维持士气和纪律,散开各自为战的士是难以控制的;2.发挥各种不同种的优势并相互支援弥补劣势;3.适应地形并能随时变化应对战场突况。我们首先来假想一下,统帅一只一百五十人的小队,士都拿着盾牌、长矛,带头盔和盔甲,经过了良好的训练有组织和纪律。对手也是一百五十人,都是比其他的的士更加孔武有力的野蛮人,手持巨大的板斧和大剑,体力和单战斗力都比题主的士强得多。战斗的地点是平原没有复杂的地形因素,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尽可能获胜?很容易想到,将小队士列成方阵,使之正面向敌,用盾牌防护自己和后面的士,长矛戳刺,这样排的士作为盾,其后三到四排(取决于矛的长度)都可以发挥攻击,紧密的方阵让敌方不容易穿透,小队只有一个方向面对敌人,就可以限度削弱对方单战斗力强大的优势。想到了这个,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了解了古希腊人重装步的战斗方式了。古希腊时期,重装步就是这么列阵的,紧密的方阵有利于组织纪律和指挥,能增加军队的防御能力,想想几千人的重步方阵拿着密密麻麻的长矛对着你冲过来的情况,正面攻击能力也是很可观的。但如果不列阵,部队散开,一个拿长矛的士很容易被拿斧头大剑的士干掉,因为长矛在短距离不够灵活。那么当有了一只这样的部队,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如果敌我都是这样的步,打起来显然是一线平推的方式,那么除了训练更好、更勇敢、人更多、士气更高、装备更好等因素之外,怎么才能在战场上调动已有的部队战胜对方呢?底比斯城邦在对战古希腊陆地最强的斯巴达人时想到了变换阵型的方法,于留克特拉战役中成功的干掉了勇武著称的斯巴达人。当时的阵型是这样的:斯巴达人将重步一线平均排开(这也是当时希腊城邦通用的布阵),而底比斯人(底比斯此战重步数量大概只有对方的一半多一点)则将更多的部队部署在左翼,右翼人数相对较少,就形成了一个斜线,因此被叫做斜线战术。双方也有骑和轻步部署在重装步方阵的两翼,不过这一战主要是靠重步决胜的。双方重步接触后,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的底比斯左翼(质量上也安排了底比斯最强的圣团步在左翼)迅速击溃了斯巴达左翼,然后回转过来消灭了斯巴达的整个阵线。斜线战术的突破在于改变了传统力一线分配、平均铺开的战术,将重点力放在了关键点上,造成对方力相对弱势,突破其弱点,从而从一点造成对方整个战线的崩溃。天才的思想总是想通的,十八世纪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重新发明了斜线战术,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