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秦军方阵VS罗马方阵 到底哪种更强?
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探索中华冷器之谜,回归古代冷器时代,流传百世的名刀名剑,冷器自媒体一、秦军方阵秦军方阵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让人联想到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秦军拥有一种步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达15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的武器,甚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像: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的步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二、罗马方阵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120-16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60-80人,若为成年人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120-160名青年,120-160名壮年,60-80名成年,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为600人。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也是保民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采用三队列法。由青年组成的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横队的士开始冲锋,前两列士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组成的轻步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成年为军团的后备队。秦军VS罗马军秦朝时蒙田将匈驱逐出河套地区,匈西迁,然后到了成吉思汗的时候,匈迁到了欧洲,收服东哥特,占领克什米尔,那时的王撒提拉一人挑战了整个欧洲,包括罗马帝国,当时的教皇召集了整个欧洲的军队才堪堪住匈的西进,两军决战时,欧洲人不敢抵挡匈骑冲击,只能冲击哥特人的防线,那次的百万人大决战虽说匈失败,但是其当时的战力可见,而这样的战力都被驱逐,所以说秦朝军队应该稍强,在者秦朝军队训练的都是集团冲锋,而那时的罗马帝国还抱守骑士精,所以说秦军赢面大一点,但是这也不一定,战争的决定因素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