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为何多不得善终:行不义千夫指

1年前 (2024-04-20)

历任大多不得善终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对外疯狂侵略扩张的道路。从那时起,历任日本也成为饱受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憎恨对象。有意思的是,这些大多未能“善终”。孝明是明治的父亲。他于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死时年仅36岁。当时日本的维新革运动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而在孝明的身边,也围绕着各种敌对的政治势力。因此,年富力强的孝明突然死亡,引起了种种议论。有人认为,孝明死于天花。还有人认为,孝明是在天花后被人毒死的。真相究竟如何,已难以查清。总之,孝明死后,他年仅16岁的儿子睦仁亲王即位,是为明治。岩仓具视、三条实美等人控制了京都朝廷的实权,维新派以新为旗帜,向腐朽的幕府发动的攻击,终于使日本成为一个资产阶级国家。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使明治获得了“明治大帝”的称号。但这位“明治大帝”注定难以活得长久。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他便患了糖尿病,到1906年1月底开始并发肾脏病。1911年,日本社会的几名激进分子刺杀未遂。明治受这件事打击,觉得活着毫无趣味,开始拒绝治疗。1912年7月30日零时43分,明治“尿毒症”发作死去,终年61岁。皇太子嘉仁含泪在皇宫的偏殿举行了登基典礼。他就是大正。大正出生于1879年8月31日。因为难产,他生下时竟没有哭声,接着又患了脑膜炎。这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大正即位后,繁忙的国务令其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出现了连续发作的脑血栓症。此病导致他步履蹒跚,行走困难,双手发抖,记忆力和辨别能力明显衰退。同年,日本政府决定,让皇太子当“摄政王”,大正引退,被安排到叶山行宫疗养。1926年12月25日凌晨1时25分,大正病逝,终年48岁。已经当了5年摄政王的皇太子正式称帝,是为裕仁。在中国及亚洲其它许多国家人民的眼中,裕仁是最凶恶的战犯。逃过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后,裕仁身体健康,依旧享受国家元首般的尊崇。1987年,裕仁在他86岁的生日宴会上感到身体不适,只好中途退席。事后他被医院确诊患上了胰腺癌。9月22日,宫廷内医院为裕仁做了剖腹手术,切除了一段结肠。从此裕仁的身体便衰竭下去,国事只能交由皇太子明仁亲王代行。裕仁于1989年1月7日晨死去。生不出皇子是“传统”直大正,200多年来日本的历代均非皇后所生。为了不使“皇统”断绝,历代都通过选妃来传宗接代。但与妃子所生的皇子夭折的比例高得惊人。如明治共有兄弟6人,成年者仅明治一人,其余的都在3岁以内夭折。而明治本人与5名后妃共生育子女15人,成年的男丁仅大正一个。其余的不是在出生后的当天死去,便是过早夭折。如今,日本皇室生不出男孩,只是延续了“老祖宗”的传统而已。有人认为,这是长期近亲通婚造成的。受等级制度的影响,有资格做皇后的人只限于与有密切关系的五个家族的姑娘;能做妃子的姑娘受门第制约,也非常有限。这一制度造成了世世代代的近亲通婚。另外,嫔妃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造成皇子早夭的原因。妃子要想在众多嫔妃中独占鳌头,获得的宠爱,只有生男孩儿一条路。因此,她们也就分外嫉妒其它怀上孩子的嫔妃。她们彼此憎恨,相互羞辱,甚不惜用各种手段谋害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