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革”为什么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8个月前 (04-20)

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所谓的“价格革”便是其影响之一。“价格革”使“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66页)但是,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封建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而且主持开辟新航路和开展殖民掠夺的主要是封建主阶级,为什么这反而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呢?本文对此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就教于诸位同仁。  一、“价格革”导致封建主的收入相对减少。在欧洲,自9——10世纪开始,城市开始兴起,商品经济开始深入农村,随之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并日益盛行。从12世纪开始,在英法等西欧国家,农制逐渐走向瓦解。在农获得自由的时候,贵族与农民在法庭上办理一定的手续,称为“公簿”或“特许状”,贵族与农民各执一份。公簿或特许状上明确规定:农民获得人生自由,并可以永远耕种其原来所耕种的那份土地(称为永佃田)。为此农民必须交纳一定的赎金。同时,农民每年必须向地主交纳一定的贡赋。贡赋为货币形式,数额固定,永不变更。当时的农民虽然获得解放,但是农民的贡赋很重,几乎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农民的贡赋都不得减少,否则便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当时的规定来看,当然是对贵族地主极为有利的。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黄金,白银日益增多,货币价格大幅度贬值,而物价也不断上涨。再加上生产力的进步,农民的收获也有所增加。这样农民所交纳的贡赋虽然数量未变,但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大为下降,到18世纪的下半期,贡赋只相当于农民总收入的5%左右。虽然地主极不满意,但因为有明文规定,也无可奈何了。虽然,封建地主收入的贡赋数目没有减少,但实际的相对收入则大为减少了。  二、“价格革”导致封建主的地位相对下降。贵族地主要求农民交纳货币地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庄园里的简单产品,而需要购买市场上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品。随着货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封建贵族通过剥削农民和对外殖民掠夺所获得的财富,就逐渐流入工商业者的腰包。市民阶层,即手工业者、工场主和商人则越来越富有,他们的经济地位开始逐渐赶上并且超过原来的封建贵族。这样,整个封建贵族的势力相对于原来处于社会底层的、经济实力微不足道,而现在则非常富有的市民阶层而言,日益减小,其经济上的地位也相对下降了。  三、“价格革”导致封建主的群体相对缩小。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封建地主贵族不愿看到自己日益贫困而工商业者大发横财,他们开始适应新形势而采取一些措施。有些人抛弃了过去轻视甚鄙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开始从事工商经营,这样,他们就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有些人开始圈占农民的土地,或者自己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或者出租给农业家,以收取更高的地租。因为农民所耕种的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地主贵族,他们有权或强行收回土地。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大片土地的农业家,雇佣农民为他耕种,付给一定的报酬。农场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甚是主要作为工业原料。这种经营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了,农业家便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租地农场主”。这样,有些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化了,有些虽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但也与资本主义生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例如英国的所谓“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便是如此。这样封建阶级阵营的人数就逐渐减少,而资产阶级的队伍则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