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问题那么严重 明朝灭亡和宦官有关系吗

8个月前 (04-20)

对明朝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势力这么猖狂,是大明灭亡的原因吗?很感兴趣的小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从秦国说起,到清朝灭亡,两千多年,宦官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连朱元璋这种极度集权的皇帝都重用宦官可见一斑,宦官掌权可以风光一时风光不了一世,避免了篡位的风险,这对帝王来说是的保险。宦官的权力天生依附于皇权。本身就是皇权衍生的产物。就说刘瑾和魏忠贤,刘瑾最高做到了司礼监掌印宦官,这是宦官里最高的官职了。刘瑾顶峰时期权势滔天,但是皇帝一句话翻不起什么浪花来,魏忠贤同理,在天启皇帝手里得势,顶峰时也是九千岁,结果让崇祯这个皇位都没坐稳的咔嚓了。所以对帝王来说,宦官是最好的工具人。  宋之前大多是外戚+氏族分权,从宋开始,压制女性地位,压制武将(氏族)地位,拔高文官也就终结了,外戚氏族干政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时代的进步。但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文官读书人的软弱,选拔机制导致的学阀,门阀家族盛行,到了明中后期一发不可收拾,启用宦官,任纨绔氏族子弟作干儿子,也是无奈之举,想开历史倒车以毒攻毒。朱元璋虽然立下规矩,但是他并不傻,他将宦官的整个官僚体系设计好了,其实是和外朝对应的,也就是说其实朱元璋是对宦官立好了规矩,做好让宦官参政的预案的。最终也确实如此,司礼监和内阁其实是对应的。  文官变质是在土木堡之后,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更是开启文官领的先河,正德死后皇权更是进一步被压制,明朝几个著名宦官郑和、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除了王振是个纯粹的垃圾,其他都是某方面的人才私德不论,后期更是皇帝与文官打擂台的最重要的帮手。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已经成年,手握二十万精锐,面对瓦拉的三万人,他但凡听手下将领一点人话也不会全军覆没,明朝皇帝都是帝王操控宦官,就朱祁镇一人被宦官玩弄,他和王振拉低了明朝帝王的档次,王振是明朝宦官之耻,军事经济一窍不通,郑和、汪直、刘瑾、魏忠贤哪个都比他强。  刘谨才是正德皇帝真正的保护,刘谨死后,正德身边就被渗透成筛子,没多久就被溺水病亡了。所谓“八虎”是文臣们给安上去的,并不是他们自己取的,文臣诛八虎,在当时就有人说是王岳与刘瑾争权引起的,当时王岳是司礼监掌印,但弘治却在弘治16年让时任内官监掌印的刘瑾兼任东厂厂督。  时王岳与内阁交好,秘谋诛八虎,不过却被人提前泄密给了刘瑾,这泄密的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内阁大佬李东阳,毕竟事后处置王岳等宦官都被发配凤阳守陵,刘健谢迁致仕,只有李东阳仍然留任内阁成了首辅。刘瑾掌司礼监之后掌东厂的是丘聚,后来是马永成,谷大用掌西厂,于张永是御用监掌印兼乾清宫总管,所以八虎之中张永更有时间伴在正德左右,这也是杨一清选择与张永谋诛刘瑾的原因。  明朝是亡于东林,不是亡于宦官。东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士绅,官员,地主,有钱人勾结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组织。除了老百姓,这里面几乎包含了社会的所有阶级。这个组织大量兼并土地,借着朝廷的名义大收赋税,老百姓交不起赋税只能卖地,没了土地就成了流民,有了流民就造反不断。东林不断膨胀,所以明朝后期才对皇权形成了压制,明朝几代帝王,一直到末代皇帝崇祯都干不过东林。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朱元璋复生也无力回天了,东林几乎侵蚀了整个社会阶级,导致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