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中的武林高手 少林寺中走出哪两位将军?
1955年中国人民授衔时,其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开国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有趣的是,这两位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许世友曾任司令员,钱钧曾任副司令员。 更有趣的是,钱钧比许世友迟3年进少林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个“菩萨”虽在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彼此竟还是少林寺“兄弟”。两人不禁抚掌哈哈大笑。 人称"猛张飞"——许世友 提起新中国开国将军之一的许世友,大家都知道他是河南新县人,有一身响当当的武艺,在战场上常常身先士卒,抡起大刀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人称"猛张飞"。可是有谁知道,许将军的这一身武艺与虎胆是从哪里来的呢? 许世友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少林将军",答案就在这里。不错,有的读者已经猜到了,许将军确实在少林寺待过,并且一待就是整整8年的时间。他在16岁下山以后参加革时表现出来的过硬功夫与过人胆识,以及贯穿戎马生涯与生活始终的异常刚勇的作风,毫无疑问都是拜这段经历所赐。 无独有偶,曾与许世友将军共事于的副司令员钱钧中将,也有5年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星河中,少林寺走出一位上将一位中将,关于他们习武的故事今还在军队与民间流传。可以想见,与少林寺的特殊关系,影响他们的不止是体魄和意志,他们的整个生涯也被罩上了一层浓厚的传奇色彩。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新县,现在河南与湖北交界的大别山区,关于他为什么去少林寺,具体原因似已难弄清楚。一种说法是许世友家境贫困,兄妹7个,父母实在养活不了他们,就在逃荒的路上,把许世友送到了少林寺;另一种说法是,许世友的祖母生过一场大病,久治不愈,他的父母便求菩萨保佑,许愿如果老人病好就送孙子出家信佛。后来,老人病好了,世友就被送入了少林寺。第三种说法流传最广,说许世友受当地一个地主的儿子的欺负,两人打起来,许世友失手打死了他,就逃到少林寺里避祸。 许世友进少林寺的时候才8岁,但穷人家的孩子自小就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又能吃苦,因此很招师父们喜欢。许世友的法名叫做永祥,他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师父们端茶倒水,铺床叠被,扫地抹桌,虽然有时事情干不好免不了受师父们责怪,但他依然十分快活,因为师父们天天都教他练习武功。 许世友都练些什么功夫呢?平时,只要忙完了杂活,他就按照师父的安排站桩、摔棍、跑立砖、插沙、运气、打梅花桩等等。许世友练功十分刻苦,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又因为是打小练习,因此长进很快,练就了过硬的功底。据说,他臂力过人,刀枪剑棍十八般器样样精通,在一同习武的人中相当出众,只要他不带练功用的"重身"沙袋,寺内数米高的围墙几步开外就能飞跑跃上;运足了气,三寸多厚的大方砖一掌就能击碎。与此同时,师父们经常给他讲"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武僧抗倭等故事,使他自小就形成了义气豪爽的性格和匡扶正义的愿望。 转眼间8年过去了,许世友觉得自己功夫学的已经可以了,也非常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就辞别师父与师兄弟们下山而去。临别时,很多人来送,许世友十分不舍,决定把名字永祥改为"释友",取一辈子做释家的好友之意。大概是后来嫌"释"字笔画太多,又改成了许世友。 许世友在1926年参加了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南征北战,屡立战功。29岁就当上了军长,解放后任司令员。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少林功夫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在红军生涯中就5次参加敢死队,打了很多硬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舞着一把大刀冲在最前面。如果没有真功夫,想毕没有人敢这样,即便敢,也未必能从血雨腥风中闯过来,许世友也是因此得了个"少林将军"的美誉。 解放后,许世友的功夫虽然再难有用武之地,但他却坚持勤练不忘。据说,在他南京的家中摆满了刀枪剑棍等冷器,院子的大树上吊着沙袋,他也常常象战时一样,每每闻鸡起舞,活动拳脚。许世友一生,身体都很结实,象座黑铁塔。他于1985年秋去世,享年八十岁。许世友和钱钧 钱钧弯矛吓退“造反派” 钱钧将军原名钱运彬,河南光山县人。由于家里穷,6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地主家当了放牛娃,两年后,因为受不了东家的打骂虐待,他跟着一个过路的油漆匠偷偷跑了。可这个油漆匠性格十分暴躁,小钱钧到晚背着担子累死累活地跟着他走街串巷不说,干活稍有差池就要挨一顿揍。终于,到了11岁头上,钱钧再度"逃跑",这次他"逃"入了少林寺。 钱钧与许世友是同龄人,进少林寺的时候比许世友晚了三年,也就是说,他们共同在少林寺内生活了5年。不过,由于当时寺内僧人较多,他们相互之间并未熟识。钱钧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两人碰面了闲聊,才发现原来是师出同"寺"的师兄弟。 钱钧的功夫也不错,在少林寺的5年,他练就了一手"铁掌"功夫。发起功来,就如同一只锋利的大斧,遇木断木,遇石碎石。这功夫是怎么练出来的呢?据说,他进少林寺的第二天,值班和尚让他烧火,灶前竖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桩,却不见劈柴刀。他就询问,值班和尚举起手说:“这就是刀。”说罢手起“刀”落,又撕又拧又劈,将木桩化为碎片。 现在我们在电视电影里常见的辟砖功夫,想毕对钱将军来说一定是小儿科。不过,据说他的一身功夫很少为人所知。许世友将军在训练战士的时候,应大家的要求常常要表演那么一两下子,钱钧将军则不同,只有少数高级将领知道他会功夫。钱钧将军曾经说过,少林功夫久负盛名,大家都十分好奇,如果都来要求比试,不免会伤了同志。他说:"有武功的人,与不会武术的人是不一样的,有时你出手时并不想伤人,但往往事与愿违,一出手就误伤了人。"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钱将军相当温和谦虚,不过,有的时候却也例外。这里有一段流传颇广的故事:"大动乱"中的,钱钧将军乘车出行,途经南京中山门,被一群"造反派"拦下。"造反派"们手持铁长矛,欲检查军车,钱将军于是下车与他们理论,一名"造反派"就把长矛伸到钱钧胸前威胁。钱钧微微一笑,伸出左手握住长矛,"造反派"想收回,用力拉长矛却纹丝不动。钱将军又伸出右手,略一用力,铁矛已成弓形。"造反派"们一下子就被震住了,乖乖地给他们放行。 在少林寺不是当和尚 许世友和钱钧将军都在少林寺里待了相当长的时间,不少人都认为,他们一定是做了和尚。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许世友和钱钧都只是在少林寺做杂役,兼学武功,并没有受戒。 据报载,新华社驻一位记者曾在许世友生前采访过他,专门问到了在少林寺的这段经历。记者问,你在少林寺当过和尚吗?许世友回答说:"没当过和尚,在少林寺打过杂役,也就相当于长工,因为我没有受戒。" 在这里,提到了一个佛家的概念:受戒。我们知道,僧人们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练功、诵经、禅坐,这是为了什么呢?除了要用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力求达到"功到自然成"与"顿悟成佛"的境界外,具体地,在佛学上也要争取一种地位。受戒就是地位"升级"的仪式。 佛门内最基本的学位有三种,种是沙弥,第二种是比丘,第三种是菩萨。刚进寺的人,不仅要从杂役做起,而且要将若干佛经背的滚瓜烂熟之后,才能接受沙弥戒,取得"沙弥"称号。也只有取得"沙弥"的称号,才算得上成为佛门的正式。因此,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许世友并没有取得"沙弥"的称号,因此说自己并不算正式的和尚。 不过,许世友和钱钧两位将军是从未忘记过在少林寺的这段经历的,一身好功夫和坚毅的品质是在这里养成的,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许世友常常给战士们讲述自己在少林寺练武的故事,钱钧则晨起必练少林功夫,风雨无阻。因此,虽说他们在少林寺不是当和尚,却也是不折不扣的少林。 相关阅读: 细数中共刀客将领:许世友一刀秒杀日本军官 “大刀敢死队长”——许世友 开国上将许世友,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大刀敢死队队长。平时上阵杀敌,无论许世友是什么职务,他总是左手提着一把沉重的大刀,特别是当敌我胶着打不开局面时,许世友就会把帽檐往下一拉,带着敢死队就往前冲,常吓得敌人屁滚尿流。因此,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战”中,许世友屡立奇功,人送绰号——“大刀敢死队长”。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生于河南信阳新县,自幼家贫。后来,许世友机缘巧进入嵩山少林寺学艺。在少林寺的日子里,许世友勤学苦练,成就了一身硬功夫,特别是他喜欢的大刀。一次,一伙流寇窜到少林寺,形势危急之下,许世友一刀便结果了那个匪首,惊得其余流匪大喊:“天下凡了!天下凡了!”纷纷逃走。1926年,许世友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开始了他忠肝义胆的“刀客”军旅生涯。 许世友性格刚烈,充满勇猛无畏的“大刀精”,能打硬仗、恶仗。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红军不足,大刀是最便当、最令敌胆寒的器,三国时期的关云长能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因为青龙偃月刀!”1930年5月,已是红军团长的许世友亲率敢死队,攻打为祸一方的湖北新集大山寨地主武装。战斗中,敌人异常嚣张,凭借暗枪眼和地势向红军扫射,致使没有大炮的红军多次进攻受挫。这时,许世友想出用方桌加沾了水的棉被做土盾的方法,打头阵带领敢死队员突击。只见许世友一手持盾,一手提着鬼头大刀,“噌噌噌!”几下便跨上寨墙,守寨的团丁还没反应过来,许世友手起刀落。几个团丁就集体见了阎王。在敢死队的配下,红军攻破寨门,但这时,许世友不慎被敌人的土枪打中,一下昏迷了。战士们在收尸的时候发现了他,并把他抬了回去。当时,战士们围着许世友失声痛哭,可没想到许世友一下子醒了,问道:“哭什么?”战士们说“我们以为你阵亡了。”许世友笑道:“只是美美地睡了一觉!” 1931年春,蒋介石派亲信岳维峻率领号称“模范之师”的国民34师围剿红军。面对34师的孤军深入,红军决定集中五个团的力,连夜突袭驻扎在双桥镇的岳维峻部,给对手来一个出其不意!许世友所在的二十八团承担了正面突击的重任,许世友决定再次举起敢死队的大旗,直捣火线最中心。战斗中,敌人不但占据有利地势,空中还有飞机掩护,子弹像雨点一样洒来。许世友带领敢死队一个弹坑一个弹坑地匍匐前进,当突到距敌工事100米时,许世友猛然跃起,大喊一声:“同志们!杀啊!”便带领战士们与敌拼刺刀。许世友疯狂地挥舞着大刀,顷刻间便结果了好几个敌人,战士们一看,士气更胜,最终活捉了岳维峻。1933年10月,许世友任红四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率部在四川抗击刘湘等川军对红四方面军的“六路围攻”。在长达四个月的防御战中,许世友身先士卒,常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把纯钢的大刀,竟砍得缺锋卷刃,最终取得胜利。红军突破嘉陵江的一次战斗中,身为军长的许世友亲率敢死队,手提一柄钢刀冲入敌阵,斩敌36人。事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叹道“军长参加敢死队,!”1935年8月下旬,国民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对长征中的红军右路军进行“堵剿”,许世友奉率部与敌鏖战两天两夜,拼杀了4个小时的大刀,全歼胡宗南一个师,攻克甘南重镇包座,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抗日战争中,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面对鬼子的“武士刀”也毫无惧色。一次,许世友率部径直冲入敌阵,日军眼见大势已去,但一个鬼子军官不甘心,拔出佩刀,要和许世友“单挑”。结果,许世友连眼都没眨一下,单手提刀只一回,便送那个军官见了。 “秦大刀”——秦基伟 上将秦基伟,躯体伟硕,浓眉赭面。战争岁月中,秦基伟因善使大刀,并屡立奇功,人送绰号“秦大刀”。1984年,任阅总指挥的秦基伟陪同邓小平阅。当时,秦基伟侧立在阅指挥车上,目光炯炯,威风凛凛,更被人尊称为“将”。 1914年11月,秦基伟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8岁便失去父亲。虽然生活异常艰苦,但秦基伟并没有向运折服。秦基伟幼时喜欢习武,特别是伯父送给他的那把大刀,虽然锈迹斑斑,但他还是爱不释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悄悄跑到村口的那棵大榕树下练刀,久而久之,秦基伟的刀法越来越好。秦基伟对玩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将来,一定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1927年,秦基伟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这时秦基伟才13岁。1929年,秦基伟参加了红军,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开始了他光辉的红色“大刀”生涯。 秦基伟作战勇敢,在近战肉搏中喜用大刀。1931年,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部靠前指挥攻打黄安城。刚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看着其他部队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可自己的部队却背着枪提着大刀奉守护总部,情急之下,竟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连连请战日:“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营长执拗不过秦基伟,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条件是:“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希望秦基伟知难而退。谁知,秦基伟一腔热血,竟真的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一仗下来,仅用大刀便结果了好几个敌人。事后,营长拍着秦基伟的肩膀说:“不错,以后就封你为秦大刀!”从此,“秦大刀”的威名在红军军中日盛。 抗战爆发后,秦基伟受以“游击战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个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当时,秦基伟亲率“大刀队”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的旗号。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成立,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此时,日军占领了太原,对附近地区不断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扫荡祁县阀漫村时,就杀害村民23名,奸污妇女40多人。不久,日军占领平遥县城,竟屠城1000多人,紧接着就在太谷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二·一八惨案”。噩耗一个接着一_个传来,在秦赖支队引起了极大地震动,向来勇武刚烈的秦基伟怒火中烧:“太行山下八路军秦赖支队早已家喻户晓,岂容日寇放肆!”然而日军势大,拥有精良装备的国民尚挡不住鬼子的进攻,所以秦基伟决定:“打!但要智取。”于是,秦基伟严令参谋处、敌工站和各县区游击队负责人,务必于近期掌握为日本人带路、帮凶的罪大恶极的汉奸及日军零散分队的行踪。 一切准备就绪后,“秦大刀”要开杀戒了。1938年4月2日晚上,秦基伟亲率“大刀队”,配十个县的军民行动,一夜间斩首100多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所有被杀汉奸尸体上均贴标语: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接着,在秦基伟辖区内,70余个日伪据点均遭袭击,260多名汉奸被杀,鬼子也死伤惨重。此一招,把敌占区搅得一片恐慌,鬼子汉奸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出门了。 “独臂刀王”——贺炳炎 开国上将贺炳炎,个子虽不高,但却虎背熊腰,作战勇猛顽强。红军时期,贺炳炎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的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颤,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之后,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但他上阵杀敌依然首当其冲,挥舞大刀,勇猛不减当年,大有“独臂刀王”之势。 1913年,赞炳炎生于湖北松滋。贺炳炎自幼体魄健壮,喜欢舞刀弄枪。据说,贺炳炎在参加红军前曾投师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来他觉得使剑不过瘾,就改学了“玄虚刀法”,并且常练不辍,所以以一敌多完全不在话下。1929年,贺炳炎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在部队,贺炳炎一没仗打就手痒,只好用木质大刀与战友“对练”,常常把许多战士“练”得鼻青脸肿,跑到湘鄂西红军总指挥贺龙面前告状,气得贺老总经常拿起自己的烟斗“打”在这个自己的爱将脑袋上:“你这个家伙,刀法是越来越好,仗是越来越能打,但是脑壳是越来越经打,而且也是越来越调皮咯!” 1932年,十余万国民军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形势万分紧急。一次,在敌人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的时候,贺龙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校受训的贺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翻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一下轰动军校。1935年春,后坪战斗中,红军攻击部队被敌人炮火压制,突击队几次都攻不上去。这时,贺龙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二话没说,挥舞大刀,连中两弹仍不下火线,最终突击成功,被誉为“孤胆英雄”。“大肃反”中,贺炳炎也成了肃反对象,被关押了起来。在一次战斗中,因前方作战不利。指挥部只好又把贺炳炎放了出来。贺炳炎眼见局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抄着大刀就冲上战场,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直局势转危为安。事后,贺龙怒斥肃反大员:“如果真是反革,贺炳炎会这样不要地打仗吗?会这样提着脑袋冲锋陷阵吗?有这样不怕死的反革吗?”说的那肃反大员哑口无言。 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贺炳炎的右臂不幸被炸的血肉模糊,骨头全碎了,军医只能为他做截肢手术。在手术器械和药品都短缺的情况下,贺炳炎竟不用麻药,咬着一条毛巾完成了整个手术。军医叹曰:“关云长刮骨疗伤尚不过如此!贺将军真乃将也!”手术前后共用了2小时16分钟,而贺炳炎见到贺龙以后的句话就是:“老总,我的胳臂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老蒋干!”后来的战斗中,贺炳炎单手挥刀,英雄丝毫不减当年,杀的敌人心胆俱裂。当时,贺炳炎的部队被称为“一把手”部队,“独臂刀王”贺炳炎一时声名大振。 抗战期间,每当日军听到贺炳炎的大名,也是谈虎色变。1937年10月首战雁门关,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团长的贺炳炎率部伏击日寇。战斗中,“独臂刀王”挥舞着自己心爱的鬼头大刀,取鬼子项上人头犹如探囊取物。一刀过去,一个鬼子立马胸前开花,又一刀,另一个鬼子的手臂就飞上了天,什么武士刀,什么精钢刺刃,在絮炳炎的鬼头刀面前,完全形同废铁。看到八路军如此凌厉霸道的攻势,小日本吓破了胆,纷纷后退,“武士道”精已全然抛在脑后。,贺炳炎部歼灭日寇500余人,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话,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