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皇帝专属墓葬方式 黄肠题凑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古代皇室专属墓葬方式,老百姓用了要被砍头,盗墓贼遇见又气又恨,很感兴趣的小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侍死如生”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观点。如果逝者生前拥有尊贵的地位,那么死后也应该使其具有相应的地位,所以古代丧葬中演化出了多种形式,甚有些丧葬形式成为了专属的一种,即使是家财万贯的“土豪”也是不能够使用的,否则就犯了僭越之罪。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尊贵。不过若是盗墓贼遇见它,则会又气又恨,它就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的发现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黄肠题凑”出现在1974年北京丰台区的大葆台汉墓,当时有一个石油厂在打地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座墓葬,后来考古专家在墓室中发现了史书中记载的“黄肠题凑”葬式,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房子围住了整个棺椁,后来经过专家统计,这个墓穴中的“黄肠题凑”共使用了15880根长90厘米,高和宽约十厘米的柏木。 此外,在1979年的江苏省高邮市,也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陵墓,这座墓葬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18倍,这也预示着这座陵墓主人的身份绝不寻常。果不其然,在后来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玉器、铜器、漆器等数不胜数,甚连木屐以及浴具都有,这些发现都让考古学家们惊喜不已。不过最让考古学家感到惊喜的是,这座墓葬竟然也采用了“黄肠题凑”的葬式。 ▲“黄肠题凑”的含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黄肠题凑”呢?“黄肠题凑”这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通俗来讲,“黄肠”就是指柏木去皮之后,因其内芯为,所以称其为“黄肠”,而“题凑”就是指不使用榫卯结构,将柏木一层层铺叠起来,而且木头顶端都向内聚。 换言之,“黄肠题凑”是包裹棺椁的一个长方形框架,只不过它的尺寸很大,而且重量很重。它属于上古秦汉时期的专用葬制,有时经过皇帝特许也会将这份荣耀赏赐给其他的皇亲国戚或者大臣。 因此当考古学家一旦在古墓中发现了“黄肠题凑”的葬式,这就意味着墓主人少都是皇亲国戚或者大臣。事实也正是如此,北京大葆台汉墓的主人是西汉广阳王刘建,他是汉景帝的孙子;而江苏高邮的天山汉墓埋葬的则是西汉广陵王刘胥,他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他们都属于皇亲国戚。 ▲“黄肠题凑”的价值 “黄肠题凑”能够让使用者尽显尊贵,不仅是因为它的价值高到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而且也是因为材料的稀缺性。“黄肠题凑”的主要材料是柏木,而松、柏一类的树木生长速度慢,要长符用来做“黄肠题凑”的材料少需要七八十年以上的周期。并且其需要的木材量极大,往往一座陵墓所需的木材数量能够轻易过万,像大葆台汉墓中就使用了超过15000根的柏木,天山汉墓中的木材使用量也高达545立方米。因此,就单从材料方面来说,“黄肠题凑”的价值就是非凡的,正是因为如此,也只有才能有能力去搜集如此多的木材以及负担起如此庞大的开支。 ▲“黄肠题凑”令用者尊的原因 早在先秦时期,“黄肠题凑”作为天子葬制形式就已经在《礼记》中确定下来。后来到了秦汉时期,它依然能够成为专属的一种墓葬制式,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价值高的原因之外,主要还跟古人的观念有关。古人是十分重视名声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死后“盖棺定论”的时候能够成为后人口中的“君子”。因此,他们就试图通过一些外物来装饰自己。比如,古人崇拜玉,认为它洁白、无暇、诚信,是君子的象征,所以那些王侯将相才会将玉作为自己首要的陪葬品,金银反而成为了玉的陪衬。比如最为知名的玉制陪葬品就是“金缕玉衣”。 同样地,因为用来做“黄肠题凑”的柏木属于“岁寒三友”之一,其象征着坚强、高尚的品格。所以,“黄肠题凑”才能够依然成为的专属葬式。 对于使用者而言,“黄肠题凑”是死后高无上的荣耀;而对于盗墓贼而言,“黄肠题凑”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因为,“黄肠题凑”的防盗功能也是一流的。2011年6月,陕西凤翔的秦公六号大墓就被一伙盗墓贼给盯上了。与传统使用洛阳铲的盗墓贼不同,这伙盗墓贼使用的是炸药,他们将盗洞挖两米深时,便直接用炸药在秦公六号大墓的主墓室之上炸出了一个深达19米的盗洞。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盗洞在炸到“黄肠题凑”的跟前就再也炸不下去了,因为实在是太牢固了。这主要是因为“黄肠题凑”除了原料使用的是强度高、耐腐蚀的柏木之外,还会在每根柏木的缝隙中用铅、锡和白铁金浇注封护,这使得原本就很坚固的“黄肠题凑”更加牢不可破。所以才有了盗墓贼最怕见到“黄肠题凑”的说法,毕竟对于盗墓贼来说,面对着墓中无数的珍宝却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心中恐怕也只有恨了。 “黄肠题凑”的出现确实是古人智慧的一种展示,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墓中的一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全,不过由于其所需要耗费的材料价格太过高昂,所以到了汉朝之后,这一种丧葬制式便渐渐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