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声势浩大 为什么失败了
对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为何会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84年,在巨鹿人张角的号召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头戴黄巾,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史称黄巾起义。 而黄巾起义的爆发,也揭开了汉末乱世的序幕。可这次动摇帝国根基的大起义,还是功败垂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不能成功? 席卷天下 东汉的皇帝有个爱好,便是建园林。 这是个费钱的爱好,再加上彼时的大汉,南北皆不太平,北边鲜卑部落屡次侵扰边境,南边的蛮部动辄暴动,朝廷想出平乱,这也得花钱,维持政府运转,还是得花钱。 可又遭遇连年的天灾,百姓早已无油水可刮,那么钱从哪来? 士人门阀怎么可能给皇帝送钱,“聪明”的汉灵帝刘宏想了个好法子,那便是卖官换钱。 178年,刘宏“开西邸卖官”,起初卖的还是些低阶职位,可到后来,卖县令、卖郡守,只要有钱就卖。 那么这些买官的人,要怎么回本呢?答案显而易见,加大对百姓的搜刮。 百姓的生活愈发的困苦。 此时有一位天降人,名为张角,以治病救人的方式,传经布道,招收信徒,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创建了太平道。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百姓深受剥削之苦,而太平经主张平等互爱,反对剥削,自然成了百姓的心理慰藉,加上张角常年治病救人,百姓更是信仰太平道,敬仰张角了。 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 184年,张角选定三月五日进行起义。 然而在预定日期的前十天,太平道的信徒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马元义被捕。张角见事情败露,便决定立即起义,数月之间,黄巾军迅速崛起,聚众竟达百万。 黄巾起义主要分为三个战场: 一是冀州河北地区,张角三兄弟的黄巾主力就聚于此,擒拿了当地的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 二是南阳地区,由张曼成领军,杀死了南阳太守。 三是颍川汝南地区,以波才,彭脱为主,战胜了汝南太守,一度挫败了前来进攻的右中郎将朱儁,还将赶来支援的皇甫嵩包围在了长社。 黄巾军前期形势一片大好。 战场之上,不谙法 黄巾军看似形势大好,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战争前期,三大战场皆有成果,却各自为战,这给了东汉王朝击败他们的机会。只要击败了汝南黄巾,冀州黄巾与南阳黄巾便被彻底切断了联系,而后分而击之,黄巾必破。 皇甫嵩和朱儁便是这么做的,可惜力相差悬殊,被困在了长社城。 得知消息的朝廷紧急派支援,领之人便是曹操。困于长社的皇甫嵩思索着破敌之法,他清楚知道,黄巾军虽然人多,但皆为乌之众,不谙法。 他发现黄巾军“依草节营”,只要“因夜纵烧,必大惊乱”。 皇甫嵩指挥士燃草纵火,火势蔓延,烧毁了波才的营寨。而另一边赶来的曹操联出城的守军杀的波才大军一路溃败,最终在阳翟将波才斩杀。 汝南黄巾平定后,另外两个战场的黄巾军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南阳方面,张曼成在攻占宛城之后,并未扩大势力范围,反而据城而守,被新任的南阳太守秦颉击败而死,剩余马被困在宛城。 虽然人数仍然可观,但等到朱儁的军队与秦颉汇后,困守宛城的黄巾残军结局注定失败。 汉军一方面佯攻宛城西南方向,另一方面朱儁领精锐士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 黄巾军发现大势已去,便派人请降。 秦颉打算受降,但被朱儁拒绝,朱儁认为“纵敌长寇,非良计也”。 黄巾军见汉军不接受投降,只能死战,朱儁为了防止黄巾军做“困兽之斗”,于是围三缺一,黄巾军发现包围有缺口,便疯狂逃窜,被早有准备的朱儁杀的溃败,斩杀万余。 俩大战场皆已失利,在冀州的张角三兄弟势力与卢植、董卓打得火热。 卢植领军将张角围困于广宗。就在此时张角,因病去世,冀州黄巾军交于其弟张梁之手。董卓败退后,朝廷又派皇甫嵩剿灭黄巾军。 皇甫嵩见久攻不克,便又用起了计策,他“闭营休士,以观其变”。 黄巾军见此情形,误以为汉军已然疲惫,便慢慢放下了戒备,皇甫嵩则乘机夜袭,打得黄巾军措手不及,广宗克复。 之后皇甫嵩又携胜利之师,在曲阳打败了张角三兄弟的一位,张宝。 此,黄巾主力军基本溃灭,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宣告失败。 战场之外,庙算不足 到此为止黄巾军算是完了,我们前面说了黄巾军在战场上的失误,现在来分析一下他在战场外的。大家常说天时地利人和,那么黄巾军是否有这三点呢? 天时,东汉末年,朝廷,张角乘势而起; 地利,黄巾起义三个战区,冀州河北地区、南阳地区、颍川汝南地区,这三个地区皆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 人和,前文提到,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而东汉拢共就十三州,大半个东汉都有张角的信徒,起义数月,便有百万之众。 可为何看似天时地利人和的黄巾军失败了呢? 其一,虽说东汉末年,朝廷的确,但汉之国祚绵延数百年,大汉余威犹在,世家门阀还是心系汉朝。 曹操终生未代汉,曹丕代汉已是220年,从黄巾起义的184年到曹丕代汉的220年,又经过了36年。期间就一袁术称帝,下场也是凄惨。 其二,在将领上,汉朝有朱儁、皇甫嵩、卢植,被称为汉末三杰,他们的军事才能不是黄巾军能比的。在士上,汉朝边境战事不断,士的能力并不差。 而黄巾军皆是乌之众,都是些穷苦百姓。 其三,张角并没有明确的战略计划。他只是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道”,他只知道要攻打洛阳,掀翻东汉王朝,然后振臂一呼,掀起了黄巾之乱。 可是具体怎么做呢?仗该怎么打,计划是怎么样的呢?他并不知道。 从战争开始,三大战区各自为战便可以看出,张角没有做好充足的战略计划。 黄巾军除了人多,口号喊得响,士比不过,将领比不过,计划又不明确,那又如何能成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