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游戏笔记本电脑品牌
游戏本主打游戏性能,比台式机便携,和超级本比游戏本性能更强,硬件配置能够达到一定的游戏性能的笔记本才能算是游戏本,游戏本需要拥有与台式机相媲美的强悍性能、但机身比台式机更便携、外观比台式机更美观。优秀品牌:玩家国度、外星人、微星、雷蛇等。在以往,游戏一直都是台式电脑的专属,现在得益于技术进步,游戏本性能已不输台式机。相比笨重的台式机,游戏本的优势不言而喻,畅玩各类游戏,一台游戏本足矣。玩家国度 ROGROG 玩家国度是华硕专门针对游戏用户的电脑硬件品牌,在发烧圈中是公认的游戏本四大家之首,在国外知名度也非常高,由于强大的性能和高昂的价格,又被称为“败家国度”,在国内高端游戏本市场占了将近三分之一份额,是目前综实力最强的游戏本品牌。和许多游戏本厂商采用蓝天模具不同,玩家国度是少数能自研模具的厂商,ROG 模具除用于玩家国度系列游戏本外,有时也会在华硕部分主流级游戏本上使用,如华硕飞行堡垒三代用的就是 ROG 模具,只是精简掉了一些功能,那代飞行堡垒也是迄今为止评价最好的。玩家国度向来以掌托冰凉,工作安静著称,其优秀的散热能力,被玩家们称为“风厂”,在 Techradar 十款游戏本中,ROG 独占近半,在诸多外媒评测中,ROG GX701(即冰刃 3S)都占据榜首,其地位不可撼动。从 ROG 当前的产品线来看,国行版从高到低大致可分为 GX 冰刃/超系列、GM 系列、G 系列以及 GA 系列(即幻 14/冰锐系列)。GX 系列和超系列都可以算 ROG 旗舰,只是侧重点不同,GX 为超薄电竞本(但并不轻),而超更偏重性能,外形傻大黑粗;GM 系列与 GX 系列有所重,但综性能一般不如 GX 系列(该系列也不是每年都有);G 系列(如魔霸)和 GA 系列都是 ROG 中相对偏重性价比的机型,但会减配(如灯效、屏幕等)。轻薄游戏本 GX 冰刃系列常规款主力还是冰刃 4,有 15 英寸标准版和 17 英寸的 Plus 版,除屏幕外规格都差不多,只是 Plus 版由于内部空间更大,显卡可以更高一档。自冰刃 4 之后,冰刃就有两个版本,海外这两个版本型号是不同的,冰刃 4(海外称 Zephyrus S15/17)基本就是之前冰刃 3S 的常规硬件升级版,名规则、机身尺寸都和上代 3S 几乎一致,取消了读卡器插槽,增加了雷电口。另一个版本在中国被名为“冰刃双屏”,海外称之为“Zephyrus Duo 15”,C 面多了一块触摸副屏,用于视频剪辑会很方便,除底部风口外,C 面的副屏也可以活动,主屏幕打开后副屏会自动翘起形成一个夹角,标配 2080S MQ 显卡,新机型“冰刃 5 双屏”就属于这个系列。如果预算不太足,那可以考虑最便宜的魔霸系列,魔霸 4 相比魔霸 3 几乎没有价格差距,所以也是买新不买旧。这一代魔霸有几个版本,魔霸 4 和魔霸 4 Plus 屏幕都是 240Hz,只是屏幕尺寸的差别,而魔霸新锐可以看作是前两者的性价比版本,屏幕刷新降为 144Hz,但已经够了。当然,最便宜的“败家之眼”自然有缩水的地方,比如塑料 A 面、不能发光的 LOGO,对实用而言,这些都不算大缺点。而 GA 现有幻系列、冰锐系列,但幻 14/15 都并非正统游戏本,而是被定义为设计师系列,屏幕分辨率更高,但只有 60Hz 刷新,幻 14 是 2K 60Hz,幻 15 则是 4K 60Hz。不过新上市的幻 15 锐龙版有些特殊,虽然同为幻系列,但这款是正统游戏本,兼具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配置很理,只是价位也有点高,要性价比买幻 14 即可,高配(LED 星空版)和低配(经典版)的区别只是高配版 A 面 LED 矩阵可以组成各种图案,两者都是板载 8GB 内存,并另有 1 条可扩展内存插槽,实用买基础版本自己扩展内存即可。要高刷新与轻薄并存的话,还可以考虑冰锐 2 代,补上了一代短板,锐龙标压处理器,海外有 144Hz 低色域版,但国行只有 240Hz 屏高色域版,可以放心买,潘通认证,应该是冰刃 3s 同款屏,高配 R9 版也不到万元,虽然除 A 面外都是塑料,散热也不太行,但颜值在线,配置也比较香。另外,冰锐 2 散热不行的原因可能是后盖风扇位附近黑色塑料片堵住了风口,实测拆掉后可有效改善散热,但未知是否会因此失去保修,官方答复也是模棱两可,建议入手后咨询官方确认。除了 ROG 外,它本家的华硕天选也是可以考虑的,相对于 ROG 全系列,天选走的就完全是性价比路线了,搭配上 AMD 锐龙平台,性能可圈可点,一度是电商热销机型,性能横跨了入门到主流级,覆盖了大部分用户的实际需求,锐龙新一代+30 系显卡的天选 2 也已经上市,全线加上了高色域版,而天选 1 代大部分机型都是低色域屏,只有 R9 处理器高配版才是高色域屏。外星人 ALIENWARE外星人曾长期作为游戏本的象征,玩家国度做大之前,外星人就是的霸主,独特的外观、超强游戏性能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黑科技”是大多数玩家赋予外星人的标签,一直很舍得用料,因而极受发烧友欢迎。外星人在 2006 年被戴尔收购后,产品定位逐渐向下渗透,价格变的比之前便宜,但是代价就是品质(尤其是做工)下滑,官方论坛吐槽做工差的不在少数,但这依然无法忽视其市场地位,依然是为数不多的可称之为“信仰”、并与 ROG 抗衡的电竞品牌。外星人游戏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依据屏幕尺寸名,Alienware 17、Alienware 15 就分别表示 17.3/15.6 英寸机型,两者仅是屏幕尺寸区别,配置上属于同一级。自 2019 款开始,Alienware 使用了新模具,转向轻薄化路线,告别了傻大黑粗的外形,完全可称为高性能轻薄游戏本,但需要注意的是,轻薄的代价就是不可升级的板载内存,所以买的时候就要考虑实际需要。2020 款延续了之前的环装灯带外观,但又不局限于常规配置升级。2020 款(也就是 M15/M17 R3)处理器升级到十代酷睿是预料之中,显卡也由 19 年款最高 2080MQ 到如今最高 2080S,这就意味着散热模组也有了全面升级,否则压不住,而屏幕也由之前最高 240Hz 升级到最高 300Hz。2021 款外星人也已经上市(M15/M17 R4),只是模具没换,所以外观和前一代几乎一样,依旧是 intel 处理器+Nvidia 显卡核心,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级,显卡直接更新为 30 系,处理器则由 6 核 i7-10750 显卡更新为 8 核 i7-10870H,目前已知顶配版为 i9+RTX 3080。M15/M17 R4 虽然配置更前卫,但价格高了不少,现阶段部分规格的 R3 还有一定性价比,如 M15 R3 i7+RTX2060 显卡规格依然可以入手。而 Area-51m 系列定位比 Alienware M17/15 更高,舍弃了轻薄,性能更强,资深烧友们应该都很清楚外星人 Area-51 系列台式电脑也是以独特造型和配置著称,而 Area-51m 也只是多了个后缀 m 而已,其竞争对手是华硕超系列,不过这两年华硕超并未更新,所以 Area-51m 就是当之无愧的游戏笔记本性能之王。事实上,Area-51m 部分特性确实和 Area-51 相似,它的所有部件,包括 CPU、显卡都是可自由更换的,自笔记本电脑进入板载时代以来,这样的设计已经相当罕见了,从外媒的评测来看,拆装难度也并不会比台式机难到哪里去,或者说,它的定位就是“移动台式机”。现在的新款 Area-51M 已经是 Area-51M R2(即 2020 款),显卡供电到 12 相(旧款 R1 只有 6 相,所以顶配容易烧显卡),尺寸倒是没多大变化,还是 17.3 英寸 1080p 144Hz G-Sync 显示屏,处理器最高到 i9-10900K,显卡相比上代也更胜一筹,最高到 RTX 2080S,电源适配器接口有 2 个,如果你选的是顶配版,要同时插上两个电源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在内部接口上,Area-51m R2 有所变化,内存插槽从 4 个缩减为了 2 个,但考虑到现在单条内存最高可以到 32GB,即便是双插槽,同样能支持 64GB 内存容量,影响不大,原生 M.2 插槽和上代一样是 2 个,但由于多了额外的 SSD-B 接口,实际上支持 4 个 SSD。微星 MSI微星游戏本和 ROG、外星人相比只是小字辈,但凭借的市场定位和不错的产品品质,现在也已成为中国玩家认可的游戏本四大家之一,游戏本梯队,为数不多的具有独立模具开发能力的游戏本厂商质疑,早前不但自己卖游戏本,还把自家的模具提供给其他准系统厂商,当前模具提供商主要就是蓝天系和微星系。微星的游戏本非常丰富,系列众多,在众多产品线中,的 GT 系列和轻薄的 GS 系列是最受用户认可的系列,此外性价比较高的 GE 系列也颇受青睐。微星 GT 系列一向是微星的旗舰机型,主打极限性能,用的都是真正的机械键盘,拓展性也更强,也更厚重,GS 为发烧轻薄系列,主打轻薄便携,兼顾性能,GE 系列主打高性价比,配置相对均衡,并没有砍掉太多东西,以满足主流游戏需求为主。GP/GF 系列也是偏性价比的系列,但比 GE 系列低一档,精简了 GE 系的外设以获取更低的价格,保留了核心配置和散热设计,GL 系列则是纯粹的低价机型,售价,几乎是全方位减配版。GT 系列旗舰目前仍然是 GT76,和上代 GT75 相比更多只是模具外观上的变化,硬件基本延续了之前的风格:真机械键盘,桌面级 CPU(最高 i9-9900K),显卡 RTX 2070 起步,分辨率最高 4K,毫无疑问属于重型电竞游戏本,散热也依然很强悍,CPU 和 GPU 模块各自独立(CPU 部分 5 热管,显卡 6 热管),上一代 GT75 没有的窄边框设计在 GT76 上也加了上去,1080P 下运行当下所有游戏都不成问题,只是该系列久未更新,现在已经不太值得关注,可以静等下一代。而轻薄游戏本依然是微星 GS 系列扛大旗,核心配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比如微星 GS66,虽然 i7-10750H+RTX2060 款仍然在售,不过 i7-10870H+30 系显卡的新款也已经上市,模具和价格相比之前都没有大变,但横向对比来看价位高于其他品牌,日常价格 1.3 万元左右,加 500-1000 元就可以买到 R9+RTX 3070 显卡的幻 15 锐龙版了。相对而言,GS 系列核心卖点是轻薄,受空间限制散热一直不算很好,性能释放或多或少存在问题,GS66 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不算很稳,按过往经验不太建议上 RTX3080 显卡顶配版,这两代 GS66 相比之前主板由倒装变成了正装,加内存和硬盘方便不少,但即便这样,GS 66 依然是拆机不保,有升级需求的还是建议去售后服务点。偏好大屏轻薄本则有 GS75,和前代相比虽然型号都没变,但核心处理器和模具都做了升级,缩窄的屏幕下巴和下沉式转轴使其屏幕增大 17.3 英寸的同时,宽度相比 15.6 英寸的 GS65 却几乎没有增加,尺寸控制出色,扩展接口也丰富许多,除了没有 PD 充电口外,雷电 3、网口、读卡器插槽等都被保留了下来。预算不足则可选择高性价比的 GP 系列,这是 GE 系列的减配版,一般会保留核心配置和散热设计,在灯效、接口和扬声器上减配,这代 GP76 更是异军突起,直接用的 GE 系列模具,配满血版 RTX 3070 显卡和独显直连,除了屏幕还是 1080P 144Hz 外没什么大缺点,上市之初在同价位中机型中竞争力非常强,不过现在已经性价比已经不如联想 R7000P/R9000 系列(但联想刚上市不久,能不能买到要看运气)。雷蛇 Razer雷蛇是全球外设品牌之一,电脑周边全球知名,其游戏本 Razer Blade 推出时间比微星还晚,以外形轻便优雅,配置强大著称,曾连续 6 年斩获“Best of CES”大奖,灵刃 15(RTX 2080)在 Pcgamer 评测中排名,Pcgamer 称其为“市场上最好的游戏笔记本电脑”。雷蛇游戏本设计一向追求细节,USB 接口定制成了一种特别的绿色,与 logo 键盘的背光相同,官方声称单是这一点就额外花费了 38 万美元的设计成本,事实如何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这个绿色 USB 接口确实很个性化,和市面上所有游戏本都不一样,辨识度相当高。雷蛇游戏本全线都是轻薄本,雷蛇灵刃(Blade)中的 Blade 就是刀锋的意思,意在突出“薄”,与微星的 GS 系列类似,灵刃 15 2020 厚度在 20mm 左右,在国内外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评价。在 CNET 评测中,Razer Blade Advanced 曾被评为最适办公室使用的 15 英寸游戏本,其中设计得分最高,在 Pcmag 评测中也位列第二,指数四星半。雷蛇虽然只有一个灵刃系列,但其中也是有差异的,灵刃 15 分为标准版、精英版和工作室版,这三个版本的区别是显卡、屏幕配置,比如 2020 款灵刃 15,标准版最高 RTX 2060 显卡+144Hz 屏幕刷新率,精英版最高 RTX 2080 显卡+300Hz 刷新率(或 4K 屏),而工作室版标配 4K 分辨率屏幕+RTX 5000 专业显卡,不过刷新率只有 60Hz。灵刃 15 也是雷蛇更新 2021 款的系列,显卡更新到了 30 系列,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个新系列属于灵刃 15 标准版,顶配可选 2K 屏幕+RTX 3070 显卡,但处理器有些遗憾,仍然只是 6 核的 i7-10750H,性能不如 8 核心的 i7-10870H,价格在 1.4-1.8 万元之间,和市面上一众 30 系显卡游戏本相比没什么优势,不过雷蛇一向也不是一个性价比品牌。而 17.3 英寸则被称为灵刃专业版,目前的还是 2020 款,尚未更新 30 系显卡,不管是外观还是配置都和 2020 款的灵刃 15 精英版几乎一样,价格则和配备 30 系显卡的灵刃 15 2021 款差不多,虽然雷蛇并非性价比品牌,大尺寸带来的散热优势也无法忽略,但这样的配置差异下,买新不买旧是必然。此外,雷蛇还有一个 13.3 英寸的灵刃潜行者系列,因为机身空间狭小,散热很难有大突破,因此全系低压处理器,显卡最高也只到 GTX 1650Ti(低配为集显),充其量是个性能级办公本配置,定位比较尴尬,动辄万元以上的售价也略显。联想 LENOVO联想大概是国人最熟悉的游戏本品牌,关注度常年居高不下,在国内 PC 市场长期占三成份额以上,从 2013 年起便已成为全球 PC 霸主,直到 2017 年才被惠普短暂超越,但很快又重回,全球市占率接近四分之一。联想游戏本主要就是拯救者系列,这是 2015 年才推出的系列,脱胎于联想 Y 系列,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机型都只是主流级游戏本,价位基本在万元以下,又分为 Y 系列、R 系列,原本这两者中 Y 系列定位高一些,做工质量、外观设计等诸多方面相较 R 系列都要好得多,但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定位差异,只是单纯的硬件平台差异了:Y 系列为 intel 处理器,R 系列为 AMD 处理器。Y7000/R7000 都是这两年的入门游戏本,从硬件性能看,Y7000 和 R7000 总体上属于同一个级别,两者的区别只是处理器(R7000 为 AMD,Y7000 为 intel),都是入门级游戏本,所以显卡只是 GTX1650 级别,由于定位的原因未配备高刷新屏。追求性价比的话,这里极 R7000,锐龙 4 代平台几乎全方位碾压自家 Y7000 2020,两者外观、内部结构都非常相似,显卡暂时都只有 1650/1650Ti,但 R7000 全系列上市之初只在 5000 元左右,上市之初在该价位没有对手,虽然现在涨价比较厉害,性价比没之前那么足,但也还在 6000 元以下,选 R5 4600H+GTX 1650 版就可以了,1650 玩不了的,1650Ti 基本也玩不了。如果高刷新屏幕是刚需,就只能选更高一级的 R7000P/R9000X,这两者都可以看做是 R7000 的高配版。R7000 虽然价格便宜,但 1650 系显卡性能实在太低,不能满足主流单机游戏需求,所以 R7000P 升级的主要也是硬件,款为 2021 款,硬件更新为新一代锐龙+满血 RTX 3060 显卡+独显直连,首发价格只需要 7499 元,性价比非常足了,但有一说一,今年缺货大概率还是常态,刚需最好早些预约。而 R9000X 可以看做是 R7000P 的轻薄化版本,性能相比 R7000P 2020 款略有下降(差距 10%以内),性能仍属于主流级,市面上的游戏基本都能跑起来,但由于之前上市比较晚,目前在售的仍然是 2020 款,只配备了 2060 显卡,价位现在看来也有些偏高,对轻薄便携有要求的话可以等等硬件更新。除 7000 系列这样的主流级游戏本,联想还有 9000K 系列旗舰,包括 Y9000K 和 R9000K,和 7000 系列一样,Y9000K 为 intel 平台,全系标配 i7-10875,基本解决了 2019 款的毛病,屏幕边框明显缩小,机身厚度和重量也明显降低,不到 20mm 机身、2.2kg 自重使之完全可以称之为轻薄游戏本,15/17 英寸两种规格(中国只有 15 英寸规格)都曾被 Pcmag 评为“游戏笔记本电脑”之一,只是上市时间已经不短,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各方面都不及 R9000K,虽然整体配置在当前还不算太落后,但已经不建议购买。R9000K 核心配置为新一代锐龙+30 系显卡组,2.5K 分辨率 16:10 窄边框 165Hz 屏幕明显比市场上现有的同价位机型强出不止一筹,全区均热板+双风扇+石墨辅助散热,散热规格上明显强于 R9000P,可以说是联想万元级价位真正的旗舰,顶配版已经足以和这个价位的 ROG、外星人一较高下,当前处于首发上市阶段,货源比较少,如果能原价买到是超值的。惠普 HP惠普一直是全球的游戏本品牌商之一,2017 年度市场份额曾短暂超越联想夺得首位,虽然其后被联想重新夺回,但惠普始终占据前二位置,轻薄笔记本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游戏本 Omen X、暗影精灵系列口碑也都相当不错。惠普游戏本包括游戏本傲慢 Omen X(幻影精灵 X)、OMEN(暗影精灵)和 PAVILION 15(光影精灵)。Omen X 在惠普游戏本产品线中属于最高端,15 英寸规格,标配 1080P 144Hz 显示屏,可选 240Hz 或 4K HDR 版本,除主屏外,C 面键盘区域还有一块 6 英寸 1080P 触摸辅助显示屏,只是该系列久未更新,未知是否还有下一代产品。惠普的优势还是在中端主流级游戏本上,即暗影精灵(海外称 Omen 系列)和光影精灵,两者硬件配置基本在同一个档次。暗影精灵是中国玩家最熟悉、认可度也最高的惠普游戏本,在惠普的定位中属于 Omen X 弱化版本,性价比一直都很不错,而光影精灵更低端,散热会差一些,以往主要作为线下销售机型。2020 款暗影精灵 6 酷睿版总体乏善可陈,虽然新模具让整机好看许多,机身相比 5 代薄了不少,并且加上了显卡直连(只有酷睿版有),但配置有些诡异,甚出现了 i5+2070 显卡这种奇怪组,这更像是强行差异化,以于被联想 Y7000P 全方位压制,随着新一代产品上市,很多旧款慢慢退市,能买到的规格不多了,只有入门级的 i5+GTX 1650/1650Ti 可以考虑一下,虽然没有高刷新屏幕,但本身 GTX1650 也只是入门显卡,即便配上高刷新屏实用性也有限,5000-6000 元价位已经比较适了。暗影精灵 6 锐龙版 2020 款还在售的规格同样已经不多,总体上都已不建议购买,规格过于复杂,光屏幕就分为 60Hz 低色域、144Hz 低色域屏、144Hz 高色域几种,而且价格相比酷睿版高出太多,基本都在 7000 元左右,作为入门级机型已经毫无性价比可言。现在惠普游戏本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暗影精灵 6 Pro,这是 2021 年的新系列,虽然多了个 Pro 后缀,但本质上就是暗影精灵 6,多了个 RGB 键盘,外观基本没变,所以也延续了暗影精灵 6 的性价比定位,基础款(六核 i7+RTX3060 显卡)首发价格不到 7000 元,一线品牌中最便宜的 3060 机型,顶配版(八核 i7+RTX 3070+2K 屏)也只在万元出头,相当有性价比,不过从大环境说,今年 30 系显卡游戏本供货都很紧张,所以缺货可能是之后一段时间的常态,需要抢购。宏碁 Acer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宏碁也就是比舟稍微好一点而已,其实不然,宏碁旗下高端掠夺者游戏本做得相当不错,是海外媒体榜单中的常客,风评很好,战斧 300 曾被评为性价比的游戏本,在圈子中甚被称为“万元机皇”,在海外比较主流,只是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而已。宏碁游戏本子品牌掠夺者 Predator 包括刀锋 PT/战斧 PH 系列,在同一系列中,又会再细分 300/500/900 系列,如战斧 300/700、刀锋 500/900 等,均主打高端游戏本市场,并使用了多重独有的散热装置和技术,其中刀锋系列属于轻薄游戏本,在宏碁游戏本产品线中处于顶端,战斧系列也是高配游戏本,只是没做轻薄化处理。新一代战斧 300 已经上市,不过看起来只是上代的常规硬件升级版,总体差异不大,硬件上的主要升级点是把显卡更新为 RTX3060,八核 i7-10870H 处理器则和上代保持一致,相比 i7-10750H 机型有性能优势,2020 旧款也依然在售,配置不算落后,但和 2021 款只有千元左右差价,因此更建议买新不买旧。刀锋 500 也没什么大变,不到 18mm 的机身已经和戴尔 XPS 系列一个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还能塞进去一块 RTX 2080MQ 显卡,重量被控制在 2 公斤左右,接口也相当齐全,RJ45 网线接口、USB3.0 接口(支持关机充电)以及、HDMI,耳机口、Mini DP、雷电 3 一个也没落下,作为一款高性能游戏本,能做到这个程度相当不简单。刀锋 500 散热也下了功夫,方案为 5 铜管 3 风扇,机身左右两侧和后部共计四个出风口,底部也做了大面积开口,实际测试散热也确实不错,基本可以压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60 显卡版不带 g-sync,只有 2070/2080 显卡有,2020 款售价 12999 元起,和前代差价没有战斧 300 那么大,建议买新不买。除了掠夺者系列这样的游戏本,宏碁还有相对入门的暗影骑士系列,和惠普暗影精灵、联想 Y7000/R7000 系列定位类似,针对 5000-6000 元的入门游戏本市场,已经出到了第五代,即暗影骑士擎。暗影骑士擎是掠夺者战斧 300 模具下放的产物,所以做工、散热和性能释放都比大部分入门机型好,十代酷睿+1650Ti 显卡实测中几乎不降频,绝地求生超高画质下可以基本稳定 60 帧以上,不过这时风扇转速在 5000 以上,噪音很严重。其他配置如 WiFi6 网卡、144Hz 屏幕等该上的都上了,双 M.2+2.5 英寸共三硬盘位,非常良心。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大概是 Intel 平台限制了性价比,相比同级别的联想 R7000 价格上还是差了点,如果换上锐龙处理器,性价比会更高。技嘉 GIGABYTE技嘉是全球第二大主板厂商,其主板和显卡全球知名,在业内都属于品牌,同时也有自己的游戏本产品线,而且是现有游戏本厂商中少有的有自产能力的笔电的品牌,它有自己的工厂,雷蛇部分机型就是由技嘉代工生产。相比板卡,技嘉游戏本虽然比较边缘化,但其实并不差,部分机型甚可以用出色来形容,在海外口碑一向不错,在许多海外评测机构的榜单中,技嘉游戏本都榜上有名,只是在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不高,算是一个小众品牌,以于被调侃为“无人问津嘉”。技嘉游戏本当前有 GIGABYTE(现已更新为 AERO)和 Aorus 两个 LOGO,AERO 外观稍显低调,属高性能轻薄游戏本,在售机型就是 AERO 15/17,其中又细分为 AERO Classic 以及 NEW AERO 系列,NEW AERO 为设计师系列,拥有更好的 4K OLED 屏,当然,价格得也很厉害。Aorus 产品线(也就是俗称的“雕牌”)则是 2014 年独立出来的高端电竞游戏本,相对 AERO 更厚重,旗舰机型配置甚可与外星人、ROG 一战,目前在售机型为 Aorus 15G。AERO 15 Classic 系列内部也细分为众多机型,通过 SA、WA、XA、YA 等后缀来区分定位,后缀首字母越靠后,配置一般越高,后缀相同的话,处理器和显卡一般是一致的,差别可能在硬盘和屏幕配置上,如可能加上了 4K 屏、硬盘容量更大等等,不过该系列当前已无在售机型。而 Aorus 产品线中原本的 Aorus X 系列已经被取消,代之以新的 Aorus 15/17 系列和 Aorus 5/7 系列,其中 Aorus 15/17 是旗舰系列,Aorus 5/7 则面向中端市场(只是今未有具体产品),在整之后,技嘉的游戏本产品线已经和外星人非常相似。Aorus 系列一向都不算真正意义的轻薄游戏本,其尺寸属于全能本范畴,的 Aorus 15G 也是如此,但它的外形依然很有特色,三面窄边框设计可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大。作为可以和 ROG、外星人一争高下的电竞品牌, 如果说十代 i7,网卡、144/240Hz 电竞屏、RTX20 系显卡是应有之意,欧姆龙机械键盘就是加分点了,价格则是 13000 元左右起,相比同配置的外星人 M15 有 2000 元左右的价格优势。而技嘉 Aorus 17G 完全可以看作是放大版 Aorus 15G,除屏幕尺寸的差异外,其余配置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相比同配的 Aorus 15G 售价高 1500 元左右,如果不是大屏控,Aorus 15G 更适。戴尔 Dell戴尔在全球游戏本市场中一直稳居前三,是美国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名列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在办公本上功力深厚,高端电竞本外星人也广受认可。但除外星人系列外,其他的戴尔游戏本就相对差得多了,大部分只是中端定位,具备游戏本性能的主要就是 XPS 15/17 系列和 G 系列,此外还有灵越系列部分机型,游戏本产品线比较窄,风评也不甚佳,在主流 PC 品牌中已经明显掉队,全线游戏本定位都很尴尬。XPS 15/17 从硬件看确实算一款游戏本,但也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由于过于轻薄的机身,XPS 系列性能释放一向不算好,并不能长时间保持高负载,即便新款加上了均热板也并不乐观,顶多称之为“具备一定性能的轻薄商务本”,轻度游戏或许可行,但用作游戏本并不适。只有 G 系列(游匣系列)才是戴尔的正统游戏本,由低到高细分为 G3、G5 和 G7 三个小系列,今年多了一个 G15 系列,G3/G5/G15 为 15.6 英寸屏幕,G7 则可选 15.6/17.3 英寸,在以往,G3 和 G7 是线上机型,G5 为线下,现在 G5 也已经在线上售卖。G3 是主打性价比的机型,配置、外观都不如 G7,新款为 G3-3500,相比旧款只是把核心配置更新为十代 i5+GTX 1650 显卡,增加了光效,依然算是入门级机型,缺点也很明显:散热没有改进,热管数量不足,4GB+4GB 内存,屏幕边框算不上窄,只是小改款,旧款 G3 大部分毛病依然可以在新款中找到,不值得关注。G5-5500 也没好到哪里,它的模具甚就是上一代的 G3,所以 G3 的毛病 G5 5500 也都基本继承了过来,散热非常一般,无高色域屏,而且价格偏高,2060 显卡版要价近 8000 元,这个价格买 30 系显卡的新一代暗影精灵 6 和 R7000P 也够了。一轮下来,之前的旧系列能买的也许就只有 G7 系列,作为戴尔旗舰游戏本,拥有更好的外观和配置,新款 7700/7500(分别为 17 和 15 英寸)也已经上市,号称“小外星人”,全金属机身厚度不到 2cm,但价位比较尴尬,和自家真外星人差距也并不算大,而品牌价值明显不如,而且 G7 售后属于灵越级别,和外星人也没法比。综对比下来,G3/G5/G7 各有各的问题,这里反而更建议关注下新的戴尔 G15 系列,定位大致比 G3 略高一些,低于 G5,但 G15 模具还不错,从外观看很有旧款外星人的味道。G15 入门款核心配置为 i5+GTX1650 显卡,价格和 G3 几乎一致,都在 5500 元左右,它的配置升级版本也已经上市,核心配置为八核 i7+RTX3060 显卡,首发价格 7499 元,是目前市面上价格的 30 系显卡游戏本之一,而且由于关注度比较低,应该会比联想、惠普同价位机器好买许多。未来人类 Terrans Force国内“游戏本四大家”相信不少混 PC 圈子的都耳熟能详了,分别是华硕、外星人、微星和蓝天,这几家的共同特点是除了旗下游戏本配置高端外,都具有一定的模具开发能力,技术实力肯定比那些单纯的组装厂要强一些。华硕、外星人和微星大家都很熟悉了,却唯独没有见过蓝天(Clevo)游戏本,其实蓝天并非没有游戏本,只是牌子并不叫蓝天,而是叫未来人类,英文名 Terrans Force。严格来说,未来人类是台湾蓝天(CLEVO)在中国大陆的授权品牌商,可以说是蓝天的亲儿子。众所周知,蓝天模具还会提供给其他品牌商,舟就是蓝天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因而未来人类游戏本和舟的属性非常相似:傻大黑粗、配置主流、散热不错,易拆易维护,最多就是在部分硬件等细节方面存在细微差异。而未来人类的缺点也给舟非常相似:售后网点极少(可能比舟还少),所以基本没有售后,出了问题,大概率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因此和舟一样,更建议对 PC 有一定了解的玩家购买,再则因为是蓝天的亲儿子,所以有一些品牌溢价,性价比有时可能不如舟。回到产品本身,未来人类主要的就是 X 系列和 T 系列以及新增的 AMD 系列,X 系列中的 X7200 是最高端,蓝天高端模具+i9 桌面级处理器;T 系列为轻薄本,性能跨度很大,从主流到旗舰级都有,AMD 系列顾名思义,处理器平台为桌面级锐龙,这个系列是未来人类性价比的系列。而 DR5 则是未来人类的新系列,定位较 T 系列更低些,更偏向性价比定位,仅就硬件而言,它和 T 系列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但并未采用轻薄化设计,机身比较厚重,散热方案也只是双风扇三热管,所以同配机型价格也低于 T 系列,现在已经逐渐退市。舟 HASEE舟电脑作为国内主打性价比的代表厂商,关注度一直不低,产品销量在主要电商中也一直居于前列,其游戏本关注度甚超过了华硕、宏碁等老牌厂商,仅次于惠普、联想和戴尔。舟一向以超高的性价比著称,低廉的价格和不俗的性能在广大用户群体中有口皆碑,在业内素有价格屠夫之称,长期以来都是预算有限用户为数不多的选择,战系列游戏本长期比其他品牌同配机型便宜,如果预算不是很充足,又有较高的性能需求,那“上船”几乎就成了选择,但这两年笔记本市场由于缺货导致集体涨价,一线品牌也开始发力,舟性价比已经大不如前。舟笔记本产品线几乎都集中在游戏本上,旗下战系列游戏本相当庞大,在舟产品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系列都是蓝天模具,在散热各方面都要好一些,由高到低又细分为 ZX/TX/GX、Z/G 系列、ZM/GM 系列以及低端的 K 系列,不过由于长期的低价定位,舟主要的问题是品控瑕疵、售后不佳,并不建议对电脑毫无了解的用户购买,否则一旦出现小毛病又不能自行解决,将极大降低体验。其中 ZX/TX/GX 系列都属于超级战系列,定位游戏本,在舟产品线中居于顶端,桌面级 CPU,三者主要差别在屏幕尺寸,ZX 为 15.6 英寸,TX 为 16.1 英寸,GX 为 17.3 英寸;Z/G 系列和 ZM/GM 系列则属于战系列,移动标压处理器,比超级战低一些,其中 Z/ZM 多为 15.6 英寸,G/GM 多为 17.3 英寸,型号中带 M 后缀(如 Z7M)的显卡一般比不带 M 后缀的(如 Z7)低一级;K 系列主要针对低端市场,多使用广达模具,只有少数是低端蓝天模具。除系列外,舟单机型号名也很有规律,比如 Z7-CT5NA,Z7 是系列,CT 则是年份序列(CT 开头为 2019 年上市,CU 开头则是 2020 年上市,CA 则是 2021 年上市),中间的数字表示 CPU 配置,5 和 7 就分别表示 i5/i7,两个字母则表示屏幕、硬盘等其他配置差异。这里有个比较特殊的 A7000 系列,这是舟 AMD 平台游戏本,蓝天 NH50 模具,高色域高刷新屏,和其他 AMD 游戏本不同的是,A7000 用的是桌面级处理器,115W 满血版显卡,共有 A7000A1 和 A7000A2 两款,两者只是显卡配置不同,A1 为 2060 显卡,A2 为 2070 显卡。战 A7000 现在价格在 7000 元级别,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标配了 8GB 内存,玩游戏应该是不太够的,最少需要额外再增加一根内存,所以实际购机成本还要再上浮 200 元左右,不过即便这样,这个总体价位也不算高,性价比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