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投降曹操后为何又发起反叛?发生了什么?

1年前 (2024-04-20)

张绣,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张绣。  张绣眼看着打不赢,于是直接投降了。  本来皆大欢喜,但因曹操爱的老毛病犯了,突起色心,让事情起了反复。  《三国志·张绣传》中记载:  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张济,张绣之叔)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曹操在张绣和其部众刚投降,还没有完全归心时,纳其婶辱其心,后来又想灭其人。  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灾祸,曹操差点死于张绣的突然袭击中,最终,曹操深爱的长子曹昂,为救父战死。  另外,曹操的侄子曹安民,护卫典韦,都殁于此役。  这是曹操一生中,遭遇到了最重大险情之一,一点不次于当初濮阳城中遇吕布,或许是让曹操悔的一场战事。  损折将之后,曹操当然要给部下们一个交代,要总结,要检讨。  败的起因是曹操纳了张绣的婶婶,诱因是纳了张绣的婶婶还要杀张绣。  但曹操肯定不能这么总结,否则,天下人怎么看?部下们怎么看?拥戴他的豪族们怎么看?  于是,曹操的总结和检讨是,此战败就败在没有按照规矩及时让张绣献上人质(一般是嫡出的儿子)。  因此,对张绣没有约束力,所以才让他降而复叛,以后一定要坚决执行这个规矩,下不为例。  《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于曹操总结的是否是张绣真实的反叛原因,或许是,或许不是,但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  毕竟,在古代,带大将把家人当人质放在掌权者手中,确实是惯例,一直延续到一千多年后的清朝,都还有这个规矩。  特别是三国时期,带将领麾下的丁,绝大多数都还很有可能是将领自己的部曲的情况下,亲眷做人质就更显重要。  不愿意给人质的,基本上都是刺头,比如孙权。  曹操和曹丕,父子两代都找孙权要过人质,全没有如愿。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时,袁绍病死,袁氏集团分裂,曹操势力大涨,他试图和平解决江东问题,就去找孙权要人质。  当时,孙权接任江东之主还不到两年,江东之地都还没有完全搞定,但他在周瑜的支持下,坚决不送人质给曹操。  《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的记载:  曹公新破袁绍,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  建安七年的这次拒绝,实际上就是六年后发生的“赤壁大战”的导火索。  曹后,曹丕继位,其时,孙权因为要专心应对蜀汉刘备政权的报复性军事行动,不得已,向曹魏称臣。  但当曹丕按照惯例,找孙权要人质时,孙权还是坚决不给,《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初权外讬事魏,而诚心不款。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  于是,曹丕知道孙权不是真心臣服,还是得用战争手段解决这个刺头。  曹丕马上以曹仁、曹休、曹真为领军大将,分别带着张辽、张郃、徐晃等攻打东吴,只不过,这次军事行动也失败了。  孙权是不愿意给人质,避免受制于人的典型例子,当然,他有实力做依靠,撑得住。  三国时期,还有个典型是,有了一族亲做人质,却不管不顾,依旧当刺头搞事。  这个典型就是一度让曹操非常头疼的西凉马超。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联韩遂等西凉军阀,起对抗曹操。  可早在三年前,马超的父亲马腾,兄弟马休、马铁,以及马氏一族,已经被曹操用厚禄招安,举族迁移到曹操的老巢邺城居住。  也就是说,马氏一族都是曹操牵制在外领军的马超的人质。  可马超还是起反抗曹操,这么多亲,包括生父在内做人质都没用。  马超起后,如果一直打赢下去,可能,马家还会相对安全,曹操会留着马家一族当筹码。  但马超败了,所以,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时,马腾一家全被曹操干掉。  这也是马超后来饱受诟病的原因,不顾父亲、兄弟的生死。  他后来投奔张鲁,张鲁想嫁女给他时,就有人劝告:“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于是“鲁乃止”。  以上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几个对手之间发生的故事。  张绣降而复叛,曹操为遮掩自己的不堪,检讨说是因为没要人质。  可马超家族有一大把人质在曹操手中,马超照样反曹。  虽然马超的例子不具备普遍性,但也能部分说明,索取人质未必是降服诸侯或人才的好办法。  再如孙权,有实力拒曹,就不给人质,又能拿他怎么样?  曹魏直到灭亡,几代人都拿东吴毫无办法。  马超如果没有渭水之败,在曹操手中的人质或许就是安全的,归根结底,是实力的问题。  曹操遭逢张绣的降而复叛,也是因为,建安二年时的曹操,在实力上还不足以让张绣完全畏惧。  那会的曹操,还不是后来连续败吕布、袁术、袁绍、刘备等的北方霸主,还没有在北方建立的威慑力。  他对张绣这种未必就能随手灭掉的小诸侯的态度,应该是以拉拢为主,当然,刘备这样的除外。  曹操想要张绣的婶婶,也得等到打完袁绍再说嘛。  比如后来张绣再次投降时,他赶紧跟张绣结亲,算是弥补了此前的过错。  这样的方式,比索取所谓的人质,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