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半岛是什么岛(欧洲的半岛是什么岛)

1年前 (2024-04-18)
的半岛是什么岛,欧洲的半岛是什么岛内容导航:世界十座岛屿世界上的群岛是什么群岛的半岛是什么岛世界上的半岛和的群岛分别是什么的岛屿和半岛是什么一、世界十座岛屿格陵兰岛格陵兰岛(丹麦语:Gr?nland;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是丹麦属地,是世界上的岛屿,面积2,166,313.54平方千米,位于北美洲东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从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2574千米,最宽处约有1290千米,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丹麦属地,首府努克,又名戈特霍布,居民里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全岛终年严寒,是典型的寒带气候,沿海地区夏季气温可达零度以上,内陆部分则终年冰冻,整个岛屿超过80%的土地被冰盖覆盖,冰盖总面积达1,833,900平方公里。2022年12月7日报道,格陵兰岛的冰川正在以数十年来,也可能是数千年来“”的速度融化,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川全部融化,将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3.6英尺(约7.2米)。格陵兰岛于2009年6月21日正式自治。[1]2008年11月,格陵兰就自治举行全民公决,获得四分之三民众的支持。格陵兰自治后,政府将接过原本由丹麦王国拥有的天然气资源管理权、司法和警察权。格陵兰将拥有部分外交事务权,但丹麦王国在格陵兰的防务和外交事务上拥有最终决定权。格陵兰语将成为其官方语言。尽管格陵兰岛的天然资源丰富,但包括石油、天然气、黄金和钻石在内的资源都埋藏在北极圈厚厚的冰层下面,开采不易。但美国专家认为,当全球气候变暖令巨大的冰层开始融化的时候,开采格陵兰的天然资源将变得更加容易。格陵兰左翼政工人在不久前举行的格陵兰自治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格陵兰岛议会的。埃尔斯米尔岛埃尔斯米尔岛是世界第十大岛,加拿大纽纳武特(Nunavut)地区巴芬区伊利莎白女王群岛中的岛屿。宽480千米,长804千米,面积平方公里,为加拿大第三大岛。据说维京人在10世纪时已到访过这里。1616年为航海家巴芬(WilliarnBaffin)发现,是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大片冰原和曲折的海岸线。位于北纬83°07′的哥伦比亚海角是加拿大最北端,而巴伯峰(BarbeauPeak)是纽纳武特最高点,海拔有2616公尺(8583呎)。埃尔斯米尔岛其中部地区气候终年严寒,为巨大的冰层所覆盖,没有植被和土壤。埃尔斯米尔岛北端距离北极不到250千米。在这样酷寒的极地,只有极特殊的动物才能生存。埃尔斯米尔岛上没有树木。离它最近的树生长在南部的加拿大大陆上。夏季,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没有积雪,北极等野花在小溪边等适宜的地方盛开。黑曾湖地区是这片广大荒原上的绿洲。到了夏天,湖畔生机勃勃,生长着苔藓,伏柳,石楠和虎耳草等。夏季草原上有成千上万雪白的北极野兔,成群的麝牛和驯鹿。生活在埃尔斯米尔岛上的驯鹿比大陆上的驯鹿要小。毛色较白,冬季不向南迁徙,同麝牛和北极野兔一样,只能依靠刨食积雪下的地衣和绿色植物过冬。无论冬夏,它们都是北极狐和狼的猎物。来此度夏的许多鸟,冬季都南飞到较温暖的地方。北极燕鸥几乎飞行地球半圈到南极地区去过夏天。雪鸮和岩雷鸟冬季仍留在岛上,寻觅冬季植物维持生。北极狼也是其中之一。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狼群饱受人类的迫害而深怀戒心。然而此地人迹罕,北极狼徜徉在冰雪荒原上悠然自得,对人类毫不畏惧。大不列颠岛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是一个位于欧洲西方外海的岛屿,主要分为四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周围一些小岛,为英国控制。不列颠岛是不列颠群岛中的的岛屿。东依北海,西隔爱尔兰海,与爱尔兰岛相望,北为大西洋,南方英吉利海峡和法国相对,是个独立於欧陆之外的世界,与大陆最近距离32公里,位置在多佛尔海峡。岛周围环绕着超过1000座的小岛。整个大不列颠岛是介於北纬50°与59°之间。是南北长,东西窄的长形岛屿。0°经线正好经过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所以它的经度横跨东经和西经,大部分集中在西经,都位于东半球。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又称伊里安岛,是太平洋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是马来群岛 东部岛屿,位于澳大利亚以北、太平洋西部、赤道 南侧。西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毗邻,南隔阿拉弗拉海 和珊瑚海 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在东经141°以东及新不列颠、新爱尔兰等岛屿为独立国家赤道;141°以西及沿海岛屿为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和西巴布亚两省。全岛两部分接触极少,两国于1979年签订的边境条约禁止人民到边境地区居住。新几内亚岛全岛面积约78.6万平方公里。全岛略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2400千米,中部最宽处650千米。面积约78.6万平方千米,连同沿海诸岛在内共81.8万平方千米。全岛多山。中部群山盘结,自西北伸向东南,形成连绵延续的中央山脉。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岛。汇集西部的高耸山脉,总称为雪山山脉,其中最高峰为查亚峰(旧称卡斯滕士峰),海拔4884(旧测量5029米),为大洋洲最高点。东段为山脉,山势向东逐渐降低,而后再向东南延伸,形成巴布亚半岛的欧文·斯坦利岭。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这些东西向的高大山岭,到处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成为全岛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碍。在中部山脊的南北两侧,有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其中以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有广阔低平的沿海沼泽和红树林。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有许多由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岛屿。较大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区,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马克姆河,南部有迪古尔河和弗莱河。这些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挟带大量泥沙,中下游两岸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原。新几内亚岛属代构造区,地壳很不稳定。全岛地形呈横向排列,由北而南分为四带:北部山脉(也称海岸山脉)直逼海岸,十分陡峭,是一断层山,海拔高度大都在600m左右,东南端有高于4000m的山峰。因受河流剧烈切割,山脉已不连续。北部山间低地位于北部山脉和中央山脉之间,包括塞皮克河、曼伯拉莫河等宽阔河谷,这里多河曲、湖泊和沼泽。中央山脉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山地大部分在海拔4000m以上,属新期褶皱山地。西段山脉海拔高度大,山顶终年积雪,所以称雪山山脉,最高的查亚峰,海拔4884m,是大洋洲的最高点。东段叫做山脉,其东端延伸入海,突出海面的山峰形成路易西亚德群岛。本区地壳不稳定,有不少火山锥。南部平原是由弗莱河、迪古尔河 等大小河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由于本区正在缓慢下沉,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是世界沼泽地带之一。新几内亚的气候基本上属热带型,低地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0-32℃(86-90℉),高原白天气温全年一般在22℃(72℉)以上。每年约有7个月吹东南信风,中部高原南坡年雨量经常超过7,620毫米。因此,弗莱-迪古尔陆棚和邻近高原成为全球最潮湿地区之一,也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中部高原全年雨量在2,540-4,06毫米之间。东南部海岸的莫尔兹比港每年的雨量仅约为1,016毫米。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12°S之间,属赤道多雨气候。低地全年气温都很高,年较差很小,例如东北部的莱城,2月均温为27.5℃,7月均温为24.8℃,年较差还不及3℃。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如海拔30m的莫尔兹比港,1月均温28.4℃,8月均温25.4℃,年均温27.1℃。高地凉快得多,海拔2000m的地方,有一个月的均温在20℃以下,4000m高处有几个月的均温在0℃以下,4400m处就是雪线了。新几内亚岛大部地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11-4月,全岛盛行西北季风,普遍降雨,以北部较多,年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如莱城年降水量4538毫米。向风的山坡年降水量超过6000毫米。5-10月盛行东南季风,为南部的主要雨季,但情况较复杂,因各地地理条件的差异,雨量和雨季有许多局部的变化。如莫尔兹比港年降水量为950毫米,6-10月东南季风盛行时,天气干燥,各月降水量都少于40毫米,为明显干季,12-3月为明显雨季。当两种季风都不占优势的季节更替时期,几个星期是无风静止的天气,空气中饱含水汽,天气闷热,常下阵雨。本岛还处于飓风带内,1-4月常受飓风袭击。气候高温多雨。因受季风影响,1-4月西北风盛行,5-8月在东南信风控制之下。沿海低平地区,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变化不大,但在高山地区仍有冰川积雪。年降水量南部沿海约为1000-2000毫米,北部沿海则为2500-3000毫米,而中部山区可达3000-4000毫米。土壤受高温多雨影响,易冲刷流失,淋溶作用旺盛,肥力较v新几内亚岛地处赤道南侧,东南沿海属热带草原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北半部年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常受热带飓风袭击。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加里曼丹岛属热带雨林带。岛上大部分地区河流可通航,为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生线,常常也是脉。北部岛形趋狭,河流通航里程很少超过160千米,常常比这更短,故该岛北部腹地在上世纪80世代以前曾长期处于封闭的原始社会状态。赤道气候,炎热、潮湿,全年明显分为两季,10-3月为季风期,其余为较干燥、平静的夏季。年平均降雨量约3800毫米。动植物种类极多,其中包括世界上的花(大花草属拉弗尔斯花);猩猩和长臂猿、云豹、象、犀牛和许多昆虫。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不多。19世纪初以来,曾有私人对金矿、钻石、锑、镁、石膏和铁矿等进行过小规模开采。汶莱丹戎巴里把板(Tanjung Balikpapan)及加里曼丹岛北岸大陆棚上有十多处地点有油田。东海岸开发集中于阿塔卡(Attaka)地区。1958年以来,达图角(西南)已开发铝土矿,西南部有煤矿开采。一般而言,除少数肥沃的火山地区以外,婆罗洲土地贫瘠。居民主要食物为稻米,另有玉米、木薯、黄瓜、南瓜、原住民小规模种植橡胶,华人居民大规模种植胡椒。婆罗双属树种及糖胶树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沿海地区出口西米、椰子干、卡奇染料(cutch,自红树皮提取)及水产。高地种植烟叶,运销低地地区。现试种咖啡、可可和。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赤道气团。平均气温24-25℃,赤道在岛中间穿过,若以赤道将婆罗洲岛分南北二部分,会发现面积刚好差不多。虽然在赤道上,却不干燥,连降雨量最少的地区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依统计,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自古以来,加里曼丹岛内陆地区的交通主要靠河流运输,有些内陆地区河运更是对外交通方式。婆罗洲岛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过160千米,许多河运不通的内陆地区仍与现代社会隔绝。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的岛屿。人口5018万,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岛四个主要岛屿之一。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中国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古名为SuvaraDvipa(梵语:黄金岛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金洲,因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岛山区盛产黄金。16世纪时,其“黄金岛”之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岛寻金。苏门答腊岛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明显干湿两季)。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降雨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岛上仅仅哺乳类动物就有176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岛上的动物包括猩猩、各种猿类、象、貘、虎、两角耸立的苏门答腊犀牛、长臂猿、树鼩、飞狐猴、野猪和灵猫类。岛上3座国家公园(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BarisanSelatan〕)于2004年一起被联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生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据印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统计,在2001年,苏门答腊犀牛只有132头了。苏门答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希望苏门答腊岛这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能够保持它的原貌。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热带森林覆盖,属热带雨林带。除高地外,苏门答腊气候炎热且极为潮湿,植被有苏门答腊松、南洋松(Pinuerkusii)、大王花(Rafflesiaarnoldii)、香桃木、竹、杜鹃花、兰花、棕榈树、栎树、栗树、乌木、铁木、樟树、檀香木及多种可用来制作橡胶的树种。这些森林曾经是宝贵动植物(红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栖息地。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印尼当局的风气和非法森林开发使得这些原始森林面临毁灭的危险。连所谓的“保护区”也遭到砍伐。本州岛本州岛(日语:ほんしゅう;英语:HonshuIsland)简称本州,是日本的一个岛屿,位于日本列岛的中部,是世界第七大岛。向北与北海道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向南与四国岛隔濑户内海相对,向西南与九州岛隔关门海峡和丰后水道。本州岛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全长约1300公里,宽度在50230公里之间,海岸线全长5,450公里,其总面积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60%。本州岛是大陆岛,岛上迄今仍有活跃火山,地震频繁。本州岛最高点是活火山富士山,高3,776米。本州岛上有多条河流,其中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沿本州岛的北部有山脉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南,本州岛的山区也是岛上西南与东北气候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本州拥有日本三大都市圈,即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日本的人口、著名企业和大学等,有向这三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本州岛人口主要集中在关东平原上,重要城市有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京都、户等。其中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州岛地形崎岖,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因而多火山和地震。面积,中部为中央高地,赤石山脉有多处3000米左右的高峰,山间有一系列盆地群。富士火山带由中部延伸到太平洋中的小笠原群岛、伊豆诸岛。本州北部(东北地区)有3列山脉,南北纵贯,间有盆地与平原。其中奥羽山脉长达450公里;西南部的中国山地与纪伊山脉呈东西走向,山间有众多小盆地。近畿中部地垒山地与盆地相间。较大平原除新潟平原外均集中于太平洋沿岸,以关东平原,次为浓尾、大阪平原等。河网稠密。各河中上游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约1.2万多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40%。太平洋沿岸曲折,多海湾与半岛;日本海沿岸较为平直。平原狭小,较大者为关东、浓尾、大阪平原,均位于太平洋沿岸。河网稠密、短小,较大的有利根川、信浓川、北上川等,富水力资源。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60%。大部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初夏有梅雨,秋季多台风。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但南北、东西有明显差异。年平均气温,北部的青森市为9.6℃,西南端的下关市为15.5℃,相差近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北部为-2℃左右,西南端为5.5℃;最暖月(8月)平均气温北部22.5℃,西南端26.7℃。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东部太平洋斜面夏季与台风期降水最多,冬雪少,天气晴朗;而西部日本海斜面冬季多阴雪天气,形成深雪地带。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3/5。东部太平洋沿岸夏秋降水多,冬雪少,天气晴朗,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阴雪天气。河网稠密,河流短小,较大河流有信浓川、利根川等,各河上中游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资源。维多利亚岛维多利亚岛(VictoriaIsland)位于大约北纬71度0分,西经110度0分,北美大陆北部北冰洋群岛中三大岛屿之一。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第二大岛屿,行政上分属西北地区和纽纳武特(Nunavut)地区。与南面的大陆隔著多尔芬(Dolphin)和尤尼恩(Union)海峡、科罗内申(Coronation)湾、迪斯(Dease)海峡和毛德皇后(QueenMaud)湾。岛长约515公里(320哩),宽270公里—600公里(170哩—370哩),面积平方公里(平方哩)。地势从蜿蜒曲折的海岸向西北抬升海拔约655公尺(2150呎)。为数不多的居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霍尔曼(Holman)与东南部的坎布里奇贝(为一处气象站)。该岛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名名,在岛上任何带有“阿尔伯特亲王”字眼的地名都是由王夫阿尔伯特亲王名。维多利亚岛是处于加拿大西北地区与努那福特交界的岛屿之一。维多利亚岛面积达平方公里(约平方英里),几乎有整个大不列颠岛般大,是全球第八大岛,更是加拿大第二大岛。西北地区与努那福特的区界正好穿越维多利亚岛,岛西北端的三分之一属于西北地区,而剩下的就归努那福特管辖。岛的北端有梅尔维尔子爵海峡,而麦克林托克海峡和维多利亚海峡就在岛的东方;南方有皮斯海峡,两个地区的分界线越过这个海峡后到达美洲大陆然后继续往南延伸;西方则有阿蒙森湾和被长长的威尔士王子海峡所隔开的班克斯岛。维多利亚岛的海岸线迂回曲折,造成岛周围有很多港湾,而岛上也有很多半岛。在岛的东端,有一个指向北的半岛,称为Storkerson半岛。半岛再往北就是Goldith海峡,隔开维多利亚岛与邻近的斯特芳生岛。Storkerson半岛向西则是岛上主要的港湾哈德利湾,再往西便是岛的正北方。另一个比较宽的半岛在西北方,名为阿尔伯特亲王半岛,而它的尽头就是威尔士王子海峡。在南方有一个向西延伸的半岛,叫Wollaston半岛,而该半岛与岛中心地带则被阿尔伯特亲王海峡所分隔。维多利亚岛的最高点为655米,在位于正北方的Shaler Mountains当中。亚地中海式气候使得维多利亚岛一年四季都适旅游。因其气候温和、阳光多、雨量少、生活环境佳。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是位于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岛国,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作为非洲、世界第四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政府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鼓励外商向旅游业投资。居民中98%是马达加斯加人。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多部电影曾以马达加斯加名。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共分五种:1、中部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央高原地区,错落分布着平原、山丘、群山和盆地;2、东部为宽度25-100公里起伏不平的山坡地形;3、西部为平原和高原地区,地形起伏较缓;4、南部主要是平原,地形较为平缓;5、北部以盆地为主,地形复杂,系火山及喀斯特地貌,察腊塔纳山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峰。马达加斯加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降水量达2000-38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4℃;中部高原属于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18℃;西部处在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6.6℃;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5.4℃。受季风的影响,全岛4-10月为旱季,11月-次年3月为雨季。首都塔那那利佛海拔约1200米,年平均气温18°C。马达加斯加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除此之外还有云母、铀、铅、宝石、金、银、铜、镍、铝矾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2013年,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巴芬岛巴芬岛(BaffinIsland)一译“巴芬兰”,是加拿大大岛,世界第五大岛屿。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东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格陵兰岛相对。巴芬岛上的山脉均高于8000英尺(2440米)。山脊纵贯岛的东部,上覆有冰川。中西部福克斯湾沿岸为低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冷凉,自然景观为极地苔原。生活在岛上的爱斯基摩人以小聚为生。巴芬岛,加拿大大岛,世界第五大岛。加拿大西北地区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在巴芬湾以西、哈得孙海峡以北,东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格陵兰岛相对。长1600千米,宽度800千米。面积50.75万平方千米。西北-东南走向。地质构造为加拿大地盾的延续,地形以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山地高原为主,海拔1500-2000米,最高2060米。东高西低,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冷凉,自然景观为极地苔原。岛上绝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巴芬岛沿岸局部地区有爱斯基摩人的小聚落,以渔猎为生。岛南部的弗罗比舍贝是全岛行政中心、毛皮货站,建场。坎伯兰半岛建有奥尤伊图克国家公园。北部有铁矿。岛上建有空军基地、气象站和雷达观测站。现今巴芬岛上的城市是伊魁特,(Iqualuit),它也是加拿大努勒维特省的首都。二、世界上的群岛是什么群岛的半岛是什么岛世界上的群岛:马来群岛,的半岛:半岛,的岛屿:格陵兰岛。1、马来群岛马来群岛(英语:MalayArchipelago)是一组散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于东南亚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群岛。该群岛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的群岛。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东马)、文莱、新加坡、东帝汶。新几内亚岛(包含巴布亚新几内亚)一般不纳入马来群岛之范畴。2、半岛半岛(文:??? ??????????????)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也门、阿曼、联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半岛上。其中以沙特为。3、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km2 为无冰雪覆盖, 1,833,900km2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扩展资料地理:1、格陵兰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的地区。全份地区都被冰盖盖上,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由于该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1000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2、半岛主要由西部的地盾和地盾以东的沉积区两大地貌区组成。沉积区从地盾向东北、东和东南方向沉陷,进入包括伊拉克南部、波斯湾和鲁卜哈利沙漠(Rubal-Khali)东部在内的大盆地。地盾的东部边缘从红海向北伸出的亚喀巴(Aqaba)湾的顶端向东弯曲,在横穿半岛的中途点折向西南和正南,直也门高地。3、马来群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多分布在岛屿中部。平原比较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岛北部和苏门答腊岛东部平原面积较大。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来群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陵兰岛三、世界上的半岛和的群岛分别是什么精选一、世界上的半岛是半岛。1、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包括一些近海岛屿。西和西南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南和东南临海,东北濒阿曼湾和波斯湾(或湾),北面为伊拉克、约旦和亚喀巴湾。2、面积约259万平方公里。半岛包括7个国家的领土:沙特王国、也门共和国、阿曼苏丹国、联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半岛人口约三千多万。3、半岛为盆状高原,其临海的三面皆有山脉隔开。半岛西部红海沿岸山脉和对岸山脉在5000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后因东非断层的地质活动出现红海而分开,形成半岛。4、高原内部的特征为连片沙漠区。山区地势都不特别高,半岛最高处为也门的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5、半岛上狭长平原位于海洋与高原之间,大部分是已开垦的土地。城市也大多位于海岸平原上。半岛大部分地区十分干旱。石油和天然气是半岛仅有的重要矿产资源,其石油蕴藏量几乎占世界蕴藏量的一半。各国都有庞大的输送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石油产品的管网,把这些产品从油田和炼油石输送到波斯湾各港口,再运往世界各地。二、世界上的群岛是马来群岛。1、马来群岛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通常包括新几内亚岛,而不包括西北方的安达曼、尼科巴(Nicobar)群岛及东方的俾斯麦群岛。总陆地面积2,475,249平方公里(955,699平方哩),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2、由于马来群岛纬度较低,赤道横贯中部,炎热多雨的气候与肥沃的火山土壤为热带经济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岛上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主要作物为水稻,也有玉蜀黍、甘薯或木薯,以及商品作物,如橡胶、烟叶、糖、椰乾、胡椒、奎宁、肉豆蔻、木棉、西谷米、马尼拉麻等。3、除菲律宾北部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从8100mm500mm不等,大部分地区越过2000mm。马来群岛的气候分属于两种类型。印度尼西亚群岛主要是赤道多雨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菲律宾群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炎热、湿润,年分二季,随着季风方向的更换,雨量的季节分配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世界上的群岛:马来群岛的半岛:半岛的岛屿:格陵兰岛半岛,马来群岛半岛马来群岛四、的岛屿和半岛是什么世界上的半岛是半岛。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包括一些近海岛屿。西和西南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南和东南临海,东北濒阿曼湾和波斯湾(或湾),北面为伊拉克、约旦和亚喀巴湾。面积约259万平方公里。半岛包括7个国家的领土:沙特王国、也门共和国、阿曼苏丹国、联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半岛人口约三千多万。半岛为盆状高原,其临海的三面皆有山脉隔开。半岛西部红海沿岸山脉和对岸山脉在5000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后因东非断层的地质活动出现红海而分开,形成半岛。高原内部的特征为连片沙漠区。山区地势都不特别高,半岛最高处为也门的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半岛上狭长平原位于海洋与高原之间,大部分是已开垦的土地。城市也大多位于海岸平原上。半岛大部分地区十分干旱。石油和天然气是半岛仅有的重要矿产资源,其石油蕴藏量几乎占世界蕴藏量的一半。各国都有庞大的输送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石油产品的管网,把这些产品从油田和炼油石输送到波斯湾各港口,再运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