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什么不北伐(东吴为何灭亡)

1年前 (2024-04-18)
东吴为什么不北伐,东吴为何灭亡内容导航:东吴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北伐诸葛亮北伐时东吴为什么不出东西夹击三国后期,吴国力远超蜀魏,为何不北伐呢东吴实力远超蜀汉,为什么不北伐呢一、东吴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北伐先说两点,东吴北伐次数比蜀国多,而且有大型的,陆逊石亭之战曾经大败魏国名将曹休。于为什么很多规模较小,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吴国经济的制约,骆统传里载“是时征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吴国显然没有诸葛亮治理的那么好,二是吴地内山越(少数民族)的制约,当年秦始皇派去剿灭山越的士比剿灭匈的都多,你可想而知山越的威慑力二、诸葛亮北伐时东吴为什么不出东西夹击东西夹击有啊。比如:公元228年,东吴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在石亭之战大败魏军,诸葛亮乘魏与吴交战,关中力空虚的机会发动第二次北伐,率军进攻陈仓,但在魏将郝昭的坚守下没能成功。参看百度词条“石亭之战”、“陈仓之战”。公元234年诸葛亮一次北伐,也是联孙权东西夹击。诸葛亮率蜀军于二月进驻五丈原,吴军于五月发十万三路进攻肥新城。魏国采取东攻西守的策略,魏明帝亲自率军于七月进攻东吴,司马懿则在西路与蜀军对峙。吴、蜀军先后撤退,诸葛亮也病逝。后来姜维北伐时,也曾在公元253年四月联攻魏,姜维进攻陇西,吴国诸葛恪进攻肥新城,都以失败告终。虽然是同盟,但是没有好处,东吴不会轻易出,诸葛亮邀请别人攻击对手,必须自己牵制住了对方,让东吴看到了形式有利于出,东吴才会东西夹击。古代交通并不便利,而且各国之内的奸细也是很多,如果诸葛亮提前几个月邀请东吴,东吴在部署的同时,攻击计划就泄露了,那么魏国就有了防备。诸葛亮次北伐,是突击,然后迅速失败,来不及联系东吴。第二次是进军途中被陈仓城所阻,没有攻克就撤退了。第三次北伐,突袭西北边城,魏国援军来之前,就撤退了。前三次是骚扰性攻击,所以没有联系东吴。第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形成对峙,东吴方面也派出军队,三路攻击魏国,但是和诸葛亮一样,都没有取得成果,也是败退。六次北伐,其中有一次其实是防守战就不列举了。历史的问题.没人知道.!他敢政治很复杂只有利益是不变的有利他才出蜀地易守难攻出力不讨好因为这样不好三、三国后期,吴国力远超蜀魏,为何不北伐呢我想很多人会有同样的疑问的,在三国后期,吴国的力强盛,为何不进行北伐呢?我的分析如下。我觉得三国时期蜀汉和吴国地方不算小但多是蛮荒未开发的地方,人口稀少。人口稀少则源税负都少,以上数据表明蜀汉和吴国的综国力和魏国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不是吴国不愿出,从历史上看还是无力出或出无用。不要看三国演义上多是以少胜多的战例,看看军事史就明白古代战争由其是国家战争力钱粮是根本因素,只能说魏国完全有能力两线防守。其次是诸葛亮很早就明白这点,所以要把荆州拉进来增加国力,失去荆州后他自己也知道没什么希望了,诸葛亮文集中有很多和诸葛瑾的通信,直到他病死,几乎北伐的每一步诸葛亮都告知了东吴,从诸葛瑾的回信看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东吴多次派协助,但都以失败告终。吴国实力强于蜀汉是正确的,但与魏国比还有很大差距,三国经历多年,老百姓已不愿打仗且魏国的政治还是很好的,老百姓有饭吃,曹魏政权的管理这也是两国伐魏不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吴国在孙权中后期政治开始混乱,因为皇子众多争斗不休导致派系林立内政堪忧和蜀汉诸葛亮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完全不同。在如此内忧的情况下吴国还是多次派伐魏以呼应诸葛亮说明吴国大抵领导阶层还是头脑清楚的,无奈实在是少将寡,加上内部问题都自顾不暇哪能专心打仗四、东吴实力远超蜀汉,为什么不北伐呢纵观历史,三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却也是名臣猛将辈出的年代。能臣谋士各投明主,导致魏蜀吴三方势力割据半个多世纪,一时间谁也无法征服谁。不过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三国之间主要以魏蜀之间交战较多,大多数时候,东吴其实是偏安一隅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剧照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明知“益州疲敝”也要多次北伐,为此不惜耗尽心血,最终丧五丈原。相比蜀汉的国力,东吴据有江南富庶之地,人口有52万户,计230万人,是蜀口(94万人)的两倍还多,力自然也更多。于将领方面,上大将军、丞相陆逊在智谋方面并不逊色于诸葛亮,那么东吴为何不效仿蜀汉,也搞个“北伐”之类的战争扩张其领土和势力呢?说起来,这主要有五点原因。▲东吴将领陆逊剧照点就是陆逊实在太忙。陆逊长期肩负着镇守荆州的重任,而且直面曹魏方面的虎视眈眈。再加上东吴地形比较开阔,不具备蜀道之险,也就意味着没有防守优势,因此为了镇守辖境,陆逊已是耗尽精力,不敢有一丝懈怠。等到他后来升任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时,又奉总领三公事务,更是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去考虑北上征讨曹魏呢?其次则是吴国内政不稳。东吴众人表面上看似一团和气,其实自从孙权称帝之后,政务方面日益懈怠,张昭虽然屡次劝谏也无济于事,内政不稳还想出,显然不太可能。▲吴主孙权与蜀主刘备剧照第三,陆逊虽为,但权限不足。虽然陆逊在智谋方面和诸葛亮不差上下,后来都是相国之尊,但对比二人在国内的地位,陆逊和诸葛孔明简直就是云泥之别了。诸葛亮乃是先主刘备“托孤”之人,阿斗都要称他为“相父”,蜀汉军政大权由他一人独揽。虽然蜀汉国内的总力也就十万余人,诸葛亮每次出征时说带多少就是多少,哪怕全部带走也没人反对,这也是后来姜维比不了的。由于孙权一直大权在握,陆逊就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丞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