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供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
怎么供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内容导航:元始天尊和菩萨应该怎么摆放我想供奉个元始天尊可以吗元始天尊是谁 元始天尊是供奉原始天尊需要什么条件一、元始天尊和菩萨应该怎么摆放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之一,是天界仙,并没有跳出六道,仍在轮回之中,只是一个天界凡夫而已,不是圣人!而菩萨已斩断贪瞋痴,不入轮回,是真正解脱者是圣人!按佛法所说,皈依佛后,就不能皈依天外道!这是三皈依戒中很明确的一条!否则你会犯皈依戒的,这很严重啊!所以说,最好不要将像与佛菩萨放在一起。信奉佛菩萨就好了,其它的还是算了吧!南无一切佛菩萨!《嗡麻呢悲美轰!》二、我想供奉个元始天尊可以吗当然可以啊,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可以像里放——-高上玉皇心印经封底 ,自己抄写心经就行。念诵金光咒 加持就行了高上玉皇心印经上药三品,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其;其气,气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能入石,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开光是把佛的法身请来进入这个像里受众生供养,才是真正的开光不然都是空壳,很多人也学出家人,开光结果都是请不来,层次不够,空壳一个,除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开光。三、元始天尊是谁 元始天尊是答:百科名片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仙中的位尊。《历代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西王母,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阶中位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话传说中的真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态端庄的三位尊,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元始天尊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因此“三清”尊在道教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元》等道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元始天尊三清尊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中位,上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名逐渐流变发展,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灵「三清」尊之一,生於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元始天尊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元始天尊《历代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仙。每当玉鼎真人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四、供奉原始天尊需要什么条件自己供奉不需要拜师。让像坐北面南位于坛之上,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奉献于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代供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灵;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如苹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污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于祭。烧香敬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道教祭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烧香忌回顾,要心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