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走婺源之二 甲路

1年前 (2024-04-18)
江西走婺源之二 甲路风风火火 2017年11月25日 甲路,顾名思义就是最好的路了。
甲路是一个1000多年的历史古村。
谱载,甲路是在唐广明元年(公园880年)由歙县篁敦张姓人建村的。
因为村地处徽州,下达饶州通衢要道,故名甲道,即最好的道路,俗称甲路。
甲路出名是因为一项技艺——制伞。
在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制伞技艺的来历,资料是这样介绍的: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甲路村张氏女婿——南宋丞相马廷鸾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来一把油纸伞,甲路人根据这把伞,不断改进工艺,且时代相传制伞,并做出名气,成了江南传统名牌产品。
现在的甲路就在公路边上。
下车后,虽然已是吃午饭的时间了,但我和朋友并没有急于吃饭,而是直奔伞艺园。
村子里的房子很新潮,都是两层楼的状态,白墙黛瓦马头墙,很漂亮。
村后是一片水田,稻子已经收完,只剩下金根茎在向人们展示丰收的景象。
像肉滚子一样的大公鸡母鸡在田边逍遥自在的溜达。
正放学的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从我们身边一闪而过。
一派祥和的生活场景。
交上20元的卫生管理费,我们就进入了伞艺园。
真美啊。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的花伞挂在空中,摆在地面,一下子就让人心花怒放了。
走进车间,每个车间的人都不多,且没有年轻人。
在一个只有两人的车间里,我问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妇:是日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可能他们听不懂我说的话,说每月一般情况下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好的时候能拿3000元。
哦,是计件工资呢。
看着他们一边与我说着话,一边手里忙活着的活计,不仅纳闷了:他们村子这样好的房子,每一栋没有个五、六十万,根本就不用考虑。
他们是以什么为经济来源呢? 回返的路上,看到一位大姐在加工鞋面,就上前问话:大姐,你们村里是以什么为经济来源呢。
答曰:外出打工啊。
一切疑问都解决了。
我说呢,一路在村子里没有看到过年轻人,伞艺园里也没有年轻人,敢情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我想到了历史上的婺源为其中之一的徽商,他们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以智慧和汗水赢得了相应的地位,所以婺源很多古村里有很多古老豪宅,那是一种财富和身份的证明。
我想到了一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
历史上有很多地方上的人因为生活所迫,进行了大迁徙,,出现了一个好的结局。
晋商的走西口,走出了山西今还兴盛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等;山东人的闯关东,几乎闯出了一个东北;而婺源的徽商,走出家门,留给后人一个个美丽的山村和致富的理念。
看着那一座座由外出打工而兴建起来的漂亮的房子,由衷的为甲路人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