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年华(上)~风雲变化中的文革 (副本)
1年前 (2024-04-17)
锦瑟年华(上)~风雲变化中的文革 (副本)PWK 为何复刋后仅办一期便停下来了?是因为调防乐山制止武斗的7861部逐渐接管了乐山的一切,軍宣队也进入了各学校,学生们也逐渐各归各校。
社会舞台的主角已换,“革小将、红卫”当年颐指气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红色造反者》报也就到此落幕。
我们的角色又将转換, 严峻的形势正还在后面。
注4. 注1.我52年前的毕业成绩保存在朋友手中。
注2.当时下乡参加社教“四清”的学生每人每月有六元人民币补贴。
注3.康仲伦: 祟庆县人(今祟州市),历任川康毛纺厂厂长、委、乐山专区工业局局长。
文革时,任乐山经委主任、付专员。
后任轻工业厅长、轻工部付部长。
注4.感谢张凯、李清贵、唐先龙、徐文基、傅友衡、王咏兰、吴永成、王清源等同学朋友提供了当年有关事件的细节与资料。
尤其是吳永成、王清源保存的《红色造反者》报等珍贵资料,真是奇迹,难能可贵! 母校~乐山高级中学遗存建筑~办公楼。
面对读者的二楼是会议室,是红造次开会地点。
扣押在乐山城的彝人头领人质 。
1908 英国威尔逊。
乐高63班1966年去福禄参加社教四清留影。
油画《父亲》,1980罗中立。
晚年爱好骑行与绘画的张凯先生。
当年以《天安门战斗队》落名的大字報,贴在百货公司转角二楼的那面斜墙上。
乐山赴京代表证。
背后有: 学校名、代表编号、代表姓名。
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乘车证。
当年乐高部份赴京代表与北航学友吴永成影。
前排左起:范运辉、李福民、丁贵华、张银贵;后排左起:李德康、李清贵,彭文康、徐文基、吴永成 在赴京期间,在北京订做的《(首都)红旗~四川乐山红色造反团》战旗。
1967年1月15日大会上,窦光宇专员发言。
(照片系吴、丁两位先生当年拍攝) 乐山《红色造反团》团印章印。
红造《红飚战团》(乐山二中)1967年、委托吴永成在北京制作、透明字体的《红飚》战旗。
其收费单据是: 8.15元+24.54元㴲.69元。
乐山红造宣传队影 红造《红色造反者》報编辑部成员 前排左起:彭文康、熊志强、杨邦杰、游文潮 后排左起:朱启渝、郭正枢、黄允中 时“一月革风暴”,因熊志强毕业分配,分别时影。
“记者”丁昌敏(左)、吴永成(右)。
借來的一部德国柴司相机,一人挂相机,另一人只能挂相机壳了。
为了不致尴尬,只好用手稍作遮掩了。
1967年元月1日《红色造反者》创刊号,印制5000份,二、三天内全部发售完毕。
创刊号第二、三版。
从报名到字体均采用哈军工“红色造反团”的团报《红色造反者》。
第三版,江东的“闲话真假与炮轰”一文,引起了一场封报风波。
《红色造反者》历经封报风波,第二期于1月13日出版。
1月19日,《红色造反者》第三期出版。
1月26日,《红色造反者》第四期出版。
2月8日,《红色造反者》第五期出版。
乐山武斗围城结束后,于8月28日复刊《红色造反者》报~第七期。
第七期第2、3版。
昔日知己,五十多年后、健康愉快地聚在一堂。
前左起: 彭文康、唐先龙、徐文基 后左起: 李德康、李光华、李清贵。
社会舞台的主角已换,“革小将、红卫”当年颐指气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红色造反者》报也就到此落幕。
我们的角色又将转換, 严峻的形势正还在后面。
注4. 注1.我52年前的毕业成绩保存在朋友手中。
注2.当时下乡参加社教“四清”的学生每人每月有六元人民币补贴。
注3.康仲伦: 祟庆县人(今祟州市),历任川康毛纺厂厂长、委、乐山专区工业局局长。
文革时,任乐山经委主任、付专员。
后任轻工业厅长、轻工部付部长。
注4.感谢张凯、李清贵、唐先龙、徐文基、傅友衡、王咏兰、吴永成、王清源等同学朋友提供了当年有关事件的细节与资料。
尤其是吳永成、王清源保存的《红色造反者》报等珍贵资料,真是奇迹,难能可贵! 母校~乐山高级中学遗存建筑~办公楼。
面对读者的二楼是会议室,是红造次开会地点。
扣押在乐山城的彝人头领人质 。
1908 英国威尔逊。
乐高63班1966年去福禄参加社教四清留影。
油画《父亲》,1980罗中立。
晚年爱好骑行与绘画的张凯先生。
当年以《天安门战斗队》落名的大字報,贴在百货公司转角二楼的那面斜墙上。
乐山赴京代表证。
背后有: 学校名、代表编号、代表姓名。
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乘车证。
当年乐高部份赴京代表与北航学友吴永成影。
前排左起:范运辉、李福民、丁贵华、张银贵;后排左起:李德康、李清贵,彭文康、徐文基、吴永成 在赴京期间,在北京订做的《(首都)红旗~四川乐山红色造反团》战旗。
1967年1月15日大会上,窦光宇专员发言。
(照片系吴、丁两位先生当年拍攝) 乐山《红色造反团》团印章印。
红造《红飚战团》(乐山二中)1967年、委托吴永成在北京制作、透明字体的《红飚》战旗。
其收费单据是: 8.15元+24.54元㴲.69元。
乐山红造宣传队影 红造《红色造反者》報编辑部成员 前排左起:彭文康、熊志强、杨邦杰、游文潮 后排左起:朱启渝、郭正枢、黄允中 时“一月革风暴”,因熊志强毕业分配,分别时影。
“记者”丁昌敏(左)、吴永成(右)。
借來的一部德国柴司相机,一人挂相机,另一人只能挂相机壳了。
为了不致尴尬,只好用手稍作遮掩了。
1967年元月1日《红色造反者》创刊号,印制5000份,二、三天内全部发售完毕。
创刊号第二、三版。
从报名到字体均采用哈军工“红色造反团”的团报《红色造反者》。
第三版,江东的“闲话真假与炮轰”一文,引起了一场封报风波。
《红色造反者》历经封报风波,第二期于1月13日出版。
1月19日,《红色造反者》第三期出版。
1月26日,《红色造反者》第四期出版。
2月8日,《红色造反者》第五期出版。
乐山武斗围城结束后,于8月28日复刊《红色造反者》报~第七期。
第七期第2、3版。
昔日知己,五十多年后、健康愉快地聚在一堂。
前左起: 彭文康、唐先龙、徐文基 后左起: 李德康、李光华、李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