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听课笔记

1年前 (2024-04-17)
《桂林山水》听课笔记方雪丽 课前三分钟读古诗,直接揭题,写题,书写中解释题目。
读其他写景文章《颐和园》等开头段,赏析这篇文章开头段:从别人写到自己。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读通句子。
顺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看看桂林山水有怎样的特点1.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板书中提示“秀”字笔顺。
2.根据特点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什么。
指导写景文章概括内容的方法。
读课文前指导读好啊字,生练读,展示读。
教师指导读漓江水的句子,你发现作者写作小秘密。
1.排比句,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景色。
2.作者先描写再具体来写的,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3.用了夸张的手法,漓江的水实际再在流动的,作者写他感觉不到他它的流动。
同学们写作秘密很多,你对比发现一下。
作者用手上感叹的手法带动学读者的情绪,再具体写更有感染力。
有了这个基础,老师再指导读好下面句子。
当堂背诵学生的背诵十分有感情。
作者为什么写大海和西湖呢?大海也很美,西湖也有许多人讴歌它,但在作者的心中却是十分独具特色的美。
段也写到桂林山水是“甲天下”的,这是比较出来的。
你发现什么写法? 1.还发现什么写法?老师注重词句教学的,比如危峰兀立的。
2.指导朗读。
3.创设情境,思维训练。
左边这座山峰像?右边这座山像?还没有看够前面来了一座山峰像?又来了一座山峰像?(学生说的过程老师说原子弹是什么老师不知道,我们说比喻的时候要用熟悉形象的事物去比喻) 1.背诵(背诵示图片) 你们发现写山和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共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
教师在学生不能发现的时候提示,你有什么发现。
1.水比较柔美安静作者用了许多长句,山比较雄壮,作者用了短词来形容。
2.个人与全班的对读,读中感受作者的写法。
作者已经没有更好的语言表达了,所以,师生对读以下句子。
开头是人们说,学生读。
现在是我说,学生读。
上课老师说课:课堂作业上完以后有灵感,“石”可以用这种句式去表达 评课:1.老师五行形渗透作者的写法和归纳内容的学法。
2.桂林的水老师用扶的方法,山用放的方法。
1.老师再在阅读中有小贴士指导。
2.威尼斯小挺老师有整体教学。
1.男女生分读,男生雄厚的声音适山的特点,女生适水的绵长秀美的特点。
这两节课符市里教研员对语文课内容、价值关系的要求。
老师问:你在欣赏图片介绍威尼斯,你介绍威尼斯,你的用意是什么?上课老师答:我想引导学生一个地方写景的东西很多,写风土人情很多但是写一种事物的很少。
老师:可以放课堂两分钟去欣赏交流以前学过的东西和网上搜集资料,这样课堂节奏更快。
教结构和用结构,老师在教学中处理得很好,由扶到放。
但是,1.静清绿三个特点是有逻辑结构的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2.写山写水开头都有同一个句子,但是西湖的绿和桂林的水是不一样的。
我的学习收获:1.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好,行李时候会说“站如松”;2.老师特别关注内容、方法、价值;3.文本的阅读很接生活地气,比如为什么会写威尼斯的技术好,因为技术好才能够气定闲地去感受美景和技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