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日报召开开门办报座谈会
1年前 (2024-04-17)
蚌埠日报召开开门办报座谈会沈林成 2019年1月13日下午,《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特约作者开门办报座谈会在禾泉作家村作家书屋举行。
20位特约作者与蚌埠日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参加座谈会。
腊月初八的禾泉小镇,天气寒冷,读山文苑作家书屋,腊梅怒放,温暖如春。
特约作者们围坐在书桌边,谈成长、话友谊、评报纸、提建议。
座谈会由《淮河晨刊》编辑部主任丁淮飞主持,沈君、谢耀尧、周喜霞三位作者跟大家分享了如何看书读报、如何给报纸写稿、如果给报纸投稿经验。
丁淮飞主任就2019年《蚌埠日报》、《淮河晨刊》开门办报、报纸版面安排情况跟大家沟通交流。
到会作者依次发言,给办好报纸献计献策。
《蚌埠日报》原首席编辑、禾泉作家村村长刘彬彬就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作了专题发言。
蚌埠日报社副社长伍旭峰作总结讲话。
蚌埠日报社副社长伍旭峰到会 《淮河晨刊》编辑部主任丁淮飞主持座谈会 编辑庞贵军 沈君(君娃) 谢曜尧 周喜霞 记者苗成韬 腊梅怒放 会场 记者陈昂 扫微信关注《蚌埠日报》 丁主任介绍开门办报情况 李卓奇 沈林成 钱广安 赵传兴 张岩 许丽 李松涛 邵建祥 郑楠 潘银 周颖 常敏 潘顺成 张枫 李芹 戚佳佳 蒋泽一 《蚌埠日报》原首席编辑、禾泉作家村村长刘彬彬在蚌埠日报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刘彬彬首先对蚌埠日报社在禾泉作家村作家书屋举办作者座谈会表示热烈欢迎!作为一名蚌埠日报的老编辑,一名从蚌埠日报成长起来的老作者,我今天和大家交流两个问题:一、主题策划的深远意义;二、写作过程中,人与事的关系处理。
先说一。
淮河晨刊从去年开始,在蚌埠日报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丁淮飞主任精心筹划下,主题策划一个接一个、一浪高过一浪,应接不暇、蔚为壮观,大有风起云涌之势!这是淮河晨刊多年来少有的景象,有开先河之功!我曾和丁淮飞主任开玩笑:淮河晨刊的2018年是主题策划一马当先年!主题策划是一张报纸的生力体现,它以不断翻新的主题创意,可以让一张报纸永远有新鲜之感,从而吸引读者、稳定受众面,很难想象一张没有活力、没有想法、没有新意的纸媒在今天这个融媒体时代会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为淮河晨刊的主题策划点个大大的赞!主题策划对淮河晨刊有四大好处:一、丰富了版面。
二、培养了作者。
三、巩固了阵地。
四、创造了品牌。
假如没有一连串主题策划的出现,今天来参会的作者怎么可能召之既来呢?这就是淮河晨刊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源、人才储备,更是蚌埠日报发展壮大的生力军!再说二:写作过程中,人与事的关系处理。
从目前已有的主题策划看,形式上多为叙事类散文、随笔写作,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这就有别与通常的新闻写作,新闻稿件写的多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主题策划写的则是过往的事情,是心中的积淀,也就是对事件的反刍。
二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写作要有所不同!作为叙事类写作,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上,人是位的。
首先把人想好,把人写活,人物活了,事件才能生动。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新闻通讯重点是这个人做了哪些事?一二三写出来。
而叙事类写作强调的是:只有这个人才能做出这些事!人,决定事件的走向。
这里的“只有”就是强调:只有这个人才能会这样,换上别人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些事。
生活中不是有句俗话嘛: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绝妙!它点到了叙事类写作的要害。
人与人是不同的,出生、知识积累、家庭修养、为人处世、包括说话风格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人做出的事肯定有不同。
所谓三观不同,道路必然不同,如果我们将同样一件事放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都可以应付的话我认为这次写作也就失败了。
人物是位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从人物的性格逻辑去发展,而不是写了一大堆事,把人物随便往里一放就完事的了,那样的话,文章会死气沉沉.干巴不说,写的人物也不像本人了。
所有的事情哪怕是铁板钉钉,都会让人疑虑重生!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作者写作一定要先从人物入手,把人想好,由人到事,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以我写的ltlt黑虎山上有个梦gtgt为例。
这算一篇人物通讯,如果是记者采访,我相信呈现的事实会比我写的多,站得要高,立意要远,但我没有这样写,我就从老薛这个人入手。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说话很粗,几次接触他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而且他追梦的路子和别人也不一样,小打小闹,挣一点投一点,不贷不借,小步慢跑,写出后好多人点赞,特别是认识老薛的人都说,写的就是他!当然了,我不是说我写得多么好,但我欣喜的是,我写得像我写的人!在写他的叙事中,一些主要的新闻点全放进去了,人与事达到较好的统一。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不一定正确,但希望对今天来的朋友有所启发。
2019年1月13日下午禾泉作家村 伍旭峰副社长总结 今天《淮河晨刊》特别策划 今日《蚌埠日报》小南山版
20位特约作者与蚌埠日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参加座谈会。
腊月初八的禾泉小镇,天气寒冷,读山文苑作家书屋,腊梅怒放,温暖如春。
特约作者们围坐在书桌边,谈成长、话友谊、评报纸、提建议。
座谈会由《淮河晨刊》编辑部主任丁淮飞主持,沈君、谢耀尧、周喜霞三位作者跟大家分享了如何看书读报、如何给报纸写稿、如果给报纸投稿经验。
丁淮飞主任就2019年《蚌埠日报》、《淮河晨刊》开门办报、报纸版面安排情况跟大家沟通交流。
到会作者依次发言,给办好报纸献计献策。
《蚌埠日报》原首席编辑、禾泉作家村村长刘彬彬就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作了专题发言。
蚌埠日报社副社长伍旭峰作总结讲话。
蚌埠日报社副社长伍旭峰到会 《淮河晨刊》编辑部主任丁淮飞主持座谈会 编辑庞贵军 沈君(君娃) 谢曜尧 周喜霞 记者苗成韬 腊梅怒放 会场 记者陈昂 扫微信关注《蚌埠日报》 丁主任介绍开门办报情况 李卓奇 沈林成 钱广安 赵传兴 张岩 许丽 李松涛 邵建祥 郑楠 潘银 周颖 常敏 潘顺成 张枫 李芹 戚佳佳 蒋泽一 《蚌埠日报》原首席编辑、禾泉作家村村长刘彬彬在蚌埠日报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刘彬彬首先对蚌埠日报社在禾泉作家村作家书屋举办作者座谈会表示热烈欢迎!作为一名蚌埠日报的老编辑,一名从蚌埠日报成长起来的老作者,我今天和大家交流两个问题:一、主题策划的深远意义;二、写作过程中,人与事的关系处理。
先说一。
淮河晨刊从去年开始,在蚌埠日报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丁淮飞主任精心筹划下,主题策划一个接一个、一浪高过一浪,应接不暇、蔚为壮观,大有风起云涌之势!这是淮河晨刊多年来少有的景象,有开先河之功!我曾和丁淮飞主任开玩笑:淮河晨刊的2018年是主题策划一马当先年!主题策划是一张报纸的生力体现,它以不断翻新的主题创意,可以让一张报纸永远有新鲜之感,从而吸引读者、稳定受众面,很难想象一张没有活力、没有想法、没有新意的纸媒在今天这个融媒体时代会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为淮河晨刊的主题策划点个大大的赞!主题策划对淮河晨刊有四大好处:一、丰富了版面。
二、培养了作者。
三、巩固了阵地。
四、创造了品牌。
假如没有一连串主题策划的出现,今天来参会的作者怎么可能召之既来呢?这就是淮河晨刊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源、人才储备,更是蚌埠日报发展壮大的生力军!再说二:写作过程中,人与事的关系处理。
从目前已有的主题策划看,形式上多为叙事类散文、随笔写作,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这就有别与通常的新闻写作,新闻稿件写的多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主题策划写的则是过往的事情,是心中的积淀,也就是对事件的反刍。
二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写作要有所不同!作为叙事类写作,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上,人是位的。
首先把人想好,把人写活,人物活了,事件才能生动。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新闻通讯重点是这个人做了哪些事?一二三写出来。
而叙事类写作强调的是:只有这个人才能做出这些事!人,决定事件的走向。
这里的“只有”就是强调:只有这个人才能会这样,换上别人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些事。
生活中不是有句俗话嘛:只有他才能做出这样的事!绝妙!它点到了叙事类写作的要害。
人与人是不同的,出生、知识积累、家庭修养、为人处世、包括说话风格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人做出的事肯定有不同。
所谓三观不同,道路必然不同,如果我们将同样一件事放在不同的人物身上都可以应付的话我认为这次写作也就失败了。
人物是位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从人物的性格逻辑去发展,而不是写了一大堆事,把人物随便往里一放就完事的了,那样的话,文章会死气沉沉.干巴不说,写的人物也不像本人了。
所有的事情哪怕是铁板钉钉,都会让人疑虑重生!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作者写作一定要先从人物入手,把人想好,由人到事,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以我写的ltlt黑虎山上有个梦gtgt为例。
这算一篇人物通讯,如果是记者采访,我相信呈现的事实会比我写的多,站得要高,立意要远,但我没有这样写,我就从老薛这个人入手。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说话很粗,几次接触他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而且他追梦的路子和别人也不一样,小打小闹,挣一点投一点,不贷不借,小步慢跑,写出后好多人点赞,特别是认识老薛的人都说,写的就是他!当然了,我不是说我写得多么好,但我欣喜的是,我写得像我写的人!在写他的叙事中,一些主要的新闻点全放进去了,人与事达到较好的统一。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不一定正确,但希望对今天来的朋友有所启发。
2019年1月13日下午禾泉作家村 伍旭峰副社长总结 今天《淮河晨刊》特别策划 今日《蚌埠日报》小南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