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大观园【二】潇湘馆. 秋爽斋. 暖香坞(留)
8个月前 (04-17)
“红楼梦”中大观园【二】潇湘馆. 秋爽斋. 暖香坞(留)铜罐驿 北京大观园牌坊位于北京大观园西门外南菜园街。
过牌坊向左(东)拐,就是北京大观园正门(南门)。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仿古文化园林。
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有关的各方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精心打造,力图忠实于原著。
置身其中,即怀古今之遐想,顿生沧桑之感慨!(此《》中的文字说明,凡带引号者,均为《红楼梦》原著中的描述,但可能有简化。
)大观园正门 清代画师董昌绘制的《红楼梦》大观园图。
在第【一】集,我们从大观园正门进园,探寻了曲径通幽处,游览了沁芳桥亭。
接着要去的是潇湘馆、秋爽斋和暖香坞。
大观园里,“清流蜿蜒,势若游龙”,环绕着主要景点。
沁芳桥亭的隔湖东北处就是“潇湘馆”。
荷塘对岸、亭桥东北,见“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那就是潇湘馆了。
仅仅20天,谢了荷花,熟了莲蓬。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 就到了一一潇湘馆宝玉的姑表妹林黛玉的住所。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元妃众姊妹和宝玉住进大观园,独黛玉挑选了潇湘馆: “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
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潇湘馆由舜与其娥皇、女英二妃典故而得名。
而竹的外形、韵,与黛玉的形像、性格,交融叠印,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
黛玉的诗号为“潇湘妃子”。
潇湘馆“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院门朝西,门外南侧墙角竹丛中,有泉水从石缝汩汩流出。
墙外泉水通院内西南墙角,像黛玉的“那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门边还有两根石笋。
“入门便是曲折游廊”。
进门后,左边是翠竹掩映的曲折游廊,通往正房及后院。
右边是竹林,“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通往正房。
石子甬路在里面分为两条,左边(向北)那条通到潇湘馆正屋。
右边(向东北)那条通向后院游廊。
整个院子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正是: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通游廊的甬路,也是翠竹掩映。
翠竹掩映潇湘馆。
潇湘馆中以竹最盛, 林黛玉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十六、七岁的一生。
“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宝玉题匾额: “有凤来仪”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这里的建筑外观均为斑竹座。
斑竹一枝千滴泪,正适“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潇湘馆正屋里,有黛玉和丫鬟紫鹃的蜡像。
墙上挂的对联,和沁芳亭桥上的一样。
(第八十七回) 黛玉善抚琴,但“素日不见提起。
” 这日,宝玉和妙玉走近潇湘馆,听到黛玉抚琴低吟: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吟哦四叠,“听得君弦‘嘣’ 的一声断了”。
黛玉泪尽吐血而逝。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第七十回) 大观园众女儿又起“桃花社”,黛玉为社主。
“时值暮春之际,因见柳花飞舞”,于是在潇湘馆,就以“柳絮”为题,众人填词。
黛玉填一首《塘多令》,下阕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
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现有三棵高大茂盛的老梨树,却不见芭蕉。
沁芳溪从园中流过,静静地开着几枝荷花。
这张图里,有芭蕉又无梨花。
后院“又有“两间小小退步”,是黛玉的书房。
后院小景潇湘馆的梨树非常高大茂盛。
梨花谢时,想必黛玉也将落英葬于花冢。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画面之一。
坐在竹林、小溪、荷花、石桥边,细细地品味那份宁静和寂寞。
小院秋景。
小溪蜿蜒穿过茂密的竹林。
竹林小溪边的石笋。
竹林中的石桌凳。
潇湘馆西北侧门外的石刻“龙吟”。
潇湘馆后院东小门外的流泉。
潇湘馆东墙外的那朵红荷。
从潇湘馆东侧门出来,跨过一小桥,南边是“秋爽斋”,北边是“暖香坞”。
秋爽斋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住所。
院门为圆形(又名“月洞门” ),朝西南。
《红楼梦》对于秋爽斋的外景,没有详细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听雨的意境。
通过圆形大门,可见朝南的方门。
方门内便是秋爽斋正屋。
通过圆形大门,还可看东边一圆门。
东边圆门内,有一山石小景,可见晓翠堂和拜月亭。
进大门后,可以看到方门和圆门的位置。
还有一条向南的小路,通南边的一个圆门。
南边的圆门,通到院外。
从南圆门外看秋爽斋方门。
现在秋爽斋前院有三株西府海棠,枝繁叶茂果多。
这天正好有几个穿古装的小朋友,准备在这儿拍网剧。
(第四十回),有关秋爽斋内景的描述较详细:“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 反映出探春性喜读书临帖、干练洒脱的性格特点。
海棠掩映秋爽斋。
(第三十七回) 不过,众姐妹在秋爽斋结 “海棠诗社”,并不是因为有海棠树,而是因为“弄得两盆不可多得的白海棠”。
在《咏白海棠》的几首诗中,还是以黛玉的为,前四句: “半捲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现秋爽斋院里没有芭蕉,而结诗社互起别号诗名时,宝玉说: “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桐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 “有了,我却爱这芭蕉,就称 ‘蕉下客’ 罢。
”潇湘馆无蕉,可谅;秋爽斋无蕉,不可谅。
《红楼梦》大观园中有多处芭蕉。
遗憾的是,北京大观园里,只怡红院里有一本芭蕉,还长得很不好,不知为什么。
芭蕉是极美的,“绿云当窗翻,清音满廊庑。
风雨送秋寒,中心不言苦。
”(清. 乔湜) 探春的诗号为“蕉下客”。
探春结海棠诗社。
秋爽斋内有探春的蜡像。
探春远嫁海外。
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探春万里远嫁。
秋爽斋院西的游廊。
游廊北头有个花瓶门,通向后院。
晓翠堂。
秋爽斋东边的游廊,通到一处较大的厅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
(第四十回)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去大观园游览,就在晓翠堂宴请刘姥姥吃早饭。
凤姐“单拿了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又偏揀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刘姥姥哪里夾得起来,好容易撮起一个来,偏又滑下来,滾在地上。
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儿就没了!’ ” 这是晓翠堂内的蜡像: 左边是贾母和丫鬟鸳鸯,右边是凤姐和刘姥姥。
贾母满面慈祥。
凤姐不大高兴。
刘姥姥乐得不拢嘴。
晓翠堂前院石山上,有八角飞檐亭——赏月亭。
从赏月亭上看晓翠堂。
晓翠堂北边石山上有“拜月台”,与南边的赏月亭遥相呼应。
每逢中秋节,贾母率众人在这里拜天祭祖,祈求好运。
从拜月台上看石山下的大栾树。
别处的栾树已结灯笼似的果实,而这棵栾树竟然金灿灿地花开旺盛。
绕到秋爽斋的后面小院,有数株高大的梧桐树。
故其屋后有元妃省亲时题的匾额: “桐剪秋风”。
贾母道: “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只是细些。
” 7月25日梧桐刚刚结果实。
8月6日果实就快要成熟。
梧桐茂盛的枝叶伸到墙外。
到8月22日,就完全成熟了。
仲秋时节“桐剪秋风”。
暖香坞在秋爽斋的北面,是贾府四小姐、被称“小画家”的贾惜春的住所。
十冬腊月,进入正室,“打起腥红毡帘,巳觉暖香拂面”。
贾母曾委托她给刘姥姥绘出大观园全图;贾母和姐妹们在冬季里曾来这里喝酒吟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贾母道: “做些灯谜儿,大家正月里好玩”。
暖香坞的垂花门向南,在东西夹道的中间。
夹道左边(北边)是一排玉兰。
右边(南边)是一排高大的海棠。
暖香坞院墙南面有一条夹道,暖香坞门在夹道中间。
夹道东西两边有过街门,上嵌石匾。
西为六边形门,外内刻有“穿云”、“度月”。
“穿云度月”是《红楼梦》原著中有的。
东为方形门,外内刻有“揖旭”、“延霞”。
“揖旭延霞”原著中没有,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题。
进了垂花门,是暖香坞正室。
楹联: 依簾麝篆春云重 隔槛螭浮暮桨澄 正室内有惜春和丫鬟入画的蜡像。
因暖香坞紧临藕香榭,故惜春的诗名为“藕榭”。
惜春在看到三位姐姐的悲剧后,出家为尼。
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惜春作画。
在正室的东南的石山上,建有“蓼风轩”。
《红楼梦》中形容蓼风轩的环境是“院内红蓼花深,清波风寒”。
红蓼花是一种紫红色的野花 ,也叫狗尾巴花,在秋冬时节开花,在古诗词里常用于深秋寄情之物,有一种寂寥飘逸的意境,暗惜春的身份和出家为尼的运。
暖香坞通向蓼风轩的游廊。
蓼风轩。
是惜春的书房画室。
楹联: 汀溆翠迷坞外雨 轩窗红颭水边风 蓼风轩前的桃树和槐花。
蓼风轩前的槐花和桃树。
从蓼风轩南边山下看蓼风轩。
从蓼风轩北眺缀锦楼。
暖香坞房后一排龙爪槐花开正盛。
铜罐驿叹曰:萧湘翠竹滴滴泪,秋爽桐叶渺渺飞。
暖香红毡寒难挡,祈愿佛光照栊翠。
铜罐驿摄制 2018年8月完成
过牌坊向左(东)拐,就是北京大观园正门(南门)。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仿古文化园林。
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有关的各方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精心打造,力图忠实于原著。
置身其中,即怀古今之遐想,顿生沧桑之感慨!(此《》中的文字说明,凡带引号者,均为《红楼梦》原著中的描述,但可能有简化。
)大观园正门 清代画师董昌绘制的《红楼梦》大观园图。
在第【一】集,我们从大观园正门进园,探寻了曲径通幽处,游览了沁芳桥亭。
接着要去的是潇湘馆、秋爽斋和暖香坞。
大观园里,“清流蜿蜒,势若游龙”,环绕着主要景点。
沁芳桥亭的隔湖东北处就是“潇湘馆”。
荷塘对岸、亭桥东北,见“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那就是潇湘馆了。
仅仅20天,谢了荷花,熟了莲蓬。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 就到了一一潇湘馆宝玉的姑表妹林黛玉的住所。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元妃众姊妹和宝玉住进大观园,独黛玉挑选了潇湘馆: “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
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潇湘馆由舜与其娥皇、女英二妃典故而得名。
而竹的外形、韵,与黛玉的形像、性格,交融叠印,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
黛玉的诗号为“潇湘妃子”。
潇湘馆“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院门朝西,门外南侧墙角竹丛中,有泉水从石缝汩汩流出。
墙外泉水通院内西南墙角,像黛玉的“那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门边还有两根石笋。
“入门便是曲折游廊”。
进门后,左边是翠竹掩映的曲折游廊,通往正房及后院。
右边是竹林,“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通往正房。
石子甬路在里面分为两条,左边(向北)那条通到潇湘馆正屋。
右边(向东北)那条通向后院游廊。
整个院子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正是: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通游廊的甬路,也是翠竹掩映。
翠竹掩映潇湘馆。
潇湘馆中以竹最盛, 林黛玉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十六、七岁的一生。
“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宝玉题匾额: “有凤来仪”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这里的建筑外观均为斑竹座。
斑竹一枝千滴泪,正适“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潇湘馆正屋里,有黛玉和丫鬟紫鹃的蜡像。
墙上挂的对联,和沁芳亭桥上的一样。
(第八十七回) 黛玉善抚琴,但“素日不见提起。
” 这日,宝玉和妙玉走近潇湘馆,听到黛玉抚琴低吟: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吟哦四叠,“听得君弦‘嘣’ 的一声断了”。
黛玉泪尽吐血而逝。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第七十回) 大观园众女儿又起“桃花社”,黛玉为社主。
“时值暮春之际,因见柳花飞舞”,于是在潇湘馆,就以“柳絮”为题,众人填词。
黛玉填一首《塘多令》,下阕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
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现有三棵高大茂盛的老梨树,却不见芭蕉。
沁芳溪从园中流过,静静地开着几枝荷花。
这张图里,有芭蕉又无梨花。
后院“又有“两间小小退步”,是黛玉的书房。
后院小景潇湘馆的梨树非常高大茂盛。
梨花谢时,想必黛玉也将落英葬于花冢。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画面之一。
坐在竹林、小溪、荷花、石桥边,细细地品味那份宁静和寂寞。
小院秋景。
小溪蜿蜒穿过茂密的竹林。
竹林小溪边的石笋。
竹林中的石桌凳。
潇湘馆西北侧门外的石刻“龙吟”。
潇湘馆后院东小门外的流泉。
潇湘馆东墙外的那朵红荷。
从潇湘馆东侧门出来,跨过一小桥,南边是“秋爽斋”,北边是“暖香坞”。
秋爽斋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住所。
院门为圆形(又名“月洞门” ),朝西南。
《红楼梦》对于秋爽斋的外景,没有详细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听雨的意境。
通过圆形大门,可见朝南的方门。
方门内便是秋爽斋正屋。
通过圆形大门,还可看东边一圆门。
东边圆门内,有一山石小景,可见晓翠堂和拜月亭。
进大门后,可以看到方门和圆门的位置。
还有一条向南的小路,通南边的一个圆门。
南边的圆门,通到院外。
从南圆门外看秋爽斋方门。
现在秋爽斋前院有三株西府海棠,枝繁叶茂果多。
这天正好有几个穿古装的小朋友,准备在这儿拍网剧。
(第四十回),有关秋爽斋内景的描述较详细:“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 反映出探春性喜读书临帖、干练洒脱的性格特点。
海棠掩映秋爽斋。
(第三十七回) 不过,众姐妹在秋爽斋结 “海棠诗社”,并不是因为有海棠树,而是因为“弄得两盆不可多得的白海棠”。
在《咏白海棠》的几首诗中,还是以黛玉的为,前四句: “半捲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现秋爽斋院里没有芭蕉,而结诗社互起别号诗名时,宝玉说: “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桐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 “有了,我却爱这芭蕉,就称 ‘蕉下客’ 罢。
”潇湘馆无蕉,可谅;秋爽斋无蕉,不可谅。
《红楼梦》大观园中有多处芭蕉。
遗憾的是,北京大观园里,只怡红院里有一本芭蕉,还长得很不好,不知为什么。
芭蕉是极美的,“绿云当窗翻,清音满廊庑。
风雨送秋寒,中心不言苦。
”(清. 乔湜) 探春的诗号为“蕉下客”。
探春结海棠诗社。
秋爽斋内有探春的蜡像。
探春远嫁海外。
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探春万里远嫁。
秋爽斋院西的游廊。
游廊北头有个花瓶门,通向后院。
晓翠堂。
秋爽斋东边的游廊,通到一处较大的厅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
(第四十回)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去大观园游览,就在晓翠堂宴请刘姥姥吃早饭。
凤姐“单拿了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又偏揀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刘姥姥哪里夾得起来,好容易撮起一个来,偏又滑下来,滾在地上。
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儿就没了!’ ” 这是晓翠堂内的蜡像: 左边是贾母和丫鬟鸳鸯,右边是凤姐和刘姥姥。
贾母满面慈祥。
凤姐不大高兴。
刘姥姥乐得不拢嘴。
晓翠堂前院石山上,有八角飞檐亭——赏月亭。
从赏月亭上看晓翠堂。
晓翠堂北边石山上有“拜月台”,与南边的赏月亭遥相呼应。
每逢中秋节,贾母率众人在这里拜天祭祖,祈求好运。
从拜月台上看石山下的大栾树。
别处的栾树已结灯笼似的果实,而这棵栾树竟然金灿灿地花开旺盛。
绕到秋爽斋的后面小院,有数株高大的梧桐树。
故其屋后有元妃省亲时题的匾额: “桐剪秋风”。
贾母道: “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只是细些。
” 7月25日梧桐刚刚结果实。
8月6日果实就快要成熟。
梧桐茂盛的枝叶伸到墙外。
到8月22日,就完全成熟了。
仲秋时节“桐剪秋风”。
暖香坞在秋爽斋的北面,是贾府四小姐、被称“小画家”的贾惜春的住所。
十冬腊月,进入正室,“打起腥红毡帘,巳觉暖香拂面”。
贾母曾委托她给刘姥姥绘出大观园全图;贾母和姐妹们在冬季里曾来这里喝酒吟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贾母道: “做些灯谜儿,大家正月里好玩”。
暖香坞的垂花门向南,在东西夹道的中间。
夹道左边(北边)是一排玉兰。
右边(南边)是一排高大的海棠。
暖香坞院墙南面有一条夹道,暖香坞门在夹道中间。
夹道东西两边有过街门,上嵌石匾。
西为六边形门,外内刻有“穿云”、“度月”。
“穿云度月”是《红楼梦》原著中有的。
东为方形门,外内刻有“揖旭”、“延霞”。
“揖旭延霞”原著中没有,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题。
进了垂花门,是暖香坞正室。
楹联: 依簾麝篆春云重 隔槛螭浮暮桨澄 正室内有惜春和丫鬟入画的蜡像。
因暖香坞紧临藕香榭,故惜春的诗名为“藕榭”。
惜春在看到三位姐姐的悲剧后,出家为尼。
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惜春作画。
在正室的东南的石山上,建有“蓼风轩”。
《红楼梦》中形容蓼风轩的环境是“院内红蓼花深,清波风寒”。
红蓼花是一种紫红色的野花 ,也叫狗尾巴花,在秋冬时节开花,在古诗词里常用于深秋寄情之物,有一种寂寥飘逸的意境,暗惜春的身份和出家为尼的运。
暖香坞通向蓼风轩的游廊。
蓼风轩。
是惜春的书房画室。
楹联: 汀溆翠迷坞外雨 轩窗红颭水边风 蓼风轩前的桃树和槐花。
蓼风轩前的槐花和桃树。
从蓼风轩南边山下看蓼风轩。
从蓼风轩北眺缀锦楼。
暖香坞房后一排龙爪槐花开正盛。
铜罐驿叹曰:萧湘翠竹滴滴泪,秋爽桐叶渺渺飞。
暖香红毡寒难挡,祈愿佛光照栊翠。
铜罐驿摄制 2018年8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