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从源于唐诗的《大地之歌》开始

1年前 (2024-04-17)
认识从源于唐诗的《大地之歌》开始David Cai 古斯塔夫· (Gustav Mahler,1860-1911),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
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
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
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
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他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八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大大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精分析学的理解。
的《大地之歌》交响曲作于1908年,三年后初演于慕尼黑,是的绝笔之作,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张唱片由大植英次(Eiji Oue)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演奏,两位的美国年轻歌手演唱,RR录音基思·约翰逊(Keith Johnson)录音,是一张不可多得的优秀唱片。
有趣的是,的《大地之歌》创作灵感源于德文翻译的中国唐代7首古诗,包括李白的《悲歌行》 、《客中行》、《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张继的《枫桥夜泊》,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 和王维的《送别》,把唐诗充满意情画意的语句转化为优美的音乐曲谱,这是西方音乐史上的。
乐章:“愁世的饮酒歌”(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奏鸣曲式,双重呈示部,歌词为李白的《悲歌行》。
乐章以古诗的歌词为基础,作者将诗分为三段,每段都用“生是黑暗的,死也是黑暗的”作为结尾。
这首诗的原意为:人的一生不过百年,面对这一现实,最好的方法是以酒浇愁。
音乐以赞美生活开始,以痛苦欲绝告终。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Der Einsame im Herbst)奏鸣曲式,双重呈示部,原歌词为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诗句描写了秋日的景象“花儿枯萎,叶落飘零”,它是一首孤独凄凉的情诗。
呈示部的引子是小提琴奏出的无穷动式的流动旋律,几乎贯穿全乐章。
第三乐章:“青春”(Von der Jugend)歌词出自李太白原诗《客中行》。
这是一首青春的欢快颂歌,是整首交响曲在多灾多难的人生旅途中一首美好的插曲。
乐曲的引子是长笛、双簧管演奏的流畅跳跃、轻松活泼的五声音阶旋律,表达了古香古色很有特色的中国情调;接着,男高音轻快潇洒的唱出了以李白诗句为词的清新、喜悦的主题,描写了一群青少年在亭中相聚,欣赏着池中倒映的美景,他们谈笑风生,饮酒赋诗。
第四乐章:“美女”(Von der Schonheit)复三部曲式,原诗是李白的一首《采莲曲》。
乐曲在长笛平行三度活泼的颤音背景上,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了柔和的引子动机,小提琴高音区的演奏,表现了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长笛吹出五声音阶的旋律,引出了部分女中音缠绵、悠闲而甜蜜的歌声,这是一个不紧不慢的五声音阶的旋律,歌中唱到“英俊的少年在岸上绿柳中骑马奔驰”:副旋律是在小提琴分解音型伴奏下的女中音独唱,细腻地刻画了少女的内心世界,使人仿佛看到东方少女的音容笑貌。
第五乐章:“春天的醉者”(Der Trunkene im Fruhling)复三部曲式,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为了体现描写醉酒者姿态的意图,乐曲一开始就由木管乐器奏出满是装饰音的音型,运用了很不稳定的速度与调性,打破了前一乐章结束时的寂静,主题呈示的是一首大自然春意盎然的美丽旋律:紧接着是发展句简单的变化与重复。
中间部分得到充分的展开,独奏小提琴一会儿活泼轻快,一会儿抒情抑郁。
随后,男高音演唱了坚定有力的“人生如梦”曲调。
音乐很好地描绘了在梦幻一般的世界里,借酒消愁者如醉似醒的态。
第六乐章:“永别”(Der Abschied)双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歌词前半段来自孟浩然的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后半段来自王维的诗《送别》。
乐曲的开始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低沉压抑、阴森恐怖的大锣与低音声部长音的背景上,引出双簧管反复吹奏的极度凄楚、痛苦的回音音调:在引起小提琴感慨共鸣后,女中音首先唱出冰冷失和痛苦忧郁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凄凉的木管不时在上面飘动,更添愁情,表达了主人公与朋友告别时的彷徨不宁的心情。
双簧管在单调的、不规整的节奏音型伴奏下,以较长的经过句引出副部主题。
展开部的部分,女中音继续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第二部分是器乐段落,感情变化幅度很大,基调虽未变,但却很有生气,充满温暖和人间的爱,它是对美和生的热烈赞颂。
不过,很快被大锣阴森的音响毁灭,乐队音响由高而低,把人推向幻灭的深渊,虽然对人生还有所眷恋,但运却使人不得不抛开尘世,去寻找栖身的地方。
再现部的歌词用王维的《送别》,这是辞别尘世的断肠哀歌,葬礼进行曲似的节奏一直贯穿其间,音调充满悲凉凄切的情绪。
乐章的结束部是自己写的一段歌词,用来抒发他对人生、对大地的眷恋之情。
当歌曲唱到“永远”二字时反复了七遍,似乎主人公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将离开人间转入另一个世界,从而和大地诀别。
音乐在极弱的力度中,不知不觉地消逝了。
乐曲对应古诗:首:《悲歌行》 李白悲来乎 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 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 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 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 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 悲来乎天虽长 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 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 且须一尽悲中酒悲来乎 悲来乎凤凰不河无图 微子去之箕子汉帝不忆李将军 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 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 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 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 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 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 莫谩白首为儒生◇* 乐章:“大地悲愁饮酒歌”(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第二首:《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二乐章:“寒秋孤影”(Der Einsame im Herbst)第三首:《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第三乐章:“青春”(Von der Jugend)第四首:《采莲曲》 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月 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 见此踟蹰空断肠◇* 第四乐章:“佳人”(Von der Schonheit)第五首:《春日醉起言志》 李白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 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 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 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 曲尽已忘情◇* 第五乐章:“春日醉客”(Der Trunkene im Fruling)第六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送别》 王维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第六乐章:“送别”(Der Absch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