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纪实》(九)——文礼村,咱身边的都市村庄

1年前 (2024-04-17)
《海南纪实》(九)——文礼村,咱身边的都市村庄熊海钧+上海   日前,遇见11楼的"川妹子"周芬,她告诉我,在北二环路上,毗邻的文礼村开劈了一条宽阔的通向村里的水泥大道……虽去过那里不到一年,真还不知文礼村又有新变化了。
还是去年春节农历年初三,在9楼窗口俯视楼下,我无意间瞥见不远处文礼村几位年轻村民敲着锣鼓,抬着"班帅公"、"童子"巡游,给村里各家各户送去年的祝福,村民拿出个红包,还礼于前来祝福的……据说,这是海南农村农历新年的一个风俗习惯。
文礼村之全景   文礼村周边与之毗邻接壤的有谭才村、美俗村、美朗村,还有东水村。
据说,其中只有文礼村、美朗村两个自然村,社区行政属于玉堂村居委会的。
你可知道,我们椰海的业主,也都是玉堂村居委会的居民之一。
  走到村头,只见一片静谧的椰树林,和一座新扩建的庙宇,耳目一新,好气派的文礼村! 殊不知,历史上,文礼村是老城镇的椰林村。
据说,由于村里养猪,许多椰树被贪食的猪拱死,或因气候爆冷,椰树被冻死,如今成片的椰树林已所剩无几。
  这是文礼村左侧村道旁的椰林。
你若是文史爱好者,必然想知道村名来历。
据说,这里原名"那礼村",嘉庆廿五年(1802年)冯、吴等4位禀生取崇文重礼之意改为"文礼村",易名今,已有216年。
来海南,多次见地名中有"那"字,如往儋州县城所在地为"那大镇",去澄迈县城路过一处"那小",以及还有叫"那老"的地方……不懂海南方言中"那"字代表什么意思?有谁可以给出答案。
唯如此,理解"那礼村"原名可能会确切些!   这是文礼村右侧村道的椰林。
两侧村道不乏有椰子、木瓜、菠萝蜜等海南水果植物🌳🌴🌲……   庙宇广场大门外,墙上一幅对联:"文栽千秋尊圣训,礼传万代出贤人";门口立着一对炯炯有的南派石狮雕塑;广场上一座新扩建的庙宇,走近细看竟是"观音庙"。
不过,庙宇中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班帅公和天后圣母等三尊菩萨。
而一份2012年的资料写道:文礼村村民全部为汉族,讲海南本地语言,信仰道教。
遗存观音庙一座,观音公期为农历二月十九日。
天后圣母公期为农历三月廿三日。
班帅公期为农历十一月廿七。
如何这里的求子观音与道教的"某公"于一处?一是观音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可以说还未成佛;二是海南岛民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有所谓"家家户户"之故。
观音信仰源于佛教,因为佛教中有观音这个人物,但民间信仰的观音,又不同于佛教的观音。
佛教的观音是男身,佛教寺庙中的佛像,无一例外都是男身。
这是佛教的教义所规定的。
而中国民间信仰的观音是女身,与佛教的经典教义有区别。

  文礼村庙宇广场远处的背景,是椰海温泉嘉苑海蓝色的漂亮楼盘。
数度来海南旅行,总以为岛内兴盛佛教,如南有南山寺、北有永庆寺,还有释迦摩尼、海上观音……当地人笑指我说,那是为你们大陆旅游者设的局,而真正的海南人信道多于信佛的,诸如土地公、妈祖庙、雷公庙、关帝庙等,甚者一个村就有一个个自己专门的公祖庙。
如春节农历初三,澄迈老城镇文礼村的抬着自己村里信仰的"班帅公"敲锣打鼓巡游村里,每户村民必给来祝福的红包……又如老城镇玉堂村元宵节晚上"换童子"的巡游……春节往后,进入阴历3-5月,各村的"公期"或"婆期"的军坡节活动更是热闹非凡,规模宏大……阴历三月二十三日老城镇东水港村的妈祖祭祀日也已不远,将会聚集数万之众……如此看来,非佛教的宗教信仰在海南很是盛行。
  连村里的水塔前,也供奉着土地公,以保佑村民用水安全。
这口村里1988年打的320米的深井,和配套建起的一座水塔,供村民饮用水今。
  村里还有面积50亩的小型水库,是人们钓鱼的好去处,周围环境幽深,人烟稀少,太过于寂静。
这是文礼村1958年代建成文礼山塘水库,大约可灌溉农田500亩。
透过风中摇曳的芦花,对岸约有五、六个外村人,在水边垂钓,一片悄然无声的寂静……   远处的商品房"借光"——在水库景色的衬托下,四周的风景更显美丽和优雅。
但是由于后海附近楼盘的开发,破了水库的水系,现今水库的水源仅靠"天落水"。
遇天气干旱,水库曾经朝天露底……这个被誉为首届"海南省生态文明村",如今已经名不副实。
  文礼村的美丽静谧的旷野景色,也许会逐步被周围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而遭吞噬,但愿这来得慢些……   然而,村里的老母鸡,照样带领雏鸡笃悠悠地觅食,过着它们自己的日子……尽管城市开发的步伐不见停止。
  村道边,一群群村民饲养的白天鹅,"鹅、鹅、鹅……"地,一声声地叫唤着,旁若无他,连人都不怕…… 如同老城镇的勇往直前的开发步伐一样,也同样够矫情的…… 水塘边,一头老百姓饲养的大水牛,正心满意足地啃着青草和芦叶,好像别无他求……老百姓和大水牛一样,面对现实也不会有更好的选择。
  文礼村荒芜的田里,一片片青草之类的植被,吸引着附近谭才、东水等村庄的牛群🐂,它们来去自由,且从早到晚一直津津有味地啃嚼着…… 下午,返回东面谭才村的牛群🐂,在识途老牛的下,笃悠悠地经过椰海大门口……其景象,自然令人发出会意的微笑……   文礼村是个小小的自然村,村民仅3-400人,一条林荫小道,数十栋房屋整齐地排列两侧,颇有诗意。
  选择拍摄的村尾58号的一栋三层楼房子,因设计得比较别致,主阳台呈半月状的,还有两幢西式的圆立柱……今日,主人好像不在家。
  村道上,巧遇一位吴姓的年轻人,很热心友善地和我聊了起来。
原来,他是退休村长的儿子,听说我是椰海的业主,他说,随时可以来他家坐坐聊天的……   这是小吴的家,房屋立面的设计也别出一格,墙面上的黑白灰格子,整体显得如此抽象而协调……说真的,在农村的审美中少有!   据小吴介绍,我刚才拍摄58号房子的主人,是村里的能人吴淑龙。
他曾经开办农业综开发公司,在五指山市建立家万头养猪场。
现在五指山、定安、保亭都有承包的大规模土地。
吴淑龙做个许多生意,现在身价有2-3亿之多。
说起来,小吴为村里出这样的名人,很有些自豪的。
不仅淑子辈的人,其他的村民中也人才辈出。
村里有10多家搞商业的,还有几户是运输专业户,外出务工的更多……   文礼村的寻访,不知不觉逗留2个多小时了。
刚刚还与一陈姓村民聊天,请教不了解的问题,才知道他是椰海的木工。
哈哈,适逢巧! 在文礼村经历几百年的时间线上,还有许多留存点—— 村里,一株遗存的树龄130年古榕树,独木成林,荫盖一亩地,记录了多少代人的许愿……古榕树在哪里? 村里,有一块2米高的古石,怎么没有见到…… 还有,几百年历史的文礼村,怎么没见到正式的祖宗祠?会不会藏在废弃的老宅里…… 怎么,的信息,还有椰海的两位"先驱者","借道"文礼村的"十边地",开辟荒地,种起时令蔬菜……地种得好吗? 哈哈,哈…… 本想继续寻访的,还是留着点,让椰海更多其他关注文礼村的业主,继续叙述后面的故事…… 椰海的楼盘就建造在文礼村的土地上。
在这里,毕竟是我们日久他乡为故乡的地方——我们的第二个故乡呵!